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许氏宗祠 南安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844
颗粒名称: 泉郡许氏宗祠 南安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4
页码: 186-209
摘要: 本篇概括了石井镇石井街许氏宗祠、石井街宣德宫、晋江都碑厝吕氏祖宇、石井镇桥头许氏宗祠、石井镇〓坂许氏宗祠、水头镇报劬许氏宗祠、水头镇下埕许氏与静居堂、官桥镇西林许氏宗祠等介绍。
关键词: 宗祠 南安 许氏宗祠

内容

石井村,扼杨山之元脉,地处海滨。以鳌石山为脊,西有临渚白鹤,曲颈饮泉;东屏奔腾马江,五马来朝,杨子夕照,白沙如带,山川钟灵,有潜龙伏虎之势,故有“石井地灵,为闽南冠,民族英雄,代不乏人”之说。
  许氏乃石井望族,源自晋江石龟许厝,唐侍御爱公派下,二世泮公之系,上井份,十二世正心公,于宋末,由晋江龙湖亭徙居石井肇基,子六十六上舍。上舍公与杨山致仕归田的宋按察大使吕惟吉公交厚,上舍公早逝,无嗣仅一女,由正心公抚育成人,于元至正间,以惟吉公三子廷珪公为赘婿,生子二,长名赵玉号茂贤,复父姓吕,出居晋江小桥都碑,开基吕氏,子孙分播泉州后亭、晋江乌蟳、曾厝、浙江平阳水头;次名赵壁号茂能,随母姓许,为石井许氏一世祖,子孙蕃衍,于今传廿四世,在乡人丁近两千人,旅居印尼三宝垅,菲律滨及港、澳、台、海丰等地亦有一千多人。另有二房份,出居本邑东岭,山头等村,本村查已无人,唯一支许建总,徙居台湾,约数百人。
  许氏祠堂,位于村中,背海面山,地势低凹,堪舆家称“掌中窝”,规模不宜宏大,唯一进奎墙,硬山式,砖木结构,据考创建于明中叶,距今约五百年。祠堂累遭兵燹播迁之灾,几度恢复重修,至清嘉庆间重修,堂前增凿一潭,面前鳌峰山上有石状笔架,堪舆家又称“端砚”穴。一九九一年重修,一切皆循旧规,唯奎墙上添一门亭,倍增壮观,屋脊燕尾高翘,气势蓬勃,屋面琉璃碉瓦,熠熠闪光,红砖镂墙,青石浮雕,堂内画梁雕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面堂有联:鳌峰呈秀色,笔架献奇观。重修于1995年竣工,是年十月八日举行落成暨袝桃庆典。 是祖宗之贻谋欤,子孙之绳武欤,抑地灵人杰其贡修效灵之谓欤,故我许氏文人辈出,自明至清,增生员,项背相望者五十余人。其中翅楚端推九世少文公父子,公之父一谌公痒生,公万历丁酉科举人,子念文公崇祯丙子科乡进士,历官礼部侍郎。清光绪间,又有成礼公,光绪己卯科岁贡生第一名,子彦草,寄生皆庠生,五子彦璋戊子科乡进士,覃恩即补县正堂,一门父子,食廪饩,贡成均,候廷选,有如唐之四杰,宋之三苏。迨至科举废,学堂兴,我许氏又有厦门大学教授许家园、浙江大学教授许秀润(女)、国家级精神病科专家许维森、留美医学博士许哲俊、许旻(女),美国拉腊士大学硕士许宝心(女)、美国德塞大学硕士许旁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许志猛,大学毕业学士八十多人,昭示我许氏人才济济,英贤辈出。七百年的风风雨雨,廿四代人的繁衍生息,勤奋励志,构成了石井许氏的辉煌历史。这一部的历史,是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它倾注着民族的爱与恨,泪与仇。八世祖一谌公为人尚侠好义,有季布风。嘉靖间,值倭寇犯石井,公发家资,自组民兵捍御,倭寇不敢犯,乡里赖以安,民诵其德。公之孙金砺公,官礼部侍郎,受命钦州,发民兵勤王,面对入境清兵的残暴,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直至殉明国难,表现出崇高民族气节,有联曰:“著述藏名山.经典成书,遗篇犹载诸县志;乞师赴国难,仓皇受命,大节未忘呼人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金厦两岛相继沦陷。民遭兵燹,国难当头,热血青年许铁坚,受业集美师范,胸怀大义投身抗日工作,受命组织“金门复士救乡团”任团长,招募爱国者,成立敢死队,于1939年四月十九日夜。帅壮士四十名,从石井港出发,突袭金门官沃日军炮台,全歼守敌。获胜归来,泉州日报以“我壮士四十人,突袭金门建伟绩”标题报道这一振奋人心消息。水头朴里知名人士吕良亨赋诗纪其事:“怒发上冲壮士冠,腰悬驳壳手榴弹,小艇登峻夜潮急.官沃摸营敌胆寒。缴得洋枪新又好,斩来贼首矮兼胖,尝功羊酒君休醉,待捣黄龙饮尽欢”。泉州驻军首长,嘉其战功,授予“杀敌保国”奖章。翌年元月日又奇袭沙尾日伪区公所,擒杀伪区长,为民除害,众望方殷。惜乎!英年早逝,有年三纪,绶少校军衔。尊师重教,兴学毓人之族风,乃我始祖正心公为元国子监教谕之传承,族中学子,埋头芸窗,孜孜不倦,研读经史,蔚然成风。故有石井许氏读书多之云。杨山,杨子书房,因唐杨肃结庐读书而得名。宋朱熹曾游焉。清水岩是本邑海都士子会文处。明赐进士郑普撰有《会清水岩记》,尽道当时英贤荟萃,学风盛况。与会者:许组绶,许邦达,许继绶为我族人,皆游泮。清时,后学许清芳庠生为刻石立于岩壁。光绪间,成礼公在乡设帐绶徒,兼课子侄,门生遍及泉南、涪州。民初祠堂开办“井江高国学校”。新文化运动,提倡学科学,许金鼓与邻姓创办“鳌峰学校”,经费由金鼓、远图二兄弟捐输。抗战时期,宗长许松树热心桑梓教育,历任石井小学、延平中学校董,负责筹措经费,出钱出力,几十年如一日。石井小学校长许哲匹,执教十多年,治学严谨,族中英才,尽出其门。延平中学校长许哲智,治学有方,为乡梓培育众多人才,服务祖国建设,而今,廿一世纪是科技兴国,人才竞争年代,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富裕,智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族中学子,奋志读书,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旅外宗长许清彩、许秋声、许荣爵,他们一贯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曾多次捐资建设石井小学、延平中学教室。一九九五年,带头捐献巨资,成立石井街许氏奖学基金会,近十年间,捐助成功小学奖教金,捐建延平中学教室。族中领取奖学金的有硕士研究生一名,大学本科二十八名,大专十四名,高中十名,初中十名。宣德宫系许厝埔王爷馆拓建,冠名宣德,乃秉上苍化育万物之懿德,诲民向善为本意。奉祀朱、邢、李王爷公。馆建何时?从地名考:宋代,石井港已开发,海上商贸繁荣,设石井津,朱松为监税。有明,与对岸白沙头同辟夷人商舶互市。村中先有傅厝堤、蔡田宅。宋末,许姓徙居而有许厝埔,王爷馆应建于明朝,距今约四百多年。
