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相李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44
颗粒名称: 抗金名相李纲
分类号: K820.8
页数: 6
页码: 27-32
摘要: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福建邵武人, 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抗金民族英雄。他率领军民抵抗金兵的侵略,坚决反对割地、赔款求和,成为众望所归的抗战派领袖。李纲幼怀大志,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4岁时, 父任西南路安抚使,李纲随父居延安任所。当时西夏入侵,围城甚急,李纲骑马城上绕行,毫不畏惧。高宗对李纲力主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不满,便于八月十八日以李纲招军买马不当,将李纲罢相,并废除李纲的抗战改革措施。李纲到湖南后,招抚无业流民,把他们改编成抗金武装,并安置流亡百姓,惩治贪官污吏,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不到一年,境内安定,流移归业,人民又开始安居乐业。
关键词: 李纲 传略 福建

内容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福建邵武人,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抗金民族英雄。他率领军民抵抗金兵的侵略,坚决反对割地、赔款求和,成为众望所归的抗战派领袖。
  李纲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出生于邵武,在江苏无锡的梁溪长大。父李夔,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待制。李纲幼怀大志,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4岁时, 父任西南路安抚使,李纲随父居延安任所。当时西夏入侵,围城甚急,李纲骑马城上绕行,毫不畏惧。
  崇宁三年(1104年),李纲补国子监生,名列第一。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授镇江教授,不久调到朝廷任国子正,又转任尚书考功郎,升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侍御史。因秉性刚直, 论事直忤权贵,任台职才一个月,即改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当时徽宗重用蔡京、王黻、童贯等人,政治腐败,民怨沸腾,满朝官员大多粉饰太平,无人敢揭露时弊,李纲对此忧心忡忡。宣和元年(1119年),李纲任太常少卿,时京城水灾,李纲上《论水灾事乞对奏状》,对权臣不顾人民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现状提出严厉批评。这大大触怒了奸臣,把李纲贬为监税。李纲对奸臣当道,祸国殃民深感愤慨,他不顾个人荣辱,又上《论水使宜六事奏状》,指出当前民不聊生,外患严重,统治者不应一味奢侈享乐,而应立即采取措施,免除秋租,废除生辰纲、花石纲等苛役,拯民于水火,严惩玩忽职守的水官,提拔能与民众共患难的有用之才。李纲的上书,切中时弊,但即遭到打击报复。疏上的第二天,蔡京便斥责他“所论不当”,将他贬到福建的沙县去管理税务。
  但是,李纲的上书在政界引起很大反响,得到许多正直官员的称赞,很快就闻名天下。当时当权者为了消除国内的不满情绪,以收复失地为名发动联金攻辽战役。李纲对此不以为然,他写了《制虏论》,认为联金攻辽是严重失策,金灭辽后,安知不会成为宋的心腹大患?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宣和七年(1125 年)三月,朝廷在舆论压力下,恢复了李纲太常少卿的职务。
  同年冬,金果然背弃与宋的盟约,大举南侵攻宋,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宋都汴京。以宋徽宗为首的昏庸官僚,茫然无策,急着想逃跑,把守卫京城的事交给太子赵桓。李纲见局势危急,挺身而出,一连上几个奏章,指出当前抗敌的根本战略,应该减轻人民负担,团结民众,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要任用真正爱国爱民之士,以取得军民团结。他提出对付金兵有三策,上策亲征,中策坚守,下策出逃。李纲还联络宰相吴敏,要求徽宗禅位给赵桓。徽宗急于逃跑,他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宣布禅位后,带领蔡京、童贯等奸臣出逃镇江。
  宋钦宗即位后,即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钦宗在军民愤激形势下,不得不下诏亲征,任命李纲为行营司参谋官。但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畏敌如虎,主张南逃。钦宗在他们影响下,也打算放弃京城逃往襄阳、邓县。李纲见形势危急,直闯议事厅面见钦宗,他对钦宗说:“听说宰执要拥陛下出走以避金兵,这样的话国家就会处于危境,是绝对不可以的。京城的城池坚固,如能上下一心,一定能守住,如果京城都守不住,那还有什么城可以守住呢?”钦宗有些被说动,他问李纲说:“谁能担当京城防守的主帅?”李纲回答说:“本来朝廷中高官厚禄者,在国家有难时,理应出来主持抗敌,既然他们不愿意出面,就请任命我带兵,我愿以死来报效国家。”钦宗见此,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丞,后又命他为亲征行营使,一切可以便宜从事,全权负责京城防卫。
  李纲受命后,即团结城内军民,加强守城工事。正月初七,金兵开始攻城,李纲亲临城上,指挥守城,士兵奋勇抗敌,连续挫败金兵。金兵见无法攻破城池,就派使者到宋朝讲和。钦宗在主和派包围下,打算接受屈辱的和约,割地赔款。李纲坚决不同意,据理力争,但势单力薄,那些高官厚禄者一致主和,下令在民间搜括金银,以满足金军的贪欲。这时,各路勤王军队已到,本可以与敌决战,但主和派却借宋将姚平仲夜袭金营失利之机, 向钦宗谎报进军大败,钦宗吓得下令将李纲和另一抗战派主将种师道免职,向金人求和。
