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许氏祠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825
颗粒名称: 山上许氏祠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该祠堂概括介绍了许氏宗亲居住生活在同一个片区,各项许氏宗族事宜能够互相照应、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共同携手为自己家乡公益事业多做贡献。徙居龟湖凤凰山.开族凤山村,凤凰山地处凤里北隅,现山上村许氏在家人口1300人,为家乡五星小学建校舍、教师楼、老人会址,龙泉公长子惠普、次子惠童、二兄弟移居晋江市青阳陈村(原名千仓村),《福建晋江山上村凤山许氏族谱》记载十五世祖馆后房。成为台湾凤山许氏开基始祖,山上许氏祠堂,祠堂坐落在村中,全村民宅皆坐西北朝东南,祠堂当时重修后“山上村海内外宗亲,决心重建山上许氏祠堂。
关键词: 石狮市 山上村 许氏祠堂

内容

石狮山上村,原名称凤山村,位于石狮市五星山上村,是名闻海内外著名的石狮市重要侨乡,东与后花村毗连,西跟下泽村相依,南有一所五星小学和商贸繁荣的石狮街道市场,北靠近待仕村。石狮市五星街道办事处管辖内的山上村、后花村、下泽村、待仕村等四个许氏村庄,紧接着连在一起,许氏宗亲居住生活在同一个片区,各项许氏宗族事宜能够互相照应、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共同携手为自己家乡公益事业多做贡献。石狮市北环大道从村北直通村中各居住点,全村道路均为水泥路、交通便捷,北环大道两侧有文明新村及宏伟工业区,高楼大厦林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处呈现出一片社会主义街道新景象。
  石狮山上许氏始祖,系唐左侍御银青光禄大夫兼金吾卫将将军,讳爱公之三子瑶林泮公一脉传下,直至十二世祖,解元昌朝之子,十三世祖龙泉公,徙居龟湖凤凰山.开族凤山村,为山上村许氏开基始祖。凤凰山地处凤里北隅,地高陡坡多,故名凤山村。龙泉公生有二子:长子德公,次子奇公,二公藩衍苗裔,分为顶房三个房柱,下房八个房柱,顶房和下房十一个房柱。顶房德公生有三子:长子惠普、次子惠童、三子惠保。其三子惠保留居凤山村,德公和奇公,二公世代繁衍子孙,现山上村许氏在家人口1300人,外出和旅居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2000多人,总计许氏人口3300人。海外侨亲,他们爱国爱乡,为家乡五星小学建校舍、教师楼、老人会址,建造友铭大道及铺村中水泥路等诸多公益事业。凤山派下,尚有分居南安市溪美镇桑林村,现许氏人口3000多人,龙泉公长子惠普、次子惠童、二兄弟移居晋江市青阳陈村(原名千仓村),现陈村海内外许氏人口3000多人。另外,奇公派下,传至十六世祖,必曾公分居晋江市金井镇湖厝赤堤,现海内外许氏人口500多人。山上村在清代中叶,旅居台湾谋生者众多,聚居台南“北四街”,盼望两地今后寻根谒祖,加强联系。清光绪甲午科,(1894年),台湾族人许献琛中举人,钦加同知衔,“割台”后,许献琛毅然携眷内渡。现有台湾寄来:《福建晋江山上村凤山许氏族谱》记载十五世祖馆后房,阳芳公三个儿子:长子基护、次子基本、三子基为,往台定居,成为台湾凤山许氏开基始祖。根据族谱记载的字辈,均与凤山辈份完全吻合无误,现在台湾许氏宗亲繁衍至今有数千人。
