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方宾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594
颗粒名称: 答方宾王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方賔王》
关键词: 方宾王 朱熹

内容

所寄易说却以上内诸疑义所得甚多其未安者亦各附
  巳意于其下并此封内幸更详之前书所论易说巳详然
  匆匆尚多未尽大抵多是未得古人正意而好自立说此
  今世读书者之通病也
   视其所以一章谊谓所以所为也天理人欲同行异情
  此说甚善
   德不孤一章按程子自有二说曰各以類聚曰与物同
   曰为善者以類应有朋自远方来此一说也曰一德立
   而百善从之至德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此又一
  说也南轩云善言之集良朋之来与夫天下归仁是亦
   不孤而巳则是兼用程子二说不知如何
  德不孤易中所说与论语不同德盛逢原者易之说也善
  以類应者论语之说也各指所之不可兼用
   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一章谊谓天理精㣲深妙无穷
   惟知至物格者然后能尽之苟有一毫未尽则心体未
   能周流而无滞也其于事物之间能自保其应之而必
   当乎信者理之全体实有诸巳而无不尽之谓漆雕开
   所见甚大而不肯安于小自察甚精而不容以自欺则
   其立志之宏而进道之勇何可量哉比夫子所以悦之
  此一章语意驳杂多病更加玩索为佳
   不念旧恶一章不知旧恶为何事怨是用希不知怨是
   人怨巳或巳怨人如苏氏说则指意皆明又不知可以
  为据否程子不明说旧恶竟未知此章之所指归也
  旧恶是他人前日之过如其冠不正之類前日虽巳望望
  然去之然今日正冠而来则取其改过而不念前日之过
  矣
  夫子为卫君一章谊谓本意只是卫君以父子争国夷
  齐以兄弟让位類而言之则辄之罪著矣杨氏辨论最
  为详尽但辄之罪则在据国拒父无父子之义而叔齐
   虽有父命乃以天伦为重而逃去之则以叔齐当辄辄
   之罪何所容于天地间乎似不必引郢以为说冉有之
   问其不为郢发也明矣其后说为胜然所谓辄乃先君
   之命者按左氏灵公尝欲立公子郢矣辄乃郢让之夫
   人立之不知此言别有所据否如所谓蒯聩以父争辄
   便合避位国人择宗室之贤者立之斯为至当然犹疑
  辄之逃避当在灵公既薨而夫人欲立之时如此则庶
   乎叔齐之风焉不知是否
  此说甚善
  吾无隠乎尔一章谊谓圣人之作止语黙无非教也唯
   圣人然后能之盖圣人全体是此理无物不体无时不
   然也故以此语二三子亦道其实尔若如谢氏杨氏之
   说则是我与二三子共此理其仰观俯察与夫百姓日
   用者莫非此理之流行则恐举物而遗其则将有运水
   般柴扬眉瞬目之意矣不知如何
  亦善
   子路问事鬼神一章谊谓由聚散故有生死由幽明故
   有人鬼而所谓理则无有聚散幽明之异也学者求尽
   乎理可也尽乎事人之理则鬼神之理不外是知其所
   以生则死之理可见亦即其著见者而致其知实其行
   而巳不然将求诸恍惚茫昧之域终亦不知焉耳矣
  亦善然事人之道未易尽所以生者亦未易知也
   不践迹一章程子谓循涂守辙不知涂辙为何也张子
   所谓成法不知何者为成法未有以见其所指之实也
  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仲弓问焉知贤才而举之一章程子曰人各亲其亲然
   后不独亲其亲又云便见仲弓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
   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䘮邦只在公私之间而
   巳反复思之未得其说乞略示梗概
  人各举其所知则天下之事无不举矣不患无以知天下
  之贤才也兴邦䘮邦盖极言之然必自知而后举之则遗
  才多矣未必不由此而䘮邦也
   语子贡一贯之理谊谓五当百行人伦物理纷纭杂楺
   不可名状是可谓有万而不同者矣然一体该摄乎万
   有而万殊归乎一原循其本而观之则固一矣即其用
   而验之则是其本行乎事物之间斯所谓一以贯之者
   也圣人生知固不待多学而识学者非由多学则固无
   以识其全也故必格物穷理以致其慱主敬力行以反
   诸约及夫积累既久豁然贯通则向之多学而得之者
   始有以知其一本而无二矣子贡致知之功巳至其于
   事物之间灼然知天理之所在而不疑特未究夫一之
   为妙尔夫子当其可而问之发其疑而告之故能闻言
   而悟不逆于心观夫子于曾子之外独以告子贡则其
   不躐等而施者抑可见矣诸儒以多学为病者不知其
   意如何
  此说亦善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方宾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