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阳镇溪仔墘许氏村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874
颗粒名称: 螺阳镇溪仔墘许氏村史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223
摘要: 螺阳镇溪仔墘许氏村史概括介绍了溪仔墘村位于福厦公路国道324线17松里处,盘龙村路口对面,现有20多户,人口近百人,全村皆为许姓。据惠安螺城南门许有德、许炳煌二公,于光绪32年七月初一日,同立鹿泉公墓志铭记载:吾始祖讳爱公,生有三子:长子达公,次子川公,三子泮公。朗公赘围头陈氏,郎公之裔孙晋惠公,不知几世,於元末明初,由晋入惠,分居惠安螺邑南门,为惠安螺城南门许氏开基祖。四子孟雅公,分居许山头西堡、西堡山兜房分居溪仔墘,为螺阳镇溪仔墘许氏开基祖。先以饲养鸭为生,后逐步建宅发展,并取名溪仔墘。现在溪仔墘全村人口男女老少近100人。村里有团级离休干部1人,退休干部5人,主任医师1人,在职公务员3人,教师3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4人。
关键词: 螺阳镇 溪仔墘 许氏村史

内容

溪仔墘村位于福厦公路国道324线17松里处,盘龙村路口对面,现有20多户,人口近百人,全村皆为许姓。
  据惠安螺城南门许有德、许炳煌二公,于光绪32年七月初一日(1906年),同立鹿泉公墓志铭记载:吾始祖讳爱公,生有三子:长子达公,次子川公,三子泮公。泮公生有二子:长子导公,次子郎公。朗公赘围头陈氏,郎公之裔孙晋惠公,不知几世,於元末明初,由晋入惠,分居惠安螺邑南门,为惠安螺城南门许氏开基祖。
  晋惠公生有二子:长子文察、次子佛观。明永乐年间,文察公开基东轩许山头。文察公生有四子:长子孟毅、次孟彝、三子孟祯、四子孟雅。四子孟雅公,分居许山头西堡、西堡山兜房分居溪仔墘,为螺阳镇溪仔墘许氏开基祖。
  据闻本族祖先为寻求风水建宅定居,以饲养鸭群为业,由东岭顺溪流赶鸭逆水而上,赶至凤山(庄林炳山)与祈山(古山)两脉合处(即溪仔嫩地界),群鸭赶而不前,祖先就停下来观察地形,聘请山家勘测穴位,断此地谓“鸭母穴”,据说当时左侧有旺山头像是藏书架(本村的东面是庄林炳山),右侧有虎山(古山,山石将被挖掘平毁),祖先便在此架起草茅于溪边。先以饲养鸭为生,后逐步建宅发展,并取名溪仔墘。又据说溪仔墘在明朝从豆温林、塘边迁徙繁衍的。
  溪仔墘建于明代,约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但人丁却没有多大发展,究其原因有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制约所致。
  历史背景主要是早年封建社会不同宗族的封建械斗,大房头“吃”小房头,导致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弱者有的逃出村外谋生,有的出祖改姓。早年瘟疫降临,灾害突袭本村,死疫惨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地方土匪民团割据地盘,溪仔墘人烟稀少,地处公路旁,在兵荒马乱盗匪猖狂之时,盗匪夜夜攻村,明火执仗,挨家挨户,破门而入,翻箱倒柜,衣服棉被全尽卷走,牛羊鸡鸭全被扫空,壮男少女被俘,匪徒得心应手,扬长而去。在这惨无人道的世道里,当时本村村民日夜泣不成声,泪痕满脸,但为了生计,只好咬起牙根,全家离乡背井,有的投奔同宗豆温林村、塘边村等村定居,有的到海外东南亚国家谋生,也有的出祖改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落他乡的村民有7户计30人,才陆续返回家乡,重建家园。
  现在溪仔墘全村人口男女老少近100人。村里有团级离休干部1人,退休干部5人,主任医师1人,在职公务员3人,教师3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4人。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杰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