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舜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293
颗粒名称: 答周舜弼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8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周舜弼》
关键词: 周舜弼 朱熹

内容

讲学持守不懈益勤深慰所望又闻颇有朋友之助当此
  岁寒不改其操尤不易得也更愿相与磨厉以造其极毋
  使徒得虚名以取实祸乃为佳耳前书絜矩之说大概得
  之二字文义盖谓度之以矩而取其方耳今所示数条各
  以鄙意附于其后却以封还幸试思之来说大概明白详
  细但且于此更加反复虚心静虑密切玩味久之须自见
  得更有精微处不但如此而已也承欲见访固愿一见但
  远来费力不若如前所说着实下功果自得之则与合堂
  同席亦无以异也郷来蔡君今安在能不受变于俗否耶
   大学之道莫切于致知莫难于诚意意有未诚必当随
   事即物求其所以当然之理然观天下之事其几甚微
   善恶邪正是非得失未有不相揉杂乎芒芴之间者静
   而察之者精则动而行之者善圣贤之学必以践履为
   言者亦曰见诸行事皆平日之所素定者耳今先生之
   教必曰知之者切而后意无不诚盖若泛论知至如诸
   家所谓极尽而无馀则遂与上文所谓致知者为无别
   况必待尽知万物之理而后别求诚意之功则此意何
   时而可诚耶此正学者紧切用功之地而先生训释精
   明诚有以發圣贤未發之蘊竊尝体之之命亦與之為
  不巳矣此人之所以存夫心之大略也王丞子正云看
  得侭有功但所謂心之體與天地同大而用與天地流
   通必有徵驗處更幸見教洱因復有後篇所謂體與天
  地同其大者以理言之耳蓋通天地間惟一實然之理
   而以为造化之樞紐古今人物之所同得但人為物之
  靈極是體而全得之緫會於吾心即所謂性雖會在吾
  之心為我之性而與天固未嘗間此心之所謂仁即天
  之元此心之所謂禮即天之亨此心之所謂義即天之
  利此心之所謂智即天之貞其實一致非引而譬之也
  天道無外此心之理亦無外天道無限量此心之理亦
  無限量天道無一物之不體而萬物無一之非天此心
  之理亦無一物之不體而萬物無一之非吾心【那箇不是心做】
  【那箇道理不且於心】天下豈有性外之物而不統於吾心是理之
  中也哉但以理言則為天地公共不見其切於己謂之
  吾心之體則即理之在我有統屬主宰而其端可尋也
  此心所以至靈至妙凡理之所至其思隨之無所不至
  太極於無際而無不通細入於無倫而無不貫前乎上
  古後乎萬古而無不徹近在跓步遠在萬里而無不同
  雖至於位天地育萬物亦不過充吾心體之本然而非
  外為者此張子所謂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心者也所謂
  用與天地相流通者以是理之流行言之耳蓋是理在
  天地間流行圓轉無一息之停凡萬物萬事小大精粗
  無一非天理流行吾心全得是理而天理之在吾之亦
  本無一息不生生而不與天地相流行人惟欲淨清達
  不隔其所流行然後常與天地流通耳且如惻隱一端
  近而發於親親之間親之所以當親是天命流行者然
  也吾但與之流行而不虧其所親者耳一或少有虧焉
  則天理隔絕於親親之間而不流行矣次而及於仁民
  之際如老者之所以當安少者之所以當懷入并者之
  所以當怵惕亦皆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與之流行而
  不失其所懷所安所怵惕者耳一或少有失焉則天理
  便隔絕於仁民之際而不流行矣夂遠而及於愛物之
  際如者施诸彼而巳矣然皆以敬老事长恤孤之三者
  推之以见民心之同然故下文极言好恶不可以异乎
  人而财利不可以擅乎巳苟惟不然皆取恶之道也
  是则一章之意无非發明恕之一字上章既言所藏乎
  身不恕则不能喻诸人矣于此复推广之以极其所不
  通之意恕之为用其大如此求其指归则不过孝弟慈
  三者行乎一家推而至于治国平天下同一机而巳孝
  弟慈非恕也自身而家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推之者
  近施之者广必与人同其欲而不拂乎人之性兹其所
  以为恕以此观之是否
  此假说得条畅
   致中和注云自戒谨恐惧而守之以至于无一息之不
  存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必谨其独而察之以至于
   无一行之不慊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夫喜怒哀乐未
   發谓之中戒谨恐惧所以守之于未發之时故无一息
   之不存而能极其中發而皆中节谓之和必谨其独所
   以察之于既發之际故无一行之不慊而能极其和天
   地之所以位者不违乎中万物之所以育者不失乎和
  致中和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者盖如此学者于此静
   而不失其所操动而不乖其所發亦庶几乎中和之在
  我而已天地万物之所以位旦育焉则不敢易而言之
