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100
人物姓名: 陈嘉庚
人物异名: 字:科次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36.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74年
卒年: 1961年8月12日
国别:
籍贯: 同安县
亲属: 陈缨杞;张宝果

传略

陈嘉庚,字科次,福建同安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十二日诞生于同安仁德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父缨杞, 又名杞柏,字如松,侨居新加坡经商,母孙氏,居乡操持家务。 陈嘉庚自幼由母亲一手抚育。光绪八年(1882年)入南轩私塾读书。十六年(1890年)秋,应父函召渡洋赴新加坡。在集美度过的16年少年生活中,他目睹当时外侮日深和闽南城乡经济凋敝、瘟疫流行等惨状,孕育了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思想。 陈嘉庚到新加坡后,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学商,帮助族叔管理银钱货账,兼任书记。从光绪十八年(1892年)起,接理顺安米店,代父经商,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年(1893—1894年),他回乡完婚,娶妻张宝果。二十四年 (1898年)秋至次年春和二十六年(1900年)冬至二十九年(1903 年)夏,又先后回乡择地葬母和守孝。其间,他“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曾出资2000元建集美“惕斋学塾”,印送《验方新编》在闽南各乡散发。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因父亲商业破产,开始独立经营, 办“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并将父亲与人合资的菠萝罐头厂收回自办。数年之中,由于经营得法,陈嘉庚在新加坡菠萝疆头业中独占鳌头,所产“苏丹”牌菠萝罐头占全埠之半(或云70%),不仅代父清还了债务,还进一步把经营范围扩大到米业、橡胶业。宜统二年(1910年),陈嘉庚当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六届委员会协理,道南学堂第三届总理,跻身于华侨社会上层。 是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广为传播,陈嘉庚深受影响。宣统元年(1909年),由友人林义顺介绍,结识了孙中山,至是倾心于革命,次年(1910)春,他剪去辫发,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新加坡“福建保安筹款委员会”会长,发动华侨踊跃捐献,先后筹款12万元,汇给福建新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有力支持,又以救济会名义汇回巨款,支持上海军政府,还向当时回国创建民国的孙中山直接提供经济援助。在支援辛亥革命的活动中,陈嘉庚走出了经商发家的小圈子,突破了只为乡党、宗族、家乡尽社会义务的小范围,积极投身民主革命的行列,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2年秋,陈嘉庚回国,“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在集美试办制蛙罐头厂。失败后,又以机器入股与友人合办“大同罐头食品股份公司”。他还说服社中各角房长,停办各房私塾、创办 “乡立集美两等学校”,于1913年1月正式开学。为此,他捐资购填大鱼池为校址,兴建第一批校舍。同年秋,他回新加坡继续经营实业。1916年,委托其弟陈敬贤夫妇扩充集美学校,先后创办女子小学、师范和中学。并设立教育推广部,资助同安等20个县、 市70余所中小学校。 陈嘉庚在新加坡支持和赞助道南、爱同、崇福等小学,创办了南洋华侨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南洋华语师范学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嘉庚及时改变经营方向,以海运业牟利,大力发展橡胶业。1918年11月,大战结束时,他已成为拥有数百万元资产的华侨大实业家。他的橡胶公司,集农、工、商三业为一体,成为既有原料供应,又能自己加工生产和外销的一条龙的新型大企业。他深感“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 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于是决定回国久住, “以办教育为职志,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 1919年6月,他返抵集美,筹办厦门大学。自捐开办费100 万元,常年费300万元;亲自勘定校址,组织筹备处,还亲自规划校舍建筑。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正式开学。次年在厦门演武场旧址建成了第一批校舍。与此同时,他又扩充集美学校,开办水产科、商科、女子师范部。他确定总校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分师范、中学、小学、幼稚园、女师五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振兴南方教育的先驱,宣传科学和民主的堡垒,后来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英才。 1922年3月,陈嘉庚重回新加坡,锐意扩展橡胶业。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东南亚经济力量削弱的历史殊遇,善于经营管理,使企业发展突飞猛进,至1925年,已有资产1200万元,成为名震海内外的“橡胶大王他热心参加华侨社会的各项活动,于1923年被选为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总理,进入华侨社会的领导层,并任海峡殖民地政府华人参事局局员。 自1926年起,在荷、日胶制品大量倾销、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势下,胶价连年暴跌,陈嘉庚的企业经营出现了逆转,1928年,他的橡胶制造厂因抵制日货又被人纵火焚毁,3年之中,他的资产损失过半。而自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又给陈嘉庚以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于1931年10月,接受外国银行条件,把他的公司改组为陈嘉庚有限公司。1934年2月,迫于英国银行团的压力,陈嘉庚有限公司宣布收盘。在经济每况愈下的情况下,陈嘉庚仍极力维持集美、厦大两校的生存,直到财力竭厥,才于1937 年将厦大献给国家改为国立。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陈嘉庚出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发动华侨捐款117万元,并实行对日经济绝交。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召集新加坡侨民大会,抗议日本侵略。次年又发动华侨捐献,支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并大力救济1935年国内遭受水灾的灾民。当时,他把领导抗日的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曾组织购机寿蒋活动,反对张学良、杨虎城的 “兵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走在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出任“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主席。次年10月,又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是时,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屡电痛斥汪精卫,并向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发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得通过。邹韬奋撰《来宾放炮》一文评论说: “这寥寥十一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他所领导的“南侨总会”,在一年内募集抗日捐款达一亿四千四百余万元,占同期海外华侨捐款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还组织华侨机工3200余人回国服务,投身滇缅公路运输军需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神圣的抗战。 1940年,他组织“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亲自随团回国考察, 重庆和延安的强烈对比,使他思想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前忧虑建国未有其人,兹始悟其人乃隶蒙恶名之共产党人物,由是断定国民党前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这是他继投身辛亥革命洪流之后,思想上一次决定性的转折。考察结束后,陈嘉庚返回家乡福建视察,不满陈仪治闽的某些行为,发动倒陈救乡运动,并向蒋介石进言,但没有被采纳。 1941年3月,陈嘉庚当选第二届“南侨总会”主席,4月,又被推举为“南侨闽侨总会”主席。他积极领导华侨救亡运动,挫败了国民党分裂华侨的阴谋。是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2月, 新加坡沦陷,陈嘉庚避难于爪哇。他以“抵死无颜谄事敌”的气概,与敌周旋,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华侨坚贞斗争的业绩,赢得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戴,不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日本投降后,陈嘉庚返回新加坡。他为争取华侨正当权利,维护华侨社会的团结,声援祖国的解放战争,作了不懈的努力。他领导南洋华侨,开辟海外民族民主革命的第三条战线,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7年,他倡办同安同民医院。1949年5月,他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6月抵北京,即往东北参观视察,9 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1月返新加坡。5月回国定居。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他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国家大事坦诚贡献意见,并以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领导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扩充工作,团结海外侨胞,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 岁。20日安葬于集美鳌园。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协理
职位
总理
职位
会长
职位
总理
职位
局员
职位
会长
职位
主席
职位
主席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