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致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764
颗粒名称: 答赵致道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赵致道》
关键词: 赵致道 朱熹

内容

周子曰诚无为㡬善恶此明人心未发之体而指其巳
  发之端盖欲学者致察于萌动之㣲知所决择而去取
  之以不失乎本然之体而巳或疑之以谓有類于胡子
  同体而异用之云者遂妄以意揣量为图如后
  此明此证恶㡬
  周子诚㡬善㡬胡氏诚㡬
  之意之说善㡬
  善恶虽相对当分宾主天理人欲虽分派必省宗孽自
  诚之动而之善则如木之自本而干自干而末上下相
  达者则道心之发见天理之流行此心之本主而诚之
  正宗也其或旁荣侧秀若𭔃生庞赘者此虽亦诚之动
  则人心之发见而私欲之流行所谓恶也非心之固有
  盖客寓也非诚之正宗盖庶孽也苟辨之不早择之不
  精则客或乘主孽或代宗矣学者能于萌动㡬㣲之间
  而察其所发之向背凡其直出者为天理旁出者为人
  欲直出者为善旁出者为恶直出者固有旁出者横生
  直出者有本旁出者无源直出者顺旁出者逆直出者
  正旁出者邪而吾于直出者利导之旁出者遏绝之功
  力既至则此心之发自然出于一途而保有天命矣于
  此可以见未发之前有善无恶而程子所谓不是性中
  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又曰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
  盖谓此也若以善恶为东西相对彼此角立则是天理
  人欲同出一源未发之前巳具此两端所谓天命之谓
  性亦甚污杂矣此胡氏同体异用之意也
  此说得之而图子有病巳略改定更详之
  四子言志一条程子曰夫子与㸃盖与圣人之意同便
  是尧舜气象使子路若达为国以礼道理𨚫便是这气
  象也何也盖为国不循理道则必任智力不任智力则
  循理道不能出此二途也曾㸃有见乎发育流行之体
  而天地万物之理所谓自然而然者但吾不以私智扰
  之则天地顺序而万物各得其所此尧舜事业也子路
  则以才气之胜自以为虽当顚沛败壊不可支持之处
  而吾为之亦能使之有成子路诚足以任此矣然不免
  有任智力之意故志意激昻而气象勇锐不若曾㸃之
  闲暇和平也然不曰理而曰礼者盖言理则隱而无形
  言礼则实而有据礼者理之显设而有节文者也言礼
  则理在其中矣故圣人之言体用兼该夲末一贯若曾
  㸃则见其体而不及用识其本而违其末所以行有不
  掩而失于狂欤
  得之
  上蔡云佛氏之言性如儒者之言心释氏之言心如儒
  者之论情盖释氏以作用者为性而儒者以主宰为心
  所以相似也释氏以縁景而生者为心儒者以感物而
  动者为情所以相似也大要释氏不识理故其言递低
  一级故虽欲归于清净寂灭而卒不能离乎形而下者
  也然虽递低一级而仅相似即其仅相似者实大不同
  何也其于作用则不分真妄而皆以为真其于感物则
  不分真妄而皆以为妄儒者则于其中分真妄云耳此
  其大不同也
  大概亦是
  荀子言性恶礼伪其失盖出于一大要不知其所自来
  而二者亦互相资也其不识天命之懿而以人欲横流
  者为性不知天秩之自然而以出于人为者为礼所谓
  不知所自来也至于以性为恶则凡礼文之羙是圣人
  制此以返人之性而防遏之则礼之伪明矣以礼为伪
  则凡人之为礼皆反其性矫揉以就之则性之恶明矣
  此所谓互相资也告子祀柳之论则性恶之意也义外
  之论则礼伪之意也
  亦得之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赵致道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