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廖子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082
颗粒名称: 答廖子晦
其他题名: 书【知旧门人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10
摘要: 朱熹所作書《答廖子晦》
关键词: 廖子晦 朱熹

内容

德明向者侍坐尝问䧏衷之性具有五典之彛既已知
   之而行之或有未至只是为私欲所挠耳其要在窒欲
   先生赐教云一分私欲便有一分见不尽时道中妄陈
   所见以及无极太极动静阴阳五气五性与夫万事善
   恶之出因言大端人伦似只如此不审如何著工夫方
   见得尽先生云据说亦只是如此无可思索此乃虽欲
   从之末由也已处只要时习常读書令常在目前久之
   自然见得某佩服至训罔敢失坠兹者辱書又蒙诲以
   离群索居之际自能提撕不废讲习体验之功则与同
   堂合席朝夕讲磨无以异矣某执書三复不胜感發生
   我者父也教我者夫子也俛焉孳孳毙而后已因念颜
   子钻仰坚高恍惚前后喟然發叹既知道体之无穷又无
  所用其力将欲罢之而此理已跃如于中有不容已者而
  夫子循循善诱复示以用力之方博之以文约之以礼颜
  子穷格克复既竭吾才日新不息于是实见此理卓然若
  有所立昭昭而不可欺且又非力行之所能至故曰虽欲
  从之末由也已如颜子者可谓真知者哉
  夫慱文约礼先生所谓讲习体验之功也所立卓尔亦
   岂离降衷之性固有之彛哉而颜氏之真知如彼后人
  
   之不能及又如此进寸退尺毎诵师言惕然警惧辄敢
   推广先生之说复以求教详赐开暁幸甚
  所论颜子之叹大概得之然亦觉有太烦杂处约而言之
  则高坚前后者颜子始时之所见也博文约礼者中间用
  力之方也欲罢不能以后者后来得力之效验也中庸所
  谓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者正谓此博文约礼工夫
  不可闻断耳若能如此实用其力久之自然见得此个道
  理无处不在不是块然徒守一物而硬定差排唤作心性
  也若不如此政使思索劳苦说得相似亦恐随手消散不
  为吾有况欲望其融会贯通而与已为一耶旧见李先生
  常说少从师友幸有所闻中间无讲习之助几成废堕然
  赖天之灵此个道理时常只在心目间未尝敢忘此可见
  其持守之功矣然则所见安得而不精所养安得而不熟
  邪近时朋友漫说为学然读書尚不能记得本文讲说尚
  不能通得训诂因循苟且一暴十寒日往月来渐次老大
  则遂漠然忘之更无头绪可以接续至有不获讲学之利
  而徒取废锢之祸者甚可叹也来喻盖巳得此大意然持
  之以久全在日用工夫勿令间断久当自有真实见处也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非礼不
   诚不庄先生谓古人以诚庄对威严盖为政以严为本
   寛以济严之太过也某向闻其语犹未深订近读蒙卦
   初九曰發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而程氏传曰圣王设
  
   刑罚以齐其众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
   治蒙之功若非威之以刑使之脱去昏蒙之桎梏则善
   教无由而入某反复深思若威信不立诚不足以立政
   然犹有疑焉孔子曰居上不寛吾何以观之哉窃谓居
   上以寛为本寛则得众严以济寛之不及耳若一意任
   威是蒙爻所谓以往吝也其弊将有至于法令如牛毛
   者抑又闻之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故元为善之长仁
   包义礼智三者先之以仁裁之以义三代得天下以仁
   莫不有惨怛之爱忠利之教所以不免于刑者亦好仁
   恶不仁耳今之为州县者不念民生之艰刑罚失平征
   取无艺棰楚流血苟以逃上官之责而过于寛者又一
   切废弛不立所在有之此固不足道然先王为政之本
   寛严先后之异施者不敢不详讲伏乞赐诲
  为政以寛为本者谓其大体规模意思当如此耳古人察
  理精密持身整肃无偷惰戏豫之时故其政不待作威而
  自严但其意则以爱人为本耳及其施之于政事便须有
  纲纪文章关防禁约截然而不可犯然后吾之所谓寛者
  得以随事及人而无颓弊不举之处人之蒙惠于我者亦
  得以通逹明白实受其赐而无间隔欺蔽之患圣人说政
  以寛为本而今反欲其严正如古乐以和为主而周子反
  欲其淡盖今之所谓寛者乃纵弛所谓和者乃哇淫非古
  之所谓寛与和者故必以是矫之乃得其平耳如其不然
  
