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潘恭叔【友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251
颗粒名称: 答潘恭叔【友恭】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5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潘恭叔》
关键词: 潘恭叔 朱熹

内容

友恭坐时亦间有虚静之象【此时却是无欲】而未能无欲也【此谓】
  【平时】所恨工夫未能接续故惮烦失错之处极多惟其惮
  烦愈多失错深知之而不能改盖欲静意胜也
  所论皆善但不可如此迫切计功非惟无益反有所害宜
  深戒之
   横渠说性命于气性命于德之命恐只是聴命之意性
   天德命天理天理云者亦曰聴命于德无非天理之当
   然耳不知是否
  性命于气恐性命两字湏作一般看言性命皆出于气禀
  之偏也性天德命天理即所谓性命于德
   惟圣人可以践形云者践行当来吾身所具之理也可
   云者尽理而无馀欠也杨氏体性之说如何
  程先生以充人之名解践形字甚善践犹践言践约之践
  非谓践行所具之理也杨氏体性之语不可暁
   太子蒯聩得罪灵公出奔晋赵氏灵公尝游于郊谓公
   子郢曰我将立若为后灵公卒夫人奉遗命而立郢郢
   以辄在为辞于是国人立辄辄立十二年辄出亡蒯聩
   人是为庄公庄公立三十年而出奔友恭窃详此事妄
   意谓辄不顾其父而自立固已失父子之义矣蒯聩得
   罪于父而出奔乃因竖良夫及孔悝母劫悝升台而盟
   立之是不用先君之遗命父子君臣之义俱失之矣然
   则宗国所宜立者何人其必郢乎当郢辞国之日国人
   立辄之时辄能逃去则郢无得而辞蒯聩亦无复君卫
   之意及夫蒯聩既入良夫悝母相与劫悝是时悝能守
   之以死则蒯聩安得而立哉惜乎孔悝不知出此一切
   付之无可奈何此蒯聩所以立也虽然天下岂有无父
   子君臣之国哉宜乎蒯聩未几而复奔也
  此论大概得之但谓辄逃去则蒯聩无复君卫之意及蒯
  聩既立而复奔者非是盖辄自当逃去非欲为是以拒蒯
  聩之来也蒯聩脱或能守其国亦不可知但义理自不是
  耳不必如此牵合也
   孔悝有母不能禁而使之为乱及为卫之臣又不能有
   所立以子路之贤为其家臣其事如何心甚疑之亦何
   所见而如此乞赐教
  圣人之门不使人逃世避人以为㓗故群弟子多仕于乱
  邦然若子路冉有之徒亦太不择矣此学者所当深戒也
   仲尼元气假中并字莫是包上两句否时焉而已时字
   恐是战国风气所致
  并秋杀尽见则以春生为主而兼举之也时焉而已语意
  不分明未知端的指趣如此所说亦通或恐更有时既无
  人不得不自任之意或说秋杀气象不常如此盖有时而
  或见之也未知孰是试并思之
  或谓㳺氏以犯上作乱为两节据友恭所见只是一节
  遽说不好犯上处亦贯忠顺而言则知其非两节也
  作乱以上后说得之为仁之本一句似皆未得其说程说
  自与谢说不同不可混为一说也看得程说分明则谢说
  之非矣
   或谓传不习乎是得于人而不习友恭谓不习而传与
   人或谓忠信能相有而不能相无故程先生以为内外
   表里友恭谓尽巳者自反而无慊于中故曰内以实者
   即此而施之于人故曰外或谓谢氏虽推广见得不止
   践言为信亦恐包括不尽后结云几于无我则能之莫
   伤易否友恭谓说信处却不少包总只欠以践言为信
   作本意几于无我亦不为过
  传习恐当如前说忠信后说近之而亦未尽盖忠信一理
  但以所从言之则异耳所云自反无慊即此而施之语皆
  失之更当别下语也践言后说得之无我前说得之大率
  前说看得文意平直而伤于草略后说子细而失之支蔓
  有回互迁就之意不知前说谁所论不罪轻率也
   闵子侍侧
  旧说訚訚和恱而诤也侃侃刚直之貌此训得之更宜详
  味子乐但为乐得英才而教育之之意如云不害为自得
  皆其力分之所至似皆衍说也杨氏所引伤勇亦非孟子
  之意
   师过商不及详味此章历考二子言行之间有以知其
   因气禀之偏而失性情之正
  此说甚佳二子晚年进德虽不可如然子张之语终有慷
  慨激扬之气子夏终是谨守规矩也所云气禀虽为未化
  亦不可谓全未化也此语亦是但似此立语微觉有病耳
  杨墨之说恐未然杨氏之学出于老聃之书墨子则晏子
  时巳有其说也非二子之流也
   屡空
  只是空乏之空古人有箪瓢屡空之语是也但言颜子数
  数空匮而不改其乐耳下文以子贡货殖为言正对此相
  反而言以深明颜子之贤也若曰心空则圣人平日之言
  无若此者且数数而空亦不胜其间断矣此本何晏祖述
  老庄之言诸先生盖失不之正耳
   程子曰孔子弟子颜渊而下有子贡夫子门人要其归
   而论之则曾子仲弓闵子冉子恐不在子贡之下莫以
   其天资颖悟而言否程子所指意果如何
  此等不湏遥度造理深后当自见得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潘恭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