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莆田县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655
颗粒名称: 1、旧莆田县记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697-698
摘要: 本段介绍了莆田设县的时间自唐代开始,在北宋以前,隶属于泉州府,南宋后,属兴化军管辖。在元代,皇帝颁诏书改兴化军为兴化路,而仍设莆田县,原来只设县尹1人,主簿1人,现在增设县监1人,原来没有县丞,现在省去。官署的基建始于1358年辛卯,工程竣工于同年冬天,董候便设酒席于县署楼上,邀请父老乡亲共与餐叙。自董候到任后,不取老百姓毫毛,而收入有限,我平民百姓只捐出一点财物,不要以为有什么了不起。董候,字用,广东顺德人,祖父董瑞,官奉议大夫,怀安路治中,父董之纲,官敦武校尉,漳德路行用库大使,世代都以世家门第闻名于世。
关键词: 地方志 莆田县

内容

莆田设县的时间自唐代开始,在北宋以前,隶属于泉州府,南宋后,属兴化军管辖。在元代,皇帝颁诏书改兴化军为兴化路,而仍设莆田县,原来只设县尹1人,主簿1人,现在增设县监1人,原来没有县丞,现在省去。
  县府重建於宋庆历年间,而重修的年间,是在监与合署的时候。全县分为34里,户数比过去不断增加,而粮食的征收,盐铁之美,老百姓破产得不到供给,每日有数十人到县府告状,文书材料堆得满桌都是,引起上司督查不绝。
  仙游游洋处于山谷地带、郡府,需给予重视,原来的官员,疏于理政,官廨没有得到修葺,县府破败凋敝,元至正年间(1341年),皇上历精图治,用严明的法度管理守令,明确守令的职责,已丑年(1349年),朝廷选派董候来莆田当县令,对县民采取轻赋薄役的政策,施惠政于民,通过三年有效治理,董候才开始在县署上告示民众,他刚来莆田时不敢加重民众负担,现在通过三年的有效治理才敢叫民众出资出力建造县署,民众响应董候号召,争先恐后捐献木、石、砖、瓦、用具、劳力、干根,在没有摊派的情况下人们纷纷送来,于是,县暑办公有了衙门,在衙门辅政的小吏有了官舍,衙门和官舍排列的整然有序、象次栉比。有仪门,体现它的庄严,有谯楼,挚壶掌管铜壶滴漏的小吏专司报时,堂屋,厨房浴室、城隍庙、监狱无不严整完好,所有县署建筑均按尺寸建筑,东至后门阔二丈,西至空地四十三丈七尺余,南至县门,北至后园六十七丈八尺,深若干尺。花去五百多缗钱,县衙的小吏也参与了县府的建设。官署的基建始于1358年辛卯,工程竣工于同年冬天,董候便设酒席于县署楼上,邀请父老乡亲共与餐叙。
  从县署楼上南望壶山,向北俯瞰宁海,慨仰前人风范,唯有筒肃存有古人遗风。董候有感于此,对父老说:"如此巨大的工程,苦了老百姓啊!”父老说:"前任县令来到我莆田,摧肤剥髓,鱼肉人民还嫌不足,恶吏剥夺老百姓,苛捐杂税名堂繁多,花样百出,使民众苦不堪言。自董候到任后,不取老百姓毫毛,而收入有限,我平民百姓只捐出一点财物,不要以为有什么了不起。"言罢,众人举杯为董候祝寿,并请我为之作记,以纪董候惠民之德政,我说:"啊!董候曾在漳州的长泰担任县尹,及建宁之政和,又在大郡晋安辰行一县之职,其良好的德行,对平民施以仁政,被人们所传颂,有口皆碑,而莆田知名人士要将董候的事迹镌刻在坚硬的玉石上,并非是为了寄托别离以后的思念,在厅堂嵌入壁玉,在郡志中是罕见的,以留给后人了解民风的人采集,而供后代写史的人选编。”后董候敬调任江浙行中书,又调董候任延平(今南平)推官,老百姓痛懵董候离任,而却找不到人为之作记,我便为董候作记。
  董候,字用,广东顺德人,祖父董瑞,官奉议大夫,怀安路治中,父董之纲,官敦武校尉,漳德路行用库大使,世代都以世家门第闻名于世。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何伯玉等立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莆田朱氏源于颛顼高阳氏之后,舜典名书记之焉。世传至唐宰相敬则公,凡一百零七世也。敬则字少连,世居于亳,以孝友闻,一门六阙,累朝族显,公炳正朝纲,以忠正义烈,史炳丹青。敬则生光顺、光迪。光顺居南阳,五传而工部侍郎澥公,因洛乱,携子太卿贻范、司勋贻逊,司门贻业避地于侯官,而复入仙邑之党田。太卿公生㺲,以明经授浙右监司,因诸贤黄河之变,侍母老,不拜朝命。改官仓守,因开屋石阜,故其世系为:光顺生守温、守温生子浑、子浑生申锡、申锡生石阜世系入闽始祖澥,澥生三子:贻范、贻逊、贻业,贻范生珏为石阜世系入莆始祖也。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文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