  许厝埔是石井农贸市场,王爷馆位于市座中,寸土比金,故占地仅一方丈,木栋起,枋堵墙,走二瓦,馆虽简,神威显赫,香火旺盛,四乡黎庶,均沾神庥。上辈人云:每一甲子年,为王爷届任之期,举行斋醮盛会。按规制,延道士,启道坛,礼三清,竖灯篙,造王船(纸)。村中各姓,轮值设供宴,珍馐百味,极尽山海之盛。结锦棚,唱南曲,搭戏台,演九甲。送王船时,能工巧匠,雕制各种用具:犁耙、锄头、水车戽桶、眠床厨桌、乌篮轿车,争奇斗胜,恭献王爷张船。四乡五里,扶老携幼,人山人海,争赴盛会,故有:王爷做醮,许厝潭水蚀三寸之云。清末某年,斋醮之期,地方不靖,土匪挟人为质。嗣后,清鼎革,民国立,社会维新,盛会遂寝。
  今逢明时盛世,万物阜昌,民众安居乐业,为隆神恩,倡议重建,老者执其事,延请晋江东石致远古建队承建,名师蔡其汪设计,按原址拓建,二进含拜亭,玄山式屋顶,殿中藻井,双回廊。占地一百二十多平方米,耗资人民币三十万元有奇。一九九八年荔月动工,二00二年桂月工竣,庙宇焕然聿新,虽默鉴有神启佑无疆,然颂功德,扬善举者,当推旅外华侨、港、澳、台诸信众,四乡五里诸善信,慷慨捐资,集腋成裘,共襄是举,今功告厥成,宜勒石为志,以垂千秋! 许文苑撰宣德宫晋江都碑厝吕氏祖宇晋江都碑吕氏,南安石井许氏分派。宋末,吕大奎抗元殉节。长子吕温字惟吉,隐于杨山,时与许上舍交厚。上舍早逝无嗣,一女由祖父正心公抚育。元至正年间,惟吉公以三子廷珪入赘。传子二,长赵玉、复父姓吕。次赵壁,随母姓许。元末,赵玉公由石井徙居都碑。传至明,丁财甚蕃,人丁逾千。天启间,因祖坟被史姓迫迁,丁财渐替,子孙四散播迁,有泉州后亭、晋江科任(一部分)、曾厝、浙江平阳洋尾,苍南桐桥等地,人丁尽皆繁衍。而留守者仅廿四人。祖宇乃始祖故屋改建,据传屋与村名齐,应于元末。尔后,贻厥孙谋,历数百载,风侵雨蚀,年湮失修,已将塌倒。念先绪创业之艰,任其废墟,子孙贻羞。于是励志修葺,耗资数巨,人单财薄,集资一时匪及,相约以古愚公共勉,希冀愿遂。在群策群力之下,又得石井许氏等多方襄助。改建工程终于公元二00四年桐月择吉破±,历时七个月而工竣。是年菊月十九日举行落成庆典,迎来了来自金门、浙江、泉州、晋、南、同、永春等地的吕氏、许氏宗亲暨各地名流嘉宾一千八百多人光临参加盛会,畅叙宗谊,盛况空前。
  石井镇桥头许氏宗祠桥头村,位于南安市沿海突出部,面对金门,傍依涪海,背临石井湾,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古称泉州府南安四十四都。木有本,水有源。追溯远祖,桥头村许氏族人的开基始祖一玖带公、镶带公(即谟公、诰公)系为晋江蓬山大房村六房十八世祖明贤公之次子、三子。大约于元末明初期间分支迁徙安居南安石井桥头村,堂号“太岳”。据我许氏先辈传说,这里曾聚居着史氏、林氏等九个姓氏,后因我许氏落户,枝繁叶茂,瓜绵延,日益昌盛,成为村中一大望族。而他姓氏则日渐衰败、难以落足,故而纷纷迁居他方。唯我许氏族人安居乐业、稳居这风水宝地、世代繁衍。吾始祖落户桥头村后辛勤拓荒,奋力耕耘,克俭克勤,人丁蕃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书礼传家,至今已传二十三世,人口近1800多人。据族中祖辈流传,我许氏族人在明末清初年间(尤其在康熙二十二年至嘉庆年间,即1684年-1820年间)支派往台湾者众多。(奈因家谱被焚故而无从考证)多数分布于彰化、云林、台南、高雄等地,在台艰辛劳作,建立家园,人丁旺盛.经济繁荣。迁台族人为水源木本之思,多以祖籍地冠名,据泉州陈晓亮主编的《寻根揽胜话泉州》一书中记载现有:彰化县福兴乡桥头村彰化县花坛乡桥头村彰化县社头乡桥头村云林县麦寮乡桥头村台南县新市乡桥头村高雄县桥头镇桥头村许氏宗祠始建于何年代,家谱中尚无记载,现已无从稽考。原来祠宇,座东朝西,环山抱水,有大门对联为证:门向烟山恰似众星奉案,庙环涪水居然万派朝宗。
  宗祠由于历经数载,年久失修,几经风雨侵袭,渐次柱崩梁塌,尘封网结,不堪目睹,祖宗灵位无处供奉,为人胤裔,自感汗颜!实有愧列祖列宗,重修宗祠,迫在眉睫。适逢盛世,为尽孝思之举,由村老年人协会牵头,于公元一九九四年二月组建“桥头村许氏宗祠筹建会”,着手集资。族中贤人率先倡导,众裔孙闻之纷纷慷慨解囊,尽力襄助我宗祠重建大业。经多次广泛磋商,征集建议,谨择黄道吉日,于岁次乙亥(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破土兴工。祠不改旧址,基于原来尺寸,前徽式廓,以慰先贤。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细致施工,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古历七月初竣工。桥头村“许氏宗祠”今已焕然一新,庙堂宏拓,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貌聿新,蔚为壮观。大厅正中“孝思堂”饰朱镶金,光彩夺目.富丽堂皇。这是我村家族团结协力、仁爱和睦、勉励后嗣、以达孝道的有力见证。为弘扬先祖千秋传世之德,策励后昆,蒸尝祭祀之奉,谨择吉于岁次戊寅(公元一九九八年)正月十七日举行了桥头村许氏宗祠落成暨祧庆典。1000多来自海内外及港、澳、台宗亲和闽南地区许氏宗亲与我们欢聚一堂,畅叙亲情、缅怀先祖,大家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成为闽南许氏宗亲又一盛大集会。祖先盛德、子孙昌荣。世代居住在桥头的许氏族人,秉承先祖“勤劳、俭朴”的美德。充分利用靠海的优势,弘扬先祖“拼搏”的精神,努力发展渔业生产、滩涂养殖业以及远洋捕捞,海上运输等产业,如今的桥头,水电、通讯、交通设施完善,卫生、教育、经济全面发展,正朝着小康生活的目标迈进。许氏家族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敦宗望族、精诚团结、共创辉煌。经济繁荣,一派生机。桥头许氏英贤辈出,历代曾出过不少名仕贤才,明代曾被御赐“忠孝名卿"匾额悬挂于宗祠大厅正中,还有“文魁”“通判”匾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桥头许氏族人超越前人的胆识和气魄,勤奋学习,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曾涌现出几十名硕士生、大学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桥头村许氏族人争光桥头村许氏昭穆高源世永锡垂裕尔贤昆敬宗尊孝德方知祖泽存石井镇〓坂许氏宗祠〓坂村,地处南安市海都,沿海繁荣大道贯穿而过,是个有1500多人口的许氏聚居村庄。北依杨子山,南瞻涪海,西有鸿山献瑞,笔架呈堂。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谱写了堵坂“人文荟萃之乡,俊彦郁集之邦”。
