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许氏宗祠 泉州市区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695
颗粒名称: 泉郡许氏宗祠 泉州市区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6
页码: 1-26
摘要: 泉州市区概括了赐恩山开闽许氏宗祠、山川坛(三千坛)许氏概括、前后浦许氏祖厅、樟崎许氏祖厅、亭上许氏宗祠、下宫许氏宗祠、西坑许氏祖厅、赤土许氏祖宇、塗门街许氏概况、沉洲许氏宗祠等介绍。
关键词: 宗祠 泉州市 祠堂

内容

赐恩岩,位于泉州清源山左峰狮岩下中岩之上。何乔远《闽书》云:“唐赐许刺史稷之山也。”施世籙《清源山三十六洞考》亦云:“与虎岩上下相缀,望之若前后楹然者,是为赐恩岩,唐赐许刺史稷之山也。”是一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游览之区。开闽许氏宗祠就建于此,为泉郡许氏宗人岁时祭祀之所,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之地。
  许稷字君苗,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晋江人,唐仕宦世家子弟,官比部侍郎,终衡州刺史。其先辈绍,幼年与李渊同窗,隋代为夷陵通守,曾矫诏开仓赈济数十万饥民。炀帝死,绍率黔安、武陵、澧阳诸郡兵马归李渊,为唐取得河南至交趾广阔疆土。初封安陆郡公,后赠谯国公,图形凌烟阁。稷为绍之八世孙,家乘“八世渊源十刺史”。至稷之曾祖辅乾,因中宗时后宫卖官鬻爵,于景龙二年(708年)由要地中州刺史贬任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稷之祖父懋文及叔祖懋武葬辅乾公于莆田壶光山。先居莆田现东崎,后移居晋江。懋文居永和许家巷,懋武居东石许宅巷。稷父尚纲,出知西安府,全家二十三口死于朱渔之乱,仅稷被陕官僮救出,返回晋江,依叔父许十一簿。故稷自幼无意功名,而志在游历著书,著有《闽中记》及诸多诗篇。
  稷年少与欧阳詹友善。唐贞元八年(792年),詹中“龙虎榜”进士。稷与欧阳詹、林藻、林蕴等闽中才俊结伴同游,情深意笃。詹、藻、蕴等已相继成名,于是稷挟策入京,为闽县举子陈诩舍人所激,入终南山苦读三年,成为贞元十八年(802年)甲第进士。后因随驾西巡有功,帝以山赐之,并题匾曰“赐恩”。后稷乞归,开山凿石,上建八大幽,中塑观音金像,造敕书楼,崇奉君赐,赐恩山以此得名。敕书楼在南宋时依然存在,状元曾从龙在其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为许氏赐恩族谱撰序,自称《拜序》,文中写道:许稷“少与陈舍人诩等会饮,诩语轻之”。稷“投杯入终南山隐学三年,出就府蔫举贞元十八年进士”。后稷辞官乞归,君恩赐岩,匾曰“赐恩”。
  许稷辞世后葬于莆田(现东圳水库),其后裔主要繁衍于泉州、莆田及福州三地。宋代,许辅乾后裔在福建非常有名望。泉州承天巷一带,宋时称许家巷,许稷裔孙所居,故名。东石许宅巷,宋时十进士。许氏在唐宋间又是泉州的航海世家。莆田现许氏大多数是许稷后裔,历代科举联第。现泉州许稷之裔孙,枝繁叶茂,遍布于海内外。
  宋末,东石许汉青暨夫人陈淑贞散百万家财组织义兵抗元,与降元得势的蒲寿庚为邻里仇家。许氏在元代大受摧残,赐恩山上的敕封楼亦被毁于元代。许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深为民众传颂,后人在东石建许夫人宫祀之 。
  明朝,在敕封楼遗址上草建“唐刺史许稷公祠”。嘉靖年间进士许天琦重修族谱。谱序云:“赐恩山之坟墓业产,皆为许氏所有,且为缙绅所承认 ”。嘉庆七年重修赐恩祠,修祠碑刻《重修赐恩祠暨双坑封莹祀业记》一方,刻记:稷公读书终南山,学成见用,登唐德宗壬午年进士,官比部侍郎,衡州刺史,因随驾西征有大勋,以是山赐之,匾曰“赐恩”,碑现存晋江市壕边村许氏宗祠中。1947年重修, 至1948年完成,由各县推举许氏宗贤玉成其事,至今可知其芳名的有:许多宾、许丕礼、许苍佑、许衍印、许满堂、许朝文、许子逸、许子煌、许文辉、许德芳、许学芝等位宗贤。同时晋江县涪坑、钞茂、山脚、厝锦等乡旅菲侨亲慷慨捐资,助修是祠。螺阳许德芳先生倡议改名为“开闽许氏宗祠”,以君苗许稷公为主,敬祀列祖。六十年来,鉴于该祠岁月侵蚀, 年久失修,檐倾瓦落,祠内许稷公及历代先贤神位,荡然无存。故宗长许书纪、许炽福二老,致书旅新许宗团、许宏博二位宗长,建议再修。于是 ,许祖攀、许宗团、许宏博积极发起,由许祖攀、许祖慈、许宗团、许宗汉昆仲和许宗鸽等旅外宗贤慷慨出资再修,恢复祖宇之旧观,安先贤之位 ,光先祖之德。这一名祠又添名城名胜之景观。
  “清源为屏障,赐恩为入脉。”赐恩山,历代文人骚客游憩其间,吟诗作赋撰联,留下不少佳作。现今除留得许稷公的诗歌外,还有许多文人碑刻 ,内涵丰富,是泉州文化发祥地之一。山川坛(三千坛)许氏概括出泉城临漳门(即今新门)一里许,有三峰高耸,其形如龟,故名石龟山,旧时筑山川坛于此,岁时祭告山川。又据《闽书》云:该山有石,卓立雄耸,高二丈许,名曰石笋,笋江即以此得名。堪舆家称是地为清源、紫帽两山脉交汇之处。山川坛环山面海,襟鲤城而带笋江;清源山三台耸崎,屏障于后;泉州湾海潮澎湃,朝揖于前;龟山峥嵘,拱卫于左;紫帽巍峨,环护于右。群峰叠翠,风光旖旎。“笋江月色”为古时泉州八景之一。里人据此而居,聚为村落,曰山川坛里,或谓三千坛。
  山川坛许氏为山川坛的主要居民,族人以经营杉木批发和制售各种木桶、木配件为营生。聪明和勤奋给族人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涌现了“许百万”等一批优秀的商人,并留下了“许沟”(从笋江溪后码头起往东至百余米处转向北延伸,是许氏储放木排专用,工程浩大)、“许桥”(又名龟山桥、许氏族人建造)等历史遗址。“源富"、“源山”、“源茂”、“源盛”、“源远”等大杉行演绎了三千坛许族的辉煌史。尔后,由于屡遭洪水之患和现代政府规划需要等诸多原因,山川坛许氏或移徙他方、或就近安置。如今,山川坛遂成了石笋公园。
