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校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陳埭丁氏回族宗譜》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4679
颗粒名称: 編校前言
页数: 6

内容

【編校者小傳】莊景輝,漢族,福建惠安人,1952年6月出生。197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爲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敎授、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海交史硏究會理事、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從事泉州港考古與海外交通史的敎學和硏究,出版《泉州》(合著)、《海外交通史跡硏究》(文集)、《宋代商業史硏究》(日譯)、《鄭和》(日譯)等書,發表《陳域鎭岸兜村社會民俗調査》、《陳域丁氏回族扳丁度爲祖的由來及其影響》、《陳域丁氏宗祠的建立及其祖先崇拜》、《陳域丁氏回族婚婣形態的歷史分析》、《時代因應與對策:陳塚丁氏回族漢化過程之一考察》、《陳埭丁氏回族漢化的硏究》、《陳域丁氏回族在臺灣》等論文四十餘篇。
  譜牒,是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產物,旨在明世系、別支派、定尊卑、正人倫,藉以敬祖先、睦宗族、遵倫理、厚風俗。在中國傳統社會里,譜牒發揮着收合族衆,維繫宗族組織;保持家風,闡揚倫理道德的特殊功能。“族不可無譜”,每個漢族家族都十分重視族譜家乘的修纂。這種漢族特有的強調宗族血緣關繫的重要措施,陳域丁氏回族採擷而不例外。
  丁氏之族譜始修於明代初年。六世毅齋“嘗欲立譜以輯之”,然“有志末就而卒”,繼之以七世敦樸,“亦未果而遽歿”。後來,七世時愼“以爲族旣大而不復輯之,異日幾何不渙散乖離,相視如路人哉”,而於弘治七年,以社師曾欽仁之《家譜》爲式,“立圖分支,上自始遷之祖,下逮厥子孫,凡幾世。譜其名字、年壽、卒葬之大略,襲而藏之”。正德十年,八世丁儀“嘗援據舊譜,用以刪其繁,闕其凝,而紀其實”,倣歐、蘇之意,以成一家之書。可惜的是,他“竟以宦途之遷徙無常,而年弗獲假於天,不曰有其人而無其時乎”,未能完成這一使命。降至嘉靖間,“比島夷亂興,舉宗旅散,失亡者多”,十世衍夏,“思此時不輯,後如有志於譜者艱矣”,但以“年稚學淺,不敢自任成書”,而取“高祖毅齋公一派錄之”,“別爲三表、五紀”,考究故實,圖成其書,名曰《汾溪家誌》,九世自申“稍校定增益之”。這部成書於萬曆十五年的新譜,對丁氏世系源流、祭祀規約、宗敎禮俗等,作了全面的考定和詳細的記錄,後世的丁氏族譜或分房支譜,都是在此基礎上續修和重修的。早在明初,丁氏便開始着手編修族譜,而且歷代延修沿襲不斷。丁氏之所以如此重視族譜的修纂,其目的正如丁儀所云:“俾世系以序,尊卑以明,親疏以辨,而族之人會統於一,庶不至渙散而乖離。”亦如丁衍夏所希望通過修譜而做到的:“因地以明宗,因宗以知代,因代以施禮,而不失木本水源之義也。”丁氏族譜所強調的那種同宗共祖之血緣關繫,把丁氏族人緊密地維繫在一起,增強了宗族的凝聚力,起到了敦宗睦族的積極作用。
  淸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云:“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傳狀誌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譜牒,一家之史也;郡府縣誌,一國之史也;綜紀一朝,天下之史也。”所謂“家乘譜牒”,乃記錄一個家族歷史之檔案也。其內容之豐博,記載之周詳,實非他種文獻典籍所能及。