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与李希烈联兵,战火由河北扩大到河南,李希烈围襄城 (河南襄城县),德宗命宣武军节度使李勉率兵救襄城,李勉想采用围魏救赵之策,避开李希烈重兵所在的襄城而直捣其治所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但这与德宗皇帝预定的在襄州决战的计划不符,于是派宦官斥责李勉,逼迫快到许州的宣武军开往襄城, 结果遭伏击,李勉军大败,德宗不得不抽调关内诸镇兵救襄城。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所抽调的东救襄城的5000名泾原节度使的兵士路过京师,盼得赏赐未能如愿,在饥寒交迫之中只得到些粗饭菜羹,结果士兵哗变。哗变士兵冲进京城的府库,肆意抢夺金帛,德宗皇帝听说发生兵变,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带着后妃、太子,在郭子仪之子郭曙、右龙武军使令狐建及500 士兵掩护下逃至奉天(陕西乾县),史称“奉天之难”。被德宗留在长安监护的朱泚被推上皇帝宝座,自称大秦皇帝。德宗皇帝流亡在外下诏书勤王,李晟病刚好,得书痛哭流涕,当日即整装开拔。但这时张孝忠夹在朱滔与王武俊中间,依仗李晟为援支撑战局,怕李晟撤兵西进,自己孤立无援被歼灭,屡屡阻止李晟。李晟为坚张孝忠之志,留其子李凭助张孝忠,并让李凭娶张孝忠之女。张孝忠又派亲信劝说李晟,李晟解玉带送给该亲信大将,作为临别之物,该亲信大将看李晟西进救驾志坚,便劝说张孝忠让李晟西进。李晟带兵4000至长安附近的东渭桥时,郭子仪手下大将浑 〓率军到奉天,李晟便驻扎在此。由于李晟善于带兵、得民心,从军者日增,月余便至万余人。这时神策军将领刘德信从襄城战场上也退败至渭桥,却不受李晟节制,于是李晟到刘德信营中,历数襄城之败后刘德信的剽掠行为,便将刘德信斩首,并其军,势浩大。正在这时,前来勤王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来到咸阳,李怀光性情粗暴,从朔方到咸阳,一路上大骂宰相卢杞奸邪, 应该诛杀。卢杞知道后,在德宗面前进奸计,德宗竟听从卢杞奸计,急令李怀光收复长安。李怀光千里勤王,本想见皇帝一面,求封赏,目的未达到,便连连上书揭发卢杞,朝臣对卢杞也议论纷纷,德宗只好贬斥卢杞。李怀光逼走卢杞,心也不安宁,遂有异志,又害怕李晟建大功,奏请皇帝批准与李晟合一处,于是李晟、 李怀光二军在咸阳西陈涛斜会师。时朱泚兵众到来,李晟建议趁朱泚离京在外,急攻必胜,但李怀光借口军队刚至,士兵尚未吃饭,不同意出战,李晟只好坚壁不出。在咸阳西陈涛斜李怀光与李晟共同出兵作战,李怀光的军队只知抢掠人马物资,而李晟的军队秋毫不犯。李怀光在咸阳,心怀异志,不听诸将攻长安的劝告,反而与朱泚暗中联络,李晟得知后,多次上奏皇帝,以备李怀光有变,但皇帝仍寄希望李怀光能为己所用,便派陆贽到李怀光军慰问。陆贽还奉天向德宗汇报说李怀光有反状,于是德宗同意李晟移军到东渭桥的意见。李晟移军之时又上奏德宗说: “李怀光反状已明,请皇帝做好逃往蜀汉的准备。”但德宗皇帝犹豫不决,待李怀光约在奉天勤王的朔方将领谋反时,德宗才大梦方醒,仓皇逃至梁州(今陕西城固县)。这时的李晟孤军处在朱泚、李怀光二强贼之间,内无粮草,外无救援,李晟则以忠义鼓舞将士,故李晟军锐气仍强。李晟又致书给李怀光,晓以祸福仁义,劝其立功补过,李怀光也感到内疚,未敢进攻李晟。