  山川坛许氏有四支派系:一、有六大房桃,其中四房部分移居水门巷,灯号“银青衍派”,历世传下“志大廷魁多士尔子孙宜立意”等行辈。原有祠堂规模宏大,为三进的建筑,其楹联曰“六月风光随处转,一门春色自天来”,为清代进士许邦光所撰,公元2003年,祠堂奈于时局,夷为公园。肇基祖墓位于晋江紫帽山南麓八仙埔,系裔孙志高公修造。现在地族裔1600多人,另有族人分播菲律宾、印尼、安南、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莆田楼头村、仙游钟山村族人莅临寻根,由于某种原因,自此失了联络。族贤许多宾,为清末武举人,一生热心公益,为泉城许氏宗族奉献良多,备受族人称颂;许多饮,一生热心公益,上世纪三十年代,参与捐修泉南公路,浮桥官路尾玄坛公宫等;许良省,企业家,为族中贡献良多。二、灯号和行辈与石龟许厝相同,原有祖宇,清末有族人分衍新门吊桥头(部分族人再徙居曾井巷),另有分衍菲律宾等国家。现在地族裔400多人;三、此系由下宫许氏衍传,清末有族人分居石埼,现在地族人100多人;四、“棠阴桥头许“,灯号“瑶林”,有数族人分衍台湾。族人现居市区60左右人。山川坛四支派系有部分移居泉城文山现水门巷,竹街)现尚有族人200左右。分衍国外族人约3000多人,较著者有印尼许士达、士墙、士鼻、士粽、南强、尔苗、尔雪、尔珍、子权、栋梁、尔岁、尔瀛、士头、尔兴、秀花、章来、章廷、文都,菲律宾许伯竺、士忠、章泽,马来西亚、新加坡许媛、荣元、士骑,越南多倡、士哆、士交,缅甸多册等家族。国内外约计5000多人,大学生40多人,研究生3人。
  邻近山川坛的黄甲街、溪后街有许氏族人300多人。
  “危石青人云,上有千岁木;我来卧其间,天风响岩谷”,元代释大奎笔下的山川坛石笋、榕树、桑林至今犹在,它们是山川坛海内外许氏族人寻根谒祖的信物。山川坛许氏虽另辟家园,但他们的根之情结将世代相传。
  前后浦许氏祖厅前后浦,地处晋江南岸,东环通兴贤路,西傍火炬工业区,南邻展览城,省道308线、南环路绕境而过,北接壤火炬村。是著名的侨乡。古隶属晋江县三十四都,现为鲤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火炬社区前后浦村。世居许、吴、黄、蔡、陈等姓氏,人口570多人。村中有前后浦宫,建于清同治庚午年(1869年),重修于公元1985年,奉祀“日月太保”神祗。
  前后浦许氏,源自金门后浦许氏。据《前后浦许氏族谱》记述:“开基始祖应宗公明朝间,由同安金门后浦派居于泉城之南郊,曰水田。有田一顷,耕凿以自娱。但不忍弃居旧之所。因地而从金门后浦乡名号,曰水田后浦。而后浦之乡名有自来矣。尔后族渐盛,而人渐繁,因而筑宅于过浦前。是以后人就浦沟一带前后之分也。故因名号曰前浦。而后亦有涣城市、涣居于异乡异里者,亦有居宦于外,而不知归梓里也。族本于一,涣散外处,不知根源所自可乎……”。据十一世族阳公生于明崇祯丁丑年(1637年)推算,应宗公大约于明洪武年间肇基后浦。前后浦许氏以开基始祖应宗公一世衍为泉郡许族发祥地石龟爱公派下十四世,以肇基始祖采用“应永宗开元传芳以亲九族天高大肇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等行辈,以“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等字配用。世代沿用“金门衍派”、“后浦分支”为堂号,墓碑镌冠籍“金门”等字样,以示永怀祖居之地。
  明末清初,为前后浦许氏发展鼎盛之期,胤裔分衍四方,八世以称公开支后桥、以钦公开支后厅、以悔公分派上堤,十世九旭公、九恺公衍居巷前、九仰公分派溪后(浮桥黄甲街);清末至民国时期,是前后浦向外拓展的高峰期,逊楮公、逊国公、逊泉公三昆仲,志宗公、志愿公、志佑公三兄弟,志霖公和经注公家族等众多族人,先后或商或艺或工于台湾。是时,往印尼泗水、菲律宾、新加坡发展的族人更是络绎不绝。如今,族人在乡人口290多人,旅居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知的人口500多人。前后浦许氏不乏俊彦贤哲,较著者有:春其公清末任千总;现代者,许书泽,海军702厂团级干部;许书炎,印尼泗水东瓜哇泉属会馆主席;许书思,菲律宾马加智商会会长;许自建,香港籍、泉州经营香港富利达珠宝店,热心公益;许朝阳,军事院校毕业,连级干部,后转业地方经营彩印厂,事业有成,热心慈善,赞助武平贫困大学生就学的诸多善举,事迹广为人们称颂。许伙炉,前堤人(由前后浦分衍),鲤城区办公室主任,劳动保障局局长。
  许氏祖宇,位于村中,座北向南,为二进的建筑。大门横匾镌“太岳传家”,楹联曰“金紫银青追祖烈,瑶林玉树振家声”。祖厝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旅菲族贤许书思独资重修,堂内设施由印尼泗水许书炎族贤、史红娘女士、香港许自建族贤襄助。祖宇原有联文曰“金门衍派家声远,后浦流芳世泽长”,“金门文章绵世泽,后浦诗礼振家声”,“金门衍派天献瑞,后浦传家地呈祥”,“晋水环堂远接金门衍派,经筵列座流传后浦余光”。
  “金门衍派流芳远,后浦传家世泽长”,泉州后浦与金门后浦一衣带水,金门后浦是泉州后浦的祖籍地,两地族人血弧相连,同样澎湃着祖先的热血,原来就是亘久相连的共同体。泉州后浦族人热爱金门,向往金门,在族人心中最期盼的该是能够有机会回到,金门,拜谒祖先的原乡,探望金门后浦的宗亲。但愿泉州前后浦族人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
  樟崎许氏祖厅樟崎,位于鲤城区西南隅,晋江南岸,紫帽山西北麓,省道308线傍村而过,是“大泉州”规划江南组团的中心。古隶属泉郡新门外三十三都店头铺,民国时期属晋江县四维乡,今为鲤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玉霞社区樟崎村。世居许、赵、张、史等姓氏,人口500多人。樟崎,缘于村落有株千年参天古樟而故名,古树惜毁于大跃进时期。村中有庙曰“樟崎古地”,奉祀坑口田都大元师等神祗。庙门楹联云“樟树参天紫帽拱瑞,崎峰接地泗水朝堂”,概述了樟崎村的形胜。
