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爱民蔡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41
颗粒名称: 勤政爱民蔡襄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13-16
摘要: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大臣。他忠君报国,勤政爱民。一生为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奋斗不息,政绩卓著。精于书法,自成一家。蔡襄于宋大中祥符四年生于枫亭一个农民家庭。翌年,授漳州军事判官。其时,宰相吕夷简执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已,屡贬言者。蔡襄见正人遭贬,作《四贤一不肖》 诗,称赞范仲淹等贤人,斥责高若讷为不肖之徒。诗出,汴京士民争相传抄;辽国使者适至,购买数十本以归,蔡襄遂名传北国。同时,他向仁宗荐举范仲淹等人, 说他们是治“天下病"的良医,应予重用。当时,由于宋朝政治腐败,官吏横征暴敛,豪富兼并掠夺, 外患内忧日益严重。蔡襄仕宦20余年,不仅政绩卓著,在科学文化方面也有重大成就。
关键词: 蔡襄 传略 福建

内容

蔡襄(1011~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大臣。他忠君报国,勤政爱民。一生为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奋斗不息,政绩卓著。精于书法,自成一家。
  蔡襄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生于枫亭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甲科,名噪京师。翌年,授漳州军事判官。
  景祐三年至庆历三年(1036〜1043年),蔡襄先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继任秘书丞、集贤院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他居官任职,正直敢言,尽瘁国事。其时,宰相吕夷简执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已,屡贬言者。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以言忤吕夷简,贬饶州;集贤校理余靖入谏,谪筠州;中允严洙出于义愤,自愿降黜;馆阁校理欧阳修诘责司谏高若讷趋炎附势、迎合吕夷简,亦被贬为夷陵令。蔡襄见正人遭贬,作《四贤一不肖》诗,称赞范仲淹等贤人,斥责高若讷为不肖之徒。诗出,汴京士民争相传抄;辽国使者适至,购买数十本以归,蔡襄遂名传北国。
  蔡襄任谏官期间直言不讳,见吏治败坏,天灾频仍,百姓困苦,西夏侵凌,内忧外患,形势危逼,即连上《言灾异》四疏,指出天灾是由君臣上下过失所致,仁宗“号令不信于人,恩泽不及于下,”希望自行“修省”。疏上,“闻者皆悚然七随后,他又多次上疏,谏阻迎舍利与修建开宝寺塔等事,劝仁宗不要信佛, 应修人事、救时弊,加强边防,恤民苦难,以求至治。
  蔡襄主张去邪人,退不肖,进贤才,因此与擅权枉法的大臣势不两立。他上疏参劾宰相吕夷简、晏殊与参知政事王举、陈执中等人,要求仁宗罢免他们。同时,他向仁宗荐举范仲淹等人, 说他们是治“天下病"的良医,应予重用。
  蔡襄重视边事,看到西夏与辽国军队屡次犯边,宋军无力抗击,先后上20余疏,指责大臣捍边无方,辱国殃民;要求君臣“大有为”,奋起拒敌,卫国保民。在《乞大为边备之要》疏中, 他提出改革军政,选拔将帅,边郡委任精明官员,提高军队战斗力,加强边防的主张。
  当时,由于宋朝政治腐败,官吏横征暴敛,豪富兼并掠夺, 外患内忧日益严重。蔡襄忠告仁宗:“自古剥下无厌而民不乱, 诛财无已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他进而指出,要使百姓心不挠、国不危,必须抚恤贫民,择官任贤,澄清吏治,方能长治久安。
  庆历四年,蔡襄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七年,改福建转运使。在任期间,兴利除害,为民办事。莆田县旧有五陂塘,积水溉海滨咸卤地千余顷,8000多户农民赖以为生。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陈清伙同30家豪绅,勾结县官,决塘为田百余顷,破坏水利灌溉,使大片农田无法耕种。蔡襄即奏请朝廷,准许修复五陂塘,蓄水以利农户。五陂塘修复后,农民感戴蔡襄功德,于塘侧为他建祠。
