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子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717
颗粒名称: 答杨子顺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杨子顺》
关键词: 杨子顺 朱熹

内容

来书所论为学大意似巳得之但贤者本自会说说得相
  似却不为难只恐体之未实即此所说皆是空言不济事
  耳又以后书孟子之说考之即前书所谓讲明义理以为
  㴠飬培殖之地者似若未精此处尚且未精则其本领工
  夫恐未免亦類此也孟子所云必有事焉乃承上文集义
  而言语脉通贯即无敬字意思来历但反复读之便自见
  得不假注释矣明道之语却是借此四句移在敬字上说
  非解此章文义不若伊川先生之说为得本文之意然其
  解正字即是助长则亦未安记得一处说正之之甚遂至
  于助长此语却差近然犹有所未尽也若看得本文语脉
  分明而详考集注以究其曲折子细识认见得孟子当时
  立意造语无一字无来历不用穿凿附会枉费心力而转
  无交渉矣来书所云孟子不肯指认说欲学者体认此处
  吃紧工夫又云学者才要修身正心便是助长告子释氏
  之学皆坐此尔又云但嫌于迂曲其文以从注释此皆非
  是而第二条为尤甚请更详之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杨子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