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105
人物姓名: 陈延谦
人物异名: 字:逊南;又字:益吾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44.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81年
卒年: 1943年3月
籍贯: 福建省同安县莲花乡澳 溪村
亲属: 陈仲款
非亲属: 邱寂园;黄孟圭;张明慈;徐悲鸿;郁达夫

传略

陈延谦,字逊南,又字益吾,1881年出生于同安县莲花乡澳溪村。10岁入私塾,曾随父仲款赴仰光一年,至18岁辍学,南渡新加坡,在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陈嘉庚先生之父)的赏识,遂擢升要职。 1909年,陈延谦与友人合办索料店,后扩大至土产进出口贸易,成立裕源公司。其时正值南洋橡胶业蓬勃发展阶段。1912年起亦兼营橡胶买卖,两三年间胶园由10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自办的橡胶厂分设于各埠。1917年胶价因供过于求而直线下跌, 裕源公司停业并于1919年拆股,陈延谦接收后独自经营。 20年代初胶价开始回升,陈延谦看准时机,与蒋骥甫、洪镜湖等合创信诚橡胶厂,大量收购胶园和成胶,恰逢殖民当局制定限制橡胶出口政策,胶价大升,信诚因此获得厚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同业的激烈竞争,尤以三家最大企业——陈嘉庚的谦益公司、 陈水蚌的振成丰行和信诚公司三家为甚。陈延谦吸取先前橡胶业危机的教训,极力倡议三公司合作,以控制橡胶的产销。1924年三家公司宣告合作,设办事处于信诚公司。将五间胶厂关闭生产, 以减少橡胶厂上市量。这一大胆的尝试既保证三家公司的利益,又为加强华侨资本的团结并提高与西方商界竞争的能力上迈出一步。但由于传统的狭隘观念的影响,三家公司合不到一年便告终止。这使陈延谦悟出:“南洋事业盛衰,每经三五年恒有一变。余每触机预防,以应潮流,故不致受失过大。”(《止园集》“我生平之自学”)因此他“审察事机”,奉行“谨慎”作为经商之道。20 年代末期橡胶业又出现不景气征候,陈延谦果断地于1939年关闭信诚公司。 作为企业家,陈延谦深感银行的重要作用。他发现华商经营方式较为保守,很少介入金融界,不重视交易所作用,常因资金的筹集、调动与周转为西方商人所制约,为此他深深领悟到“非结合群力组织有限公司,不能充实吾侨势力,提高商业地位,遑论欲与外商争一日之胜负。”(《止园集》“自述”)基于这种思想, 陈延谦不辞劳苦、四出奔走,宣传联合投资成立大企业的新概念, 带头成立资本为25万元的“树胶实业有限公司”。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先后又有七家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成立。1919年6月,陈延谦与林文庆、殷雪村等人联合创办“华侨银行”,招股时得到印尼华侨巨商黄仲涵和黄奕住响应,加股100万元。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分行遍布槟城、吉隆坡、马六甲、仰光、占卑、厦门等地, 陈延谦任董事总理。 虽然经济局势大有改观,但陈延谦却清醒地认识到:“处此竞争世界,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南洋又成为各民族角逐之商场。挟雄厚资本、科学知识以临我者,白人之外复有唱南进论之日本。而土著民族亦渐觉悟,吾侨倘无所恃,诚难与之抗衡。”(《止园集》“论星洲华侨之事业与将来")30年代初期世界性经济萧条,使南洋工商业也陷入困境,陈延谦在“数年来不景气弥漫全球,经济枯竭,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为形应时势,审慎规划”(《止园集》“自述”)通过他一番“颇费心力”的筹备,1932年陈延谦代表华侨银行与李光前、叶玉堆的华商银行及徐垂青的和丰银行达成三行合并协议,合并后仍取名“华侨银行”,注册资本4000万元,于1933年1月2日正式开业。