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闽王王审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39
颗粒名称: 封疆闽王王审知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6-9
摘要: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号白马三郎,光 州固始人,是五代时闽王。他在五代动乱时 期,维护国家统一,在福建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努力发展社会经 济和文化教育,使福建的生产、建设、商贸、水利、教育等都得 到迅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福建宋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王审知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王审邦,王审知排行第三。王审知兄弟临危受命,接 受军民拥戴,在南安扣押王绪,整顿队伍,严明纪律,推王潮为 帅,从而渡过危机。王审知平易近人,关心士卒,能与士兵同甘 共苦,深得军民拥戴。王氏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很快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在王氏兄弟治理下,泉州生产迅速恢复,人民 安居乐业。
关键词: 王审知 传略 福建

内容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又字详卿,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是五代时闽王。他在五代动乱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在福建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使福建的生产、建设、商贸、水利、教育等都得到迅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福建宋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审知生于唐咸通三年(862年),祖上务农为业,父王恁。王审知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王审邦,王审知排行第三。兄弟三人皆好读书,见识远大,名闻乡里,人称“三龙气唐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唐中和元年(881年),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王绪起兵攻陷光州,王审知兄弟三人也率乡人起义,投奔王绪。后王绪投靠唐蔡州防御使秦宗权,被授为光州刺史,王潮也被王绪封为军正使。
  光启元年(885年),秦宗权因王绪不能完成应征缴的租税,出兵伐王绪。王绪被迫率领光寿二州军民南逃,途经安徽、江西、广东,分路进入福建汀州和漳州。在漳浦会师后东上南安。王绪生性猜忌,滥杀将士,军心浮动。王审知兄弟临危受命,接受军民拥戴,在南安扣押王绪,整顿队伍,严明纪律,推王潮为帅,从而渡过危机。王审知平易近人,关心士卒,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军民拥戴。
  王氏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很快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王潮应当地士民的要求,率军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得知王氏兄弟贤能,上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在王氏兄弟治理下,泉州生产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重,认为王潮可继任,他不顾女婿范晖反对,召王潮来福州,准备授以军政大权。王潮还未至福州,陈岩即于景福元年(892年)去世。范晖掌握军政大权,自称留后,抵制王潮前来,并且骄奢横暴,不得人心。王潮派兵攻福州,以王审知为都监,沿途百姓纷纷输送军粮支援王潮军队。经过一年多战斗,王审知率军于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攻入福州。接着闽中各地军民纷纷归顺,唐朝遂于十月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观察副使。
  乾宁三年(896年),唐朝廷以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节度使。翌年,王潮病卒。光化元年(898年),唐朝授王审知为节度使。后又加平章事,封琅琊郡王。唐亡,后梁立,王审知向后梁献表纳贡,梁太祖于开平三年(909年)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开平四年,又封为闽王。
  王审知自接掌福建军政大权后,采取一系列政策发展福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在政治上,他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对外睦邻通好。当时很多人劝他称帝,割据一方。王审知为维护国家统一,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也。”并对中央政权进表纳贡,以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与邻境政权,则结姻通好,娶南汉主刘隐的女儿为儿媳妇,并同意越主钱镠来闽聘儿媳妇。这样就消弭了福建的战祸。对内王审知任人惟贤,选用良吏,接纳中原避乱而来的贤人志士。他任用不受馈遗的贾郁、体恤民间疾苦的颜仁郁及黄滔等人,建立廉能的政权。对民间动乱,他力求慰抚,严禁诛杀,使动乱很快平息。
  在社会安定的基础上,王审知着力发展生产。他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农民耕种公田,其税什一,而且没有出征之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一再鼓励农民垦荒,使大片良田得到开发。在沿海地区则开展围海造田,使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他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垫坝筑堤,防旱排涝。福州的西湖经过扩浚后,广袤达四十里,使西北近郊大片农田受益。福清的祭苗墩海堤、长乐海堤、连江的东湖、泉州的陂塘等,都是在王审知倡导下修建的。由于耕地扩大、水利兴修和水稻品种的改良,粮食产量有很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他还鼓励农民种茶,大量生产茶叶,每年输出五六万斤。当时建安郡和福州鼓山的茶叶,均被列为贡品。
  王审知重视商业贸易,为了扩大海外贸易,他把连江的黄歧半岛开辟为甘棠港,成为福州的重要港口。福州与朝鲜、印度、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等国家,经常有使者和商旅来往。舶来品有象牙、珍珠、香料等。陶器和铁器是当时出口的主要物资,泉州是当时福建制瓷的主要地区,安溪则是银铁矿冶的主要产地。为了开展海外贸易,造船业也十分兴盛,当时已能制造长20丈,载几百人的航海大船,泉州是当时福建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他还铸造铁钱和铅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日益繁荣。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扩建福州城垣。他于子城外加筑城墙,周长四十里,称为“罗城”,又称“大城”。梁开平元年(907年),王审知再筑南北夹城,夹城长26公里。通过两次扩建,福州新城比旧城面积扩大七倍多。福州同中原内地的贸易也迅速发展,王审知为发展商业,免除苛捐杂税,并撤除许多关卡。商业的繁荣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实力增强。
  在王审知治理下,福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同中原的动乱形成鲜明的对照,许多文人学士相继入闽避乱。王审知礼遇这些饱学之士,他在福州、泉州等地设立招贤馆,积极招纳贤能之士。当时在外地做官的闽人如翁承赞、黄滔等都先后回闽,并得到重用。外籍的知名人士如王惔、韩偃、徐寅、王璃等也纷纷来闽,也都得到王审知的重用,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王审知还积极发展教育,他采纳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设立四门学,作为福建的最高学府,这是福建第一个高等学府,培养后起之秀并保存文化遗产。王审知还在府县设立各级学校,使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鼓励民众读书识字。王审知还下令搜集遗书,组织文人学士整理缮写,妥善保存。在他提倡下,福建的文化教育空前昌盛。
  王审知持身俭朴,提倡节俭。曾有一名使者从南方归来,献给他一个玻璃瓶。王审知将它掷之于地,对下属说:“好奇尚异,乃奢侈之本。今诅之,俾后代无为渐也”。王审知的身体力行,对澄清吏治和社会崇尚节俭的风尚,起了良好的作用。但王审知崇尚佛教,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福州著名的鼓山涌泉寺、雪峰寺和定光塔、大中定慧塔、神光寺报恩塔等都是在这时兴建或修复的。王审知还下令铸造金铜大佛,缮写佛经,并把大量良田施舍给寺院。这虽然给后代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遗产,但也浪费了许多资财。
  后唐同光二年(925年),王审知病逝,死后葬于福州北郊莲花山南麓。福州人民感念他治闽的丰功,在福州城内建闽王庙,世代奉祀。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