  据《世界许氏大宗谱》载:唐侍御爱公派下,二世川公之系,三世道公,四世尝公,五世弘福公、居涪溪,六世一豪公分居涪溪自立,七世良滔公,八世永裕公、分居泉城、西城、樟□村。樟□可能系樟崎之别称,则樟崎许氏的肇基始祖应为永裕公。据故老相传,樟崎许氏原居乌石山麓,后为避黑峰之患,遂迁徙于樟崎。世代沿用“瑶林”为堂号。有中科、厝前、潭仔□、大厅、新厝等五个房桃。至今繁衍胤裔在乡人口380多人,居福州、厦门、漳州、石狮、青阳等地200多人,旅居印尼、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多人,计有族裔800多人。杰出者有:许和平,原永春县公安局局长、现泉州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许芳林,原凌霄中学校长兼书记;许金江,原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台副台长。
  许氏祖宇,位于村中,门牌樟崎中路19号,座北向南,望乌石山,为二进、五间张的古式建筑。祖宇历数百载,风侵雨蚀,年湮失修,已临坍塌。许氏族人不忍先绪之业成为废墟,正群策群力,希冀在不久的将来让祖宇再现崭新的面貌。
  亭上许氏宗祠亭上,地处紫帽山北麓,晋江上、下渠环绕而过,乡邻树兜、路边、华塑等村和企业。村中“亭上圣境”供奉武安王。古隶属晋江县三十三都亭上境,民国时期辖于晋江四维乡曙光保,现为鲤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下店社区亭上村。人口350多人。许姓为多数,人口300多人。
  追宗溯祖,亭上许氏乃爱公派下,传至八世二十五郎公号肇亨,移居晋江新门外下宫乡,传男二:长三十郎、原居下宫,次三十一郎、移居亭上、号称亭上公、则为亭上许氏肇基始祖。亭上公传男二:长男居后厝(称后厝公)、生男二,仍居亭上;次男居前厝(称前厝公)、生男二:长男仍居亭上前厝,次男灵公移居南安埔当村。灯号“瑶林”,历世沿用下宫祖居地“一国科廷天大际,万年子孙日长昌;今朝有岁新仕雨,晋起家声显世系”等行辈。胤裔分播菲律宾、印尼、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杰出者有许孙猛、厦门毕业,任泉州第一医院副院长。
  亭上许氏有长房、二房两座宗祠。长房宗祠位于村中,为二进、五间张、双护厝的建筑,座南向北。二房宗祠,为南安埔当许氏谒祖之所,去长房宗祠100米之遥,为二进、三间张的建筑,堂中龛内供奉始祖镇培公暨历世公妣神主。宗祠近年重修,焕然一新。
  亭上许氏艰苦创业,经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如今,亭上经济发展迅速,族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下宫许氏宗祠下宫,扼紫帽山之元脉,地处古晋江南畔,金溪南渠绕乡东流,省道308线傍村而过。古隶属晋江县常泰里三十三都,民国时期辖于晋江县四维乡古店保,现为鲤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五星社区居委会下宫村。数百年来,这里生息着一望族——下宫许氏,现在乡胤裔300多人。
  下宫许氏,据《世界许氏大宗谱》称.其溯源系许氏瑶林衍派一脉,开基始祖爱公,二世泮公传至五世祖从质公,原居石龟,传男二,长曰文俊公原居石龟;次曰文耸公号十九郎,赘居安海钱埔,为钱埔许氏始祖。文耸公传男二,长曰燧公号二十郎;次曰燨公号二十一郎:燨公徙居安海许巷边,遂为肇基祖,传男二,长曰肇京公号二十四郎;次曰肇亨号二十五郎。肇亨公徙居晋江新门外下宫乡,遂为下宫许氏肇基始祖,分衍亭上、西坑、黄甲街、南安埔中、三千坛、兴化等地。近出土于南安霞郊的《明处士古淳许公暨配孺人慈肃范氏圹志》系下宫许氏族裔,明兄弟进士许国诚、许国瓒为其祖父母所撰。文中述其祖源系晋江县二十九都下仓里人,许氏七世致政公讳烈迁于城西,始家焉。烈公生荣寿公讳启,启生确轩公信,信生毅庵公纯,纯生执中,立中,执中,生国诚.国瓒,国谊,国谟。下宫许氏的祖墓碑则镌“临泉、兴我、许氏二世祖坟”等字样。墓志铭和墓碑可为下宫许氏探究祖源提供重要依据。下宫许氏沿用“瑶林衍派”为堂号。历世传下“一国科廷天大际,万年子孙日长昌;今朝有岁新仕雨,晋起家声显世系”等行辈。
  下宫山明水秀,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历代下宫许氏安居乐业,重教兴文.人才辈出,尤其明朝名贤国诚公、国瓒公昆仲,有“六年两进上,兄弟侍一朝”的美誉。殁后同祀泉城承天寺檀樾祠。据《闽书》载,国诚公字鼎臣,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西安令。西安地剧且四轮,故难治。国城莅以宽和,事存大体,冠盖往来,厨传迎送,皆有定式。长年听役于官者,差次先后著为絜令。累以户部郎出守镇江。郡故工机杼,罗纨增绮衣被四方,国诚未尝以寸丝人橐。满考,铨部奏擢臬宪矣二十余疏,皆不报。挂冠归”。国瓒公,字鼎卿,号仲癸,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丁外艰,服除,改户部主事,转广东佥事、贵州参议。以□累,左迁郴州守,复迁南户部员外,三载,出守桂林。铨曹以国瓒习其地,两迁宪副、参知。既以入贺行,铨曹益知国瓒,晋山东按察使,更晋江西布政。命方下.遂卒于山东官舍。国瓒精彩敏赡,克勤小物,与人交坦夷重然诺,慈惠煦沫及于舆隶。其佥宪粤东,驻北海,处置珠贼得宜,全活甚众,殄定李茂等叛党,兵不血刃。其在粤西,分臬右江,驻宾州。州故八寨,盗薮也,异时邀功者辄议兵剿。国瓒抚绥之,宾州民哺啜安居,无干戈赋役之忧。所至,惠政在人,而宾人祠之尤盛。居家俸入公诸,待内外姻戚悉有恩意”。下宫许氏簪缨不断,清代有乡进士(武举人)紫岩公,授武略骑尉候补,福建水师营千总。古人圣哲,后人不凡,当今下宫许氏大学生有27人。优秀者有许日棍,泉州公安局处级干部;许志龙,厦门大学副教授;许觉(许佳锥),市文管会干部,许长锋,书法家,福建书法家协会会员;许奇柏,泉州市团委副书记;许添国,鲤城区财政局副书记;许炳火,浮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级干部);许日奎,原泉州市轻化公司经理(厦门大学毕业)。
