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元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923
颗粒名称: 答吳元士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5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吳元士》
关键词: 吳元士 朱熹

内容

来教云凡乐黄锺为宫太蔟为啇姑洗为角林锺为祉
  南吕为羽此五者声律之元也今之五声独角声不得
  其正以六十律齐之乃姑洗部依行之声耳姑洗部有
  五律四律合姑洗下生㽔宾部律独依行一律合中吕
  上生黄锺部律然则今之角声虽曰依行实为中吕中
  吕而下正合还宫之次是以名为中吕宫而古名清角
  者以依行本属姑洗而清于姑洗故谓之清角【内㽔宾二字当】
  【作应锺恐是笔误然两本皆同更望详之】又曰姑洗一声十徽律在徽前应
  在律后者中吕声髙不能生黄锺部第一律生黄锺部
  第一律者姑洗部之依行也依行为宫生黄锺部包育
  为祉包育生林锺部谦待为啇谦待生大蔟部未知为
  羽未知生南吕部南吕为角然则当十徽者正依行宫
  也十徽以依行为应故姑洗律在徽前序或然也
  今详此论角声不得其正发明精到前此所疑皆释然矣
  但依行之说则凡十二律皆自黄锺三分损益上下相生
  以极乎中吕而以琴考之自龙龈以下至七徽之东凡十
  二律之位其远近踈密往来相生亦与律寸符合京房虽
  増为六十律然亦十二正律相生巳遍然后乃生执始【系第】
  【十係律】以至依行【系第五十三律】遂生包育以极乎南事而终焉其
  序正与礼运正义六十调同但自黄锺右旋历应无南夷
  林蕤中姑夹太大以为诸宫之次方其未遍十二律以及
  中宫之时正律不生子律而琴自南吕上生姑洗亦未见
  其有不合而須变以为子律也今曰琴之角声乃姑洗部
  之依行则未知其何自而来忽破此例且将来下生之时
  不知其将复为应锺耶抑遂为包育也复为应锺则数不
  合便为包育则从此抺过姑洗以下八正律依行以前四
  十子律皆成无用矣若曰用正律时自未应遽用子律自
  无射为宫之后方用执始以下子律则中吕为宫又自用
  内负子律而生黄之分动以下四律初不用依行也至于
  太蔟之形晋为宫乃夷汗为祉依行为商包育为羽谦待
  为角则是依行未尝为中吕之宫且其短长虽若邻于中
  吕而其分部实居姑洗亦不得而应于十徽也凡此反复
  求之竟未之得偶别思得一说具于后段中宫调说中更
  望垂教
  来教云古黄锺今慢角调三正角【姑洗中声】古清角今正宫
  亦名中吕宫三清角【中吕中声】又曰若下其角声于大弦十
  一徽而取其应则可以复古之正调矣
  今详此说慢角三为姑洗者从大弦十一徽调之而应其
  弦缓也清角三为中吕者从大弦十徽调之而应其弦急
  也以此推之则王侍郎所说直以第一弦为中吕者清角
  法也不知其说是如此否其间尚有未晓者别见后假
  古黄锺宫调【亦曰慢角】
  今详来教既曰古黄锺宫调则此一均正是黄锺为宫正
  声之调而琴中声气之元也又曰今谓之慢角调则是今
  世犹有此调也然不知今之琴曲何者为此调何以世俗
  都不行用而唯以中吕为宫也且既知其误则改而正之
  似无难者今长者虽知其然而犹未免有传习之久莫之
  能改之叹则又似有未易改者此又何也又此但以见行
  中吕宫调缓其一弦以为正角则其馀弦之相应者恐亦
  須有差舛不知合与不合并行改易若不改易而但抑按
  以求其合谓之黄锺正宫又似不当如此此皆未晓更
  指喻
  中吕宫调【亦曰正宫亦曰清角】
  来教此但以古黄锺正调第三弦之因以
  为宫耳虽得姑洗正角之然用地位广自
  角声之位也今既不循
  常而欲中虽移一律初亦不岀本声之位
  不必房子律推之强改姑洗之依行使属中
  后为得也但既以第三弦为宫则其下即就按第六
  弦黄以为祉四弦林锺为商弦太清为羽五弦南吕
  为角【皆应于十徽其散声则自为祉羽吕商如】其上两弦则浊而胜于本
  宫故不入而以为应【宫应祉商应羽散声自为宫啇】来教谓以旋宫命
  之故曰中吕之宫者正谓此也然详此调以中吕为角则
  巳不得角声之正以角声为宫则又不得宫声之正又就
  宫少商以为祉羽而反以正宫正啇为祉羽之应则其
  就虽巧而顚倒失正亦甚矣以此竊意或非古乐旋宫
  法但不知其自何时而变耳然当时若且私行此调而
  废本曲则人犹得以识其是非今乃反以所变为正
  本曲遂不可见则今之所谓琴者非复古乐之全明矣
  故东坡以为古之郑卫岂亦有见于此耶
  旋宫诸调之法
  以上黄锺中吕首尾二宫其法略可见矣但其中吕一宫
  未有以见其为古乐旋宫之正法耳馀十
  律亦当各自为宫若非正当并考然后其
  法乃备故古说法而来教亦谓不必转轸
  促弦而抑按之正谓此也然亦难只
  宫指定各以何声取何弦为唱
  律为均乃见详实又以礼运正每律既巳
  各为一宫每宫亦合逐调用律取声亦各
  有法此为此说者皆未尝有明文诚阙典
  为一图以宫统调以调统声令
  有条理则覧者晓然可为万世之法矣【图先湏作二图具琴之】
  【形体寸敬声之位以一图附按一图附泛声之位则于宫】
  【弦皆以生字列则为白字】
  一调之六弦皆应第十徽而第
  一徽之乃应故角声兼应两律皆止应
  一律前此故尝请问而角之辨则固巳蒙指
  示矣然依行之所未晓也巳于前章再论之
  矣至之应不同在于一徽则又思之
  五声之正而大弦十二律之位又所
  取正也故逐弦之五声皆自东第其六弦会
  于十则一与三者二与四者祉与祉
  应也四与宫应也五与七者商与散少商
  五弦会于十一则羽与散羽
  初不相須故不同会于一徽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吳元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