  山上许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叶,又于十四世之间再行修缮,1918年再度重修,祠堂坐落在村中,全村民宅皆坐西北朝东南,惟独祠堂是逆向而建,即坐东南向西北。据传言,本祠堂是根据风水坐向,因祠堂之右前方数十米有片巨石,长期湿润渗水,祠堂逆向而建,谓之“孙儿吸乳”。祠堂当时重修后,借给本乡五社小学为校舍,1938年,五社小学停办,祠堂被国民党军队进驻,祠堂作为部队炊事房,遭受较大破坏。1958年,人民公社时代,农业社也以祠堂为食堂,后食堂停办,但祠堂也随之倒塌,面目全非。在此情况下,山上村海内外宗亲,达到共识,决心重建山上许氏祠堂,随后,旅菲侨亲陆续回国观光,共商重建事宜,慷慨解囊,承担全部重建经费,旅港乡亲亦尽力资助。在海内外乡亲协力筹资下,于1981年冬破土兴建,翌年秋告竣。1990年再度重修,1995年举行竣工落成暨晋禄庆典活动,上可慰先祖在天之灵,下表苗裔尊宗敬祖之心。为了体现祠堂的历史价值,重建时保留一批旧构件及天井左右两侧四根石柱,其石柱联对,原由清代举人许献琛撰题。
  山上村许氏灯号:太岳传芳凤山衍派山上村许氏凤山昭穆辈字行:(自十五世起)辈行:廷基克绍武穆文昭钟英毓瑞昌明吉兆字行:尔惟孝恭友于伯仲君思贻谋尚迪允中山上村许氏凤山衍派取名原由.来自十=世祖龙泉公,分居龟湖凤凰山,因地处凤里北隅,地高坡陡,后由凤凰山移居石狮五星山上村,故先祖名贤以凤凰山的山名,确定“凤山衍派”为灯号。“凤山衍派”即由“瑶林衍派”的支系分衍。
  山上建村甚早,历史悠久,代有名贤,令人敬佩:明代许学宗:字固可,号青亩。万历庚子科(1600年),中举人,任舒城上元县令,升户部主事。族中古老相传,青亩公担任舒城县令时,曾因该郡一童生状告财主悔亲,断案时,财主以五百两纹银贿送,要求判其解除婚约,但公拒贿,随后召生劝导曰:“你岳父之所以悔亲,乃因你未能成名,你如能成名,其决不悔亲。”童生陈述,因家中贫困,三餐难持,因淡泊功名。青亩公以薪奉纹银五百两资助,再三勉励童生勤苦攻读,并嘱其功成之日,御前请旨回乡完婚。童生感激万分,立志攻读,果然金榜题名。童生成名后,见不到恩公.打听后,方知青亩公已病故于家乡凤山村,即向万历帝请假,并把青亩公任舒城县令时,自身状告欺贫悔亲一案,向万历帝详细陈述,并奏明青亩公在舒城和上元等地方为官清廉,民怀其德。万历帝深为感动,准其亲往福建石狮祭青亩公,同时钦赐“崇祀名贤”匾额悬挂凤山祠堂,故有泉州南门外三座半祠堂,凤山祠堂为半座之称。许学宗的政绩,载于《泉州府志》及《晋江县志》。上元人祀之于名宦,泉郡祀之于乡贤祠,现山上村许氏祠堂,已由石狮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竖立“祠堂保护碑”。
  清代许献琛:清光绪甲午科(1894年),台湾族人,中举人。钦加同知衔,“割台”后,他毅然携眷内渡,因眼疾不求仕进,因而设小天台诊所,行医济世,1920年,新学兴起,许献琛先生,配合旅菲乡侨创办五社小学,出任校长,桃李满园,另家中藏有“福建晋江山上村许氏凤山族谱”。为闽南许氏族人各支派分衍世系,作了很大贡献。
  许邦光:嘉庆戊辰科中“文魁”,辛末科与林则徐同科高中“进士”,入翰林,督学湖南,官至光禄寺卿,著作颇丰,参修《大清一统志》。
  许祖淳:“许邦光的长子,清道光乙酉科中“拨元”,咸丰辛亥中“亚元”,官授刑部员外郎。
  许祖芳:许邦光的二子,清咸丰元年中“举人”,曾任刑部七品京官,以诗文清丽名于世。
  许静静:女,祖藉石狮山上村,定居美国,现任美国机构投资者集团和中美技术合作投资基金会总裁,学位博士,她爱国爱乡,对国家贡献甚大,对世界许氏文化研究尽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家乡许氏宗族事业做贡献。
