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潘谦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507
颗粒名称: 答潘谦之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6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潘谦之》
关键词: 潘谦之 朱熹

内容

孟子首数篇与齐梁君语大抵皆为国治民之事特患
  学者不能用之耳即义利之对而定所趋充易牛之心
  以广其善端闺门之内妻子臣妾皆有以察其温饱均
  其劳佚而无尊贱之僻焉亦与民同乐之意又何往而
  非切身之事哉
  所论孟子书首若能如此推類反求固不害为切巳但初
  学便教如此看却又添了一重事不若且依本文看逐处
  各自见个道理久久自然通贯不湏如此费力也
  乐天畏天不同以仁者而居小国固不免为智者之事
  使智者而居大国则未必能为仁者之举何者智者分
  别曲直未必能容忍而不与之较如仁者之为也
  得之
  禹稷颜子时不同而出处不同乃义之宜伯夷伊尹时
  同而出处异一是则一非一善则一恶孟子何以皆谓
  之圣人耶
  谓伯夷伊尹所为为非恐未安
  许行欲君民并耕则于人无贵贱之别欲市价不贰则
  于物无贵贱之差事虽异而意则同孟子因齐王易牛
  以发其不忍之心因夷之厚葬其亲以箴其兼爱之失
  皆因其发见处以启之
  得之
  伊川云飬志莫如敬以直内此是就未发上说孟子自
  反而缩集义所生是就巳发上说孟子方辨告子故专
  救其偏
  孟子论飬气只合就巳发处说程子说飬志自是当就未
  发处说各是一义自不妨内外之交飬不可说孟子为救
  告子义外之失而姑为此言也
  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以者字與也字觀之
  夭寿不贰亦是知天之效但㳺氏说得下句太轻耳
  或问中以杨氏所讥王氏之失为非是柄竊以髙明
  之与中庸虽非二物然细分之亦不为无别中庸者理
  之所当然
  高明是说中心所存不为物欲之所累处非指理而言也
  首章明道第四说云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
  子言人性善是也似以孟子所言为气禀之性若以为
  气禀之性则固有善恶矣不得专谓之善也以下文水
  流之喻观之则又似以气禀本善发而后有善恶也使
  气禀皆善则所发之恶何自来哉
  孟子所言不是气禀之性但是性自不容说才说性时便
  只说个善字所谓天下之言性则故而已者正谓此也
  横渠冰水凝释之喻似亦无害但以受光照纳为言则
  㡬于释氏所谓一灵真性者矣其所谓未尝无者岂以
  其之中实无一物之不具耶此则心之知觉而非
  性之实迹也
  既如此说即是有害矣
  舜察迩言所以无智者之过盖智者之过常在于𩥦髙
  远而厌卑近也
  舜之智不过非独为此一事湏以全章体之
  舜隱恶而扬善聴言之道当如此盖不隱其恶则人将
  耻而不言矣后之当进贤退不肖之任者亦以隱恶扬
  善盗兼包并容之名是不知隱恶扬善之义也
  隠恶扬善不为进贤退不肖言乃为受言择善者发也
  和而不流则非不恭之和中而不倚则非执一之中中
  和而不流不倚者择之精有道而不变者守之固择之
  精则不患乎道之难明守之固则不患乎道之不行能
  勉乎此则无贤智之过矣章句中谓四者各有次序不
  知如何岂不流尚易而不倚为难如富而无骄易贫而
  无怨难乎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湏就强字上看如此说无功夫矣
  武王周公之所以为逹孝者柄窃以为舜之大孝所遭
  之至不幸也文王之无忧所遭之至幸也至幸与至不
  幸皆不可以为常惟武王周公之孝而天下通行之孝
  也
  恐无此意
  章句中以学知利行为仁困知勉行为勇竊恐未尽乎
  仁勇之德也夫仁者安仁固不容以利行为言知仁勇
  皆谓之达德则勇固通上下而言也不可专以困知勉
  行者目之以柄观之三知三行云者所以总言逹道逹
  德之在人其气质虽有不同而及其至之则一也三近
  云者言人未至乎逹德而求至之者其用功当如是也
  似不必以三知三行分知仁勇如何
  此等处且虚心看到并行不悖处乃佳
  敬大臣则不眩章句中以为信任专而小臣不得以间
  之故临事则不眩也柄竊观下文官盛任使之意似以
  为不使之役役于细事乃所以敬之也惟其不役役于
  细事故其精神暇逸不至昏昡而迷于大体也
  不然
  二十七章既言大哉圣人之道矣而复以优优大哉冠
  于礼仪之上者盖言道体之大散于礼仪之末者如此
  得之
  二十四章成巳仁也成物智也以柄观之论语以学不
  厌为智诲不倦为仁又与此相反且学不厌与成巳虽
  皆在巳之事然一则学以明其理一则实体是理于吾
  身一知一仁犹可言也若夫成物乃仁之事何所与于
  知而归之耶
  若非有智何以成物
  二十章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夫子
  非使后人不得复古也但以为生于春秋之世既无得
  位之理徒欲以匹夫之㣲而复古之道则不可耳使得
  时得位何不可者
  反古道连上文愚贱说
  前辈多以夫子损益四代之制以告颜子而又曰吾从
  周其说似相扺牾者然以二十八章吾学周礼今用之
  吾从周之意观之则夫子之从周特以当时所用而不
  得不从耳非以为当尽从周若答为邦之问乃其素志
  耳
  得之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
  下则世犹言世上也法是法度则是凖则有可跂之实
  故言法言未见于行事故以其言为凖而行之也
  得之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潘谦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