  当时,福建海盐由官府煎卖,利益甚少,而且每年有数万人因犯禁私煎而陷刑狱。蔡襄奏请朝廷,让闽人自煎和通贩,使民分享盐利。身丁米是五代旧税;真宗时宣布免征,但漳、泉、兴等地官府仍然征收,每丁纳七斗五升。贫民无力输纳,生子不敢养育,许多人被迫逃亡。蔡襄为减轻人民负担,奏请朝廷减征一半身丁米。
  蔡襄发动民众在各县官路旁种植松树。从福州大义渡至泉、漳700里的大道两侧,松树成行,荫庇道路。民众歌颂说:“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在福州,蔡襄见民众患病不就医而求巫现,多为蛊毒所害,便撰《圣惠方后序》,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将《圣惠方》誊于版,挂衙门前,为病者提供药方。又采取措施,取缔巫觋,“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蔡襄撰《福州五戒文》,提倡家庭和睦,乡党亲善,戒田主不要兼并农人,商贸不可欺诈贫民。人人各守本分,和谐相处。
  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京任职。至和元年(1054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开封京师地,世称难治。蔡襄知难而进,持法为治。他为政精明,“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朝野敬佩。
  至和二年二月,蔡襄以枢密直学士移知泉州。闰三月,改知福州,八月到任。再知福州时,蔡襄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命三县疏导渠浦气闽县疏浚护城河浦176条,计21976丈,用民力共8.9万人,溉田3600余顷。侯官县开淘河浦69条,延袤125里。大片农田得到灌溉,农业生产发展。他又兴办学校,提倡读经。当时,闽之儒生为应科举,专习诗赋,蔡襄认为要造就经国人才,必须倡读经书,为此,他礼聘乡贤周希孟、陈襄、郑穆和陈烈等人执教,为数百名学生开讲经书,并亲至学舍,执经讲问。
  蔡襄为革除民间陋俗,撰《戒山头斋筵》文。闽人重丧事,举丧大办酒宴与山头斋筵,任众人恣食,并分散钱物。贫民为此典卖田宅,招致破产。蔡襄撰文劝谕,禁止丧家办筵会,违者治罪。接着又作《教民十六事》文,指导民众参与十六事,包括监督与告发官吏的非法行为;参与市场管理,告发、缉捕在市上诈骗者;禁赌钱与重办丧事等。
  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移知泉州。蔡襄到任后,积极筹款,招募民工与工匠,加快建桥。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历时6年的洛阳桥建成,万民欢庆。蔡襄设宴庆功,并亲撰《万安桥记》,刻石立碑。碑文简洁凝炼,笔力雄健遒劲,与横空飞架的洛阳桥相辉映,世人称为“三绝”。
  嘉祐五年(1060年)秋,仁宗召拜蔡襄为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翌年二月,赴京就任,主管财政。此时,宋朝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已深。他善于理财,“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入以制用。划剔蠹弊,簿书纪纲,纤悉皆可法”。不久,英宗继位,蔡襄作《国论要目》,阐述改革主张,提出择官、任才、去冗、正刑、辨邪佞、抑兼并、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英宗不采纳,反而欲夺其三司职。蔡襄见在朝难于容身,要求知杭州。治平二年 (1065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三年,徙南京留守,蔡襄未行,因丁母忧返闽。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病逝家中。
  蔡襄仕宦20余年,不仅政绩卓著,在科学文化方面也有重大成就。他撰写《荔枝谱》与《茶录》,是介绍荔枝、茶叶的专著,被译成英、法文版,传播世界各国。他精于书法,正楷、八分、散隶和大、小草书,“众体皆精”,被誉为“翰墨豪杰”;欧阳修赞为“一代绝笔气蔡襄一生所著甚丰,有诗词370首,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于《蔡忠惠公全集》。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