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郭子从【叔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905
颗粒名称: 答郭子从【叔云】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8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郭子从》
关键词: 郭子从 朱熹

内容

复男子称名然诸侯薨复曰皋某甫复恐某甫字为可
  疑又周人命字二十弱冠皆以甫字之五十以后乃以
  伯仲叔季为别今以诸侯之薨复云甫者乃生时少者
  之羙称而非所宜也
  此等所记异词不可深考或是诸侯尊故称字大夫以下
  皆称名也但五十乃加伯仲是孔颖逹说据仪礼贾公彦
  䟽乃是少时便称伯某甫至五十乃去某甫而专称伯仲
  此说为是如今人于尊者不敢字之而曰几丈之類
  铭旌
  古者旌既有等故铭亦有等今既无旌则如温公之制亦
  适时宜不必以为疑也
  重
  三礼图有画象可考然且如温公之说亦自合时之宜不
  必过泥古礼也
  古者男子殊衣裳妇人不殊裳今以古人连属之衰加
  于妇人殊裳之制加于男子则世俗未之尝见皆以为
  迂且怪而不以为礼也
  若考得古制分明改之固善若以为难即且从俗亦无甚
  害
  大带申束衣革带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䘮服无所佩
  既有要绖而绞带复何用焉
  绞带正象革带但无佩耳不必疑于用也【革带是正带以束衣者不专为】
  【佩而设大带乃申束之耳申重也故谓之绅】
  主式祠版
  伊川主式虽云杀诸侯之制然今亦未见诸侯之制本是
  如何若以为疑则只用牌子可也安昌公荀氏是晋荀朂
  非孙氏也但诸书所载厚薄之度有误字耳士大夫家而
  云㡬即㡬公或是上世无官者也
  江都集礼晋安昌公荀氏祠制云祭版皆正侧长一尺二
  分博四寸五分厚五分八分大书云云今按它所引或作
  厚五寸八分通典开元礼皆然详此八分字连下大书为
  文故徐润云又按不必八分楷书亦可必是荀氏全书本
  有此文其作五寸者明是后人误故也【若博四寸五分而厚五寸八分则侧】
  【向阔于正面矣决无此理当以集礼为正】
  孤哀子
  温公所称盖因今俗以别父母不欲混并之也且从之亦
  无害
  并有父母之䘮葬先轻而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轻其
  虞也先重而后轻同葬同奠亦何害焉其所先后者其
  意为如何也
  此虽未详其义然其法具在不可以巳意辄增损也
  周制有大宗之礼乃有立适之义立适以为后故父为
  长子权其重者若然今大宗之礼废无立适之法而子
  各得以为后则长子少子当为不异庶子不得为长子
  三年者不必然也父为长子三年者亦不可以适庶论
  也
  宗子虽未能立然服制自当从古是亦爱礼存羊之意不
  可妄有改易也如汉时宗子法巳废然其诏令犹云赐民
  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是此礼意犹在也岂可谓宗法废而
  诸子皆得为父后乎
  曾子问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
  改服布深衣缟緫以趋䘮恐亦有碍开元礼除䘮之后
  束带相见不行初昏之礼趋䘮后事皆不言之何也
  趋䘮之后男居外次女居内次自不相见除䘮而后束带
  相见于是而始入御开元之制必有所据矣
  曾子问取女有吉曰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
  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服用斩衰恐今亦难行也
  未见难行处但人自不肯行耳
  谅暗以他经考之皆以谅暗为信黙惟郑氏独以为凶
  庐天子居凶庐岂合礼制
  所引翦屏柱楣是两事柱音知主反似是从手不从木也
  盖始者戸北向用草为屏不翦其馀至是改而西向乃翦
  其馀草始者无柱与楣檐著于地至是乃施短柱及楣以
  柱其楣架起其檐令稍高而下可作戸也来喻乃于柱楣
  之下便云既虞乃翦而除之似谓翦其屏而并及柱楣则
  误矣谅阴梁暗未详古制定如何不敢辄为之说但假使
  不如郑氏说亦未见天子不可居庐之法来喻所云不知
  何据恐欠子细也【滕文公五月居庐是诸侯居庐之验恐天子亦須如此】
  既除服而父之主永迁于影堂耶将与毋之主同在寝
