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尧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626
颗粒名称: 答李尧卿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李尧卿》
关键词: 李尧卿 朱熹

内容

集注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妄意未爱属乎情爱乃仁
  之一事理属乎性而理乃仁道之大全故爱不是仁而
  爱之理则仁也理者性也爱者情也心皆主之則仁豈
  非心之德歟
  爱之理所说近之心之德更以程子谷种之譬思之
  道千乘之国章集注谓五者相承各有次序不審相承
  承之意是否
  此等处须看有能如此后方能如此之意又看有能如此
  后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复推之乃见曲折
  主与尸其别如何既设主祭于其所又迎尸祭于其奥
  本是一神以奥为尊以主为卑何也宗庙之祭设尸谓
  以人類求之五祀有尸其义如何
  不是尊奥而卑主但祭五祀皆设主于其处则随四时更
  易皆迎尸于奥则四时皆然而其尊有常处耳据礼家说
  祭山川亦有尸其详不可考矣
  论韶武者大概不出揖譲征伐二条程子则兼大传为
  说
  不惟大传之说不足信但看两圣人事业气象自是有等
  差如性之反之成功虽一然武王地位终是觉得有㾗迹
  在
  樊迟问知告以敬鬼神而远之在三代之时民间所谓
  鬼神士则有五祀与其先祖此樊迟之所当祭想无后
  世之所谓淫祠者告以敬而远莫只以五祀为戒也
  鬼神固不谓淫祀然淫祀之鬼既不当其位未能除去则
  亦当敬而远之耳
  先生答安郷忘食忘忧是逐事上看一愤一乐循环代
  至今略借一事明之学乐至于三月不知肉味此发愤
  忘食底意及其得之深乃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此乐
  以忘忧底意其言不知老之将至盖谦巳勉人耳观耳
  顺从心之年乐且不可得而言况所谓愤耶
  说得之然亦太拘滞矣湏看它立言意思如何不可似
  此泥著也
  明道先生云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在
  其中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竊意万变乃人之万变
  在吾心实无一事吾之所以为心者盖无入而不自得
  之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此意会不
  可只作闲话说过便休也
  太王有醫啇之志而太伯不从莫是翦啇之事在我虽
  不从而难必于后人若不逊位而去则又兄弟争国违
  父之命巳先失德此所以固譲也太王既有避狄之心
  又萌翦啇之志莫是以其理与天命推之知啇之必亡
  周家必興耶
  太伯只是不欲为此事耳今亦未见其曲折不湏如此穿
  凿附会也
  成于乐是古人真个学其六律八音习其锺鼓管弦方
  底于成今人但借其意义以求和顺之理如孟子乐之
  实乐斯二者亦可以底于成否
  古乐既亡不可复学但讲学践履间可见其遗意耳故曰
  今之成材也难
  子罕言利程子谓计利则害义害义则勿道可矣罕言
  何也
  有自然之利如云利者义之和是也但专言之则流于贪
  欲之私耳
  夫子教人不出博文约礼二事在门人莫不知有此学
  惟颜子独于博约之间有所进有所得故高者有可攀
  之理坚者有可入之理在前在后者有可从而审其的
  之理非若其它仅可以弗畔而巳此门人之所以不可
  企及也
  此说得之
  升堂抠衣用两手则手中无所执矣若有贽及执圭则
  升堂有不必抠衣但防其不至摄齐否
  执圭而升则足缩缩如有循自不至摄齐矣
  执圭上如揖下如授既曰平衡而又有上下莫是心与
  手齐如歩趋之间其手㣲有上下但高不至过揖下不
  至过授否
  得之
  明衣之制
  未详当阙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李尧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