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欧阳希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833
颗粒名称: 答欧阳希逊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8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欧阳希逊》
关键词: 欧阳希逊 朱熹

内容

所示卷子巳悉䟽其后矣时亨处亦有三纸可互见也元
  德为况如何元瞻巳归未也吾人为学自为巳事岂以时
  论而少变千万勉力
   谦之前此请问曾㸃气象从容辞意洒落尧舜事业亦
   优为之先生批教云曾㸃气象固是从容洒落然须见
   得它因甚得到如此始得若见得此意自然见得它做
   得尧舜事业处谦之因此熟玩集注之语若曰但味其
   言则见其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而用舍行藏
   了无所与于我见得曾㸃只是天资高所见处大所以
   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惟其识得这道理破便
   无所系累于胸中所谓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自其所
   言以逆诸其日用之间而知其能尔也何者尧舜之圣
   只是一个循天理而巳然曾㸃虽是见处如此却无精
   㣲缜密工夫观论语一书㸃自言志之外无一语问答
   焉则其无笃实工夫可见矣使曾㸃以此见识加之以
   钻仰之功谨于歩趋之实则其至于尧舜地位也孰御
   本朝康节先生大略与㸃相似伏乞指教
  人有天资高自然见得此理真实流行运用之妙者未必
  皆由学问之功如康节二程先生亦以为学则初无不知
  也来喻皆巳得之大抵学者当循下学上逹之序庶几不
  错若一向先求曾㸃见解未有不入于佛老也
   谦之前此请问语孟仁不同处先生批教曰集注中云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也此言极有味可更思之近来却
   觉看得论语中答诸弟子问仁处如告之以主敬行恕
   告之以先难后〓之類往往不是先药其人之病痛则
   是其人未到仁者地位未可以抽關启钥告之且为它
   安下一个为仁底根脚根脚平正牢固然后却可语之
   以仁若答子贡之问直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
   可以观矣樊迟问仁告之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胡
   氏以为樊迟问仁者三此最先先难次之爱人其最后
   乎似得圣人之意矣若是根脚不稳而语之以仁縱使
   能用力焉果能为我有乎根脚既正虽不告语之亦自
   然能寻求向上去也前此读论语见圣人答问仁之语
   其说不一便将作圣人言仁广大周遍底意思看了是
   以求其要领而不可得却把孟子言仁处看小了遂谓
   孟子之言不如孔子广大周遍今此却看得孟子所言
  恻隱之心与夫人心等语乃是实指仁之端倪学者便
   可体认寻求便有靠实下手处于此益见得所谓心之
  德者乃是仁之真体盖事事要得此心之安不使有一
   毫之不足处而爱者乃是仁之实不以吾身之外皆无
   与于我而一毫不恤也程子以西铭为仁之体其以此
   欤不知是否伏乞指教
  此假看得大有病告樊迟三语便与告颜渊仲弓都无异
  故程子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安得谓姑为之安立根脚乎
  若此只是安立根脚即不知如何方是正下手为仁处耶
  大率孔子只是说个为仁工夫至孟子方解仁字之义理
  【如仁之端仁人心之類】然仁字又兼两义非一言之可尽故孔子教
  人亦有两路【克巳即孟子仁人心之说爱人即孟子恻懚之说】而程子易传亦有
  专言偏言之说如熹训释又是孟子程子义䟽可更详之
  谦之前此请问孟子程子论才处曾妄为之说曰性无
   不善而气有清浊人之有昏明强弱者气使之然也才
  发于性固无有不善也气禀之清而本性常用则才固
   无不明且强也气禀之浊而本性障蔽则或有以梏其
   才之羙而使之昏且弱矣气禀昏浊既蔽其性之善则
   遂并与其才而失之何者性固才之根本也此孟子所
   谓不能尽其才而非才之罪也故夫气之清则能尽其
   才气之浊则不能尽其才然其才发于性自人气之有
   清浊而后才始有尽不尽者焉则夫昏明强弱其本固
   不系于才而繋扵气也【巳上前时请问之语】此时先生赐答不以
   为不可然谦之近来玩味孟子本文与集注之说又觉
   前说殊未为当孟子之言若曰恻隱羞恶恭敬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可见其性之善也夫人之受此性以生也
   则必具此形体也有此形体则其才能固具于此形体
   之中若是器为刃也必能刺物也是器为舟也必能行
   水也是故有此恻隱羞恶辞逊是非之心能思而求之
   以充恻隱羞恶辞逊是非之心是所谓尽其所能也彼
   其不思不求不知所以充之者非无是能也不知所以
   尽其所能也其所以不尽其所能者则禀是气之浊与
   夫䧟溺其心者也程子所谓学而知之即孟子求则得
