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自《兴化府志》中的艺文志(释文)1、旧莆田县记元•朱文庭莆田设县的时间自唐代开始,在北宋以前,隶属于泉州府,南宋后,属兴化军管辖。在元代,皇帝颁诏书改兴化军为兴化路,而仍设莆田县,原来只设县尹1人,主簿1人,现在增设县监1人,原来没有县丞,现在省去。
县府重建於宋庆历年间,而重修的年间,是在监与合署的时候。全县分为34里,户数比过去不断增加,而粮食的征收,盐铁之美,老百姓破产得不到供给,每日有数十人到县府告状,文书材料堆得满桌都是,引起上司督查不绝。
仙游游洋处于山谷地带、郡府,需给予重视,原来的官员,疏于理政,官廨没有得到修葺,县府破败凋敝,元至正年间(1341年),皇上历精图治,用严明的法度管理守令,明确守令的职责,已丑年(1349年),朝廷选派董候来莆田当县令,对县民采取轻赋薄役的政策,施惠政于民,通过三年有效治理,董候才开始在县署上告示民众,他刚来莆田时不敢加重民众负担,现在通过三年的有效治理才敢叫民众出资出力建造县署,民众响应董候号召,争先恐后捐献木、石、砖、瓦、用具、劳力、干根,在没有摊派的情况下人们纷纷送来,于是,县暑办公有了衙门,在衙门辅政的小吏有了官舍,衙门和官舍排列的整然有序、象次栉比。有仪门,体现它的庄严,有谯楼,挚壶掌管铜壶滴漏的小吏专司报时,堂屋,厨房浴室、城隍庙、监狱无不严整完好,所有县署建筑均按尺寸建筑,东至后门阔二丈,西至空地四十三丈七尺余,南至县门,北至后园六十七丈八尺,深若干尺。花去五百多缗钱,县衙的小吏也参与了县府的建设。官署的基建始于1358年辛卯,工程竣工于同年冬天,董候便设酒席于县署楼上,邀请父老乡亲共与餐叙。
从县署楼上南望壶山,向北俯瞰宁海,慨仰前人风范,唯有筒肃存有古人遗风。董候有感于此,对父老说:"如此巨大的工程,苦了老百姓啊!”父老说:"前任县令来到我莆田,摧肤剥髓,鱼肉人民还嫌不足,恶吏剥夺老百姓,苛捐杂税名堂繁多,花样百出,使民众苦不堪言。自董候到任后,不取老百姓毫毛,而收入有限,我平民百姓只捐出一点财物,不要以为有什么了不起。"言罢,众人举杯为董候祝寿,并请我为之作记,以纪董候惠民之德政,我说:"啊!董候曾在漳州的长泰担任县尹,及建宁之政和,又在大郡晋安辰行一县之职,其良好的德行,对平民施以仁政,被人们所传颂,有口皆碑,而莆田知名人士要将董候的事迹镌刻在坚硬的玉石上,并非是为了寄托别离以后的思念,在厅堂嵌入壁玉,在郡志中是罕见的,以留给后人了解民风的人采集,而供后代写史的人选编。”后董候敬调任江浙行中书,又调董候任延平(今南平)推官,老百姓痛懵董候离任,而却找不到人为之作记,我便为董候作记。
董候,字用,广东顺德人,祖父董瑞,官奉议大夫,怀安路治中,父董之纲,官敦武校尉,漳德路行用库大使,世代都以世家门第闻名于世。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何伯玉等立2、兴化县谯门记元•朱文庭兴化县,原为游洋镇,宋太平兴国中(976-983年)改为县,开始时县府设在仙游兴泰里,国朝(元朝)皇庆中(1312-1313年)迁莆田广业里。居民不多,街市白天关团,这里的居民都认为兴化县地处偏狭赋税偏少,虽然在此设县,而县署却没有修饰。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藏吉公来兴化县任县令的第二年,在藏吉公的治理下,兴化县人民欢欣鼓舞,庆贺获得好收成。藏吉公认为兴化县虽小,原来没有兴建象样的县署,是看不起此地的民众。接着便大修县署,把制锦坊改为谯门,距县署有五十步,建房舍七间,屋上使用经过雕刻的杉木,地面使用打磨的文石,阔有五十二尺,深三十一尺,面对莲峰,背向石竹湘水溪,左边有清乐桥,南面可以看到东方日出的地方。画角吹出清亮的乐曲,梅花在月查啧吐暗香,使山川改变了模样,於是以金铸铜壶滴漏,以水衡量春夏秋冬黄昏早晨,使日月昼夜有时间可循。因此,不要等膊鸠在林间呜叫就知道出发,不要等春天的雄鸡报晓就知道天亮。边地哨所的巡卒在夜里执勤,乡里小吏宣读一年之政令,以立春送自制的土牛以迎春,年长的老人诏见,无不聚会于此地,至于农书的颁布则根据时令,在举行祀曲的时候则凭时间,从而使谚门更加美丽。
