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同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1667
颗粒名称: 答陈同甫
其他题名: 书【陆陈辩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6
摘要: 朱熹所作書《答陈同甫》
关键词: 陈同甫 朱熹

内容

来教累纸纵横奇伟神怪百出不可正视虽使孟子复生
  亦无所容其喙况于愚昧蹇劣又老兄所谓贱儒者复安
  能措一词于其间哉然于鄙意实有所未安者不敢雷同
  曲相阿徇请复陈其一二而明者聴之也来教云云其说
  虽多然其大概不过推尊汉唐以为与三代不异贬抑三
  代以为与汉唐不殊而其所以为说者则不过以为古今
  异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但有救时之志除乱之功
  则其所为虽不尽合义理亦自不妨为一世英雄然又不
  肯说此不是义理故又须说天地人并立为三不应天地
  独运而人为有息今既天地常存即是汉唐之君只消如
  此已能做得人底事业而天地有所赖以至今其前后反
  覆虽缕缕多端要皆以证成此说而巳若熹之愚则其所
  见固不能不与此异然于其间又有不能不同者今请因
  其所同而核其所异则夫毫釐之差千里之缪将有可得
  而言者矣来書心无常泯法无常废一假乃一書之關键
  鄙意所同未有多于此假者也而其所异亦未有甚于此
  假者也盖有是人则有是心有是心则有是法固无常泯
  
  常废之理但谓之无常泯即是有时而泯矣谓之无常废
  即是有时而废矣盖天理人欲之并行其或断或续固宜
  如此至若论其本然之妙则惟有天理而无人欲是以圣
  人之教必欲其尽去人欲而复全天理也若心则欲其常
  不泯而不恃其不常泯也法则欲其常不废而不恃其不
  常废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㣲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
  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夫人自有生而梏于形体之私则
  固不能无人心矣然而必有得于天地之正则又不能无
  道心矣日用之间二者并行迭为胜负而一身之是非得
  失天下之治乱安危莫不系焉是以欲其择之精而不使
  人心得以杂乎道心欲其守之一而不使天理得以流于
  人欲则凡其所行无一事之不得其中而于天下国家无
  所处而不当夫岂任人心之自危而以有时而泯者为当
  然任道心之自㣲而幸其湏㬰之不常泯也哉夫尧舜禹
  之所以相传者既如此矣至于汤武则闻而知之而又反
  之以至于此者也夫子之所以传之颜渊曾参者此也曾
  子之所以传之子思孟轲者亦此也故其言曰一日克巳
  复礼天下归仁焉又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道不可湏㬰
  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所不闻又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
  天地之间此其相传之妙儒者相与谨守而共学焉以为
  天下虽大而所以治之者不外乎此然自孟子既𣳚而世
  
  不复知有此学一时英雄豪杰之士或以资质之羙计虑
  之精一言一行偶合于道者盖亦有之而其所以为之田
  地根本者则固未免乎利欲之私也而世之学者稍有才
  气便自不肯低心下意做儒家事业圣学功夫又见有此
  一种道理不要十分是当不碍诸般作为便可立大功名
  取大冨贵于是心以为利争欲慕而为之然又不可全然
  不顾义理便于此等去处指其湏㬰之间偶未泯㓕底道
  理以为只此便可与尧舜三代比隆而不察其所以为之
  田地本根者之无有是处也夫三才之所以为三才者固
  未尝有二道也然天地无心而人有欲是以天地之运行
  无穷而在人者有时而不相似盖义理之心顷刻不存则
  人道息人道息则天地之用虽未尝巳而其在我者则固
  即此而不行矣不可但见其穹然者常运乎上颓然者常
  在乎下便以为人道无时不立而天地赖之以存之验也
  夫谓道之存亡在人而不可舍人以为道者正以道未尝
  亡而人之所以体之者有至有不至耳非谓苟有是身则
  道自存必无是身然后道乃亡也天下固不能人人为尧
  然必尧之道行然后人纪可修天地可立也天下固不能
  人人皆桀然亦不必人人皆桀而后人纪不可修天地不
  可立也但主张此道之人一念之间不似尧而似桀即此
  一念之间便是架漏度日牵補过时矣且曰心不常泯而
  未免有时之或泯则又岂非所谓半生半死之䖝哉盖道
  
  未尝息而人自息之所谓非道亡也幽厉不由也正谓此
  耳惟圣尽伦惟王尽制固非常人所及然立心之本当以
  尽者为法而不当以不尽者为凖故曰不以舜之所以事
  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尭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
  者也而况谓其非尽欺人以为伦非尽罔世以为制是则
  虽以来書之辨固不谓其绝无欺人罔世之心矣欺人者
  人亦欺之罔人者人亦罔之此汉唐之治所以虽极其盛
  而人不心服终不能无愧于三代之盛时也夫人只是这
  个人道只是这个道岂有三代汉唐之别但以儒者之学
  不传而尧舜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
  故汉唐之君虽或不能无暗合之时而其全体𨚫只在利
  欲上此其所以尧舜三代自尧舜三代汉祖唐宗自汉祖
  唐宗终不能合而为一也今若必欲撤去限隔无古无今
  则莫若深考尧舜相传之心法汤武反之之功夫以为凖
  则而求诸身𨚫就汉祖唐宗心术㣲处痛加绳削取其偶
  合而察其所自来黜其悖戾而究其所从起庶㡬天地之
  常经古今之通义有以得之于我不当坐谈既往之迹追
  饰巳然之非便指其偶同者以为全体而谓其真不异于
  古之圣贤也且如约法三章固善矣而卒不能除三族之
  令一时功臣无不夷㓕除乱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竊取宫
  人私侍其父其他乱伦逆理之事往往皆身犯之盖举其
  始终而言其合于义理者常少而其不合者常多合于义
  
  理者常小而其不合者常大但后之观者于此根本功夫
  自有欠阙故不知其非而以为无害于理抑或以为虽害
  于理而不害其获禽之多也观其所谓学成人而不必于
  儒搅金银铜鐡为一器而主于适用则亦可见其立心之
  本在于功利有非辨说所能文者矣夫成人之道以儒者
  之学求之则夫子所谓成人也不以儒者之学求之则吾
  恐其畔弃绳墨脱略规矩进不得为君子退不得为小人
  正如搅金银铜鐡为一器不唯壊𨚫金银而铜鐡亦不得
  尽其铜鐡之用也荀卿固讥游夏之贱儒矣不以大儒目
  周公乎孔子固称管仲之功矣不曰小器而不知礼乎人
  也之说古注得之若管仲为当得一个人则是以子产之
  徒为当不得一个人矣圣人词气之际不应如此之粗厉
  而鄙也其他琐屑不能尽究但不传之绝学一事𨚫恐更
  须讨论方见得从上诸圣相传心法而于后世之事有以
  裁之而不失其正若不见得𨚫是自家耳目不髙闻见不
  的其所谓洪者乃混杂而非真洪所谓惯者乃流徇而非
  真惯竊恐后生传闻轻相染习使义利之别不明舜跖之
  𡍼不判眩流俗之观聴壊学者之心术不唯老兄为有识
  者所议而朋友亦且䧟于收司连坐之法此熹之所深忧
  而甚惧者故敢极言以求定论若犹未以为然即不若姑
  置是事而且求诸身不必徒为譊譊无益于道且使卞庄
  子之徒得以竊笑于旁而阴行其计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陈同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