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巩仲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929
颗粒名称: 答巩仲至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巩仲至》
关键词: 巩仲至 朱熹

内容

所需恶语尤荷不鄙此于吾人岂有所爱但近年此等一
  切废置向巳许为放翁作老学斋铭后亦不复敢著语髙
  明应巳黙解不待缕缕自辨数也抑又闻之古之圣贤所
  以教人不过使之讲明天下之义理以开发其心之知识
  然后力行固守以终其身而凡其见之言论措之事业者
  莫不由是以出初非此外别有岐路可施功力以致文字
  之华靡事业之恢宏也故易之文言于干九三实明学之
  始终而其所谓忠信所以进德者欲吾之心实明是理而
  真好恶之若其好好色而恶恶臭也所谓修辞立诚以居
  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
  而难收也其曰修辞岂作文之谓哉今或者以修辞名左
  右之斋吾固未知其所谓然设若尽如文言之本指则犹
  恐此事当在忠信进德之后而未可以遽及若如或者赋
  诗之所咏叹则恐其于乾乾夕惕之意又益远而不相似
  也鄙意于此深有所不能无疑者今虽不敢承命以为记
  然念此事于人所關不细有不可以不之讲者故敢私以
  为请幸试思之而还以一言判其是非焉至于佳篇之贶
  则意益厚矣顾惟顿拙于此岂敢有所与三复以还但知
  赞叹而巳然因此偶记顷年学道未能专一之时亦尝间
  考诗之原委因知古今之诗凡有三变盖自书传所记虞
  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
  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着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
  然自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
  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以至今日益巧益密而无复
  古人之风矣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
  选汉魏古词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
  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又于其下二
  等之中择其近于古者各为一编以为之羽翼舆卫【且以李杜】
  【言之则如李之古风五十首杜之秦蜀纪行遣兴出塞潼關石濠夏日夏夜诸篇律诗则如王维韦应物辈亦自有】
  【萧散之趣未至如今日之细碎卑冗无馀味也】其不合者则悉去之不使其接于
  吾之耳目而入于吾之胸次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
  言语意思则其为诗不期于髙远而自髙远矣然顾为学
  之务有急于此者亦复自知材力短弱决不能追古人而
  与之并遂悉弃去不能复为况今老病百念休歇宁尚复
  语此乎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
  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歩之勢也来喻所云
  漱六艺之芳潤以求真澹此诚极至之论然恐亦须先识
  得古今体制雅俗鄊背仍更洗涤得尽肠胃间夙生荤血
  脂膏然后此语方有所措如其未然竊恐秽浊为主芳润
  入不得也近世诗人正縁不曾透得此關而规规于近局
  故其所就皆不满人意无足深论然既就其中而论之则
  又互有短长不可一概抑此伸彼况权度未审其所去取
  又或未能尽合天下之公也此说甚长非书可究他时或
  得面论庶㡬可尽但恐彼时且要结绝修辞公案无暇可
  及此耳记文甚徤说尽事理但恐亦当更考欧曾遗法料
  简刮摩使其清明峻㓗之中自有雍容俯仰之态则其传
  当愈远而使人愈无遗憾矣僣易并及愧悚之深不审明
  者于意云何亦幸有以反复之也长溪王君之诗竟如何
  此有一黄子厚者其诗自楚汉诸作中来绝不類世人语
  人亦少能知之近以社仓出内讥察不谨狼狈忧郁以至
  于死甚可伤也放翁诗书录寄幸甚此亦得其近书笔力
  愈精徤顷尝忧其迹太近能太髙或为有力者所牵挽不
  得全此晚节计今决可免矣此亦非细事也仙逰之政无
  人肯为推出此理勢之常无足怪者况在渠家法又自不
  当计此耶偶得浙漕去秋䇿问谩录去不知曾见之否清
  议固知不可泯㓕然能出此亦不易也熹病益甚跬歩不
  能自致而神昏气痞支体酸痛殆非久作人间客者矣休
  致之请前月初间附便以行至今寂然未闻可报恐所附
  人迟滞不达设更淹留当自有台劾施行不待催督矣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巩仲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