  下宫许氏宗祠,位于村中,为二进、三间张的古式建筑,座天干逢针癸山丁向,庚方远眺紫帽山凌霄塔,穴号“蝙蝠觅蚊”、或称“飞燕寻虫”。宗祠系国诚公,国瓒公于明万历廿一年主持修建,现已坍塌。
  新厝祖厅,为二进、三通门、五间张、双棒头的古式建筑,堂壁尚嵌有木雕双龙舌。现依稀可见昔日的宏大规模。新厝祖厅为国诚、国瓒两公于明万历十九年肇建,故称两公“新厝公”。早年堂内悬挂“进士”等诸多匾额,惜毁于“文革”期间。
  新厅房祖厅,为二进、五间张的建筑,系清末举人公府第。
  后山祖厅,为二进、五间张的建筑,建于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公元二00三年夏重修。
  如今,欣逢盛世,下宫许氏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弘扬祖德宗功,族亲将团结奋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西坑,古隶属泉郡新门外三十三都店头铺,现为鲤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五星社区西坑村。村中有宫曰“西坑古地”,奉祀匡王爷等神祗。世居许、周等姓,许姓100左右人,周姓60人。
  西坑许氏,源自下宫许氏,衍传至今七世。灯号和行辈均同于祖居地下宫。早年有族裔许裕(许丽生、许丽水之父)迁居赤土村,往印尼发展,事业有成,为闻名于新门外一带的名华侨。现代有许元成迁居店头村。族贤有许日棍,现为泉州公安局处级干部。
  西坑许氏祖宇,位于村中,为二进、三间张的建筑,宇前凿有一池。座北向南,远眺紫帽山凌霄塔。
  赤土许氏祖宇高阳衍派溯源长,太岳家声世代芳。
  紫帽山川钟福地,峰峦毓秀子孙昌。
  吾祖许爱公(1世祖),系仕五季,官居侍御,世居瑶林。大使公(14世祖)初分居泉州小凤山龟湖,后徙居石狮山上村,六代科第。再徙居晋江千仓。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千仓三房(霞厝)新竹公分支(与许邦光同房)徙居泉州新门外赤土村,位于紫帽山北麓,其龙脉蜿蜒,峰峦峻秀,坑涧长流。紫色烟霞,碧绿青翠,后屏雄狮献瑞.前对清源双峰笔架。如明李廷机撰联:“压笔点双阳,双峰及第,回头瞻紫帽,紫气凌霄”。故赤土许氏以紫峰为灯号。至今二百年左右。传嗣裔二柱,一世租厅坐东朝西,长房(顶厝)二房(霞厝)各建祖厅。
  赤土许氏宗谱辈份编缮八字:“荣、国、朝、元、光、厚、奕、世。”民国初年宗亲许厚炼到晋江石龟找宗谱查续辈份,得其顺序为“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因世字与上辈重复故改“世”为“祖”。
  当年先祖荣代公率子侄10人入赤土乡,到1949年已繁衍158人(包括华侨30多人),1973年金溪南渠贯通,碧绿之溪水,犹如玉带环腰。依山傍水,山川照应,钟灵毓秀,开放改革,吾族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勤劳,勇敢,仕农工商并进,经济腾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派繁荣景象。人口繁衍迅速,至今已达850人(包括旅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同胞355人)。
  先开基祖公、祖妈墓,安葬于紫帽山安福寺西侧。长房祖莹葬于莲花石下,坐北朝南。二房祖莹安葬于鹅角石前,墓碑刻有“金龟水流长,天鹅转泥中。”山家称该风水得之天鹅吉穴,能丁财兼旺。
  长房(顶厝)祖厅坐向丙壬兼午子,于2000年在宗长许世林、许世远主持下重修,修建后祖厅显得古朴大方,重现昔日风采。
  二房(霞厝)祖厅坐艮坤兼丑未,面向狮尾坝,山水朝堂,涧水长流,青山绿水,放眼眺望,使人心旷神怡。
  同心同德默契携手弘扬优秀文化;敦亲睦族积德行善开创美好未来。
  公元2005年7月240,泉州市区许慎学术研究会暨许氏宗亲联谊会于吾村成立(会场设在顶厝祖厅)会议在和谐气氛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省贸促会长、原莆田市委书记许开瑞,原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在全.著名企业家丰泽区政协副主席许景南,原泉州市邮电局长许松林,著名企业家许火狮等宗贤四百多人。旨在“追本溯源,弘扬祖德,敦宗睦宗,团结奋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赤土许族,乘着改革开放祥和东风,兴办教育事业,发动海内外族亲多方面集资兴建一座具有现代化标准的紫侨中心小学,在校师生400多名,英才辈出。
  许世川: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任作战部参谋,多次荣立战功,后调任浙江地方工作,处级干部。
  许寿清:参加解放战争任连长转业到商业系统,离休干部。(正科)许奕蛟:解放前夕,参加闽中游击队参与解放泉州城。在许集美、朱义振、吴世端领导下,任第四区文书、区委秘书。
  许世祥:多次荣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受聘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书法家。
  许炳权:北京农林大学教师许雅君:泉州市总工会妇女部部长(正科)许国强:泉州市公安局干部(正科)许永瑞:企业家,泉州、深圳办厂许伟东:泉州市公安局科级干部许松芽:研究生,任职于泉州师院教师许宇冰:研究生华侨大学毕业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十多人。
  海外华侨不乏贤达之士:许丽水、淑滨伉俪:印度尼西亚实业家,为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