在李晟正义之师影响下,李怀光部下也心散,不愿反叛,李怀光三次命令他的军队从咸阳袭击东渭桥,他的部队皆无动静,大家都窃窃私语说:“如果让我们进攻朱泚,一切听从,若让反叛,虽死也不从。”李怀光无计可施,只好逃往河中,其士兵或降唐,或逃亡,李怀光所带5万士兵损失大半。奉天守军戴休颜、邠宁(治所邠州, 今陕西彬县)守军韩游魂、昭应(治所陕西临潼)守军骆元光、蓝田守军尚可孤皆自愿受李晟节度,李晟军势大振。德宗皇帝先任李晟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使,又加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任命前河中尹李齐运为京兆尹,供应李晟军粮饷。李晟所率神策军是禁军之一,李晟军士的家庭多在长安之中,陷于朱泚统治之下,军士们常谈起家庭,李晟便感慨地说: “天子都流亡在外,怎敢想家呢?”朱泚派人送信给李晟,说李晟的家属在京一切都好,李晟气愤地斥责送信人是间谍,将其斩首。李晟在东渭桥,从冬到夏,相持数月,仍穿棉衣而无夏衣,李晟与士兵同甘苦,激励士兵,时刻准备攻击。兴元元年(784〉,李晟召集诸将商议进取长安的办法,诸将主张先攻取外城,再攻占街道,然后从北面攻占宫殿。李晟分析道:“攻占街道,街道狭隘, 如果敌伏兵格斗,不仅惊乱居民,而且于官军不利。现在敌重兵皆在宫殿北部的太液池诸苑中,不如从苑北进攻,直捣中坚,中坚力量一击溃,敌必败亡,这样可以保证宫阙不残又不惊扰民众。”李晟之策,诸将皆称善。于是李晟传信给浑瑊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商州节度使尚可孤,约期在长安城下集合。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打败了朱泚的部将仇敬忠,并将其斩首。五月二十五日,李晟攻到长安城的光泰门外。第二天,朱泚的骁将张庭芝、李希倩带领大队人马来迎战李晟,李晟率兵激战,大破叛军,使叛军尸横遍野,逃入城中。这时诸将主张等待浑瑊军队来后一并攻城,李晟说:“贼军已伤败,必猛追穷寇,否则便有喘息机会,不可失良机。”五月二十八日,李晟在光泰门外号令誓师,骑兵、步兵齐进,鼓躁雷动,李晟亲冒矢石、奋勇作战,活捉李希倩等人,朱泚等人率众万余逃离长安,其余众皆降李晟。朱泚逃至彭原(今甘肃庆阳)被部下杀死。李晟进长安,严格军纪,为防贼兵再犯,勒令士卒五日内不得通家信,违令者斩。为安定民心,要求军队秋毫不犯。李晟部下大将高明曜掳叛军女妓一名, 尚可孤部下有人擅自取军马一匹,皆立即斩首。由于李晟军纪严,兵进长安,士庶欢悦。为保卫长安,迎皇帝回京,李晟令其部将分别把守各要塞和各门户,并立即上书送至逃亡在梁州的唐德宗,请德宗回京。贞元元年(785)七月,逃亡在外10个月的德宗皇帝回到了京城长安,李晟盔甲整齐地在三桥迎接,德宗皇帝非常感动,回御殿的当月,即赠李晟之父李钦为太子太傅,其母王氏为代国夫人,给李晟制纪功碑,由皇太子亲自书文,立石碑于东渭桥,使人们永远记住李晟的功德。
李晟收复京师,迎皇帝回京,功勋卓著,却不居功自傲,针对吐蕃经常入侵唐朝西部边境的问题,提出了靖边之策,一是将靠近吐蕃的泾原(甘肃泾川)一带守军中不听中央命令的将领撤换,二是劝农耕织以备军赋。德宗一一听从,并让李晟兼凤翔尹、 凤翔陇右节度使,仍充陇右泾原节度,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师,改封西平郡王。实际上把唐朝西部的防务大权交给了李晟。李晟主管西疆防务,按照靖边、备耕两策施政。