  〓坂古隶属南安县四十四都,原称东头宅。缘于村落峙山濒海,村民海陆两边作业营生,则称地名“双头拿”,谐音为“东头宅”。后经堪舆名家指点,谓村里南方缺土,应该补土。故改名为坂",“穑”与“〓”谐音,衍生为“堵坂”。板堵形号“蛇穴”。周边曾聚居着八甲、麦山、灯蓝湖、卢厝、下辽、水头、堤尾等村里。唯堵坂瓜瓞绵延.成为一大望族之村,而他村均已成废墟了。应了地师“八仙朝(存在的意思)国老”之预言。堵坂许氏源出晋江石龟许厝,属瑶林派系。开基始祖良公、号致政、行一百单一(生于元代至元丙子年)为爱公十二世孙。于元末迁徙堵坂肇基。传有二子,长福号隐伯(长房祖),次寿号隐梅(二房祖)。《穑坂许氏族谱》载:“公(致政)自晋江石龟分居斯土,明洪武时禁民间不得衣红。公以女衣红犯禁被提解京,终不返。长子福送公至三山被细官腰截亦不得归”。据先辈传说,隐伯公临上路之际,隐梅公当天发誓:日后二房子孙永不欺长房子孙。隐梅传有三子:长遮齐、次游齐、三远齐。游齐公徙居本邑四十一都肖厝村,迨祖居地己衍传至十三世时,寓居肖厝村的游齐公子孙重返堵坂村,肖厝份由此而来。是时,堵坂许氏始编“耀基锡永、集熙升锦、鱼材焕垂、金淳标炳、钱桥润照、增镣椿泽、辉佳镜梓、津煌堂镁、桂清炫城、筑源焜报”等四十字行辈,从十三世起始用字辈。
  据史记载,祠堂始建于明代。位坐辰向戍兼巽乾(即坐东向西),依堵坂地形为横龙之建。据先辈云,堪舆家谓直龙建者,则财源气旺。若横龙建者,则人才辈出。祖先为重人才,故择后者。祠堂现位于村中,为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堂前凿有一潭。堂内悬挂着“簧宫山斗”、“文魁”、“明经”等牌匾。大门、厅口、大厅内撰有“鸿山献瑞从西入,溪水发源自北来”、“集液成裘宗基永固,承先启后祠祉千秋”,“地名穑坂执着绳宗宏旨衍派,庙向鸿山从兹奋志羽仪生辉”等楹联。系早年海都文化名人所题,保留至今。
  致政公开基至今传二十四世,世代人才辈出。六世穑村公字宏庄名拱,明嘉靖壬辰以岁贡授华亭训导.升荆州教授。为人操守严正,行不踰矩。民颂其素养坚定,廉介方正。其门生太仆寺卿范惟一为他立“簧宫山斗”牌匾。史载《闽书》《泉州府志》《南安县志》等志籍。十五世廷圭公字锡瑶号瘦生,清道光甲午科举人。通经史、善诗文、人称南安才子。设帐授徒,考课谨严,多所造就,士林望若山斗。著有《瘦生吟稿》。《南安县志》载有其事略。十六世鑑塘公字永清,清咸丰钦封恩贡生,系民间广为流传的“许永清告御状”故事的主角,清咸丰八年,泉郡旱灾严重,五谷失收,百姓无以为食,饥死甚众。不法粮吏为饱私己,以为小民可欺,肆意敲诈。百姓无力交付,便被拘禁欧打。时永清在溪南村设馆授徒,眼见乡民陷于水深火烈之中,忧心如焚。乃上书府县,历陈百姓苦况,请求辖免田赋,严办不法粮吏,以苏民困。诅料府县与粮吏狼狈为奸,拒不受理。反诬永清挑唆百姓抗税,将其拘拿下狱。狱中受严刑,永清从不屈服。族亲许伦为拯救永清和感于义愤,不畏艰难进京上诉,幸得一太监之助,将御状带进宫廷,呈咸丰帝御览,帝为动容,钦令辖免泉郡三年田赋,赦免永清无罪,封恩贡生,喜讯传来,乡民欢呼相贺。为感永清恩德,里人于大盈及接待庵勒石记述其事,以垂永久。时代变更,共和鼎立。在新时期的浪涛中,堵坂许氏后浪推前浪,人才济济。国家栋梁,社会精英,不乏其人。十七世许进丁,任福州大学外语系教授。十七世许文旭,任泉州师院教授。十八世许幼武,一九五。年参加新中国第一届高考,成绩名列第一,荣获国家地质专家之称,任冶金学院教授。十八世许清海,水电高级工程师,曾为中国代表与日本签署水口水电站建设条款。十八世许金宽,任永春县地税局副局长。二十世许九祥,曾任厦门市委副书记,享受厅级待遇。二十世许成辉,重庆飞机制造厂设计员。二十世许金约,任南安市检察院副院长。二十世许哲耀,泉州农校讲师。二十世许哲文,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二十一世许德聪,任南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二十一世许德文,任南安眉山镇镇长。六百年的历史,许多才彦俊贤,铸就了堵坂村璀灿的人文明珠,永耀于东海之滨。思昔抚今,愿堵坂许氏明天会更好。
  水头镇报劬许氏宗祠“报德以诚敬恭敬业,劳尽瘁恩大恩深”。当你踏入南安水头报劬村大路,首先引起你注目的是,设立在村口的迎宾门上,由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许书纪先生亲撰的,以报劬村名的贯头联。它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宗亲乡友。
  说起这“报劬”两字为村名,还有一段来历。我们把时光追溯至明朝末。斯时晋江沪坑村许氏始祖瀛洲公的裔孙直斋公仙逝了。经堪舆名家指点,把直斋公择葬于安平桥西畔的田辽坡上一块风水宝地,这里隶属南安县卅九都。直斋公之子荣国公三子昭梁公,即现报劬村许氏肇基始祖。为奉尽孝节,守护坟墓。就近伐木做架,割草为蓬,衔泥成筑,居户坐北朝南,面对莹坟,日夜守护,春去冬来,风雨无阻。三年来,昭梁公率孝子孝孙们拓荒耕种,猎守田舍,男耕女织。他们深感这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于是,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情,恪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子们就这样世代相传,永居南安水头镇西郊。四邻众乡,无不赞扬许氏子孙的孝道,故而取村名为“报劬”,意即报答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之劬劳恩情。而今,沐浴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地处闽南重镇西郊,福厦路东侧,报劬村四百多许氏村民们,继承和发扬先祖书礼传家,忠孝礼义;承先启后,尊老敬贤,爱幼助弱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如今,这里经济繁荣,百业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亦农亦商。交通发达,水陆运输纵横交错,南北通衢,四通八达。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楼宇亭榭,错落有致。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锄许氏村民们,把敬老尊宗,的优良美德铭刻于怀,他们视本村宗祠经历数载,年久失修,不堪入目。即自发组织,成立筹建小组,联系海内外诸宗亲。自动捐款捐物,踊跃奉献,于1992年就地折旧翻新。历经一年,座落于村中央的许氏宗祠,在一塘碧水绿荷,古榕飘拂的映衬中,焕然一新,呈现在众人之前。且于一九九八年十月举行隆重袝桃庆典。