  则虽有爱人之心而事无统纪缓急先后可否与夺之权
  皆不在巳于是奸豪得志而善良之民反不被其泽矣此
  事利害只在目前不必引書传考古今然后知也【缓急可否是两】
  【事无程限则缓急不在巳不亲临则可否不在巳今见争讼人到官常苦不得呈覆湏当计会案吏然后得之便可】
  【见其无政事不待可否失当然后知其缪矣又如县道送两税簿上州磨审皆有日限有违失则紏正之无即签押】
  【用印绐还今有数月不还者守倅漫不加省如此之類不可胜数以此为寛不知孔子意里道如何也】但为
  政必有规矩使奸民猾吏不得行其私然后刑罚可省赋
  敛可薄所谓以寛为本体仁长人孰有大于此者乎
   河出图洛出書而起八卦九畴之数聴鸣凤而生六律
   六吕之声因思黄帝造律一事与伏羲画卦大禹锡畴
   同功况度量权衡皆起于律而衡运生规规生圎圎生
   矩绳直凖平至于定四时兴六乐悉由是出故曰律者
   万事之根本学者讵可废而不讲哉夫黄锺之管九寸
   三分损一下生林锺林钟之管六寸三分益一上生太
   蔟周旋十二律复生黄钟而还相为宫之义又一宫各
   生五声总十二律凡生十六声如八卦重而为六十四
   皆自然之理也然司马迁律数与班固志不同者多未
   暁考其实亦无不同但司马暦書微隐此等尤费思索
   耳如黄钟长八寸七分或谓七字是误盖十分也是为
   九寸此等不审然否十二律还相为宫今考礼运䟽义
   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徴上生太蔟为商下生南
   吕为羽上生姑洗为角林钟为第二宫终于中吕为第
  
   十二宫各有上生下生所管之声此数盖本于司马迁
   暦書然与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羽林钟为徴南
   吕为羽应钟为变宫㽔宾为变徴者不同其次大吕太
   蔟终于无射应钟凡十二律迭相为宫其下各有商角
   羽徴变宫变徴之声向见書堂七弦琴凖用此法以定
   清浊高下之声但不知䟽义各为一说孰是孰否其必
   各有所主也变宫变徴其声清耶不知古律巳用之否
   或后来增加之也至于埋律候气一事尤所未暁曹传
   所载候气之法置十二律于密室实葭灰管埋之地中
   一气至则一律飞灰或疑所置诸律方不逾数尺气至
   独本律应之何也此必有造化密相感召之理或又按
   隋志之说曰律之长短不同各齐其上随深浅入地中
   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惟黄钟之管九寸故逹此
   说似为有理今因其说而推之十一月黄钟管长九寸
   十二月大吕八寸四分正月太蔟管长八寸二月夹钟
   长七寸推而下之其长者递减至九月无射五寸十月
   应钟四寸五分虽埋律之地方不逾数尺气至无有不
   逹然候管长短不同管长者气必先逹灰亦先动管短
   者气逹在后亦如所谓南枝春先到北枝差迟耳不审
   然否
  律吕之说今有新書并辨证各一册及向时所撰序一篇
  并往可细考之当得其说凡十二律各以本律为宫而生
  
  四侓如黄钟为宫则太蔟为商姑洗为羽林钟为徴南吕
  为角是黄钟一均之声也若林钟为宫则南吕为商应锺
  为角太蔟为徴姑洗为羽是林钟一均之声也各就其宫
  以起四声而后六十律之声备非以黄钟定为宫太蔟定
  为商姑洗定为羽林钟定为徴南吕定为角也但黄大太
  夹姑中蕤林夷南无应为十二律长短之次宫商角徴羽
  为五声长短之次黄钟一均上生下生长短皆顺故得各
  用其全律之正声十二律名今俗乐亦用之合字即是黄
  钟但其律差高耳笔谈言之甚详可呼俗工问之自林钟
  之宫而生太蔟之祉则林钟六寸而太蔟八寸祉反长于
  宫而声失其序矣故以十二律而言虽当为林钟上生太
  蔟而以五声而言则当为宫下生祉而得太蔟半律四寸
  之管其声方顺又自太蔟半律四寸之祉而生南吕五寸
  有奇之商则于律虽本为下生而于声反为上生矣自南
  吕五寸有奇之商而生姑洗七寸有奇之羽则于律虽本
  为上生而于声则又当用其半而为下生矣自姑洗半律
  三寸有奇之羽而生应钟四寸有奇之角则于律虽为下
  生而于声反为上生矣其馀十律皆然孔䟽盖知此法但
  言之不详耳【半律杜佑通典谓之子声者是也】此是古法但后人失之而
  唯序黄钟太吕太蔟夹钟四律有四清声即此半声是也
  变宫变祉始见于国语注中及后汉乐志乃十二律之本
  声自宫而下六变七变而得之者非清声也如黄钟为宫
  