  许文华:石狮小天台诊所著名耳科医师,现任石狮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石狮市卫协分会组织委员,民革泉州市委组统委员会委员,唐五代许泮陵园文物保护理事会名誉理事长。1953年,其父许世伍辞世后,承接祖父许献琛创办小天台诊所以来,将祖、父、子三代人行医济民,祖传耳病治疗技术,承上启下,专心潜研,精益求精,有五十年行医经验。经卫生部门考核批准,发给《医师资格证书》。2005年9月,荣获全国第二届“十佳孝贤”金字大匾和证书。
  附《献琛公传略》献琛,讳武荫,号璞山,福建省石狮五星凤山村(俗名山上村)人,束发受书,自幼有神童之誉,生于清同治年(1862年),其曾祖父,基创于清乾隆25年(1760年),挈眷南渡台湾,例赠文林郎,加赠奉政大夫,祖父克勇,父绍然,历三世皆授此职,殁后均葬于台。献琛先生年十九入泮,于清光绪甲午科,(1894年),中式正榜举人,钦加同治卫选用县知县,敕授奉政大夫。是年,日寇侵我疆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求和,订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翌年,1895年,割台归日。先生爱国心诚,因疆土陷于日寇手中,痛心疾首,寝食难安,义愤填胸,为不顾当日寇之奴隶,随即挈眷返回故乡凤山村。光绪24年(戊戍年,1898年),北上京试,途中眼疾而返。亲友贤达咸为婉惜,然其达人知命,闻达不求,婆心施诊,市隐壶中,开设小天台诊所,行医济世,1920新学兴起,先生配合吾旅菲乡侨及乡中族贤,创办五社小学,首任校长,启盲功著。其品学兼优孝友成性,仁义过人,实至名归,里人称颂赞誉,士庶共钦!先生卒于1921年,族人伤感涕零,噩耗传入菲台两岛,亲众悲痛万分。其子世伍,又名穆昌,季孙文华继承父祖小天台医务,施诊石狮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先生之长、次孙:文明、文雅、文权承祖父遗训,得返台岛致力于台湾教育事业,竭尽贡献。孙儿文炳渡菲谋生,励志历展,颇具声名。其世代书香之美誉及行医济世之传统美德,诚可嘉!可敬也!附《山上族谱溯源》窃以我乡基开元季,派衍瑶林,原由石龟十三世龙泉公移居龟湖凤凰山,继而择蹈迁良,遂则聚族于斯,历明与清,迄今六百余载,其间代远年湮,得以知本源支派者,赖有图谱之昭垂也。然乾隆嘉庆以来,历年多而分支众,若不继起修明,恐纷纭散乱,久而愈失其真,爰乃力任仔肩,不辞劳瘁,总稽分谱之纲目,按房谱之事迹,所有漏损者,则增补之,或有误者,则更改之,远搜祖源,自侍御公以下,龙泉公而上,计十二世,备录编首,以成完璧,并汝南相传18代,至尧甫公与子天正公,原系一派,抑分为两派耳。偶阅手抄考据一篇,谓御甫公即天正之子平国公,字邦宪,其实非也。天正公随父陶公奉命入闽。镇居泉潮,乃李唐开国之初,诏安谱系详明可考,石龟之谱,则载唐侍御爱公亦由固始来闽,子三达、川、泮,俱仕五季,系属后唐,其间相去三百载,何得混指爱公为平国公乎。郡城承天寺宗祠,祀以天正公入闽始祖,侍御爱公为支祖,此固显而易见者也,其篇中又云:许由为鼻祖。亦无稽之言,盖我族至周初始封太岳之后文叔於许,以国为姓,尧时尚未有许由,许由亦未尝为太岳之官。左传曰:夫许太岳之胤,姜太公之后也,广韵所载,许出高阳、汝南,本自姜姓炎帝神农氏,若论发源鼻祖。当以神农氏为始,此非敢谓发前人所未发,特以前说考据失实,帮不得不辩白,而从此绵绵瓜瓞,剖晰分明,垂后昆而昭来世,族人能知源源本本之真,无致以讹传讹,即区区之苦心也。
  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年仲冬十九世孙献琛谨序按:献琛即许璞山先生(原载八闽许姓□祥史补遗页)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