  宗祠刚一落成,孝道的报劬许氏族人,又于二000年五月在宗祠后,又拆旧翻新了公厅。只有四百多人口许氏儿女们,把翻新公厅当成一件弘扬先祖英烈,尊宗敬祖的一生快事。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年后,公厅又落成了。如今,宗祠公厅,经能工巧匠,精雕细作,庙宇宏开,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相互辉映。成为报劬许氏村民缅怀先世,敬老尊宗之神圣福地。
  祖先盛德,福泽万代,子孙昌盛,枝繁叶茂。一代又一代的报劬许氏村民,以报劬村人为荣,以报劬的美德精神为立世传家之宝。他们教育儿女,把孝敬长辈,敬老尊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传播四方。
  溯源寻根,饮水思源。报劬许氏子孙们,同样不会忘记,晋江市沪坑村是他们的发源地。沪坑这慈母的甘乳养育了他们。每年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诣临祖居地,拜祖谒宗,成了报劬许氏子孙的一件大事。而沪坑的同宗兄弟,亦把报劬到来的亲人,当成离家门多时的游子,无微不至关怀照顾。沪坑、报劬,一脉相承,昭穆共同。其昭穆:“彦奎光宗志忠正,奕世显祖学贤文”。
  报劬村许氏美德精神,四邻众乡,无不相互传颂。视报劬村为榜样,互相勉励。在水头镇周边,同为许氏裔孙村落有下堤、大坝、刘宅、西湖、郊美诸村。他们经常联络,互为关照,守望相助,视宗亲为血肉兄弟,同根同宗,互敬互勉,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世代流芳。正如许书纪老人家给报劬许氏子孙的赠联:“报劬肇乡应济美,瑶林何处不开花”。
  水头镇下埕许氏与静居堂下堤,也称霞庭。古隶属南安四十一都,谓四一内。现为南安水头镇仁福村。地处鸿渐山、牛贵山之阴,麒麟山西麓,毗邻324国道。世居许、伍、黄、林、王等姓氏,人口1180人(含西行160人、新田50多人),其中许氏族人五百多人。
  下堤许氏,据传明代由晋江迁徙于此。肇基始祖葬于羊角石山,现墓葬完整。许氏宗祠位于村北,现惟存大门、地基等。下堤许氏现有长房、四脊、典当、六柱、四柱、塘边等份头。其中长房一部分迁徙石井镇仙景村,据传时在清初,有下堤许氏原欲往台湾教曲,中途逗留仙景村,后接受仙景洪氏的挽留,落户定居。现仙景村许氏保管着一张许氏古画像。画中题“天上玉堂森宝书,海中珊纲得其树”等字样,落款“莱山、邦光”,则为清嘉庆进士许邦光所题,甚为珍贵。另塘边份由邻近的塘边村许氏徙居,故称塘边份。塘边许氏据传由石井许氏繁衍。下堤许氏字芸:希显文莫子孙贤等。下堤许氏族谱,由于一九四九年政权更迭,随任水头镇副镇长许汉水、福盈保保长许文煏一起消失人世。
  现下堤许氏的佼佼者为:许佳庆,泉州市邮政局供职,处级干部。许文岳,福州马尾港船长。许天尝,平潭军区医院主治医生,团级干部。
  下堤奉祀武德圣候为挡境神,佛诞农历三月十六日,宫位于村中。
  下堤静居堂,位于村北隅。始建于隋代,祀奉观音菩萨等神祗,香火鼎盛。光绪年间,里人集资重建,堂宇焕然一新,时泉州紫帽山金粟洞觉津法师捐赠大钟一口及“大雄宝殿”等匾额。近代弘一大师书赠“静居堂”匾额。两匾双壁联辉,实为无价之瑰宝。文革期间,静居堂复遭夷毁。迨到1991年,承旅港堂尼乌宜姑独力捐资,在里人支持下,共襄是举,同年工竣。现新建静居堂重展雄姿。 官桥镇西林许氏宗祠西林村,位于泉州紫帽山麓东南隅,东通324国道,北接邱前公路,西邻著名的福京洋(又称西林洋)。为遐迩闻名的花果之乡。古隶属南安县三十四都。
  溯本追源,据《西林许氏族谱》和德高望重的族贤许书记为西林村许氏宗祠撰写的《碑记》记载:厚朴公与厚石公兄弟于明季自晋江安海后林乡支分至此,并柿树兜房振基公共为西林村许氏肇基祖。迄今已传十七世,历四百余年。现人口四百余人。西林许氏族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睦相处,团结一致,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素以农、果林为业。族贤许坤暖现任泉州市刑侦支队副队长,一向关心家乡事业。西林村许氏昭穆行至“廷”字辈止。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编昭穆:太和元气光风霁月、玉色金声赫耀照烈。
  西林许氏宗祠,位于村中,坐申向乙兼戊辰,系二落、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堪舆家称为“貂穴”。宗祠地处风水宝地,宗祠四周分列了“石公”、“石妈”和“石孙”等岩石。惟妙惟肖地形成了一幅“公妈牵孙儿”的天然奇景。据谱谍记载:五世祖振基公于清乾隆三十五年首倡兴建祖祠位于猪仔堀,清嘉庆年代,地方不靖,祠宇被会伙烧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二世元字辈诸裔孙由元枝主持重建并举行进主典礼。斯时,安海文化名人许经明先生为宗祠撰“少许多许到而今还有几许丁添财进;瑶林后林幸这里又是西林叶茂枝繁”,“地号西林际时风云起凤;门衔鳌海不日雷雨腾蛟,”等楹联,令宗祠增光添彩。迄现代,祠宇不堪风雨侵蚀,势将倾倒。诸裔孙本尊祖敬宗之义,倡议重建,承蒙安海后林宗亲大力支持,乃成立祠宇重建理事会,于一九九六年农历四月十二日破土兴工。是年十二月初十日竣工。祠宇建成,发时祭祀有所,上思祖德,下睦族亲,缅怀先世创业之艰,益增儿孙奋发之志,共同为桑梓兴旺发展尽心尽力。官林镇岩前许氏祖厅岩前.古隶属南安三十五都,现为南安官桥镇成竹村岩前自然村。地处五峰山东南麓。老区革命基点,一片支部所在地。全国著名的粮食城——官桥镇西北部6公里处。岩官水泥路接国道324线。村民多从事采石、运输等营业。世居郑、许、李、张、蔡、潘、周、苏、叶等姓氏,人口1000多人,其中许氏族人400左右人。