民众非常高兴,要求我为之写记,县署开始基建的时间是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12月),竣工的时间是在第二年三月,建筑所用材料,藏吉公起到表率和倡导的作用,而老百姓则踊跃资助。论功劳,则赖藏吉公的号召和众人直接参与。我在读汉班固《汉书》的时候,《汉书》中有楼名叫谯楼,也称"巢车"(在城中筑就的用于瞭望的城楼,如鸟在巢),也称“堑垒木谁”,深境高垒的防卸工事("木谯"指高木楼,用于除望的工亨)o虽然以鸟在巢譬如谯楼,以木构的曝望楼称谯搂,都是因为谖楼在军亨上是用于瞭望敌人的军事设施。曾听到窃贼窥伺永泰,藏吉公精兵驻扎在辜岭游洋一带,使县境得以平安。
今日我登高望远,只见民众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歌舞不断,非有气寝可以看到,必依赖于巢车之登,木高楼的坚固,使谯门成为防御的工亨,是藏吉公所为。台门、观是以自古以来遗留下来的形制建造的,它体现了灿烂的文彩。只有文物器盛,才能振兴政治、文教。我可以预料,这里必将呈现紫气三日以呈现祥瑞。公名叫藏吉,字吉祥,历代以名门世家著称于世。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七月立3、兴化府儒学兴造记元•朱文庭兴化府的府学首创于宋代咸平年间(公元998年-1003年),庙宇峙立于其中。至宋绍兴(公元1131-1162年)改建,才在左边设孔庙,右边设府学。有宋高宗亶帝卸书明匿,所以起盖了阁搂。今宋高宗的赐书已经亡佚,而楼阁尚存,即就是现在的戟门。
孔庙里供奉先哲孔子塑像,南面供奉颜回、孟轲先师位,右左边供养自闵子骞至曾子孔门十位贤哲,分东西排列。已不是当时只有颜回,孟轲才配以孔庙。以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奉在南面,我怀疑是从近代才开始的,所配位置距先圣孔子的立像稍后一些。
元至正庚宵(公元1350年)冬十月,兴化府分宪田公九嘉二朵公前来视察学校,发现学生开始时经常用一器具盛不洁净的水洗涤,遭到田公强烈的训斥。便以芹、藻之类的果蔬,供在先圣孔子的画像前,对孔子怀着偈促不安的心情,一步前一步后瞻拜。专司府学常祀的官员说:“先圣孔子和先师孟子同位,不符礼与教,教授学生应以礼仪。府学学正陈观正对此非常熟悉,认为:”这样做不合古礼也,不合礼仪到这种地步。又说:“旧制堂分上下,不过方正棱角庙宇,今天殿宇曩峨而庭院平坦,体现了一个上县的府学规模,如属下县,则没有必要使用钟蘑、琴瑟、萧管、笙芋、痍、枳吾攵为乐器。
按旧制,戟门外为灵星,没有作门戟,法用二十四支而只使用一半,这样做不合古制,田公慨叹说:“原来错了改正过来就可以了。”所以郡候判官遒麻歹说:“田公是以前的进士,他的主张是对的”0郡候承田公之命纠正府学原先不符礼仪的地方,郡候与学官根据神坛的广度和深度,以安放神位,先排复圣公颜渊、次排宗圣公曾参、三排述圣公子思、四排亚圣公孟轲,上四座面向西。十哲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张列座於下,在东配祀的面向西,在西配祀的面向东,只有孔子赛.然独尊向南。配以腾云盘龙,幄帐金第绚丽。而以下皆着冠冕官服敝膝。以皇位的规格尊孔。严候又考虑,八闽儒学近制荒废,四周於前屋翼,夹在两边的台陛上,到堂上只要一刹那工夫,而下面可以散步,春秋两祭众乐齐奏,使管乐大鼓、小鼓、业卢、崇牙等乐器皆置於此,还有琴、瑟、石磬等乐器及人的吟唱,众多的器乐鸣奏,使其不失去伦常。因为仪门南临大道,不能重作,还是用原来的门作为仪门,装饰以彩画,安装门戟二十四支,以彰显其数,田候又指使学官把其官署布置一新,使教授有其场所,敬奏神明有其堂宇,在东道化堂的左边。
第二年春,丁侯与郡太守及官吏举行三献礼,祭祀的礼服,祭祀的礼品,祭祀的仪式齐全严整。田公自按本郡后去漳州为候,带领学官以这件事说,田公赞赏很久,可惜没有得到一诣就离去。
这次重候府学的工程,费用皆出了府学,花费数以百计,在这里记述其始未。要求我给兴化府学作记,只是礼仪的荒废已经很久了,古礼仪就荒废更久了。其仅存在古礼的地方,只见於社稷坛、孔庙。但社稷坛没有庙宇,其礼简略,孔庙的殿堂门载必须用帝王礼仪,只有孔子最周详,详则在站在上下两刹之间,不能不谨慎辩别,端正颜渊、曾参、子思、孟轲的位置,才合乎礼仪,分堂上堂下之等级,才合乎乐的礼仪。门载之森严,梳洗之清洁,都是合乎礼乐的行为,这些都不能从简。宪官纠正其过错,有司负其责,学官认真办事,一切秉从法度才符合礼仪。田公以国子生身份被朝廷遴选为候,后以进士出身,是一个风雅又有文采的人,又是一个通明礼仪的人。
一三五二年二月初一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