  主和派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城中军民。二月五日,太学生在陈东的率领下,伏阙上书,要求罢免奸相白时中和李邦彦,复用李纲和种师道,坚持抗战。军民数万人自发齐集东华门,支持太学生的正义行动,呼声震天,有人把登闻鼓都击碎了。钦宗见状,只好恢复李纲和种师道官职。金兵听说李、种复职,又见城防巩固,援兵随至,便于二月十一日撤围而去。不久,徽宗等自镇江回到汴京。
  李纲因保卫汴京有功,升知枢密院事,封开封伯。李纲预计金兵会再次入侵,具奏备边御敌八事,后又奏请改革政治,荐用贤能,及诏发天下之兵,加强防卫。这时主和派又在粉饰太平,他们怕民众造反,下令罢遣各地勤王军队和民众义军,以老病撤了种师道的职,然后把李纲排挤出朝廷,调他到山西去接任河北、河东安抚使。六月底,李纲到太原指挥抗金,但各路兵马都不听指挥,结果作战失利。主和派乘机陷害,调他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扬州。八月中旬,又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之罪将他撤职,提举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建昌军,不久又将他谪往云南宁江。李纲怀着忧国忧民的愤慨离开京城,远涉他乡。
  同年秋,金兵在攻下太原后,兵分两路直迫汴京,汴京再度被围。到闰十一月初三,钦宗想起李纲,下令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牧,负责城防。但这时李纲远在宁江,闻命即率湖南勤王师人援,但未至而汴京已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并在大肆掳掠后,挟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北宋灭亡。
  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以李纲深孚众望,任命他为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进封开国侯,不久又派兼御营使,进封开国公。李纲任职后,总结失败教训,提出抗战建国十大主张,要求朝廷严惩卖国贼,革新政治,强化民间抗金力量,重用抗金得力将领,鼓舞士气,积蓄力量,等待机时,收复中原。在李纲主持下,南宋军民积极备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边境防务初具规模,许多爱国青年报名投军,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但是,高宗虽重用李纲为相,实际上宠信的还是主张对金求和退避东南的黄潜善、汪伯彦之流。这些人极力反对李纲还都汴京、招抚义军、募兵买马、筹措军饷的主张,诬蔑李纲有十几条罪状,是“国贼”。高宗对李纲力主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不满,便于八月十八日以李纲招军买马不当,将李纲罢相,并废除李纲的抗战改革措施。李纲为相仅75天。李纲被罢后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冲霄宫,后又再次降职到鄂州居住,最后被放逐到琼州。在放逐的日子里,李纲仍然心系国民,写了许多爱国忧民的诗歌,表达希望国家强盛,失地收复的心情。他仰天长叹道:“吁嗟呼苍天,乃尔艰国步!”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又大举南侵,高宗被迫下海出逃。翌年,金兵立刘豫为伪齐皇帝后北撤。高宗从海上回到绍兴,又想起李纲,复任李纲为银青光禄大夫。绍兴元年(1131年),复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三年,宋朝为了安定湖南局势,又重用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谭州。李纲到湖南后,招抚无业流民,把他们改编成抗金武装,并安置流亡百姓,惩治贪官污吏,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不到一年,境内安定,流移归业,人民又开始安居乐业。这时,主和奸臣又在高宗面前攻击他是:“藩镇跋扈之渐,……使军民独知有纲,不知有陛下。”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竭尽辛劳的功臣,又被撤职,李纲自湖南回福州居住。
  绍兴四年(1134年)冬,金兵攻建康,李纲上奏防御三策,高宗降诏奖谕。绍兴五年,李纲应诏直言,提出加强防务、振作士气和定都建康等措施。高宗褒谕,复任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江西安抚制置使,兼知洪州。李纲到任后,一面在江西境内赈济灾民,招军筑城,安定治安;一面关注前方军事形势,多次向高宗上疏,提出爱惜民力,顺导众心的主张。高宗见江西民安盗息,特赠李纲为金紫光禄大夫。但不久,主和派又攻击李纲“妄自尊大,恣为苛扰气高宗又将李纲撤职,李纲自江西回福州。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朝与金国订立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和约签订后,高宗大肆庆祝,命百官进呈贺表,普遍加官晋爵。以李纲众望所归,也任命他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谭州。李纲坚决反对和议,三上奏章,以疾力辞。 他见国事无所为,郁郁寡欢,在《病牛》诗中表现了自己报国无悔的心情:“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李纲病逝于福州楞严精舍。讣闻,高宗诏赠太师,遗著收入《梁溪全集》中。
  李纲一生爱国忧民的精神,在当时和后代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朱熹称他为“一世之伟人气明朝人称赞他说:“负天下之望,以一身舍为社稷生民安危气表达了人们的崇敬心情。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