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镇下许村许氏祠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912
颗粒名称: 灌口镇下许村许氏祠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275
摘要: 灌口镇下许村许氏祠堂概括介绍了下许社在厦门市西北部,为福建省八个重点镇之一一灌口镇辖区,历史上属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为其十五都,解放初属同安县辖,1959年划归厦门市郊区,现为集美区灌口镇顶许村下许社。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段,国道324线,319线公路,泉厦漳高速公路和鹰厦铁路交叉横贯其中,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地肥沃,农耕发达,全社展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下许社许氏己历数世,至今在乡许氏族人350多口。下许社许氏祠堂,位于村东,坐南向北,祠堂粉墙一堵,中间院门,只有一落,开口厅。左侧墙壁镶嵌一块约1人高的石碑,石碑碑文记载许氏家族的发展、迁徙简史,落款时间是清乾隆六十年。
关键词: 灌口镇 下许村 许氏祠堂

内容

下许社在厦门市西北部,为福建省八个重点镇之一一灌口镇辖区,历史上属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为其十五都,解放初属同安县辖,1959年划归厦门市郊区,现为集美区灌口镇顶许村下许社。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段,国道324线,319线公路,泉厦漳高速公路和鹰厦铁路交叉横贯其中,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地肥沃,农耕发达,全社展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据《许氏季房祠堂碑记》载,下许社许氏“始祖濙公,汉上柱国、左翊将军,入闽戡乱留镇兹土,逐居同邑......迨宋分别世绪,则祖宜公,别号西安.为一世,创造西桥,载于邑乘;二世权公,明经登进士;三世虚斋公;四世顺之公,理学名儒,从祀紫阳;五世巨川公;六世日新公,俱明经登进士;权公与巨川公崇祀乡贤;七世成斋;八世愚亭公;九世实轩公,至十世殊轩公,子三,始分孟、仲、季三房。我季房岁进土梅斋公裔也;十二世和廛公;十三世淳轩公,仍居同邑,皆祀同邑家庙;十四世延雍公.择亭坂之地(即下许社),经营成家,偕子纯雅公、纯晃公及孙懋贤公(生于明正德庚午年)、懋精公(生于明正德甲戌年)等而迁居焉。培植先业,克构堂基,逐为季房小宗”。下许社许氏己历数世,至今在乡许氏族人350多口。
  下许社许氏祠堂,位于村东,坐南向北,祠堂粉墙一堵,中间院门,只有一落,开口厅。左侧墙壁镶嵌一块约1人高的石碑,石碑碑文记载许氏家族的发展、迁徙简史,落款时间是清乾隆六十年。三年的时间修建两座祖厝,又于1731年修建下许庵(净心堂),由此可看出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下许乃富庶之地。祠堂门口两侧现存有四对竖旗杆的夹石,原有六对,在封建社会当官才能竖旗杆,这代表一种荣耀、身份、地位。下许社许氏,另一座小宗祠,位于村西,坐北向南,分前后两落,为开口厅,有一天井,左右有过廊相连。祖厝左侧的过水廊中间的墙壁上保留有一面乾隆间的碑石。祖厝装饰已暗淡,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但是它仍显出古典、粗犷之美。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田岸
责任者
许事奉
责任者
许庆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