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李唐王室后裔——明经胡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125
颗粒名称: 64.李唐王室后裔——明经胡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415-41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历史上赐姓李很多,使李氏光大,然也有李姓改作他姓者, 明经胡氏即是李改胡姓而又名人辈出的一个家族。904年8月,朱全忠杀唐昭宗,第二年唐昭宗的遗腹子李昌翼出生,在徽州婺源考水,被一个叫胡三的人收为义子,改姓胡。昌翼长大后,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中明经科及第,故其后裔称明经胡氏,因其是李姓后裔,明经胡氏忌与李氏通婚。明经胡氏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有二支,即宋元时期的婺源胡炳文家族和近代绩溪胡适、胡雪岩家族。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生于1250年,卒于1333年,享年 83岁。婺源胡氏与绩溪胡氏的许多后人为胡氏家族增添了光辉, 不过,由于他们毕竟是由李姓改为胡姓的后人,从追根溯源角度,亦提岀来附录于此。
关键词: 李唐 王室后裔 李氏望族

内容

历史上赐姓李很多,使李氏光大,然也有李姓改作他姓者, 明经胡氏即是李改胡姓而又名人辈出的一个家族。
  904年8月,朱全忠杀唐昭宗,第二年唐昭宗的遗腹子李昌翼出生,在徽州婺源考水,被一个叫胡三的人收为义子,改姓胡。昌翼长大后,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中明经科及第,故其后裔称明经胡氏,因其是李姓后裔,明经胡氏忌与李氏通婚。
  明经胡氏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有二支,即宋元时期的婺源胡炳文家族和近代绩溪胡适、胡雪岩家族。
  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生于1250年,卒于1333年,享年 83岁。胡炳文是李昌翼第十四代孙。李昌翼的第七代孙胡绍为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曾任郯县主簿。胡绍三子即胡伟、胡级、胡伸,胡级、胡伸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胡级官至金部郎中,胡伸官至国子司业,迁知无为军,有德政。胡伸从弟胡侃,也登进士乙科,曾试为县宰,不久即去官隐居数十年,自号柳湖居士,著有 《胡氏家室棣华集》。
  胡伸传至第三世为胡允济,迁居婺源郭东集贤里。胡允济以学行推择为乡校正。胡允济子胡师夔从朱熹的从孙朱洪范学 《易》,胡师夔子胡斗元也从朱洪范学《易》、《书》等经书,并授徒 50余年,弟子遍天子。胡斗元也以经学传家。胡斗元之子即胡炳文,嗜学成性,年12即夜读不辍,禀承家学,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数无不推究,成为元朝一代学术宗师。先任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后调兰溪学正,未赴任。其族人胡淀建明经书院,胡炳文为山长,自号云峰先生,有《云峰集》行于世。其子侄辈人胡念祖、胡振祖、胡光祖、胡德祖亦以儒传世。
  胡炳文之后有徙居歙县之地者,明末人胡渊自称胡炳文之后,入清后,绝意不仕,与同邑江德元等在紫阳书院讲学,年70 而终。
  胡伸子胡搏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登进士第,胡伸又一子胡持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也登进士第,官至通判南康军。胡持之孙胡自厚也在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中进士。胡自厚子胡贡元、胡知先皆为太学中舍生,胡贡元子即胡次焱, 与胡炳文是族兄弟,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中进士,官至贵池县尉。1275年元兵入贵池,胡次焱奉母归乡里,在其族人胡淀所建明经书院教书。胡次焱诗文由其族孙胡琏搜辑成10卷,名曰《梅岩文集》。
  李昌翼第二代的另一支中有一个人名曰胡延正,由婺源迁到了绩溪,聚族而居,耕读不辍。十几代后,至胡适的高祖胡瑞杰成为著名的茶叶商人。胡适曾祖父胡锡镛早卒,其祖父胡奎熙继承祖业,将茶铺扩展到上海,字号茂春。胡适的父亲胡珊,字铁花,弃商读书,后为庠生,至上海龙门书院从山长刘熙载治理学, 后孤身到东北边地实际考察宁古塔。他专心治理学兼地理学,功力深厚,工吟诗,留有诗文,《皇清经世文续编》收录他数篇文章。受胡铁花影响,胡铁花之子胡适好学,留学美国,在康乃尔大学主攻文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初,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倡导新文化,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尔后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新中国建立前夕,去台湾,后又去美国,1962年去世。著述宏丰,主要有《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上册、《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 等。
  绩溪胡氏中还有两个著名人物,一是绩溪上川人胡开文,二是绩溪胡里人胡雪岩。胡开文是清代制墨四大家之一,胡开文做的墨,称徽墨,徽墨经几代人努力,1910年获南京劝业会优质奖章,1915年又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胡雪岩名光墉,雪岩为其字,是清末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以商致富,纳赀为道员。曾为陕甘晋豫浙鲁诸省捐了数额巨大的赈济款,为左宗棠平定新疆筹备军火,被清朝特赐黄马褂。他亲手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与北京“同仁堂”同享盛誉的药业堂号。
  婺源胡氏与绩溪胡氏的许多后人为胡氏家族增添了光辉, 不过,由于他们毕竟是由李姓改为胡姓的后人,从追根溯源角度,亦提岀来附录于此。(《歙县志》、胡铁花著《钝夫年谱》、《胡适之先生年谱》、徐之超《从胡适“姓氏公案”说到绩溪“三胡”》,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