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镇晋井许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93
颗粒名称: 金井镇晋井许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130
摘要: 该宗祠概括介绍了晋井村位于晋江市金井镇东部,右边塔仔山脉,许氏人口约250人,人们均迁居于塔仔山边居住。当时塔仔山居住万人烟,有聚居尼姑的广义庵,是当时著名于泉南的佛教、道教圣地。石龟许厝村第十七世祖六七公生二子,长子曰端保,次子曰立保,十九世许立保公(石龟上井份)在水兵清剿丁亭乡时,陶罐片木主牌连夜逃到塔仔山腰与广义庵为邻结庐建棚,为纪念祖籍石龟许厝上井份,居住在塔仔山的各姓人家,纷纷搬迁到各乡村居住开拓,晋井村老居民是留氏、周氏。为了吃水方便在周姓厝堤前开了一口颇深的水井,这口井水质甘咧清甜。
关键词: 金井镇 晋井 许氏宗祠

内容

晋井村位于晋江市金井镇东部,距海一公里多,右边塔仔山脉,左边洞公山畚箕山,背靠慕明山。晋井溪东坑溪交汇流经石圳村入海。树木茂盛,水源丰足,田园肥沃,山明水秀。现人口600多人,许氏人口约250人,旅外侨胞近百人。
  在元明时期,因倭寇海贼为患,人们均迁居于塔仔山边居住。当时塔仔山居住万人烟,百户姓,传闻有十八块猪砧消费。道教佛教兴盛,有玄天上帝道观,有聚居尼姑的广义庵,有道教二对文笔及华表各二丈多高,还有二座佛教的舍利塔,是当时著名于泉南的佛教、道教圣地。
  石龟许厝村第十七世祖六七公生二子,长曰许魁治公,次子曰许纯熙公。许纯熙公生三子,长子曰端保,次子曰立保,三子曰仙保。十九世许立保公(石龟上井份)在水兵清剿丁亭乡时,带着家小细软,陶罐片木主牌连夜逃到塔仔山腰与广义庵为邻结庐建棚,开垦荒地,为纪念祖籍石龟许厝上井份,把结棚的地方叫“上井”。清康熙年间,居住在塔仔山的各姓人家,纷纷搬迁到各乡村居住开拓。
  晋井村老居民是留氏、周氏,为了吃水方便在周姓厝堤前开了一口颇深的水井,这口井水质甘咧清甜,泉水丰足,可供千人。以后张氏、许氏、李氏、蔡氏纷纷下山靠近水井建厝定居,从此人丁大进,经济发展,村中有榨蔗铺,典当铺,杀牛杀猪灶,卖鱼摊,豆腐坊,粮油车等,大有进益。所以该村名为进井村。明代,晋井村留姓人口一百多人,据说用膳时十八块桌(十八户)全部从事渔业,在东海的北尾屿有晋井沃。留氏是晋井最早居民,田园是最好的润地。天有不测风云,东海六月大飓风,留氏渔船全部沉没,成丁的渔民全部罗难,加上瘟疯流行,留氏几乎灭绝,剩下田园房屋卖给许氏后搬出外乡。
  晋井村开基一世祖许立保公夫妻大墓葬于慕明山西边,坐东朝西向“上井”(大地名),至今尚存。晋井村许氏有五柱,五座祖厝。1999年晋井许族中集约25万重建许氏宗祠,用“读书是起家之本,和顺是齐家之本,循理是保家之本,勤俭是治家之本”的格言勉励族里下一代。族人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晋井三十一世许经标于1982年任晋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后任审计局长,晋江市财政局局长,退休后享受副处级。
  晋井村已是几百年的历史,现在村中有许、陈、蔡、李、张、周、施、王八姓居民和睦相处,代代辛勤耕耘,警示后人应爱护晋井的生态环境和每寸田园土地。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仲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