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徐子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661
颗粒名称: 答徐子融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徐子融》
关键词: 徐子融 朱熹

内容

有性无性之说殊不可晓当时方叔于此本自不曾理会
  率然躐等㨂难底问熹若照管得到则于此自合不答且
  只教他子细熟读圣贤明白平易切实之言就巳分上依
  次第做功夫方有益于彼而我亦不为失言却不合随其
  所问率然答之致渠一向如此狂妄此熹之罪也驷不及
  舌虽悔莫追然既有此话头又不容不结末今试更为诸
  君言之若犹未以为然则亦可以忘言矣伊川先生言性
  即理也此一句自古无人敢如此道心则知觉之在人而
  具此理者也横渠先生又言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
  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其名
  义亦甚密皆不易之至论也盖天之生物其理固无差别
  但人物所禀形气不同故其心有明暗之殊而性有全不
  全之异耳若所谓仁则是性中四德之首非在性外别为
  一物而与性并行也然惟人心至灵故能全此四德而发
  为四端物则气偏驳而心昏蔽固有所不能全矣然其父
  子之相亲君臣之相统间亦有仅存而不昧者然欲其克
  巳复礼以为仁善善恶恶以为义则有所不能矣然不可
  谓无是性也若生物之无知覺者则又其形气偏中之偏
  者故理之在是物者亦随其形气而自为一物之理虽若
  不复可论仁义礼智之仿佛然亦不可谓无是性也此理
  甚明无难晓者自是方叔暗昧胶固不足深责不谓子融
  亦不晓也至引释氏识神之说则又无干渉盖释氏以虚
  空寂㓕为宗故以识神为生死根本若吾儒之论则识神
  乃是心之妙用如何无得但以此言性则无交渉耳又谓
  枯槁之物只有气质之性而无本然之性此语尤可笑若
  果如此则是物只有一性而人𨚫有两性矣此语非常丑
  差盖由不知气质之性只是此性堕在气质之中故随气
  质而自为一性正周子所谓各一其性者向使元无本然
  之性则此气质之性又从何处得来耶况亦非独周程张
  子之言为然如孔子言成之者性又言各正性命何尝分
  别某物是有性底某物是无性底孟子言山之性水之性
  山水何尝有知覺耶若于此看得通透即知天下无无性
  之物除是无物方无此性若有此物即如来喻木烧为灰
  人阴为土亦有此灰土之气既有灰土之气即有灰土之
  性安得谓枯槁无性也又如狭其性而遗之以下种种怪
  说尤为可笑今亦不暇细辩但请虚心静虑详味此说当
  自见得如看未透即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㴠
  飬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不须如此信口信意驰骋
  空言无益于巳而徒取易言之罪也如不谓然则请子融
  方叔自立此论以为宗旨熹亦安能必二公之见从耶至
  于易之说又别是一事今于自巳分上见成易晓底物尚
  且理会不得何暇及此当俟异日心虚气平万理融彻看
  得世间文字言语无不通逹始可细细啇量耳此等若理
  会不得亦未妨事且阙所疑而徐思之不当便如此咆哱
  无礼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徐子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