盡管有的譜牒本身存在着“掇拾訛傳,不知考究,抵牾正史,徒诒嗤笑”(黃宗羲《南雷文定集》)之弊端,但是,其記述姓氏來源、世系衍派、規約訓戒、風尙習俗、人物傳記,以及家族興衰、人員遷徙和族人活動、重大事件等,對於硏究區域開發和社會經濟史、宗族組織和制度、人口變遷和移民歷史、民間意識形態和宗敎信仰等,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價値。本世紀初,史學大師梁啓超就曾指出:“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硏究,實不朽之盛業。”(《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譜牒資料所具有的特別的學術硏究價値,越來越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陳埭丁氏回族譜牒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起始於十多年前。1979年,我跟隨恩師莊爲磯敎授做“泉州海外交通史跡”的專題調查,作爲重點調査對象之一的陳埭丁氏回族,那時剛剛重申民族成份。第一次到陳塚,“不吃牛肉不是陳域丁”的民族意識和文化氛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存於民間的丁氏譜牒,成爲我們最感興趣的文化遺跡。不久,由任職於陳埭公社衛生院的丁桐志先生在公務之餘謄刻、泉州市泉州歷史硏究會和晉江縣陳埭公社回族委員會編印的《泉州回族譜牒資料選編》公開發行,這對於當時尙處復蘇的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陳埭丁氏回族的歷史進一步受到人們的關注,吸引着更多的學者向其傾注了硏究熱情。出自我的建議,由福建省歷史學會和陳埭鎭回族事務委員會聯合於1989年12月在陳域舉辦了有數十位學者參加的“陳埭回族歷史學術討論會”,取得了豐碩的硏究成果。然而,如何廣泛地搜集譜牒,深入地發掘史料,成了大家所共同關心的課題,從而大大地促進了我們搜集和整理陳埭丁氏回族譜牒資料的工作。1990年,在美國魯斯基金會的支持下,由美國斯坦福大學人類學系、臺灣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和廈門大學人類學系、歷史硏究所、臺灣硏究所共同合作進行“閩臺社會文化的比較硏究”計劃,其目的是通過福建、臺灣兩地區人民生活習慣的調査,比較社會文化上的差異,來驗證幾個解釋文化差異的不同理論架構。臺灣、美國和大陸的學者,分別在臺灣和福建選擇田野點進行社區文化的調査。陳域丁氏回族社區是我們選擇的田野調查點之一。幾年來,樂此不疲,頻頻往來於廈門、陳埭兩地間,在進行問卷訪談、史跡考察之同時,尤爲注重族譜的搜集。陳埭丁氏回族譜牒資料蒐輯和整理的大量工作,則是在這期間完成的。
  到目前爲止,所經眼的丁氏譜牒近三十部。其中少數是康熙、乾隆年間編譔的,而以道光、光緖和民國時期重修、續修者爲多,全部譜牒均爲“房譜”、“家譜”,不見“宗譜”。然而,綜其內容以觀,除各支譜新增加之世系、傳記等外,基本上保存了丁衍夏始修“原譜”之篇章。可以看到其內容之豐富多彩,旣使一個漢族之宗族的族譜也是難予比擬的。她爲我們了解、硏究陳埭丁氏回族的歷史,乃至中國回族的形成與發展史,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資料。若將這些零散的譜牒資料整合,編輯出版一部比較完整的“宗譜”,無疑是很有意義的。可喜的是,陳埭鎭回族事務委員會對此十分重視,樂觀其成。更使我感動的是回族事務委員會的丁顯操主任、丁桐志副主任、丁文猛秘書長,自始至終非常關心和支持這項工作。在與他們多年的交往中,顯操先生之尊聞行知、長者風範,桐志先生之胸有成竹、儒雅師表,文猛先生之穩健持重、誠篤至信的高尙品格;他們的那種熱心於宗族事務、有志於公益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令人深感欽佩而倍增了我編校的信心。應該說,正是由於他們的熱情鼓勵和有力的推動,方使《陳埭丁氏回族宗譜》的編校、出版成爲可能。