  岩前许氏,据传源自漳州桥仔许,有待考证。《岩前许氏族谱》载:岩前许氏开基始祖讳宽官,字世容,生于明嘉靖十五年,妣徐氏。与兄世礼公同肇岩前,世礼公系失详。据推世容公昆仲应系明嘉靖年间徙居于岩前。历世传下“世邦继敦志济纳,朝廷有才德兴家,诗礼传学必能人,光前裕后子孙贤”等行辈,至今已传十五世。现代胤裔杰出者有:许宗玉,任泉州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许天津,名企业家,经营造纸业等;许友景,菲律宾某州议员。解放前,有许多的岩前许氏族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参与地下斗争。
  许氏祖厝,位于村中,座北向南,为二进、双护厝的建筑。大门匾镌“高阳传芳”,大门楹联曰“堂倚宝珠山水秀,门向双溪物华阜”。“孝恩堂”龛内供奉世礼公、世容公昆仲暨历代祖妣神主。祖厝1998年重修,翌年工竣。
  岩前异姓同宗祠堂,座北向南,为二进、砖木结构的建筑。由许、张、蔡、潘、叶、苏、周、彭、郑{石壁}等姓耆老于1947年倡建。缘于岩前村解放前,人不满千,姓有十余,本无家庙,泛而无统。村中有识之士,倡议各姓合建祖庙,求团结,谋自强,远以敬宗,近以睦族。升栋之日,求联于安海著名文化名人许经明先生。其赠曰“二十世纪共和国,五百年前同一家”;“一德一心成一气,同乡同井结同宗”;“岩高石耸,如在其上;前案后屏,则居之安”;“肃肃雍雍,在宫在庙;跄跄济济,若子若孙”。
  “五峰聚秀书香传,南邑肇基世泽衍”,今日的许氏,秉承先祖盛德,齐心协力,为更美好的明天努力。溪美镇桑林许氏宗祠桑林(也称凤桑林),地处南安市区东北端的西溪北岸上。古隶属南安县廿二都。这里民风纯朴,人文积淀深厚。在这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村庄里,生息着一大姓望族——桑林许氏。据先辈传说,约于明初,许氏开基祖锡爵公由晋江县龟湖凤凰山(故堂号“凤山”)移徙至此。初受雇于杨家,从事农耕。后见这里依山傍溪,土地肥沃,便落足定居,栽桑养蚕,由于桑树成林,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故取村名为“桑林”。它寓有着双重含义,一是靠桑林起家;二是丁财并进,双喜临门。丰富的生蚕资源,在客观上为泉州刺桐港之列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创造了条件。桑林村名的形成从某种意义说是泉州作为海丝之路开端的历史见证。桑林村曾聚居着曾氏、林氏、杨氏、柳氏、庄氏、许氏等六个姓氏。在历史的长河里,由于种种的原因,现多数他姓已外迁(现尚有部份林氏),唯许氏自锡爵公肇基迄今二十一世,数百年来世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桑林这片热土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如今旧貌变新颜。在这美好的家园中,生活着我许氏3500多口族人。
  桑林许氏宗祠,据考创建于清初,距今约300多年,位居村中,坐壬向丙兼子午。堂后福山峙立,前瞻西水清流似玉带。系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堪舆家称为“卧牛穴”。故祠前一联曰:“飞凤舒心迎日舞,卧牛养志待春耕。”堂中供奉桑林许氏始祖锡爵公、妣杨氏洎派下公妣。左堂敬祀龙溪庙日月太保(桑林村档境神)。宗祠于一九九九年重修,一切均按旧规,现环视祖宇,洁墙净壁,清新幽雅,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既喜祖宇之重光,亦欣祖德之昭彰,缅怀宗功祖德,藉福腾飞振兴!桑林许氏宗祠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至今其裔孙中,不乏党政人员,科技人才,如早年参加中共地下斗争的许永炯、许世梁等。1949年后,许永炯任职西北交通大学工会主席,为教授,1985年离休,享受付厅级待遇。许世梁任南安副县长。处级干部有任职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许旭明和任职同安区林业局长的许永香。并有伉俪同为处级干部的许永杰任省委党校讲师和许李爱珍任职省委统战部。高级工程师有许永远和许继文。许永滚全家居美国,其子留学日本攻读博士。许伟彬留学新西兰。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大学生100多名。它昭示着许氏人才济济。
  凤桑林许氏族谱中心系序辈份:智广文汝建,于尔国兴维扬廷嗣徽继世永宽乃成一九九九年由许永炯族贤再续编凤桑林许氏辈份次序:恒勤百事昌育德品端庄志学高才识竟新共富强溪美镇莲田许氏宗祠莲田许氏宗祠,位于南安柳城街道办事处帽山居委会莲田自然村境内,始建于明,供奉开基一世祖仁德公考妣及列祖列宗神主。
  大明中叶,仁德公从漳州府马坪村来到泉州府,走到武荣地界,越过八尺岭,看到三十一都莲田境内,山青水秀,错落有序。山形地貌呈现出“五蛇朝龟”、“三狮追逐跑”、“虎狮把水口”之壮观。而阡陌纵横,碧池水田莲花盛开,如云如霞,地称“莲田”,名不虚传。峰峦之麓,一湾晋水滔滔流淌从山后而过。真是风光如画,气象万千。于是,便在此处择地筑居,开创家业,生息蕃衍子孙。
  仁德公开基拓业始于何时?由于仅存手抄族谱毁于“浩劫”年月,至今难以稽考,据推算,仁德公到莲田衍传数代,亦耕亦读,族中有识之士,始编昭穆如下:后先分伯仲,昭穆传无疆;无仕万年存,祖宗百世共;文明乡里间,酌酒华堂上;勤俭为生财,一身尽修用。
  以上昭穆至今传至21世,加上未编字辈的先祖数辈,有20多世500多年的历史。从宗祠建筑的年代看,应在明末清初,可见莲田许氏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许氏宗祠坐东北朝西南,五开间布局,歇山式,大青瓦,卷棚顶。
  外墙乱石堆砌,室内正面有木板壁,厅堂、侧壁为苇秆涂灰粉刷,吸湿气,调冷热,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明代建筑。祀厅上供奉一世祖仁德公及列祖先人神位,此外,村里还有后埔、菜宅、上厝三座小宗祠。
  莲田许氏人才辈出,清代许巧信,授乡饮大宾;清末秀才许年铸,设馆育才,深受远近乡里敬仰;民国许英鹏,曾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赴台后往新加坡开办英达公司,成为富商。当代出有处级干部许宗象,科级干部许宗廉,省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许百轩.高级工程师许祖缺,高级农艺师许宗尖等多人,还有诸多各级干部、中小学高级教师,难以一一统计。
