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武阳李大亮家族——陇西李氏分房之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80
颗粒名称: 22.武阳李大亮家族——陇西李氏分房之五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371-372
摘要: 本文讲述了武阳李氏房源于兴圣皇帝李皓第七子李豫,《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上》列八代28人,为唐宰相者1人,右卫大将军1人,封为公者3人,为州刺史者11人,侍中1人,太守1人,兵部尚书1人,为监察御史、殿中少监等朝官者4人。史书列传者3人,即北魏孝武帝元修时侍中李琰之,唐太宗时右卫大将军李大亮,武则天时宰相李迥秀。李琰之是李豫的曾孙,北魏宰相李冲的侄儿。李大亮的族孙李迥秀以弱冠应英才杰出举,被武则天看中, 甚宠幸,并任为宰相,但却空有文才而无德,倾心以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虽未死于神龙革命时,但却被时人所讥。武阳李氏从此家风坏,其子李齐损竟在开元十年谋叛乱,被满门抄斩,武阳李氏自此一蹶不振。
关键词: 武阳 李大亮家族 李氏望族

内容

武阳李氏房源于兴圣皇帝李皓第七子李豫,《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上》列八代28人,为唐宰相者1人,右卫大将军1人,封为公者(不含郡公、县公)3人,为州刺史者11人,侍中1人,太守1人,兵部尚书1人,为监察御史、殿中少监等朝官者4人。史书列传者3人,即北魏孝武帝元修时侍中李琰之,唐太宗时右卫大将军李大亮,武则天时宰相李迥秀。
  李琰之是李豫的曾孙,北魏宰相李冲的侄儿。李琰之字默蠡,自幼聪明,号为神童,“经史百家,无不悉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到休闲之时,常闭门读书,不与任何人交往.自言读书不求声名,只是为了“孜孜求讨异见异闻”。他知识渊博,许多人向他求教,北魏两次聘他修史,官至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李琰之二子,名曰李纲、李慧。李纲官至宜州刺史,仪同三司。李纲之子李充节,在隋数以行军大总管身份击突厥,因功位上柱国,封武阳郡公,甚有威名。李充节之子即李大亮。
  李大亮是唐初名人,隋末为吏,李渊一入关,李大亮即从东都洛阳奔长安,投奔李渊。因有文武才,在削平群雄的战争中,率军讨王世充,平辅公祏,又讨吐谷浑,以功晋爵为公。
  李大亮先后任过土门县令、交州都督、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皆有惠政。为县令期间,百姓饥荒,李大亮将所乘之马分给贫弱之家,劝课农桑,在其劝农政策鼓励下,全县丰收。当胡贼侵略边疆时,大亮感到一县之兵太少难以抵抗,于是单枪匹马到胡城营中,晓以大义,使胡贼感悟而降。李大亮为取诚心,又杀马宴请降人,从而使胡贼数千投降,士门县内秩序良好,史称此举为:“卖马劝农,是为政也。”“投身谕贼,略也。”李大亮处世得体,为地方官爱抚民众,在击败辅公祏后,皇帝以功赏赐给李大亮奴婢百人,李大亮认为这些奴婢都是大户人家,国破家亡,不忍心让他们做奴婢贱役,于是全部放遣为平民。史书评价此说:“改奴婢从良者,仁也。”李大亮讲究孝悌廉政和义气。五服之内,凡无后代的人死后,其丧事都是他办理,在其亲戚和家族中,凡老人无赡养者、寡居者、丧父母之幼子他都悉心照料,事其兄嫂如同父母。他本人 “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死后,“家无珠玉可以为晗,唯有米五石, 布三十端”。
  李大亮忠于职守,忠心耿耿,所以唐太宗只要岀外巡幸,就让李大亮在宫中值班,房玄龄对此甚为赞赏,把李大亮比作汉代的王陵和周勃。
  李大亮的族孙李迥秀以弱冠应英才杰出举,被武则天看中, 甚宠幸,并任为宰相,但却空有文才而无德,倾心以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虽未死于神龙革命时,但却被时人所讥。武阳李氏从此家风坏,其子李齐损竟在开元十年谋叛乱,被满门抄斩,武阳李氏自此一蹶不振。(《新唐书》卷99《李大亮传》、《旧唐书》卷62 《李大亮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