  《陳域丁氏回族宗譜》以分卷輯錄之形式,根據經眼的全部譜牒資料之內容,將其釐爲十二門類,即分爲:序、跋、譜例;紀、說、表;傳記、行狀;像贊、圖贊、壽序;墓紀、擴誌;祭祀規約;契約文書;訟稿、批語;碑銘牌匾、楹聯詩文;繪圖、畫像;世系、譜圖;拾遺等十二卷,把散見在各譜中的資料,歸納於上述一定內容範圍的分卷之中。此外,還收錄了譜牒以外的諸如出土的墓誌銘、民間契據、現存的碑匾和宗祠的柱聯等,兼收了府縣誌或鮮見族人著作中的有關篇章和一些相關的官方文件。幷且,議寫《陳塚丁氏回族槪况》一文(中、英文),以及將族內的重要文物史跡、族人的重大活動事件拍成照片,置於卷末作爲附錄。必須於此說明的是,卷拾壹《世系、譜圖》一卷,是在“原譜”輯錄至十一世的基礎上,以各房支譜資料加以補充,重新編寫、編繪而成的。其餘輯入《宗譜》之資料,原文照錄。各卷內容,一般以時間或世系爲序,有的則分類編排;全書一律加以標點,文不分段,不注釋,不出校,原夾注用小字;對一些俗字、別字和異體字做了規範;少數明顯錯誤者逕改之,如“洪武三十三年庚辰”爲“建文二年庚辰”、“乙己”爲“乙巳”、“考友”爲“孝友”等;因以多譜合編而出現矛盾歧義者,或類似內容用字有異而文意可通者,一乃其舊;蠹蝕破損殘缺處,無法査明、難以辨識的,不以推測而補之,字少者標以“口”缺字符,字多者以“(中缺)”或(下缺)”表示。
  譜牒資料的整理、編校是一項繁瑣龐雜但又必須認眞細緻去做的工作。在我的敎學與硏究生涯中,能夠留下這份記錄,是與許多人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在多年的社區調査中,得到了陳域鎭回族事務委員會及其丁思源、丁文濤、丁盡忠、丁媽力、丁文鴿、丁維果等先生,以及岸兜、鵬頭、溪邊、四境、花廳口、江頭、西坂七個回族村的村委會和回民鄕親的支持;陳埭鎭政府的葉淸拔先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丁毓玲小姐、廈門大學歷史系的侯眞平副敎授和婁曾泉敎授、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的雷錫英女士,分別在提供資料、標點、校對等方面,給予諸多的幫助;泉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的楊湘賢先生、泉州海交館的薛梅麗小姐,以及莊景輝、丁文猛先生,分別參加了《文物、事跡》的攝影;廈門大學成人敎育學院的丁燕蓉小姐爲《陳域丁氏回族槪况》翻譯英文;丁桐志先生揮毫題寫書名,廈門大學歷史系吳孫權先生秉刀篆刻書名;丁楷恩、丁守眞、丁木德、丁淸源先生捐獻出版資金,凡此等等。還要提及的是,內子李敏卿,任職於廈門大學中文系,在忙於公務和操持家務之餘,不辭辛勞、不怨其煩地協助全部譜牒資料的分卷謄抄工作。《陳埭丁氏回族宗譜》,凝聚着他(她)們的一份心血。値此掩卷吿罄之際,我謹向他(她)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謹向他(她)們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謝!
  數年的辛勤耕耘,終於結出成果。當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收獲喜悅的時候,可以相信,《陳埭丁氏回族宗譜》的出版發行,將成爲讓陳埭丁氏回族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陳埭丁氏回族的橋梁而發揮她的重要作用;將爲海內外學術界提供一份翔實的資料,以推動陳埭丁氏回族硏究的進一步展開而顯示出她的重要價値。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莊景輝
  1996年6月16日

知识出处

陳埭丁氏回族宗譜

《陳埭丁氏回族宗譜》

出版者:綠葉敎育出版社

吾丁氏之回族,係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之後裔,南宋末年,由蘇行賈卜住於閩泉,元末遷居晉江之陳埭。自一世祖節齋公爲始,歷今七百餘載,裔傳二十七世二萬多人,遠播海內外者亦不計其數。若此之綿且遠,世而增昌,發展成了被譽爲“陳域萬人丁”的大姓巨族。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