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广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1913
颗粒名称: 答胡广仲
其他题名: 书【知旧门人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書《答胡广仲》
关键词: 胡广仲 朱熹

内容

太极图旧本极荷垂示然其意义终未能晓如阴静在上
  而阳动在下黒中有白而白中无黒及五行相生先后次
  序皆所未明而来谕以为太极之妙不可移易是必知其
  说矣更望子细指陈所以为太极之妙而不可移易处以
  见教幸甚幸甚
  解释文义使各有指归正欲以语道耳不然则解释文义
  将何为邪今来谕有云解释文义则当如此而不可以语
  道不知如何立言而后可以语道也仁义之说顷答晦叔
  兄巳详今必以为仁不可对义而言则说卦孟子之言皆
  何谓乎来谕又云仁乃圣人极妙之机此等语亦有病但
  看圣贤言仁处还曾有一句此等说话否来谕又谓动静
  之外别有不与动对之静不与静对之动此则尤所未谕
  动静二字相为对待不能相无乃天理之自然非人力之
  所能为也若不与动对则不名为静不与静对则亦不名
  
  为动矣但众人之动则流于动而无静众人之静则沦于
  静而无动此周子所谓物则不通者也惟圣人无人欲之
  私而全乎天理是以其动也静之理未尝亡其静也动之
  机未尝息此周子所谓神妙万物者也然而必曰主静云
  者盖以其相资之势言之则动有资于静而静无资于动
  如干不专一则不能直遂坤不翕聚则不能發散龙蛇不
  蛰则无以奋尺蠖不屈则无以伸亦天理之必然也来谕
  又有动则离性之说此尤所未谕盖人生而静虽天之性
  感物而动亦性之欲若發而中节欲其可欲则岂尝离夫
  性哉惟夫众人之动动而无静则或失其性耳故文定春
  秋传曰圣人之心感物而动知言亦云静与天同德动与
  天同道皆未尝有圣人无动之说也却是后来分别感物
  而通感物而动语意迫切生出许多枝节而后人守之太
  过费尽气力百种安排几能令臧三耳矣然甚难而实非
  恐不可不察也
  知言性之所以一初见一本无不字后见别本有之尚疑
  其误继而遍考此書前后说颇有不一之意如子思子曰
  一章是也故恐实谓性有差别遂依别本添入不字今既
  遗藁无之则当改正但其它说性不一处愈使人不能无
  疑耳昨来知言疑义中巳论之不识高明以为然否上蔡
  虽说明道先使学者有所知识却从敬入然其记二先生
  语却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又自云诸君不须别求见
  
  处但敬与穷理则可以入德矣二先生亦言根本须先培
  拥然后可立趋向又言庄整齐肃久之则自然天理明五
  峰虽言知不先至则敬不得施然又云格物之道必先居
  敬以持其志此言皆何谓邪熹窃谓明道所谓先有知识
  者只为知邪正识趋向耳未便遽及知至之事也上蔡五
  峰既推之太过而来喻又谓知之一字便是圣门授受之
  机则是因二公之过而又过之试以圣贤之言考之似皆
  未有此等语意却是近世禅家说话多如此若必如此则
  是未知巳前可以怠慢放肆无所不为而必若曾子一唯
  之后然后可以用力于敬也此说之行于学者日用工夫
  大有所害恐将有谈玄说妙以终其身而不及用力于敬
  者非但言语之小疵也上蔡又论横渠以礼教人之失故
  其学至于无传据二先生所论却不如此盖曰子厚以礼
  教学者最善使人先有所据守但讥其说清虚一大使人
  向别处走不如且道敬耳此等处上蔡说皆有病如云正
  容谨节外面威仪非礼之本尤未稳当子文文子知言疑
  议亦巳论之矣僣冒不韪深以愧惧但讲学之际务求的
  当不敢含糊不得不尽言耳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胡广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