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宗祠名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姓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4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宗祠名胜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51-253
摘要: 蓬岛郭氏有大小宗祠各一座,大宗即郭氏家庙,由十三世朴野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坐向乾巽,将军前揖,双梯后峙,左依天柱,右屏湖山,双水环流,灵秀独钟。嘉靖季毁于兵燹,崇祯六年(1633),裔孙维岩率众重建,尔后代有修葺,现在的郭氏家庙乃1990年由海内外郭氏宗亲捐重建,雕梁画栋,丹青轮奂。旧时蓬岛郭氏家庙悬挂有康熙皇帝御赐“折冲伟略”匾,还有为湖广总督郭柏荫暨其子若孙旌挂的“五子科第”“祖孙翰林”匾(上述三匾均毁于文革中〉,郭氏族人每引以为荣,故郭氏家庙的大门联曰:“九江都督府,三岛甲第家。”1990年家庙重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分别为郭氏家庙题写“汾阳衍派”和补书“折冲伟略”匾,“郭氏家庙”由原全国政协常委溥杰先生、蒋之先生分别书写,京华十多位书法家为郭氏家庙题写联匾,大宗因之增辉。现在郭氏家庙尚保留郭瑁第和郭柏荫孙郭增准两块“进士”匾,寓居台湾新竹的郭成金中举匾“文魁”亦高挂在家庙大厅上。这些匾额足证蓬岛郭氏曾经是文谟武烈,簪缨世第。小宗祠即朴野公祠堂,建于明嘉靖廿六年(1547),明永乐四年(1651)郭瑁第劝募重修,三百多年,沧桑屡易,堂宇代有修葺,迨至“文革”中,前落被供销社占用,蓬岛郭氏宗亲现正筹募重建小宗祠。除了大小宗祠外,蓬岛郭氏尚有泉州三朝铺实吾公祠堂(旧时供入府城读书的学子居住),天柱岩檀樾祠等。
关键词: 南安市 姓氏 家庙

内容

蓬岛郭氏有大小宗祠各一座,大宗即郭氏家庙,由十三世朴野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坐向乾巽,将军前揖,双梯后峙,左依天柱,右屏湖山,双水环流,灵秀独钟。嘉靖季毁于兵燹,崇祯六年(1633),裔孙维岩率众重建,尔后代有修葺,现在的郭氏家庙乃1990年由海内外郭氏宗亲捐重建,雕梁画栋,丹青轮奂。旧时蓬岛郭氏家庙悬挂有康熙皇帝御赐“折冲伟略”匾,还有为湖广总督郭柏荫暨其子若孙旌挂的“五子科第”“祖孙翰林”匾(上述三匾均毁于文革中〉,郭氏族人每引以为荣,故郭氏家庙的大门联曰:“九江都督府,三岛甲第家。”1990年家庙重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分别为郭氏家庙题写“汾阳衍派”和补书“折冲伟略”匾,“郭氏家庙”由原全国政协常委溥杰先生、蒋之先生分别书写,京华十多位书法家为郭氏家庙题写联匾,大宗因之增辉。现在郭氏家庙尚保留郭瑁第和郭柏荫孙郭增准两块“进士”匾,寓居台湾新竹的郭成金中举匾“文魁”亦高挂在家庙大厅上。这些匾额足证蓬岛郭氏曾经是文谟武烈,簪缨世第。小宗祠即朴野公祠堂,建于明嘉靖廿六年(1547),明永乐四年(1651)郭瑁第劝募重修,三百多年,沧桑屡易,堂宇代有修葺,迨至“文革”中,前落被供销社占用,蓬岛郭氏宗亲现正筹募重建小宗祠。除了大小宗祠外,蓬岛郭氏尚有泉州三朝铺实吾公祠堂(旧时供入府城读书的学子居住),天柱岩檀樾祠等。
  至于各房派之私祖,几年来都陆续修葺翻新。
  主要名胜古迹有蓬岛天柱岩、山城华鼎岩、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天柱岩位于天柱山上,林幽景胜,天成佛地。天柱山原名万寿山,古号湖坪,因云岩祖师肇迹而更名。根据宋郭梓新《万寿山天柱岩开山记》一文记载,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有一位名叫萧来子的和尚云游来到武荣蓬岛乡,于湖坪结庵弘法,从陡常聚178人,蓬岛、吉潦诸方檀那“富者输财,勇者助力”,为构岩宇,迎师往住,蓬岛郭氏三世祖郭梓新于岩前掘井供佛,其井至今尚存,是宋代保留下来的唯一文物古迹。明嘉靖季(1566),天柱岩与郭氏大宗祠同毁于倭寇之手,五十五年后,即明天启元初(1621),乡贤郭省吾募资重建,故与郭梓新全被寺僧奉为檀樾。天柱山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清南安第一个进士郭直第吟咏“万寿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入双阳、春烟锦柱、石井盈梁”八景诗以志胜。春日看云,夏天避暑,秋赏红叶,冬吟白雪,一年四季,特色各异,天柱山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华鼎岩位于山城村狮山右前方,建成于2003年,主体建筑650平方米,占地近2000平方米,用资340万元人民币,由旅港宗亲郭赞良先生喜舍。华鼎岩景区包括山门、八角莲花池暨花果山、主殿、两护厝、钟鼓楼围墙、小卖部等。主殿两进,面阔五间,后殿重檐歇山式,覆桔红琉璃瓦,剪瓷青龙戏塔。前殿硬山式覆桔红琉璃瓦,四龙腾飞。辉绿岩精雕的花窗、壁垛凿有花草虫鱼、龙凤狮鹿,天兵天将,戏剧人物,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前殿供奉弥勒佛,后殿供奉观音、普贤、文殊诸佛,两侧壁上嵌影雕十八罗汉,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流光溢彩。
  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坪山尾,高米,汉白玉雕成,青松翠柏掩映,庄严肃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城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1932年,中共安南永中心县委在山城村成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后因国民党反动派派军队围剿,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为纪念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解放后于大坪山尾矗立雄伟的纪念碑。

知识出处

南安姓氏志

《南安姓氏志》

本书主要由各姓指派专人负责撰稿,大部分稿件均送回审校,最后由市方志委统稿编纂,尽量使资料真实可靠。本书所用人口数字系市方志委2003年6月的调查统计,个别漏统,敬请原谅。本书所用资料文献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由于众手成书,有些语言及风格上未能一致,个别材料或缺;南安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只择其代表性,人物难免挂一漏百,在此谨向读者致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