  境内名胜古迹有龙惠庙,祀辅国忠惠王、顺正大王黄志;横水宫,祀商代武成王、仁圣大帝黄飞虎,商代名相潘葛;还有田都元帅相公宫、四王府、仙公洞、李爷宫等庙宇。
  莲田许氏现有人口1800多人,并分支厦门、泉州、晋江及海外东南亚。喜逢改革开放盛世,村中高楼林立,村队改为社区居委会,许氏族人正阔步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洪梅镇下曾许角宗祠下曾村,又名霞山,位于洪梅镇西部的林森山底下,土地面积二平方公里多,村中有五个小凤山,朝着一个小龟山走向,人称“五凤朝金龟”,两条小溪“丫“字型穿越村中,属半山区乡村。
  约于明朝时,元德公从漳州或晋江迁徙霞山,遂为霞山许氏开基祖,生有五子,即后来的五个房份,除=房出祖迁至仙游(详情不清待查)。四房移居康美顶许村.现人口150多人。尚有一房、二房和五房等三个房份留在下曾村,繁衍至今25代,苗裔2800多人(不包括出祖人口数),另旅居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150多人。世代以农为生,辛勤耕耘,在勤劳俭仆美德的薰陶下,成就了一批干部,其中厅级干部一人,即:许崇美,现任福建省司法厅副厅长,福建省劳改局局长、党组书记。县处级三人,即:许金水原任长泰县纪委书记,现退休。许高问,原任泉州市总工会主席、厦门市国际海员俱乐部总经理,现退休。许培建,现任国家石化部驻香港办事处处长(正处)。科局级四人,详情略。
  同时培育出大学生六十七人(不包括2004年录取数),其中硕士一人,即:许志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大坪军医院科长(正营级)。
  村中现有小学一所,占地3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操场面积300平方米,现有学生数390人,教师18人,是村培育人才的大摇蓝。
  下曾“许氏宗祠”建筑面积280平方米,门联为:“濒水衍派家声远,银青繁宗世泽长”,横批为“太岳传芳”。每年古历正十五日,全村在祠堂内敬孝始祖元德许公的英灵。
  村中字行:“正大明良敦崇美淑高杞荣宗同章嗣旭”等字,书写在祠堂内大厅的墙壁上。
  境主李公祖师,神居湖光堂,该堂占地300平方米,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二日是李公祖师的寿诞;还有祖太师和将军爷,共居回龙庙,该庙占地300平方米,每年古历十月十日是将军爷的生日。村民信奉佛教,经常到庙中烧香拜佛,以祈求平安。
  如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分九十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新房,红墙小楼在绿树掩映下,闪烁着金碧辉煌,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整个乡村展现着无限生机。诗山镇钱塘许氏宗祠钱塘地处泉州之西,是南安诗山西部最后一层屏障。在此展望周围,就有“手扳藤葛千丛绕,目瞰山川万象开;南邑清溪分水岭,西园学海倚岩隈”的地势境界。其底下,位于天柱南脉过峡处,开拓出这一偏僻村落。出于祠堂前有池,池中有钱,钱塘由此取名。据传载“骑龙天堑筑祠堂,马迹蛛丝地脉长,仰止祖宗真胜慨,钱塘半亩一方塘”基于祠堂座落北塔山屏下.门向拔地而起的南山,而显露出南北屏障掩映.东西两涧分流这固有的地理特征,全村以祠堂下门口路为中心,其左右两侧,则是东西两涧分流的起源:东涧有黄山水库、许山水库,而流入诗溪、东溪。西涧有钱塘水电站,沿小狮、大狮缩口流入安溪、西溪。这块山高涧长,约有七千亩翠林幽曲的土地上,承载着三千之众的许氏子孙。
  开基始祖讳景玉号基塘,系晋江石龟许爱公十七世裔孙,在元季时卜迁钱塘,生三子。因时局维艰,父子兄弟自分门户。长子振奴徙居安溪光德太武山,次子庶奴徙居安溪湖头来苏,奠定下三派并立的壮举。留守钱塘招奴公,再传倡道;生六子,始分六房。遂筑祠为室,称盛斯时,洪武初定年间,划定南安十二都七甲,在这澄鲜暖翠的山水中不断繁衍起来。于乾隆甲辰年许珠瑞年登九十四龄,有五代三公伯之称.受皇恩赐三锡冠带荣身。许珠久,享年八十九龄,一家五代同堂,受皇恩赐匾“瑞应重熙”四字,冠带荣身,并银帛,与建坊。许亨随于嘉庆戊辰科会试乡进±,候选文林郎,知县正堂,……惜哉,出于长期时局日下,“山寇窃夜,房屋焚掠,军兴旁午,兵匪横行;税多役重,众苦难支”等劫难,至今尚贻下那荡析离居之怀。
  至于支派分流,据传载,概括于:1、江西府、玉山县碓头、高安县、鄱阳湖一带。2、建阳浦城县郊三十九都溪坂中村坊筑祠宇3、台湾。分布在台北市,承天府南□,南北投,阿里港,土戊新庄,溪州大坪,凤山县竹仔山、攀桂桥、竹山林筑上塘厝(据传载乾隆戊申科许日葵录取为凤山县生员第一名)。4、国外有菲律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5、近地有晋江陈林,永安罗坊,厦门、漳州、泉州,同安(刘五店、马巷)等地。
  随之,天纵日新,各时代都出现翘楚含英之士。目前据悉,举略于,1、在国外:许木深,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任马来西亚国立理工学院院长。许镇国,新加坡太平洋远航公司总裁,并任新加坡国会议员。许春根现任马来西亚雪隆坡许氏宗亲会理事,……。2、在国内:许水俊,澳洲梅铎大学硕士,任武夷山开发公司(香港)经理。许志福,福建省人民医院院长,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并任省政协委员。许一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任厦门航空公司安技部工程师。许松涛,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士、高级技术顾问,其妻张宇涛,华中理工大学硕士,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计算机硕士、高级技术研究师,……康美镇兰田许氏概略兰田原称陈田,后也称蓝田。古隶属南安县廿一都,现南安市康美镇所辖。位于南安市中部之东,葵山之西,晋江东溪东畔。省道307线穿境而过。历史古迹有许仁寨、龙溪寺等。兰田计有八个自然村,人口三千多人。除松柏岭姓林,陈田潘姓潘,董内姓林、李、傅杂姓外。其余五个自然村——树兜、华瑶、草埔、山头、山兜均系同源许氏。计有族人二千二百多人(1996年统计)。兰田许氏除山兜外,奉晋江青阳石鼓庙“顺正王”黄志为境主,农历十月十八日为王公佛诞。