这次合并的成功对扭转南洋华侨经济危机及保持华侨在银行界中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据载, 当时海峡殖民地公司注册人员称该银行所拥有资金是其他银行难于匹敌的。 陈延谦与广大华侨一样,对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衰十分关心。他支持孙中山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任新加坡同盟分会会长。1916年汇款1000元往云南支持蔡锷的倒袁运动。1928年参加陈嘉庚发起的山东筹赈会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5月发起组织同安救济会,持续数年赈济家乡难民。同时带领新加坡同安籍乡亲按期向南侨总会捐献抗日义款,被选为南侨总会常务委员。“七七”抗战一周年时,他捐资1万元支持祖国抗战。 1940年3月陈嘉庚回国考察,陈延谦出任南侨总会代主席。陈嘉庚批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政策和消极抗战方针,因此,国民政府派吴铁成配合驻新加坡领事高凌百四处活动,力图使陈嘉庚不能再任南侨总会主席,陈延谦却不支持这一做法,使筹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41年,陈嘉庚再度当选为南侨总会主席。 陈延谦对家乡建设作过许多贡献。他倡办同美车路公司,督修同安至集美公路,独资捐办澳溪小学,开拓云埔至漠溪公路,建造“延谦桥”、“定胜桥”。1929年起被南京政府聘为财政部顾问, 1938年任中国交通部名誉顾问。 1935年,他以企业家的敏锐目光,在其《倡建集厦铁桥计划书》中向福建省建设厅及厦门政商各界阐述了建造集(美)厦 (门)铁桥对于发展厦门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厦门三十里小岛,孤悬海中,欲成繁冲之区,更非接连大陆不可。此种计划,鄙人前年旅厦,口虽未道及而胸中已有蓄意:曾于高崎集美之间察勘数次,观其潮水之涨落,可于高崎与集美学村之对港造一长桥。” “至民国廿三年旅厦,俟初三、十八潮时期,亲邀王国磐、黄伯权、 林工程师一齐往高崎集美勘察。”此种计划如果成功,从此厦门或可长久寸地黄金,自在意料之中。而漳、泉、永、龙各地土产之发达更可言喻,而对全省治安、年事之进行尤为无上之辅助也。” 这项精心盘算多年的庞大计划,因日寇侵略未能实施。 在侨居地,陈延谦也同样热心服务社会。1920年在加东购地, 建成一列店屋,一座市场及百家村排屋,历时六年,即今之“延谦坊”。他曾任多年华文学校董事长、董事。1919年至1930年任中华总商会第六届董事。1919年发起组织新加坡树胶公会,1931 年发起组织新加坡同安会馆,首任主席,并亲自为会馆撰写对联: “同为泛宅浮家,到此地留些萍踪,千里因缘欣聚首;安若泰山磐石,睹今朝建斯华屋,百年事业话从头。”1924年至1942年任吾庐俱乐部总理; 1937年至1942年任海峡殖民地华人参事局局员及保良局委员。 在经商和从政之余,陈延谦还醉心于诗文写作,诗文集《止园集》于1938年出版,他的诗歌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直抒胸臆。 1939年,徐悲鸿到新加坡举办画展,义卖作品捐助抗战,得到各界华侨热烈支持,陈延谦当时所购的作品至今有的还保留在安祥山吾庐俱乐部,徐悲鸿还特意按陈延谦的意愿为他画了一幅国画肖像,画中陈延谦戴斗笠、穿蓑衣,在满天霜雪中孤舟独钓, 他自题诗一首:蓑笠本家风,生涯淡如水。孤舟霜雪中,独钓寒江里。 陈延谦的诗作表达了对沧桑变幻、事物循环的历史规律的感受。邱寂园、黄孟圭、张明慈以及徐悲鸿、郁达夫都曾是他的诗友。 1943年3月陈延谦因心脏病复发去世。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董事总理
职位
会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代主席
职位
主席
职位
名誉顾问
职位
董事长
职位
董事
职位
董事
职位
主席
职位
总理
职位
局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