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煜忍辱卑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41
颗粒名称: 三、李煜忍辱卑屈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13-31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中主李璟去世后,不想当皇帝的李煜因为哥哥李弘冀暴亡而袭位于金陵,史称南唐后主。煜,意味着光明照耀,取意于西汉扬雄《太玄?元告》中的“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李理病死,25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李煜发现后,将其处死,下令全国勤王,命江南第一大将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率师至金陵救驾。李煜42 岁生日时,在府第作乐庆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了十分恼怒,又传出李煜新作“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太宗认为李煜眷恋故国,心有异志,让人以牵机药把李煜毒死。一个政治上的庸主但却是词中南面王的李煜在过了二年多的亡国之君主生活后,悲凉地离开了人生。
关键词: 李煜 李氏望族 家史

内容

中主李璟去世后,不想当皇帝的李煜因为哥哥李弘冀暴亡而袭位于金陵,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旧历七月七日,是李璟的第六子,因生于乞巧节,李璟给其起名李从嘉,即皇帝位后,更名为煜,字重光。煜,意味着光明照耀,取意于西汉扬雄《太玄•元告》中的“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李煜英俊秀美,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重瞳”即一只眼睛里生有两个瞳孔,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古时的舜帝和楚汉相争中的项羽都是重瞳。奇特的相貌,却遭到了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长兄弘冀的猜忌与冷漠,弘冀立为太子后,为早日夺位,曾害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煜为免遭杀身之祸,自少年时就自甘寂寞、淡泊名利,潜心书画琴棋,青年时便成了一位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风流才子。但上天又好像故意捉弄人,偏偏他的几位兄长都先后死去,李璟只好将李煜立为太子。李理病死,25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
  李煜即位时的南唐,已是国运穷蹙、江河日下的局面,雄才大略的皇帝也难挽回这个残局,李煜采取了进贡称臣、乞保皇位的基本国策。李煜对北宋几乎是无事不贡、无时不贡,从961年即位到975年肉袒出降,短短的15年间,纳贡竟有17次之多。李煜即位之初就亲自草拟和缮写了《即位上宋太祖表》,表示“竭尽为臣之道”。为表虔诚,他不再称唐国主而称江南国主,将唐国印改为江南国印,他下发文书不再称“诏”,而称“教”;凡与北宋重名的中央机构一律改名,如将中书省改为左内史府,门下省改为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等;他不再对李氏子弟封王,而封“公”;他会见北宋来使,脱掉黄袍而穿臣子的紫袍。李煜本想委曲求全,退让延诈,赵匡胤见李煜软弱可欺,更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要挟。赵匡胤蛮横地将李煜的弟弟李从善作为人质,扣在东京汴梁,使其手足分离,又强迫李煜将已在北宋为官的南唐叛徒樊若水的家人送到北宋,还强借南唐江南十九州山川形势图。为了诱降李煜,赵匡胤在汴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礼贤宅”,让李从善修书给李煜,规劝李煜投降。李煜不降,赵匡胤又接连以 “礼”相邀,遣使至江南,请李煜到汴梁观礼,李煜怕成为笼中鸟, 千方百计推托,不入北宋,赵匡胤恼羞成怒,以兵戎相见。
  北宋开宝七年(974)九月,赵匡胤派曹彬和潘美各率一军, 分别从西面和北面进攻金陵,又授吴越王钱俶为东南面招讨制置使,从东面进攻金陵,与曹彬、潘美二将呼应,形成了西、北、东三面合围金陵之势。南唐君臣明知宋军迟早要渡江南下,却幻想靠长江天堑来拖住宋军,因此武备松懈;另一方面,还幻想通过称臣纳贡,可以偏安苟活,因此忠良被害,奸佞充盈,声色狗马, 醉生梦死,人心涣散。兵临城下之时,李煜只好派神卫统军指挥使皇甫继勋统兵迎敌。皇甫继勋却贪生怕死,欲降北宋,便故意贻误战机。李煜发现后,将其处死,下令全国勤王,命江南第一大将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率师至金陵救驾。朱令贤率15万大军在长江摆开阵势,要与宋军决一死战,借顺风用火攻宋军,火初点起,风向宋军刮起,宋军惊恐万状,但很快,风向掉转,火势随风势向南唐兵吹来,朱令赟这支劲旅全军覆没,朱令赟自杀。李煜束手无策,开宝八年(975)冬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肉袒请降。宋太祖封其为违命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李煜在北宋虽居住华丽,却生活无自由,又常受北宋皇帝欺侮嘲笑,往日与他朝夕相伴的小周后,也常被宋太宗招去陪宴侍寝,这种奇耻大辱,李煜只能忍辱吞声,装作麻木而已。李煜42 岁生日时,在府第作乐庆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了十分恼怒,又传出李煜新作“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太宗认为李煜眷恋故国,心有异志,让人以牵机药把李煜毒死。一个政治上的庸主但却是词中南面王的李煜在过了二年多的亡国之君主生活后,悲凉地离开了人生。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