  未识是否
  其说只如此不难暁但用力为不易耳勉旃勉旃
   凡事豫则立一节言与事行与道皆欲先定于其初则
   不跲不困不疫不穷斯有必然之验故下文自不𫉬乎
   上不信乎朋友不顺乎亲而推之皆始于不诚乎身而
  已然则先立乎诚为此章之要旨而不明乎善则不可
  以诚乎身也今欲进乎明善之功要必格物以穷其理
  致知以处其义夫然后真知善之为可好而好之则如
   好好色真知恶之为可恶而恶之则如恶恶臭明善如
  此夫安得而不诚哉以是观之则中庸所谓明善即大
  学致知之事中庸之所谓诚身即大学意诚之功要其
  指归其理则一而已是否
  得之
  费而隐章引鸢飞鱼跃之诗以明其旨程夫子以为子
  思吃紧为人与必有事焉而勿正之意同活泼泼地窃
   以为子思之言无非实理而程夫子之说亦皆真见今
   又得先生窜定此章反复开暁昭然义见耽玩久之心
   融意释夫形而下者道之用矣必有形而上者为之体
   其用广夫安得而不费其体微又安得而不隐体用显
   微初无间绝人惟睹其用之显而不见其体之微也是
   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子思于是托鸢鱼以明此理之昭
  著而其所以然之故则亦可知其隐然为难见也夫见
  于鸢鱼者尚尔而况自夫妇隐微之间极而至于天地
  广博之际化育流行洪纎高下莫不皆然此理固非偶
   然者而亦孰与之哉子思之言精密峻㓗而程子之论
  无纎毫凝𣻉倚著之意非先生其孰知之大意如何
  只是如此更宜详味
   二十七章始言道之体极于至大而无外道之用入于
  至小而无间非至德之人不足以凝之中言至道之凝
  非大小精粗举而并行则不足以凝是道也末言所处
   之无不宜所以极言至道之凝其效如此然大小精粗
  之旨诸家所论不同张子逐句为义吕氏因之以一句
  自相反复为说游氏以逐句相承接为说杨氏以逐句
   上一节承上节下一节承下节为说却以温故知新为
   道问学之事敦厚崇礼为道中庸之事兼而读之亦足
   以發明大旨然分比精密条理该贯终不若以尊德性
   为存心之本而极乎道体之大以道问学为致知之本
   而尽乎道体之细遂以广大高明温故敦厚为存心之
   属以精微中庸知新崇礼为致知之属于是犁然各当
   于人心使学者有用力之地而不悖乎名义之纷纭也
   窃尝玩索所谓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者指致广大而言
   也不以一毫私欲而自累者指极高明而言也乍读两
   句似若一意相同然试体之一以私意自蔽则心不洪
   放而狭隘迫窄何以致广大乎一以私欲自累则此心
   沉溺而昏暗卑陋何以极高明乎此二句若相似而实
  不同者妄意如此是否
  得之
  末章八引诗前五条论始学至成德踈密浅深之序后
  三条皆所以赞不显之德前此盖未有發明斯义若此
  昭著明白也今观尚䌹一条则知为巳之学不可以徇
  名而入德之方皆由乎巳而巳进而至于亦孔之昭则
   谨独之行巳著又进而至于不愧屋漏则谨独之效益
   彰其曰奏假无言所以言其德之巳成又曰不显惟德
   所以言其德之至盛故先之以不赏不怒而民自畏劝
   终之以笃恭而天下平也夫自下学谨独之事积而至
  于笃恭而天下平则其存心也愈谨而进德也弥盛复
   三引诗以叹咏不显之德固不在乎声色之末亦非德
  輶如毛之可比极论其妙不若无声无臭之诗为可以
  形容其不显之至耳窃尝谓此章之旨正与首章相应
  首章论道体之大端故以性命教之三者言之于始然
  必戒谨恐惧而存其未發之中必谨其独而保其既發
   之和中和之至所以能位天地育万物者盖其德之盛
   同乎天而然也中庸之书所以始于是者其旨深哉有
  志于学者可不知天德之在圣人者为如何于此宜尽
   心焉尔未审是否
  亦孔之昭是谨独意不愧屋陋是戒谨恐惧意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不但终食之间而巳也虽造次
   必于是不但造次而巳也虽顚沛必于是盖欲此心无
   顷刻湏㬰之间断也及称颜子则曰三月不违于众人
   则曰日月至焉而巳今学者于日月至焉且茫然不知
   其所谓况其上者乎克巳工夫要当自日月至焉推而
   上之至终食之间以至造次至顚沛一节密一节去庶
   几持养纯熟而三月不违可学而至不学则巳欲学圣
   人则纯亦不巳此其进歩之阶欤
  下学之功诚当如此其资质之高明者自应不在此限但
  我未之见耳
   不忮不求何用不藏贫与富交强则忮弱则求人惟中
   无所养而后饥渇得以害其心也故不能自安于贫而
   有慕乎彼之富此心一动物欲行焉故虽可巳而不巳
   孟子所谓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類盖有不可胜穷之私由是以失其本心而忌嫉忮
   害生焉否则謟曲以求之而不自知其为卑污浅陋之
   甚也子路之志不牵乎外物之诱夫子称之欲以进其
   德惜乎不能充此而上之至有终身诵之之蔽不然箪
   瓢陋巷之乐当与颜子同之日用功夫信乎不可遽巳
  也
  是如是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周舜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