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余彛孙【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819
颗粒名称: 答余彛孙【范】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余彛孙》
关键词: 余彛孙 朱熹

内容

有忧有惧者志不胜气反动其心若则定矣
  故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有忧有惧者内有所慊也自省其内而无所病则心广体
  胖而何忧何惧之有夫子之语固巳明白完备今以志立
  气定为言则是未尝熟复本文而别生枝节也
  文中子曰仁义教之本先王以是继道德此先道德而
  后仁义之说也
  此说得之
  大学知止以至能得孟子自得以至逢原或以二章次
  第相似范以为不然大学知止而下乃孟子欲其自得
  之事至于能得乃自得处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
  取之左右逢其原此乃自得后所进愈不止也
  此亦得之但圣贤之言各有所指其次序深浅随事而言
  不可如此牵合此说犹为粗可通耳
  不耕获不菑畬程子易传爻辞恐未明白范竊谓无不
  耕而获不菑而畬之理只是不于耕而计获之利如程
  子所解象辞移之以解爻辞则可
  易传爻象之辞虽若相反而意实相近特辞有未足耳爻
  辞言当循理象辞言不计利循理则不计利计利非循理
  也但考之经文则传与来说于文义之间皆若有可疑者
  若曰不耕而获则多𨚫而字若曰不于耕而求获之利则
  又须増数字方通尝谓此爻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
  然有得之意耕获菑畬举事之始终而言也当无妄之世
  事盖有如此者若以义言则圣人之无为而治学者之不
  要人爵而人爵从之皆是也大抵此爻所谓无妄之福而
  六三则所谓无妄之祸也
  艮六三不拯其随程子谓二不得以拯三之不中则勉
  而随之不拯而惟随也恐惟字未的当若不拯而惟随
  则如乐正子之于子敖冉求之于季氏也当只言不拯
  其所随故其心不快如孔孟之于时君諌不行言不听
  则去而巳勉而随之恐非时止之义
  得之
  大司乐祀天地四望皆文之以五声至于祀天神地祇
  人鬼独用宫角徴羽而不及啇或曰祭尚柔又何以綂
  言五声耶一变致羽物六变致象物有感则无不通但
  不可以次序先后言然下管鼗鼓而鸟兽跄箫韶九成
  而鳯凰仪又若有次序先后岂所感有浅深故其应如
  之耶【但一本作似】
  五声盖揔言之其用则不及啇也沈存中笔谈亦有说然
  此等今无所考未须深究感有浅深古注之说巳详然今
  亦未暏其实也
  司服卿大夫加以大功小功则自卿大夫而上皆无此
  者何也
  此义周礼䟽中其说巳备中庸所谓期之丧达乎大夫是
  也乃古人贵贵之义吕氏之说详矣【精义君子反经处亦有说】然亦是
  周公制礼而后方如此故擅弓又云古者不降上下各以
  其亲大凡礼乐制度若欲理会须从头做功夫不可只如
  此章草略说一二但恐日力未遽及此不若且专意于其
  近者为佳耳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余彛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