奉天之难时,凤翔军乱,王斌等杀主帅张镒,泾州兵也杀其主帅冯河清,立别将田希鉴。李晟处决了王斌等叛乱分子10余人,斩杀了田希鉴,使有反叛之心者胆寒,同时又举荐右神武将军李观为泾原节度使。吐蕃看到西疆整肃,非常害怕李晟,许多人来投降李晟,李晟倾家财以赏赐降兵降将。吐蕃将浪西曩投降,李晟奏请封王。只要吐蕃降者到,他就让浪西曩穿上锦袍,束上金带接待吐蕃使者,使者们都非常羡慕。
李晟在凤翔,御吐蕃进攻有智术。一次,他得知吐蕃又要进攻边境的消息后,派其部将王佖率3000骁勇之士埋伏在吐蕃进攻的途中,他对王佖授计说:“敌来后,不要正面冲击。正面冲击,前面的敌人虽败,但后面军势仍很大,一起来进攻,你3000 人便不能阻挡了。应当等待前军过后,看到有五方旗、虎豹衣的部队,这是敌中军,主帅尚结赞必在此,这时若出奇不意地冲击敌中军,中军一败,全军即溃,必获大胜。”王佖依计而行,尚结赞率全军皆败退。由于兵士不认识尚结赞,使尚结赞逃走。尚结赞是吐蕃的宰相,足智多谋,大败以后对其属下说,唐朝有三大名将,即李晟、马燧、浑瑊,是吐蕃劲敌,要用计谋使其丧失兵权。贞元二年(786)九月,吐蕃采用了尚结赞的反间计,派大量军队抵达陇州并进入凤翔,既不抢掠东西,也不侵害百姓,到凤翔后大喊:“李晟让我们来,为什么不以牛酒犒劳。"第二天即撤走, 意在让人把话传至朝廷,让人怀疑李晟与吐蕃要和好。李晟对此予以痛击。十月,李晟让王佖率5000兵袭击吐蕃的摧砂堡,将吐蕃的2万兵打败,并杀其大将扈屈律悉蒙。但是与李晟有矛盾的朝臣张延赏联络给事中郑玄逵、工部侍郎张彧诽谤李晟,说李晟背着朝廷与吐蕃有联络。这时尚结赞又派人到唐朝中央乞求和盟,李晟上奏说:吐蕃不可信,不要许和盟,德宗皇帝也支持李晟意见,但害怕武将功高震主,说李晟生事邀功。正巧又碰上韩滉去世,张延赏任宰相,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李晟坏话,并出主意说:武将不能长久带兵,于是德宗罢免了李晟的兵权,调李抱真负责西北边军,让李晟任太'尉、中书令,官职虽高,但不管政事, 只是定期朝拜皇帝罢了。
李晟罢兵权,马燧附和张延赏同意吐蕃求和的意见,派浑瑊到平凉会盟,结果被吐蕃将浑瑊等擒获,浑瑊夺马逃回,马燧因此受牵连,罢兵权,从而使吐蕃尚结赞去掉马燧、浑瑊、李晟的阴谋得逞,张延赏也感到这件事不光彩,只好谢病不理政事。
李晟罢兵权后,也常有人散布流言,恶意中伤李晟。李晟家中有一大竹园,有人说:李晟在大竹园中设伏兵,以应付突然事变,李晟听说,将竹子全部砍光。
李晟罢兵权,许多人为此打抱不平,道王府长史丁琼也曾受张延赏排挤,有怨气,便求见李晟,对李晟说:“太尉功高,却被罢兵权,自古以来,功高者震主,没有保全者,我愿在您左右,以防不测,同时也应狡兔三窟,早作准备。"李晟听后非常生气,将丁琼送官治罪。李晟罢兵权后,小心处世,因此常得皇帝奖赏称赞。贞元五年(789)九月,李晟与马燧被皇帝在延英殿接见,特下诏节表彰,并令有司画其像,挂在勋臣之列,同时令太子书写表彰的诏书,刻在石上,放置门左。贞元九年(793)李晟病死,终年69 岁,皇帝痛哭流涕,废朝五天,令百官皆去吊唁,并亲自为其写悼词,赠太师,谥号忠武。李晟死后,德宗还时常派宦官到李晟家中安慰其儿子,一听说李晟哪个儿子做了件好事,就高兴万分。唐宪宗即位,又追念李晟之功,让李晟配享德宗朝廷,其家谱列入唐宪宗所属谱系。由于皇帝的关照,使李愬成长起来,并成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