答或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989
颗粒名称: 答或人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或人》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若更问何由得如此则
  是騎驴觅驴只成一场闲说话矣诚敬固非穷理不能然
  一向如此牵连说过前头𨚫恐蹉过脚下工夫也
  慱文约礼学者之初須作两般理会而各尽其力则久之
  见得功效𨚫能交相为助而打成一片若合下便要两相
  倚靠互相推托则彼此担阁都不成次第矣然所谓慱非
  泛然广覧杂记掇拾异闻以读多取胜之谓此又不可不
  知
  惟后非贤不乂言人君必任贤而后可以致治也惟贤非
  后不食言人君当任飬贤之责也髙宗本意如此问者疑
  其成病固察之不详而答者亦无一人说破此意何耶
  近思录本为学者不能遍观诸先生之书故掇其要切者
  使有入道之渐若巳看得浃洽通晓自当推類旁通以致
  其慱若看得未熟只此数卷之书尚不能晓会何暇尽求
  头邉所载之书而悉观之乎又云少辍功夫取而详味不
  知是辍何功夫此语尤不可晓
  义利之大分武侯知之有非他人所及者亦其天资有过
  人处若其细㣲之间则不能无未察处岂其学有未足故
  耶观其读书之时他人务为精熟而巳则独观大旨此其
  大者固非人所及而不务精熟亦岂得无欠阙耶若极言
  之则以孟子颜子亦未免有如此处故横渠先生云孟子
  之于圣人犹是粗者
  以圣为志而忌立标凖者必有事焉而勿正也循循不巳
  而自所至者心勿時忘勿助长也先难后獲意亦類此
  学者讲论思索以求事物义理圣贤指意则当极其慱若
  论操存舍亡之间则只此毫釐之间便是天理人欲死生
  存亡之分至简至约无许多比并较量思前算后也今问
  头自有病痛答者又不能一剪剪断直下剖判言愈多而
  道愈远矣
  问者所谓思虑邉义理上者亦曰思所以处事之冝耳但
  其语不庄故正叔疑其误而直卿亦似未得其语意也
  程子曰动静者阴阳之本况五气交运则益参差不齐矣
  赋形之類冝其杂揉者众而精一者间或值焉以此观之
  则阳一阴二之云恐亦未可以为非也盖理则纯粹至善
  而氣则杂揉不齐内君子外小人凡所以抑阴而扶阳者
  乃顺乎理以裁成辅相而济夫氣数之不及者也又何病
  乎
  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今曰【云云】非其义
  也又云胸懐明爽一日千里者此为实曾用人之人与他
  说虽善而未必实有功夫者不同然其迫切之病骄吝之
  私亦非他人所及也又有谓堕于习俗之见释氏之善者
  杜门独善则可此亦非是更思之
  见善明是平日功夫用心刚是临事决断二者皆不可阙
  而当以平日功夫为先不然则其所谓刚者未必不为狂
  激发过中之行矣
   答刘公度
  来书深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此见志道之笃然往者
  以炫鬻之嫌而缓于请益亦太不勇矣彼自干名我自讲
  学彼亦安能浼我耶三千之徒岂皆确然为道而来若以
  自附为嫌则颜曾之流亦且不屑于孔氏之门矣岂不误
  哉所论主敬之说固学者之切务然此亦要得讲学穷理
  之功见得世间道理历历分明方肯如此着力若于圣贤
  之言有所忽略不曾逐句逐字子细理会见得道理都未
  分明𨚫如何捺生硬做得成如所谓齐心致敬于平旦之
  顷以求理之所在者亦恐徒劳而无也古人之学欲其
  造次颠沛之不离今乃独求之平旦之顷则其他时节是
  勾当甚事耶所论濂溪见处亦恐未然濂溪所见正为与
  异端不同故立言垂教句句着实如此若如此论即是所
  见一般但此公而彼私此大而彼小耳且既有公私大小
  之不同则其所同者又何事耶此皆恐未易遽论要当
  降心逊志且就读书讲学上子细用功久之有见处也
  义理细密直是使粗心看不得乍看极似䌓碎久之纯熟
  贯通则纲举目张有自然省力处向见论事文字纲领不
  甚分明今乃知其病之在此也僣易及之千万照亮
   胡文定春秋曾熟看否未论义理且看其文字亦便见
   此老胸中间架规抚不草草也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
  甚有益此道不是小事须吃些辛苦方可望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