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郑子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617
颗粒名称: 答郑子上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郑子上》
关键词: 郑子上 朱熹

内容

無极而太极可斈竊谓无者盖无气而有理然理无形
  故卓然而常存气有象故辟阖敛散而不一又动而生
  阳靜而生阴太极理也理如何动静有形则有动静太
  极不能无动静未逹其意
  理有动静故有动静若理无动静则气何自而有动静
  乎且以目前论之仁便是动义便是静此又何關于气乎
  他说巳多得之但此处更湏子细耳
  诚与仁之名所以异者诚自其浑然不动言之而仁则
  巳流矣故在濂溪图诚为太极而通书谓诚无为于图
  阳动属仁于易元属仁程先生亦谓生之理便是仁推
  此可见
  自性言之仁字亦未流出但是其生动之理包得四者其
  实与诚字所指不同湏更辨得分明始得
  在临漳问仁公先生曰仁在内公在外可学谓仁然后
  能公程说则是公然后能仁不知未仁何以能公
  仁是本有之理公是克巳功夫极至处故惟公然后能仁
  理甚分明其曰公而以人体之则是克尽巳私之后只就
  自身上看便见得仁也
  性命
  人生有寿夭气也贤愚亦气也今观盗跖极愚而寿颜
  子极贤而夭如是则寿夭之气与贤愚之气容或有异
  矣明道志程邵公墓云以其间遇之难则其数或不能
  长亦冝矣吾儿其得气之精一而数之局者欤详味此
  说气有清浊有短长其清者固所以为贤然虽清而短
  故于数亦短其浊者固所以为愚然虽浊而长故其数
  亦长不知果然否
  此说得之贵贱贫富亦是如此但三代以上数醇浓故
  气之清者必厚必长而圣贤皆贵且寿且富以下反是
  儒释之异
  儒释之异正为吾以心与理为一而彼以心与理为二耳
  然近世一种学问虽说心与理一而不察乎气禀物欲之
  私故其发亦不合理却与释氏同病又不可不察
  和靖论敬以整齐嚴肃然专主于内上蔡专于事上作
  故夫故云敬是常惺惺法之類
  谢尹二说难分内外皆是自巳心地功夫事上岂可不整
  齐肃静处岂可不常惺惺乎
  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然谓之爱物则爱之惟
  均今观天下之物有二等有有知之物禽兽之類是也
  有无知之物草木之類是也如数𦊙不入洿池不麛不
  卯不杀胎不夭夭圣人于有知之物其爱之如此斧斤
  以时入山林木不中伐不鬻于市圣人于无知之物亦
  爱之如此如佛之说谓众生皆有佛性故专持不杀之
  戒似若爱矣然髙宫大室斩刈林木则怙不加恤爱安
  在哉竊谓理一而分殊故圣人各自其分推之曰亲曰
  民曰物其分各异故亲亲仁民爱物亦异佛氏自谓理
  一而不知分殊【佛氏未必知理一但借此言】但指血气言之故混人
  民物为一而其他不及察者反贼害之此但据其异言
  之若吾儒于物竊恐于有知无知亦不无小异盖物虽
  与人异而气而有知之物乃是血所所生与无知之物
  异恐圣人于此須亦有差等如齐王爱牛之事施于草
  木恐又不同
  此说得之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常不移而气不常定大德人得
  各位寿理圖如此然孔子无位颜子夭死岂非气使之
  然耶竊疑气雖不同然圣人在上以和召和则气亦醇
  正而随于理春秋战国形杀惨酷则气亦随之而变而
  理反不能胜此处亦当關于人事否
  則于前假论性命处巳言之矣虽是所感不同亦是元气
  薄了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郑子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