  兰田许氏源自晋江石龟瑶林(泮公)支系。始祖兴公与黄氏妈约于明永乐年间肇基兰田之树兜,衍传至今二十三世,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始祖豳兴公至五世祖复公都是单传。复公生子四,长房迁居兰田邻近过沟墩顶,后墩顶废,其后裔约于清代中期迁居泉州,民国时期有许宽胜往来,今未详。三房从树兜徙居惠安,今未详。二房志梅公,四房荔峰公续居树兜。志梅公、荔峰公后商又分别肇基兰田之华瑶、草埔、山头、山兜、渡头,后渡头废,又再迁。草埔支系,兰田十一世二房公从草埔徙居惠安,今未详。华瑶支系,兰田十世长房日嫖公后裔侨居缅甸仰光。华瑶支系,兰田十一世扬武公从华瑶徙居厦门打石坑。树兜护厝柱支系,兰田十一世有一房族人从树兜徙居德化县赤水街。渡头支系,兰田十世基发公从渡头徙居永春,今未详。
  兰田许氏世系序字:一世祖至十一世祖序字无考:十二世祖至二十二世用“维振嘉陞奕世群英德泽长伯子同”等字行,约于清初(公元1700年前后)撰用,下联无考。迨公元1990年,由兰田许氏族裔许金波续编二十三至三十三世“敬祖尊贤弘扬先杰树典范(表名用);崇文尚武潜心物理谱新章(表字用)”等世序。
  兰田许氏古今英才贤哲有:许丕官,又名济州,号桂楫,字超若,清代明经岁进士,兰田十四世山兜村人。许清良,福建农学院毕业,1983年起任泉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处级干部,兰田十九世树兜村人。许英尔,福建师范学院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兰田十九世草埔村人。许劲松,厦门大学财政学硕士,兰田二十世草埔人。
  霞美镇张坑许氏与静安宫南安霞美镇花果飘香的张坑村,古塔长榕的绿荫下,古庙显赫的静安宫四周,生息着一脉许氏族人,人口,700余人,古属南邑二十二都,包括李姓、吴姓,有1000余人。
  张坑村许氏族人渊源何方?何朝何代来到此地,由于族谱失落,今已无从稽考,仅留“……旗骏马金安,志亨运泰子孙贤”十二字昭穆。但从现存多处遗迹表明,张坑许氏历史上曾有显赫发达的时期。许氏开基一世祖的坟墓在古金山,坐西朝东,为糖水灰墓,系考妣合葬,存有墓穴,规模颇大;许氏宗祠位于扩子山麓,坐西朝东,厝后有凤凰石,现存有大门、地基;许氏“三落桃”祖厝五开间三进双护厝,至上个世纪60年代才逐渐拆毁消失,今石堤、地基犹存,置有一室祭公妈;“三落桃”诸多宗亲于清代移居台湾,境内现存二座清代“三落祖墓,其一墓碑上书:“清,乡饮宾山己园许公,妣慈孺人江氏,祖墓。”其二墓碑上书:“清,福泉许公,孺人王氏,祖墓。”两墓相距约100米。据传移居台湾的许氏族人比祖家张坑的人口多,解放之前尚有往来。
  村中老人至今记忆犹深,宗祠悬挂“敦睦可风”一匾,为清廷御赐。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张坑村许氏有兄弟二人,大哥被邻村无赖无端打死,含冤蒙屈,小弟投诉无门,不畏关山万里,力尽艰辛,上京告御状,终于讨回公道,为兄长报仇雪恨,严惩恶徒。朝廷为表彰小弟义举,赠匾褒扬。这个“小弟报兄冤,上京告御状”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张坑村许氏世代以种果打石为业,村前村后遍植龙眼、桃树,令人称奇的曾有一株桃树,开桃花竟结成半桃半李的果食。有一座静安宫,祀奉潘、尤、李三神,据传建于明代。
  静安宫为单殿庙宇,硬山顶,燕尾脊上贴饰剪瓷青龙,殿堂神龛上祀潘、尤、李三神,以及看、元二将军,两侧粉墙绘有《三国演义》《二十四孝》壁画。宫宇坐南朝北,连着四根花岗岩石柱撑起的卷棚顶拜亭。从古朴的宫壁和石柱看出,静安宫历史上虽多次修葺,但均按原规制整建。
  宫宇东侧有清代所建的三开间二进“五夫人馆”,大门有清人撰联云:“静事毋刑善淫胥劝,安心则惠遐迩蒙庥。”供奉潘、尤、李、看、元五夫人的神殿。殿堂为砖、石、木构造,硬山顶,燕尾脊,青龙护顶,气势不凡。二进之间连着拜亭,祀厅面阔、进深各三间,神龛上供奉五夫人神庥,联云:“静观万类灾祥理,安亨千秋俎豆馨。”左右厅堂摆有神轿、王爷船、龙幡旗等王爷出巡仪仗法具。自建宫以来,静安宫香火鼎盛,分炉四方,游客不绝。
  距静安宫100米处,有一座清代石塔,相传清代一位李知县上任,精通风水,微服来到张坑,见福全山余脉逶迤而来,到静安宫远看结成一个“船舵穴”,近看竟是一个“水蛇穴”。福全山又称“呼船山”,舵动宫兴,怪不得香火这么红火。知县回衙门后,遣人在距静安宫百米处造一座石塔,上层嵌有六角浮雕佛像,意在用“石塔压舵”船不会摇,宫不会兴。信徒看出知县不怀好意,忧心忡忡。静安宫潘爷出梦安慰乡亲,只要塔尾会摇,香火更胜十倍。造塔不到一个月,小鸟在塔上放屎,塔身长出一株“鸟榕”,塔尾真会摇了,渐渐地榕根扎到塔下地面,枝繁叶茂了。100多年过去了,到了1958年大炼钢铁,把塔榕枝干砍个精光。之后又长出新枝翠叶,如今榕根把整座石塔严严实实地包围住,偶露塔身石头及塔顶花岗岩佛雕像,成为张坑天然一景。有趣的是塔身生榕,风吹塔尾枝叶翩翩摇动,静安宫名声大震,香火更加鼎盛,这也许是深识风水地学的知县大人始料不到吧!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南安各县人士汇集静安宫,为抗战阵亡战士做水陆大功果,历时多日,盛况空前,传为美谈。
  1993年张坑村民集资新建静安宫小楼,上下6间,位于宫、馆之旁,作为村民宗教活动场所。目前还建有戏台,铺有水泥堤,一宫一馆一楼及活动场所1000余平方米。每年庙会,异常热闹。
  霞美镇霞神许氏祖厝霞郊,宋属南安县辖下唐兴乡的兴集里,元、明、清为南安三十三都。民国先后属南安三区霞美乡,霞美联保,洪赖区署等。1949年后分属南安九区、•十四区霞美乡、丰州区、丰州公社、丰州镇等。霞美镇于1999年7月设立,霞郊属之。霞郊为霞美镇的经济、文化中心。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实施单位。交通便利,省道306线贯穿其中,金霞公路连接南北,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优越的自然环境,勤劳的人民,使霞郊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小康的小集镇。霞郊世居陈、李、许等氏。人口四百多人,其中许氏族人七十多口。
