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渤海李氏——陇西李氏分房之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81
颗粒名称: 23.渤海李氏——陇西李氏分房之六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372-37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渤海因秦汉时期濒临渤海湾而得名,两汉时期辖境相当于今冀南与鲁北,在这个地面上,南北朝至隋朝时出了二望族,即李叔彪、李棠二家族。李叔彪“好学博闻,有识度,为乡里所称”,历任中书博士、国子博士、中书侍郎等职,其子李述“有学识,州举秀才,拜太常博士”。其孙李象 “博涉群书”,稍迁中书侍郎。因其父去世早,李棠幼年孤苦零丁,却想恢复其官宦之家的名声,因此“好学,有志操”。隋炀帝时,汉王杨谅反叛, 李雄又讨逆建功,官升户部尚书。炀帝连年战争,劳役繁重,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大臣杨玄威又于黎阳起兵反叛,炀帝猜忌李雄与谋,派人逮捕,李雄得知,投奔杨玄感,成为杨玄感的骨干,后杨玄感兵败,李雄全家被诛。
关键词: 渤海 李氏 李氏望族

内容

渤海因秦汉时期濒临渤海湾而得名,两汉时期辖境相当于今冀南与鲁北,在这个地面上,南北朝至隋朝时出了二望族,即李叔彪、李棠二家族。
  李叔彪系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李铉系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李棠与李叔彪不知有何亲族关系,亦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其子李雄也名显史册。
  李叔彪的从祖父李金投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臣,从军征但并无高强之艺,故只得了个征南从事中郎的头衔,但却为子孙提供了仕进的经济基础和与仕人相接触的人际关系。李叔彪“好学博闻,有识度,为乡里所称”,历任中书博士、国子博士、中书侍郎等职,其子李述“有学识,州举秀才,拜太常博士”。其孙李象 “博涉群书”,稍迁中书侍郎。祖孙三代以好学相传,任文书秘书类官职,故可谓书香门第,但可惜传之三代,至李象时无子族灭0 李棠祖父为郡守,其父做过员外散骑侍郎,也算仕宦之家。因其父去世早,李棠幼年孤苦零丁,却想恢复其官宦之家的名声,因此“好学,有志操”。先在东魏官府中任小吏,不久投北周, 受器重,位给事黄门侍郎,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在北周忠诚做人,死于征讨西蜀的战斗之中。其子《北史》作李雄,《隋书》作李子雄,实则一人,继承其父风操,“少慷慨,有壮志”,是隋统一天下的功臣,为大将军。隋炀帝时,汉王杨谅反叛, 李雄又讨逆建功,官升户部尚书。炀帝连年战争,劳役繁重,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大臣杨玄威又于黎阳起兵反叛,炀帝猜忌李雄与谋,派人逮捕,李雄得知,投奔杨玄感,成为杨玄感的骨干,后杨玄感兵败,李雄全家被诛。(《北史》卷45《李叔彪传》、《魏书》卷 72《李叔彪传》、《周书》卷46《李棠传》、《隋书》卷77《杨玄感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