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7079
颗粒名称: 序言
页数: 2
页码: 3-4

内容

盖闻远古之世,黄帝战炎帝于阪泉,征蚩尤于涿鹿,得六相以分掌天下,创纪元而衍民族,然后以官、或谥、或食邑而定姓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等书记载,吾范氏是远祖黄帝之曾孙帝蓉高辛氏的次子帝尧,姓依祁氏,名放勋,号陶唐氏,又称唐尧。他继承父业,当了中原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位九十八年。帝尧后裔刘累在夏朝末年仕于孔甲,负责管理蛟龙,因功被赐御龙氏,后迁居鲁县(今河南鲁山县),其裔孙在商代曾居豕韦故地而称豕韦氏,成为商代的诸侯国之一。商代末年,再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周成王灭唐后,唐国故地被分封给王弟叔虞,唐国贵族也迁到周朝京师附近的杜(今西安东南),为伯爵国,继续为西周属国之一。至周成王时(公元前827-782年)杜伯因故被宣王杀害,其子隰叔奔晋,生子名〓,在晋国担任士师一职(掌管禁令、狱讼、刑罚),以后便以官为姓,史称士〓。士〓生士缺,史称成伯缺。士缺生士会,史称武士会,字季初,时任晋国上卿,佐晋史公。晋襄王争霸天下,因功赐食邑于随(今山西介休东南),被称为随会。公元前593年又率兵打败了经常骚扰晋国的赤狄(少数民族),被赐黻晃,荣登太傅之位,有功食邑,由随移封于范地(今山东范县),即称范会,子孙居此,以地封邑得姓。
  范氏子孙,名流辈出,闻人代有,诗礼相承,簪缨继美:范宣子初任晋国申军之佐,晋平公时升任宰辅;春秋末年范瘗任魏国宰相;范士会传七世越大夫(宰相)范蠡;十二世秦应侯(宰相)范睢;十七世西楚历阳侯范增;西汉中叶率兵北击乌桓有功的度辽将军范明友,晋封为平陵侯;河内(今怀州)范滂是东汉司隶校尉;西晋时范晷任司徒右中史,召左将军。五十一世唐凤阁召平章事(宰相)范履冰;著名史籍《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仕宋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平章公六世孙范隋即范仲淹公曾祖父。范仲淹是宋代名相,生于公元九八九年,谥文正,是位极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平西夏,题《岳阳楼记》,置义田,办义学,扶贫济困,清正廉明,可谓功著邦国,望重朝端。特别是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影响极其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文正公传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均进士出身,仕高官。长子纯祐,字天成,官授光禄大夫,谥忠文。忠文公七世孙讳范缜,任宋经学御史中丞,他秉性耿直,不屈权,因忤逆贾似道,遭贬入闽,遂教授于闽南,入籍南安清溪,是吾族入闽之始祖。其五世孙清公、澄公兄弟于元至正甲申年(1344年),为避陈友定之乱,清公徒迁仙邑伊安里(今属园庄、枫亭二乡镇一带),澄公迁德化彭溪,为德化县彭溪范氏始祖。清公生穆公,穆公生范元(子源)后移居大济郑庄。子源公生三子,分智、仁、勇三房(仁勇名字失稽)。智房章旺定居郑庄,仁房移居龙华西林、寺后、墘头,繁衍枫亭海地,城关爱晓宫、聚仙等。勇房迁居西苑,繁衍社硎、白硎、榜头灵山、本里亭湖和度尾岱广,又从岱广繁衍一支至莆田县庄边、新县、张洋、广业里。从清代始,吾范子孙散居世界各地,主要居住在欧美、东南亚等,迁居国内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等。
  为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鼓舞当代,激励后辈,奋发进取,受诸宗长重托,领撰序事。而余少小离乡,北上求学,上下求索,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奔忙祖国各地,从未涉及民族文化领域,对祖上及家乡情况了解甚少,无奈心高力弱,才减江郎,爱不藏拙,不敢为而为之,谨记吾姓之源流,以垂千秋,并颂万世昌荣云尔,是为序。

知识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本谱选载上追溯到唐代履冰,下截止至2001年底,主要记载当代仙游范氏族人的出生、死亡、婚娶、出嫁、入赘、出祖的变迁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范阳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