   之之论也程子所谓自暴自弃即孟子不尽其才之论
   也二说虽异不害其为同也不知是否伏乞指教谦之
   又觀集注曰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竊疑昏明是气
   强弱是才不知于才字上下昏明字如何伏乞指教
  气禀之殊其類不一非但清浊二字而巳今人有聦明通
  逹事事晓了者其气清矣而所为或未必皆中于理则是
  其气之不淳也人有谨厚忠信事事平稳者其气醇矣而
  所知未必能逹于理则是其气之不清也推此類以求之
  才自见矣
   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又曰人生
   而静巳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巳不是性也谦之竊意
   明道所言生之谓性与告子所言生之谓性不同明道
   之意若谓人生而后方始谓之性前此天命流行未有
  所寄寓只可谓之善不可谓之性然以无可得名又是
  性之本源只且谓之性若论其体假则不可谓之性此
   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巳不是性也性即
   气气即性盖必禀是气然后人之形体始立必命之以
   是性然后良知良能始具必有是性而后有是气必有
  是气而后有是性二者盖不能以相离也人物未生之
  时天命之流行虽其未有底止不可谓之性而性之本
  真实浑然而无所间杂人物巳生之后气质之成形虽
  其理巳命于人始得谓之性而性之本体始与气质交
  杂而有待于察识其端倪矣程子所谓性即气气即性
  非谓气便是性性便是气盖言其不相离也此程子所
  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盖
  以此也不知是否伏乞指教
  此假近之
   程子曰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
   相对而生也有自㓜而善有自㓜而恶者是气禀使然
   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谦之竊考夫下
   文所引水流为喻是所谓不是元有两物相对而生也
   然既谓之流而复有浊则非自㓜而恶矣既曰水之清
   则性善之谓也则不可谓之恶亦不可不谓之性矣既
   曰有流而至海终无所污有流而未远巳有所浊有出
   而甚远方有所浊又曰清浊虽不同然不可谓浊者不
   为水也谦之竊以谓既是初流出时无浊者则后来虽
   有浊者或是泥沙溷之外物汨之不是元初水里面带
   得浊来到此方见也此则孟子所谓䧟溺其心者也岂
   得以恶为不可不谓之性㢤程子之言必有深意伏乞
   指教
  此所谓泥沙外物正指气禀而言
   程子曰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
   也近觀先生答严时亨所问云易大传言继之者善是
  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巳生之后与程子之说
   似若有异伏乞指教
  明道先生之言高远宏阔不拘本文正意如此处多若执
  其方而论则所不可通者不但此句而巳须知性之原本
  善而其发亦无不善则大传孟子之意初无不同矣
   乡党非帷裳必杀之集注云朝祭之服用裳问时遗此
   一句正幅如帷要有襞积而旁无杀缝其馀如深衣要
   半下齐倍要则无襞积而有杀缝矣所谓有襞积恐是
   若今裙制近要有杀【入声】是也要半下谓近要者狭半放
   下面齐也齐倍要谓向下者阔倍于上面要也不知旁
   无杀缝之制如何恐是深衣之制裳下面是裁布为之
   近要者杀从其小以就半下之法所以旁有杀缝也伏
   乞指教
  此读集注遗下首句故其下皆无文理昨乍看之亦自晓
  不得也今添此句读之自合见得分明矣帷裳如今之裙
  是也襞积即是折处耳其幅自全安得谓近要者有杀缝
  耶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字旧音毗志反集注无音古注集
   注皆为偏党之义义之与比旧音毗志反集注音必二
   反孟子愿比死者一洒之与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其
  义与音又俱备无可疑者若御者且羞与射者比集注
  亦为偏党之义音必二反不知比字为偏党之义者皆
  当作必二反如何至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集注曰比
   连也音去声所谓去声者想却是作毗志反否伏乞指
  教
  记得此字是用贾昌朝群经音辨改定比今之诸侯一处
  改未尽耳更俟契勘然亦无甚𦂳要今目昏甚此等处恐
  不暇料理矣
   孟子曰我不贯与小人乘贯旧音惯注曰贯习也集注
   无音亦曰贯习也恐是不须音转亦可此等不应以烦
   渎尊听鄊里后生或来质问不敢以私意揣量以告伏
   乞尊察
  贯若不音惯不知读作何字如有别音即须補之若依旧
  只是贯字则自不须音也此不暇检可更详之后便批来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欧阳希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