  霞郊许氏据传系明永乐年间同官坑许氏(官坑许氏肇基官坑)相携由晋江石龟许厝迁徙于此。世用“瑶林”为灯号。虽历六百多年岁月,由于遭遇兵荒马乱、时疫等多种因素,致今人口式微。现存=家族。一为许金锁家族。许金锁传许双清、许世文(现居美国洛杉基)、许泽龙、许伯川、许福丁、许仁河六子。现许金锁家族衍传海内外七十多人。一为许畴星家族。民国时期,蔡东携许畴星、许畴目、许畴延三子迁徙晋江东石吕厝,现衍传四十多人。上世纪九十年代,许畴星后代再返霞郊祖居地,现居霞郊者六人。一为许金俊家族。许金俊传许合吉、许火木二子。现人口二十多人,霞郊许氏祖厝位于306省道东侧,为三家族奉祀祖先之所。在埔当村加六坑有霞郊许氏祖坟。墓上镌刻“清,霞沟,孝孟璋许公,妣勤慈黄氏墓”字样。该墓规模宏恢,显示了霞郊许氏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霞美镇埔当许氏源流埔当村,亦称埔中村。地处南安丰州霞美、溪美、官桥三镇结合部,背靠大尖坪、观音山,面向店山、铁尖寨,云台溪水擦肩而过,是一处山青水秀,风光秀丽的风水宝地,隶属泉州新门外南安三十二都。
  埔当村素有“柴山风水好,吃饱半躺倒”之称。盛产杨梅等水果,曾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故有著名“杨梅乡”之称。
  追溯远租,大唐勒封许国左侍御金吾卫大将军爱公,居住晋江石龟生男三,传至五世祖,生男二,长曰文俊公仍居石龟,次曰文耸公移居安海钱坡乡,生男二,长曰号二十郎公原住安海钱坡,次曰二十一郎公生男二,长曰二十四郎公仍居钱坡,次曰二十五郎公肇亨公移居泉州新门外霞宫乡,生男二,长男住霞宫,次男移居亭上村,号称亭上公,生男二,长男住后厝(称后厝公)生男二,仍住亭上,次男住前厝(称前厝公),生男二,长男仍住亭上前厝,次男灵公(称十一世祖)于康熙年间,移居南安三十二都埔当村(称埔当一世祖)。
  追宗溯祖,始祖由晋江石龟分居安海钱坡,再由安海钱坡分居泉州霞宫乡,斯时再由霞宫乡分支脉于亭上、泉州黄甲街、南安埔当村,故四乡虽各奋兴立祠宇,均是一宗之源。春秋祭期,应当从流而上源。先祖公移居埔当村后取堂号为(瑶林),并编订昭穆:一国科庭天大际,万年子孙序堪稽。
  风调雨顺新祠宇,振起家声显世系。
  据先辈云:先祖公移居埔当时,这里已聚居刘、陈、曾、潘、赵、王等十几个姓氏。许氏落户后,努力奋进,披荆斩棘,开山造林,拓荒种果,广置田业,故枝繁叶茂,人丁蕃衍。他氏逐渐迁走他乡,唯吾族世居此地,成为村中一大望族。斯时先祖为祈本族子孙康宁,即建造龙宫天师府为挡境宫(称天师宫)并供奉张道陵天师为挡境公(张天师公)。
  先祖灵公移居埔当村生男二,长羽化为神灵、赫濯,次子刚齐(二世祖)生男二,长男曰居云公(三世祖),次男曰居霞公(三世祖)。居云公住墓边生男二,长男曰南圆公(四世祖)仍居墓边,次男居住土楼,四世祖南圆公居住墓边生男四(一房、二房、三房姓名不明)四房公廷甫(五世祖)生于康熙丙寅年(1686年),于乾隆癸酉年提眷赴台,居住台湾淡水弯寅泸尾关渡口绸寮仔,据云目前人口已近千人。
  二世祖枯葭公后任大帅公,吕(杯,吕边,生另一,ti乙秀公,乙秀公(四世祖)生男三(即长房、二房、三房其姓名不祥)长房一部份移居新厝(宫边称顶长房,新厝称下长房),二房另住宫边,于清同治六年由际曙公(称七世祖)携二男,东拓壬丙地(即称壬丙二房),现子孙繁衍昌盛,已发展200多人。三房也于清同治年间移居大路下。
  埔当村许氏族人,今已传一十五代,人丁旺盛,人口达一千二百多人(不包含台湾支脉),分布本境壬丙、宫边、土楼、墓边、新厝、大路下六个角落,统称埔当村。
  如今,人文荟萃,曾先后涌现几十个大学本科,大、中专生,有几个还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为我埔当许氏族人争辉。
  霞美镇官坑许氏祠堂官坑,古隶属南安三十二都,现为南安霞美镇所辖。官坑许氏始祖明朝永乐年间由晋江石龟肇基于此。至今衍传已历六百余年了。世代沿用祖居地“瑶林”为灯号。行辈采用晋江石龟许氏字辈。宗祠“座金牛饮泉,观紫帽献瑞”,门联曰“石龟来历终志远,玉蟹开基世泽长”。长房远走他乡,直至宝岛台湾。二房置祖厝,望赤土金山。三房置祖厝,观宝塔灵山。
  先祖秉承勤耕力作,励精图治之古训。开荒垦田数十亩,拓荒种菓无数。置办糖铺,经营油坊,开设砖窑。铭记邻里和睦之佳言,与近邻友好相处。奉敬祖师公、灵山寺佛祖、关圣夫子为本境保护神。明宣德年间,始祖仙逝,葬于玉蟹吐泉之穴。
  明末清初,许奕文经科举考试,荣登进士,流芳百世。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海桑田。油坊、糖铺、砖窑只留下断垣残壁。先祖开垦之良田依旧,山林常绿。世代子孙在先祖开辟的宝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官坑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恰似世外桃源。已有人丁三百余,车辆百余众。我们将在先祖开辟的肥沃土地上再创辉煌。
  官坑许氏宗祠官坑许氏开基祖墓仑苍镇后垵许氏宗祠后坡村位于南安市仑苍镇,全村人口2000左右人,许姓1500多人。开基始祖元威公;妈陈大姐、陈三姐。乃父珠良、妈阮氏。祖父崇爵,曾祖孟择。兄华光、元乾。于明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因大二妈仙逝(合葬漳浦县廿八都杉园奄后穴坐巽向乾),故携子启阳、启宽徙居后坡繁衍。生于明正德甲戍九年六月廿六日已时,卒于明万历壬辰廿年二月十四日亥时,葬于本村虎形山坐巽乾兼辰戍。重编昭穆即元、启、世、芳、时、甲、良、盛、文、绍、光、焕、伯、叔、仲、永、吉、昌、傅、远、代、祖、泽、长。已衍至昌。其二房长世兴公携子拍芳、完芳、添芳徙居浙江温州罗轮大市,遭耿王变后无来往。长房二、四世持芳公长男时子移居漳浦县山尾。二房六世良应公提眷携子先往同安居住,飘流不知不落。二房十三世叔园移居杏林,剑雄同安祥路,叔撰移居在场。在乡二房六世良祖公字乃候名攸吏员考职从九品候选州左堂。清乾隆十三年任汀州司马,十九世晋升汀州府正堂,重修宝寿观音院,重装观音佛祖合院众佛(观音系沉香木现存朱渊)。
  许氏祖祠位居乡中,坐北面南,五间两进,长10米,深17米,巷沟各2米,双边配有旋盘体凤翅(体形飞凤朝天)内供神主及六世良祖佛像,埕外竖立“石敢当”。
  当境仙桂庵建于清初,长12米,深8米,五间,堤、广场、戏台用地5000平方米,于2001年翻建,内奉祀五谷、清水、三代、顺正大王、太保舍人、境主诸佛。
  后垵古寨造于宋癸未嘉定十六(公元1223)年,长58.4米,宽34.6米,古填基石、寨墙尚存,寨内建小学,村部。
  清康熙年间,南安一安溪石路从后坡经过,为表彰许时近拾金不昧,振救送“番批”人,而于石路旁,刻字为铭,石字尚存。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