  侨领,许日安,旅居印度尼西亚,爱国华侨,万隆会议负责保护周恩来总理。
  许世民:旅居印度尼西亚爱国华侨。
  旅居新加坡许世南之次子任新加坡驻外国大使武官。
  旅居印度尼西亚美玲:博士(加拿大经济、化学、电脑系博士)现任联合国(加拿大国际福利部主任)。
  爱玲:新西兰大学博士文璋:印度尼西亚博士乌妹:加拿大大学物理学教授长达:印度尼西亚著名实业家长江:美国电脑计算机博士悼思祖考,许氏为泉郡望族之一,族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发扬先祖光辉业绩,为中华民族作出积极的贡献。
  塗门街许氏概况古城泉州,文化荟萃,异彩纷呈,著名的塗门街即是泉州文化长廊中一处十分耀眼的景观,在这古老繁华的街坊里生息着一脉许氏族人。
  塗门街许氏源自金门,灯号“珠浦”,世代沿用“……启自源克公允侯嘉乃丕绩燕翼贻谋敬铭其德”等行辈。因族谱失佚,故何祖、何时肇基泉城已无从稽考。现惟存东门外一座镌有“珠浦许氏祖莹”字样的古墓和东岳世家坑邻近五斗内一座镌有“珠浦许氏封莹”、“戊辰科”等字样的古墓,据泉州文管部门考证,该墓营造的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之期。据此之说,塗门街许氏开基祖肇基泉城应上溯明末清初之前,古墓的规制则说明家族有一段显赫的历史。塗门街许氏原居詹衙堤,传至乃容公生有三子:长丕礼、次丕义、三丕谦,丕礼公民国时期于塗门街构置“宗鲁别墅”,家族聚此繁衍生息。丕礼公传有五子,即绩盛、绩熙、绩良、绩成、沧海。家族衍传至今人口300左右人。
  丕礼公(1887—1954),号宗鲁,泉城名老中医,协益新药行经理。生平惠心仁为质,因心义以行,待人无矜谤之气,持己表节俭之规,敬业乐群,对患者一视同仁,医德医风备受称颂,以造福社会奉献许氏家族为宗旨,而奋斗一生,嘉行美德称誉一方前人贤哲,后世不凡,当今塗门街许氏不乏优秀人才,群星璀灿,竟相辉耀,杰出者有:许燕汀:原泉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营级军医。
  许燕汶:泉州农械厂厂长,工程师。
  许丽影:泉州影剧院经理。
  许劲东:泉州晚报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
  许赫宁: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沉洲许氏宗祠沉洲,是著名侨乡,地处晋江出海口北岸,福厦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沉洲特大桥横跨晋江两岸。宋为晋江县登瀛里,称瀛洲。元、明、清谓晋江县三十五都法江铺恬洲乡。尔后,缘于村落屡遭江水浸没,又“恬”与“沉”谐音,故衍生为“沉洲”之称。民国时期为晋江法石乡西南保沉洲村。现系丰泽区泉秀街道沉洲社区。在这富饶的鱼米之乡生息着许、林、万、李、陈等姓氏,人口1100人,其中许氏700多人。
  追宗溯源,据近年出土的沉洲许氏开基始祖墓志铭载:开基祖昇楠公,讳国瑞,生于明万历丁丑年(1577),乃槐田公之三子,兄弟四人。先世自石龟派分州三十一都翁墓,迨九世顺德公始赘洲乾,后槐田公徙居钱屿(晋江青阳屿头),与翁墓邻近。据传昇楠公由钱屿往沉洲海滨搭寮饲鸭营生,遂落户定居。后传有五子:长亨亮、次亨振、三亨华、四亨材、五亨奇。其训示子孙云:“人须准古,古今之鉴也,勤成嬉败,吾以古证今,多得之。汝辈治儒治商,慎毋荒所事也。”历经400多年沧桑,如今沉洲许氏族裔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均有足迹。尤其是四房派系胤裔繁衍于台湾台北,聚居形成台湾沉洲街,可谓瓜瓞绵长。历世传下行辈:耀、宗、芝、诗、美、大、承、世、泽、长、克、绳、祖、武、维、照、前、晖、瑞、裕、后、昆等字。
  沉洲许氏宗祠,位于村中,毗邻沉洲老人活动中心。祠坐北向南,系一进奎墙,硬山式,砖木结构。肇建于晚清年间,1996年重修,1999年10月竣工。祠堂楹联曰“宗溯伯夷高士贤人光百世;祠渊太岳文韬武略耀千秋”。原悬挂“明经”匾,系为清代贡生(捐贡)许怀征乡彦所立。中案陈列2003年重镌《七十二翁昇楠许公暨妣五十一龄郑氏合葬圻志》石碑。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祠堂辟为沉洲小学校。承宗祠之地灵,抑祖宗之贻谋,故沉洲许氏俊彦贤哲济济。
  沉洲许氏历世人才辈出,二十世纪更是俊杰瓞出。如:许开瑞:曾任建阳地区书记、莆田市委书记、省计委主任、省对外贸易促进会会长,现为省政协常委。
  许纯志(原名许泽忍):菲共党员,抗日时期,返国奔赴抗日战线。解放初,任厦门市宣传部长,尔后任省对外联络处处长(厅级干部)。
  许青云(原名许泽英):菲共党员,返国参加抗日战争。曾任省侨联负责人(副厅级),省华侨投资公司经理。
  许为民(原名许泽抗):缅甸仰光归侨,原省五建副总工程师。
  许添丁:缅甸仰光归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赴祖国观光团成员,受周总理接见,并蒙总理惠赠纪念品。
  许克平: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克立之子:复旦大学硕士生。
  许明珠(女):研究生。
  许清海:现市工商局副局长。……今天的沉洲许氏不论杰出者或一般族人,皆团结一心,秉承先人盛德,紧跟时代步伐,开拓进取,不愧为侨乡一代新人。
  甘蔗头许氏概况甘蔗头,也称柑舍,位于泉州市东片新城区,地处东岳山(又称凤山)南麓,周邻有名闻海内外的泉州南少林寺、东岳行宫、侨乡体育中心、东湖公园等历史文化旅游场所,漳泉肖铁路、刺桐路、少林路、东湖街绕村而过,是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理想之地。古隶属晋江县三十七都,民国时期辖于晋江东北乡仁风保,现为丰泽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凤山社区甘蔗头村。村中有宫“柑舍古地”,奉祀许真人、普庵公、康大巡等神祗。村以善于种植莞萎(香菜)而名闻遐迩。在这充满生气的地旺之地,生息着一邦勤劳的许氏族人。
