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营州李家族——赐姓李氏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82
颗粒名称: 24.营州李家族——赐姓李氏之一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73-375
摘要: 本文讲述了被唐高祖赐姓李,字犯太宗李世民之讳,隋末迁居至滑州之卫南,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他与隋朝骁将齐郡通守张须陀多次交战,隋炀帝派王世充率5万兵围攻瓦岗军,他向李密建议夺隋朝的黎阳粮仓,李率兵亲自夺取黎阳粮仓,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带兵到洛阳,他认为这些地盘及军队是李密的功劳,唐高祖李渊末见李降表,李密反唐被杀后。他与瓦岗军旧将士将李密埋葬在黎山之南,他随唐太宗李世民战败王世充。王世充部下单雄信原是瓦岗寨将领.武艺绝伦,太宗让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李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突厥闻其名皆畏威遁走,
关键词: 营州 李家族 李氏望族

内容

李,本姓徐,名曰徐世,被唐高祖赐姓李,高宗时,以 “世”字犯太宗李世民之讳,改名李。
  李本曹州离狐人,隋末迁居至滑州之卫南,是富室大家族。李及其父徐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隋炀帝统治残暴,人民揭竿而起,李投奔到瓦岗寨起义领袖翟让处,李密到瓦岗寨后,他认为李密有才,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在瓦岗寨,他与隋朝骁将齐郡通守张须陀多次交战,最后战杀张须陀。隋炀帝派王世充率5万兵围攻瓦岗军,李又献奇计,在洛水大败王世充。当时河南、山东正闹水灾,饥民遍野,他向李密建议夺隋朝的黎阳粮仓,一赈贫民,二解决义军给养。李率兵亲自夺取黎阳粮仓,对扩大瓦岗军势力,提高瓦岗军威望起了关键作用。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带兵到洛阳,李密率军抗宇文化及,李负责守仓城,李在城外掘深沟以固守,又挖地道出兵奇袭,对战败宇文化及起了重要作用。李密被王世充战败后,投降唐朝,时李 仍镇守原瓦岗军所占地盘,他认为这些地盘及军队是李密的功劳,不能以个人名义献唐朝,于是他将所占地盘的州县户口及军队人数做成表,派人送到李密处。唐高祖李渊末见李降表, 后来了解到李的忠贞之意,大加赞赏,说他是“纯臣”,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侯大将军,赐姓为李,并封李之父徐盖为洛阳王,徐盖再三辞让,才改封舒国公。李密反唐被杀后,李请求安葬李密,他与瓦岗军旧将士将李密埋葬在黎山之南,起高坟,穿丧服,祭奠一番。他随唐太宗李世民战败王世充,王世充部下单雄信原是瓦岗寨将领.武艺绝伦,被俘后依例应处死,李爱其才,要求免其死而用其能,李渊不同意,临用刑前,李割己肉让单雄信食之说:“生死永别,此肉同归于土矣单雄信被杀后,他将单雄信的子女收养。
  李在削灭群雄的统一战争中立有功勋,但在唐初,李最大的贡献是抗击突厥。时突厥常侵边,他与李靖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为御突厥,太宗让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李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在并州前后16年,境内令行禁止,突厥闻其名皆畏威遁走,使北边安定,于是被封为英国公。薛延陀侵边时,太宗又派李率兵征讨,大破薛延陀,虏其五万余口。唐太宗为酬其功,竟自割胡须,为其和药,李顿首岀血,以谢皇恩,太宗说: “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可见太宗对李格外看重。
  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任命李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在高宗朝,高丽内乱,李又以辽东道行军总管身份平定高丽内乱。高宗乾封二年(667)李病死,时年76岁。高宗为其举哀,废朝七天,其墓仿卫青、霍去病墓葬之例,做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之形,以表彰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李属开国功臣,太宗建凌烟阁,将开国功臣画像放置其中,以示表彰。李、李靖居首位。李开国有功,但从不居功自傲,有功多推至属下,有赏赐则散之将士,与魏征、高季辅、杜正伦等系好友。所以李死时,闻者莫不悲怆,可谓一代贤人、贤相。
  李足智多谋,又能独善其身,作战时颇有计谋,临敌应变, 动合事机,所以战而多胜。他始终以为由一田夫而至高位,非常知足,临死之前,留下薄葬遗言,又以高季辅、杜如晦、房玄龄后人不争气破家荡尽的教训教导子女•可谓一生聪明,但其弟、子、 孙则才不足。李少弟徐威,被王世充杀害。李二子子任过州刺史。李之孙名曰敬业,与骆宾王等起兵反对武则天当皇帝,却无统兵布阵之才,不到三月便兵败被杀,被武则天灭族,又改回徐姓,将李剖坟断棺,中宗即位.才予以平反,重修李墓。李族子思文,未参与徐敬业叛乱,被武则天赐姓武,官至春官尚书。思文子钦宪复徐姓,开元年间,官至国子祭酒。(《旧唐书》卷67《李传》、《新唐书》卷93《李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