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盱眙李文忠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106
颗粒名称: 48.盱眙李文忠家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400-402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12岁母死,朱元璋在滁阳时,投奔了朱元璋。李文忠读书颖敏,19岁时率军援池州,勇冠三军,连败元军,升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此后,李文忠又守严州府,夺诸全,大破张士诚,官至浙江行省平章事。洪武十七年病死,享年46岁。李文忠三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皆朱元璋赐名。第二年李景隆在德州大誓师,合诸路兵马计60万,讨伐燕王,结果连战连败,其军死者数十万,李景隆从德州退至济南而还。朝廷有大事,李景隆仍以班首主议,诸功臣皆不平,弹劾李景隆者甚多,于是夺李景隆爵位,没收李增枝财产。李景隆曾孙李璿为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其后人中无甚名人,但袭爵,至明亡为止。
关键词: 盱眙 李文忠 李氏望族

内容

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12岁母死,朱元璋在滁阳时,投奔了朱元璋。李文忠读书颖敏,19岁时率军援池州,勇冠三军,连败元军,升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此后,李文忠又守严州府(今浙江建德县东北),夺诸全(靠近严州府之地),大破张士诚,官至浙江行省平章事。
  洪武二年(1369).李文忠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岀塞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常遇春病死,李文忠代领其军,在大同大破元军,斩万余人。第二年又拜征虏左副将军,与徐达分道北征,追至北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而还,降众数万,虏元顺帝嫡子及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回师献捷时,朱元璋在奉天门迎接,大封功臣时,李文忠功最高,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予世券。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享年46岁。
  李文忠征战一生,有勇有智,好学问,通晓经义诗歌,具儒将风采。
  李文忠三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皆朱元璋赐名。李增枝官至前军左都督,李芳英官至中都正留守。李景隆在洪武年间官至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引为肺腑,燕王朱棣起兵,耿炳文率军战败后,便派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战燕王军,李景隆不知兵,又妄自尊大,在德州被击溃。第二年李景隆在德州大誓师,合诸路兵马计60万,讨伐燕王,结果连战连败,其军死者数十万,李景隆从德州退至济南而还。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先后上奏,请诛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皆不问,反派李景隆作为使者,去燕王军割地求和。燕王过长江,李景隆与谷王朱橞竟开门迎降。燕王即帝位,授李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李景隆仍以班首主议,诸功臣皆不平,弹劾李景隆者甚多,于是夺李景隆爵位,没收李增枝财产。李景隆曾绝食,未死,至永乐末年病死。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才下诏恢复李增枝等行动自由,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开始录用李文忠后人。李景隆曾孙李璿为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其后人中无甚名人,但袭爵,至明亡为止。(《明史》卷126《李文忠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