  耶
  迁主无文以理推之自当先迁也
  仪礼父在为母
  卢履冰仪是但今条制如此不敢违耳
  内则云女子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
  嫁言二十三年而嫁不止一䘮而巳故郑并云父母䘮
  也若前遭父服未阕那得为母三年则是有故二十四
  而嫁不止二十三也
  内则之说亦大概言之耳少迟不过一年二十四而嫁亦
  未为晩也
  离之谓以一物隔二棺之间于椁中也鲁则合并两棺
  置椁中无别物隔之鲁卫之祔皆是二棺共为一椁特
  离合之有异
  一棺共椁盖古者之椁乃合众材为之故大小随人所为
  今用全木则无许大木可以为椁故合葬者只同穴而各
  用椁也
  明器
  礼既有之自不可去然亦更在斟酌今人亦或全不用也
  招魂葬
  招魂葬非礼先儒巳论之矣
  伊川葬说其穴之次设如尊穴南向北首陪葬前为两
  列亦須北首故葬图穴一在子穴二在丑穴三在亥自
  四至七皆随其东西而北首而丙午下独空焉是则伊
  川之所谓北首者乃南向也又云昭者当南向则穆者
  又不可得而然也
  此两节不晓所问之意恐是错看了请更详之昭南向穆
  北向是庙中祫祭之位于此论之尤不相關
  实葬
  圹中实筑甚善
  伊川先生葬法有谓某穴安夫妇之位坐堂上则男东
  而女西卧于室中则男外而女内在穴则北方而北首
  有左右之分而无内外之别
  按昏礼良席在东北上此是卧席之位无内外之别也
  其祖巳葬系南首其后将族葬则不可得而北首则祖
  墓不可复迁而昭穆易位
  未见后葬不可北首之意昭穆之说亦不可晓
  祔
  当如郑说伊川恐考之未详也但三年之后迁主于庙須
  更有礼顷尝论之今并录去〇李継善问纳主之仪礼经
  未见书仪但言迁祠版于影堂别无祭告之礼周舜㢸以
  为昧然归匣恐未为得先生前书有云诸侯三年䘮毕皆
  有祭但其礼亡而大夫以下又不可考然则今当何所据
  耶答云横渠说三年后祫祭于太庙因其祭毕还主之时
  遂奉祧主归夹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其庙此似为得礼
  郑氏周礼注太宗伯享先王处似亦有此意而舜㢸所疑
  与熹所谓三年䘮毕有祭者似亦暗与之合但既祥而撤
  几筵其主且当祔于祖父之庙俟祫毕然后迁耳比已与
  敬子伯量详言之更细考之可见又答王晋辅云示喻
  卒哭之礼近丗以百日为期盖自开元失之今从周制葬
  后三虞而后卒哭得之矣若祔则孔子虽有善殷之语然
  论语中庸皆有从周之说则无其位而不敢作礼乐计亦
  未敢遽然舍周而从殷也况祔于祖父方是告祖父以将
  迁它庙告新死者以将入此庙之意巳祭则主复于寝非
  有二主之嫌也【主复于寝见仪礼郑氏注】至三年之丧毕则有祫祭而
  迁祖父之主以入它庙奉新死者之主以入祖庙【此见周礼郑注】
  【及横渠先生说】则祔与迁自是两事亦不必如殷之练而祔矣礼
  法重事不容草草卒哭而祔不若且从温公之说庶几寡
  过耳
  卒哭
  以百日为卒哭是开元礼之權制非正礼也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孔子以献子加于人
  一等矣今之居丧者当以献子为法不可定以二十七
  月为拘
  献子之哀未忘故过于礼而孔子善之所论恐未然也
  影堂序位
  古者一世自为一庙有门有堂有寝凡屋三重而墙四周
  焉自后汉以来乃为同堂异室之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
  上如韩文中家庙碑有祭初室祭东室之语今国家亦只
  用此制故士大夫家亦无一世一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
  制亦不能备故温公诸家祭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独文
  潞公尝立家庙今温公集中有碑载其制度颇详亦是一
  世一室而以右为上自可检看伊川之说亦误昭穆之说
  则又甚长中庸或问中巳详言之更当细考大抵今士大
  夫家只当且以温公之法为定也
  庶人吉凶皆得以同行士礼以礼穷则同之可也故不
  别制礼焉不审若然否
  恐当如此
  今有人焉其父尊信浮屠若子若孙皆不忍改将何时
  而巳恐人子之遭此勿用浮屠可也至于家舍所敬形
  像必須三年而后改不知如何
  如此亦善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郭子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