  据《晋江许氏源流》一文称,晋江石龟许氏一世祖爱公,传至三世导公(居石龟)生子三,曰用、曰迅、曰文强,四世用公生子三,长从善公分居上井房。五世从善公生子二,曰文开、文关。六世文开分支泉城东门外甘蔗头、惠安许庄等乡。据此之说则甘蔗头许氏源自晋江石龟许厝爱公派下,文开公之系。甘蔗头许氏灯号“瑶林”,行辈今惟存“国克明俊德皆志龙”等字,现最高行辈“明”字,最低行辈“龙”字。原有祠堂,建于明朝,坐北向南,为三进、三间张、带护厝的建筑,规模宏大,惜毁废于民国时期。现尚存祖厅四座。族人在乡人口600多人,分衍海外人口200人,总计人口800人。现代族贤有:许俊渊: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春秋,桃李芬芳。
  许天居:原龙岩地区红炭山坑柄煤矿矿长,龙岩矿务局工会主席。
  许(姚)双源:原泉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泉州市政法委副书记。
  许和平:现任泉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
  许明良:原任晋江二中书记,泉州市环卫处副主任。
  许德安:原任泉州市武装部部长,上校军衔。
  许东南:原任漳平火车站财务主任,厦门火车站财务主任。
  许建忠:同济大学研究生,供职于中铁十七局。
  许德耀:高级工程师,深圳开发公司总工程师。
  许加河乔梓、许皆荣、许皆兴、许海澄、许俊鹤、许良智、许德胜、许德强、许德伟、许志国等族贤弛骋商海,谋猷杰异,志量高超,事业蒸蒸日上,诚为我族之骄傲。
  甘蔗头村的成就令人瞩目,甘蔗头村的明天会更美好,未来的甘蔗村将会给世人以更大的惊喜。
  云麓许氏祖宇云麓,古隶属晋江县三十七都院前铺,民国时期辖于晋江法石乡宝山保,现为丰泽区东海街道办事处云山社区云麓村。地处晋江出海口,北崎云麓山(俗称国公爷山),西接院后、院前村,东邻田源村,南临泉秀路、眺望泉州湾。有坑东(许、郑、谢等姓居住)厚埋(陈、黄、杨等姓居住)、大乡(卜姓居住)、清边(刘、蔡、傅等姓居住)四角落,人口1000多人。
  云麓村以卜姓居多,他们为蒲寿晟的后裔,世代以种海外传入的素馨花著称。蒲寿晟,号心泉,蒲寿庚之兄,善作诗。宋咸淳中出知梅州。宋末,与其弟降元。元军占领泉州后,黄冠野服隐居云麓山中,筑云麓花园为别墅,遍植西域引进的奇花异草.影响所及,当地人也多种植花卉为业,地名衍为云麓村。走进这个村子,只望见到处是花。云麓人不但善种花,还善于串花,造型精巧、奇特。如今,云麓村的种花业有了很大发展,它更成了一个源源不断向四面八方输出绚丽和芳香的地地道道的花村。
  钟灵敏秀之地,为云麓留下了许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云麓山有摩崖“极目”两大字。“极目”高岩下之山坳,古洞犹存,洞口镌“白鹿洞”三字。云麓山顶西北侧则有蒲寿晟《咏云麓山》题刻。打铁铺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制造武器之所而得名。宗教胜迹云麓禅寺奉祀刘行全,建于明代,1987年重修。
  许氏祖宇,位于村中,为二进、五间张和双护厝的建筑,座东向西。为上庵份许氏奉祀先祖之所。堂中附供池王爷、元师爷和虎仔爷等神祗,神系坑东角落三姓共祀。村中另有后库份许氏祖厅,今许氏族人辟为屋宇。云麓许氏,有后库许、上庵许二个派系,灯号“瑶林”,据传先祖于明朝肇基云麓,历数百年,至今人口100多人。族人有分衍新加坡等地。
  大淮许厝许氏概况大淮许厝,位于泉州中心市区的东南地段,西邻泉州大桥,南靠泉州第九码头,新建的泉州浦西江滨体育公园地处东南隅。古隶属晋江县三十五都溪南社,民国时期辖于晋江法石乡西南保,现为丰泽区泉秀街道办事处汀州社区辖区。
  大淮许厝许氏,据传由石狮龟湖许氏衍传,采用“瑶林衍派”为堂号。族谱已失,惟存历世传下“元世廷程有怡大光国家”等行辈。族人四处分播,清末民初有数族人徙居本都御殿社的新街,现有族人90多口,余祗因长年失联络,故无从考稽,现留守故园者仅70多人。大淮许厝许氏曾有一段显赫的历史。据许国源族贤回忆,他青年时,大淮许厝还保留一座规模宏大、十分气派的府第,称“许衙”,占地面积达3亩地。解放后,府第被泉州造船厂征用,后拆除改建。现许北之弟家中保管着府第折后丢弃的二块精美石础。府第的主人许有韬(1790—?),清嘉庆二十五年进士,翰林,庶吉士,提督学政,誉称“许太史”。族中故老流传一句:“许邦光在京,许有韬在城,相打免惊,相告(打官司)隐赢”哩语。斯时,许族之显赫可见一斑。
  古有贤达,今有俊杰。许景南族贤,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福建省贸促会(福建国际商会)副会长,丰泽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其经营的福建兀克集团公司,现有十五家成员企业,是集制鞋、鞋材、服装、包装、体育运动专业装备器材等多种经营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公司现有工业用地92亩,厂房面积27000平方米,企业在册员工1355人。近十年来,公司产值计近15亿元,上交国家税费4000多万元。多次被省、部级评为名牌产品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等100多项荣誉。他对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巨资和巨大的热情,多次捐款于泉州七中,用于改善数学环境和资助贫困生每年就将近二百万元。如今,他朝着市场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创造匹克更辉煌的明天。