  则第六变得应钟为变宫第七变得蕤宾为变祉如林钟
  为宫则第六变得蕤宾为变宫第七变得大吕为变祉是
  也凡十二律皆有二变一律之内通前五声合为七均祖
  孝孙王朴之乐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调者盖毎律各添此
  二声而得之也新書此说甚详候气之说其中亦巳论之
  盖埋管虽相近而其管之长短入地深浅有不同故气之
  应有先后耳非以方位而为先后也但畫一图朝夕看诵
  仍于指掌间轮之久久自熟乃见其妙此又可验凡事皆
  然别无奇巧只是久而习熟便是妙处也【礼書有此一卷比新書差约偶】
  【在他处俟取到寄去看也】
   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暦家设色以
   记日月之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
   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
   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而九如此即日月之行
   其道各异况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阴用事则
   日退而南昼退而短月行则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
   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黒道日月之行其不同道又如此
   然毎月合朔不知何以同度而会于所会之辰又有或
   蚀或不蚀悉未能暁向承指喻其行或高而出黄道之
   上或低而出黄道之下或相近而逼或差远而不相值
   则皆不蚀是时不能反复今望赐诲
  日月道之说所引皆是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
  
  行耳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
  日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月极远而相对其上下弦则
  日月近一而远三【如日在午则月或在卯或在酉之類是也】故合朔之时日月
  之东西虽同在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
  或南北虽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此正如一人
  秉烛一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
  远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者在内而
  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之大略可
  见此说在诗十月之交篇孔䟽说得甚详李迂仲引证亦
  博可并检看当得其说
  易启蒙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書之文夫河图无四
  隅之位截然四正而方谓之圎何也又曰圎者星也历
  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注云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
  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馀今考班固志天数始于一中
  于三终于二十五地数始于二中于六终于三十夫始
  中终盖如此推之于刚柔律历闰馀却有未深莹者抑
  亦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之义乎然亦不合愿
   求其说
  河图既无四隅则比之洛書固为圆矣注中三句本唐書
  暦志一行之说二始者一二也一奇故为刚二耦故为柔
  二中者五六也五者十日六者十二辰也二终者十与九
  也闰馀之法以十九岁为一章故其言如此然一章之数
  
  似亦附会当时姑借其说以明十数之为河图耳
   𡩋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
   可及也此章一句初理会不得今读集注参考左氏传
   乃知武子当卫成公无道失国之时周旋其间尽心竭
   力而不去及成公囚京师武子求掌橐饘赂医薄鸩免
   卫侯于死终以复国及元咺之讼武子又独以忠而获
   免其能保身以济其君如此虽谓之智可也而夫子曰
   其愚不可及夫子尝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
  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以伯玉之事责武子虽谓之愚不
   识时亦可也然武子惓惓忠君不避险艰能为人所不
   能为抑亦难矣故夫子曰其愚不可及盖闵之也今观
   论语一書于有道无道之世屡致意焉其称南容曰邦
  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免于刑戮武予之免者亦幸矣然
   武子仕卫两世其君信任之义不可弃之而去其几于
   东汉王允乎允又不免被害尝闻先生诵周子之言曰
   学颜子之学志伊尹之志夫伊尹以天下为巳任者也
   治亦进乱亦进然使成汤不兴聘币不至虽五就桀其
   志施陈蕃汉代人豪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
   朝争衡屡退而不去者以仁而为巳任非人伦莫相恤
   也卒以谋踈见杀亦昧于夫子免刑戮之戒矣然陈蕃
   王允犹是当时朝廷倚任身居鼎轴义当与国存亡故
   程子曰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若无言责官守则如
  
   东海逢萌当先汉之乱愤三纲之既绝挂冠东都门浮
   海而去惟恐其或缓也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黙或语
   讵可不识时几聊發狂言以验中否
  所疑寗武子事大概得之但为蘧伯玉南容之愚则易而
  为武子之愚则难所以圣人有不可及之叹也陈蕃王允
  固不得为伯玉南容之愚然蕃事未成而谋巳泄允功未
  就而志巳骄则又不能为寗武子之愚矣此其所以取祸
  也然为逢萌则甚易为二公则甚难又不可以彼而责此
  但当问其时义之如何与其所处之当否耳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廖子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