  霞淮许氏宗祠霞淮,俗称下围,为泉州五淮之一。位于泉州剌桐西路西侧,毗邻刺桐公园。明清隶属晋江县三十五都后下铺,民国时期辖于晋江法石乡迎春保,今为丰泽区丰泽街道霞淮社区,是丰泽街道办事处驻地。世居曾、叶、许、蔡等姓氏,人口1800人,其中许氏470人。
  霞淮许氏,据传明代由晋江迁徙于此。开基始祖耋寿公,妈陈氏、林氏。由七世祖朱台公生于明万历庚申年(1620)推算,耋寿公约生于明成化年间。传有二子:长名阙,次碧溪公。历今二十世。清代有胤裔迁徙山兜村(今东海镇所属)定居,现有族人60左右人。霞淮许氏沿用祖居地“瑶林”为灯号。昭穆采用晋江石龟许氏行辈。修于清光绪二十的《霞淮许氏族谱》现保存完好。
  霞淮许氏宗祠,位于霞淮街,地处闹市。座北向南,为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今辟为“霞淮康美健身俱乐部”。
  霞淮许氏,宗枝竞秀。据《霞淮许氏族谱》载:十二世仕春公其配刘氏,讳来娘,壮年孀居,抱孤守节。绅耆矜其节操,感其勤劳。于清同治乙亥年(1875)代为请申节孝,至光绪元年荷蒙恩准旌表,例授六品安人,赐金建坊,以亦光宠。十四世苑桐公,于清同治七年,奉钦命台澎提督学政梁,岁考取进红榜第十四名,台学系安平县。现代有许志川,曾任泉州商业局局长,泉州侨联副主席。许书渊,泉州师院教导主任,其子留学美国为研究生。
  马加埔许氏概况马加埔村位于泉州古城北门外约四里多远的郊区。村前是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和西湖公园,村背后是著名风景区——清源山。相传居住在这里的许氏族人,是在二百多年前从河市仕林坑迁徙而来的。那时侯,村前是一片百亩农田,村后是五陵山地,他们世代以农为生。后来,二世祖长房族人都离开本村,迁居鼓浪屿,有的到菲律宾、新加坡谋生。
  马加埔许氏,因族谱于“文革”遗失,故由何祖、何时肇基本村,以及本氏族体系的繁衍情况,已无从考稽。现惟存历代传下的堂号“瑶林衍派”、昭穆“宗荣祖庆、子孙安定、家声振乐、万世永贞”。传衍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村中尚存房桃祖厅,昔日上档次规模依稀可见。现留守祖居地150多人,外出50多人,海外100多人。最高行辈为“荣”字,最低为“孙”字,前后五世。
  马加埔许氏族人虽不多,但贤良辈出,尤其突出的是现代孕育出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者——许卓然先生。
  许卓然(1885——1930),别名寄生,孙中山先生挚友和追随者,一生献给祖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被誉为闽南民主革命先驱。早期参加同盟会,1911年11月组织领导安海暴动,光复泉州。1912年与陈清机等人在厦门创办《声应日报》,鼓舞民气,拥护共和,声讨袁世凯窃国,几次被查辑围捕。1916年创办《江声报》,1918年奉孙中山密令组建闽南“靖国军“任第二路司令。之后辞去军事职务,倡导教育、交通等建设,与陈清机在安海筹组“闽南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应孙中山之召见,往上海共谋驱除李厚基,在泉州组织自治军,任泉州卫戌司令。1924年被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任福建党务特派员,组建省党部。1928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成立,拟任许卓然为财政厅长,许推辞不就,返厦门接办《江声报》。1930年在厦门遇刺逝世。
  一代英豪,族中骄傲。马加埔许氏后继有人。许祖义,许卓然之子,解放初任厦门市副市长、福建省民革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监委委员。许拾方,许祖义之子,原厦门市教委副主任。许振声,原省冶金厅副厅长。许树声,原海军某部团级干部。许祖权,菲律宾著名医生。许荣度,加拿大经济学者。许荣根,菲律宾名作家。许昆仁,美国银行界知名人士,芳名载入美国名人录。
  现有大学生18人,研究生3人,工程师6人。
  任村许氏简况埔任村位于泉州古城北门外清源山西南麓,北邻环山社区花园头、过坑村,东近山兜村,东南接后茂社区王厝村,西南连普明村。北高干渠从村东边穿过,泉漳铁路从村西边纵贯。村中驻有泉州市公安局、劳动教养所、拘留所、武警三中队,村北辟有泉州市花卉博览园,村西濒临西湖公园、市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据出土文物略考,埔任村的历史应追溯到南宋之初。最早居民有白姓,其后陆续有涪江陈氏、河南萧氏、济阳蔡姓、荥阳潘氏、东鲁学氏、开闽王氏、太岳高阳瑶林许氏等聚居。
  埔任许氏源流,由于文革动乱、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族谱轶失,难以详考。但从零星资料可知,太岳一支系于清代乾隆年间从清源山龙降村迁来,高阳、瑶林二支估计也于清初沿海迁界时从晋江徙至。现有20户101人。
  埔任许氏历史上名人凤毛麟角,较有名的为民国37年参与清源山赐思岩“开闽许氏宗祠”重建的许满堂、许友用等。许满堂时为开明乡绅,与清末民初泉州名人汪辉煌等交游,著名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为许满堂祖莹墓志铭篆额。许友用为民间画师,曾为开元寺飞天彩绘。当代有高级农艺师许国栋,曾任市种子公司经理;高级教师许添泉;军转干部许君礼,曾多年任市公安局某所所长;民营企业家有许国环、许志胜、许耀辉等;许添源,主编有《清源山志》、《清源山摩崖选粹》著有诗文选集《我爱清源山》,《野蔷薇情思》等书。1994年任“清源天湖”工程技术主办,2001年荣聘为河南《许氏名人录》名誉副主编。许月照,现为环清社区主任。
  埔任许氏无专祠,相公爷宫为全村诸姓敬奉田都元帅神明之所,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许氏义芳曾参与筹建。现存相公爷宫及石刻楹联二副。
  大门联:佛法无边水面昙花开咒钵;神威有赫云头帅字展买旗。
  大厅联:灵府种善根随处修金心是佛;岱崧留正气至今凝碧水舞波。
  大门联系清同治进士翰林龚显曾撰题。大厅联署“古丰州王登瀛敬撰并书”。
  埭北许氏祖宇埭北,西南扼清源山之元脉,东屏洛阳江,地处晋北平原。有浓郁的田庄气息。龙眼树成林,空气清新,恍若世外桃源。元、明、清隶属晋江县四十一都,民国时期辖于晋江大猷乡,现为洛江区双阳街道前燎村行政区划。勤劳的许氏族人480口生息在这安祥的希望田野上。
  埭北许氏祖宇,位于村北隅,座南向北,为二进,五间张的古式建筑,宇前有宽敞的大石堤,规模宏大。建筑物已呈古陈,但从现存的建筑结构,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由于壕北许氏祖谱己佚,故源自何地、肇于何时,已无从稽考。惟存历世传下“朝日士有成金衍派;振泽标芳文功昭勃”等行辈。祖宇用此行辈作为楹联书于中堂,并加横篇“漳平流芳”。
  “漳平”也许为壕北许氏发祥地,此说姑且存疑,留待日后有识之士考证,或新的史料出现。埭北许氏素以农、果林为业。现代的杰出者有:许金辉,黄埔军校毕业(末期),原供职于国民党军界;许平力,原石狮市副市长,现转行经商。燎北人有着浓厚的乡情及尊宗敬祖的观念。他们纯朴热情、勤劳奋进。随着大泉州的开发,埭北的明天必将变得更加美好!高厝许氏祖宇高厝,地处泉州朋山岭之麓,是泉州城市规划区和洛江中心城区重要拓展带。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穿过朋山岭隧道到中心市区仅一公里之遥。古隶属晋江县四十一都,称为晋北,民国时期辖于晋江大猷乡福岭保,解放后先后为双阳乡、双阳华侨农场管辖,现为洛江区双阳街道新阳村高厝自然村。高厝与邻里的仕林坑、霞炉、詹厝、花埭、苏厝等村合称四境。今高厝许氏族人600多口。
  高厝许氏,据传在元末明初时,由惠安洛江许庄分衍。堂号“瑶林衍派”。始祖初以卖杂货为业,后择地高厝,拓荒养鸭,遂定居焉。尔后,相继七代单丁。迨九世生三男,即长子友溪、次子振溪、三子仰溪。据2002年11月出土的友溪公墓道碑载:“许世家墓道,公字岳,号友溪。嫡室孺人翁氏,继室舒氏。本地土名碑兜。万历六年永铭”。仰溪公后徙居仕林坑,为仕林坑许氏一世祖。由高厝许氏衍传的尚有洛江区池透村许氏.今族人二百挂零。清朝时,族人许闯赘于明朝侨居泉州的锡兰王子后裔“世”氏,延续锡兰世家香火,后代以“许世”为姓,成为华夏的奇特姓氏。锡兰王子泉州后裔许世吟娥2002年6月6日一行三人返回斯里兰卡(古称锡兰)故地访亲问祖,受到隆重的欢迎和高规格的接待。许世吟娥寻根之旅,为中斯友谊续谱新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晋北土匪纪哮(又名高为国)霸据晋北地区,勒征苛捐杂税,绑票掳掠,致民不聊生。高厝许氏和同境民众不甘屈服,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反抗斗争,后终因力不拒敌,于1925年10月15日,四境五村(高厝、仕林坑、詹厝、花壕、苏厝)惨遭毁村之灾,村民四处逃亡,村庄遂成了废村。迨1937年,匪患平息后,村民才相继返乡重建家园。
  高厝许氏祖宇,现存二座,即为友溪公派祖厅和振溪公派祖厅。原有三座许氏祠堂,惜毁于1925年匪患。早年,有高厝分衍的台湾许氏族人,特从台湾诣祖居地,觅寻祠堂之踪迹。
  高厝许氏素以农、手工为业。解放后,培养了大学生18名。杰出者有:许金荣(原名许壬寅),缅甸归侨,抗日时期返国参加抗日,解放后任职中联部,曾任云南省组织部副部长,原任华侨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84年4月28日因公殉职。
  许为国,海军军事院校毕业,海军某部副团长。
  许天佑,香港警务处警长。
  许少雄,任职于三明武警支队。
  许郑宝珠,三铁运动员,数次参加残运会,曾荣获世界级金牌。仕林坑许氏概况仕林坑,地处泉郡城北房山岭后乌蜂山麓,南通市区,北通泉仙县道,东临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西依双阳街道办事处,村望著名的绿色开发区——泉美园艺有限公司。明、清隶属晋江县四十一都,谓晋北。现为洛江区双阳街道办事处新阳社区管辖。现全村有150余户,9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640多人,在外人口290多人。
  追溯本源,仕林坑许氏的开基祖仰溪公约于明万历年间由高厝徙居于此,创立家园,繁衍生息。仰溪公生有三子,长明吾公、次益吾公、三弘吾公,即现前厝、石堤(含五房)、看上三房。仕林坑许氏族谱毁于“文革”。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仕林坑惨遭匪患,致村毁、族人四处逃亡。迨三十年代,匪患平定,族人才相继返乡重建家园。今日的仕林坑,村貌焕然一新,2002年10月,由族人集资和募捐建起一座270平方米的老人活动中心。1980年族人重建过桥宫,后又续建配套设施。过桥宫现成了族人膜拜和休闲的好去处。
  仕林坑许氏卅代务农,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部份土地被国家征用后,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外打工。办企业有三、五家,较成规模的有:许嘉富,创办了电镀厂。许玉英,创办了宏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们创业成绩,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也贡献良多。仕林坑有大学生15名,他们中有北师大毕业的许庆忠,现在漳州师院任教、国家一级足球裁判。福师大毕业的许炳枝,现任泉州十一中副校长。现在厦门独资开办广告公司的许阳波。
  在仕林坑族人共同努力下,仁林坑日新月异,未来将更加美好。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