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静守家度乱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12
颗粒名称: 二、简静守家度乱世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48-250
摘要: 本文讲述了525年又爆发了河北大起义,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尔朱家族的人在朝中控制皇帝,又占据了北魏的部分重镇,作威作福,残害百姓。尔朱兆的部将高欢骗取其信任,率兵去太行山以东经营地盘,羽毛丰满后,于 532年击溃尔朱兆,尔朱兆自杀,尔朱氏势力崩溃。高欢占据晋阳,建行宫,以晋阳为据点要挟北魏皇帝孝武帝元修。元修为对抗高欢,先依靠拥兵关陇地区的尔朱氏旧部贺拔岳,贺拔岳被高欢部将杀死后,元修又扶植宇文泰势力对抗高欢。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高欢攻洛阳时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宇文泰毒死元修,又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高演为帝年余而亡,又立高欢第九子高湛为帝,高湛淫侈过度, 为帝三年余而亡,立高湛之子高纬为帝。
关键词: 家族 变故 遇难

内容

李瑾39岁时在河阴事变中遇难,他的主要生活年代在509 年至528年之间,也就是北魏宣武帝后期至明帝时期。其孙李玄道在隋为齐王府属,至李密瓦岗军中为记室,被王世充俘后为著作佐郎,祖孙三代生活的年代是在北魏后期。经北周至唐初这百年时间,正是动荡时期,先是北魏政乱,515年宣武帝死,年仅7 岁的元诩继任其位,胡太后临朝。由于胡太后过于淫乱,太后妹夫元叉与宦官刘腾共幽禁胡太后,叉、腾共执朝政,不久胡太后又复辟,无所不为。523年柔然入侵北魏北方六镇。525年又爆发了河北大起义,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元诩19岁那年,胡太后怕儿子亲自执政,便将孝明帝元诩毒死,因孝明帝无子,胡太后立孝明帝堂侄、3岁的元钊为皇帝,这为早就想问鼎中原的契胡族酋长尔朱荣找到借口,于528年当年招骁勇,率兵南下,将胡太后及元钊沉入黄河,立献文帝孙子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又在陶渚(在今河南孟县)以召集会议的名义将百官王公卿 ± 2000余人集中起来,全部杀掉,史称河阴事件。尔朱荣执政, 将六镇起义军和河北起义军残酷镇压,由于尔朱荣是毫无教养的纠纠武夫,将朝臣杀戮大半,但侥幸生存者却时刻未忘报仇雪恨。530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乘尔朱荣入宫朝见之际,伏兵杀死了尔朱荣,尔朱荣从子尔朱兆起兵为尔朱荣报仇,攻陷洛阳,杀死北魏孝庄帝,改立献文帝弟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尔朱氏又控制了朝廷。尔朱家族的人在朝中控制皇帝,又占据了北魏的部分重镇,作威作福,残害百姓。尔朱兆的部将高欢骗取其信任,率兵去太行山以东经营地盘,羽毛丰满后,于 532年击溃尔朱兆,尔朱兆自杀,尔朱氏势力崩溃。高欢占据晋阳,建行宫,以晋阳为据点要挟北魏皇帝孝武帝元修。元修为对抗高欢,先依靠拥兵关陇地区的尔朱氏旧部贺拔岳,贺拔岳被高欢部将杀死后,元修又扶植宇文泰势力对抗高欢。公元534年, 高欢攻进洛阳,拥立孝文帝子元怿的孙子、11岁的元善见为帝, 并迁都邺城(河北临漳县西南),是为东魏。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高欢攻洛阳时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宇文泰毒死元修,又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从534年至549年,东、西魏互争统一,战争连绵不断,耗尽大量兵力。公元549年高洋废东魏皇帝建北齐,八年后宇文泰的儿子废西魏皇帝建北周。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才即位还励精图治,但六七年以后,便留情声色, 肆行淫暴,夺人之妻,滥杀无辜,使“天下骚然,内外僭僭,各怀怨毒”①,自此国势日衰。高洋在位10年而亡,其子高殷在为太子时,其父让他杀囚犯,太子害怕,被其父用马鞭抽打而致神经恍惚,为帝不到一年即被太皇太后废掉,立高欢第三子高演为帝。高演为帝年余而亡,又立高欢第九子高湛为帝,高湛淫侈过度, 为帝三年余而亡,立高湛之子高纬为帝。高纬昏暴,“政出多门, 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不胜其弊。”②北周武帝看到北齐已人心离散,于是于公元575年大举进攻北齐,577年北周灭北齐,第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其子宇文赟即位。宇文赟纵情声色,荒唐无稽,又不想问政事,第二年将皇位传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做太上皇,大权落入宇文赟岳父杨坚手中。杨坚掌权,征伐南朝陈,统一天下,于公元 581年建隋。综上所述,从李瑾步入仕途的509年到隋统一天下的581年,计70余年,这70年几乎是东西方拉锯战,接连不断, 从北魏到东西魏再到北周、北齐,最后并隋,改朝换代四次。从北魏到隋皇帝更换如走马灯,一个皇帝一个风格,励精图治者少,昏庸无道者多,本来为臣者伴君如伴虎,在虎穴中生存只有摸清虎的生存规律才行,然而黑虎、花虎、雄虎、雌虎不断换防,尚未摸清其规律,虎又换防,这时朝廷重臣的脑袋是挂在裤腰带上的,随时都会被人拿去,这就是乱世之臣的苦衷。乱世之臣难为, 乱世之民更时遭盘剥,乱世之际,臣难做,民难活,但有一定技能的人尚可保饭碗。民人可以修锅打铁,士人则不屑于此,李瑾及其六子则闯岀了一条乱世生存之路。李瑾有才学,典修仪注;李产之以学行称;李蒨之清通好文学;李凝之明本草药性,又笃好古文;李瑾之孙李玄道隋末战乱中靠做记室、著作郎,维持生计。文学之士人人爱之,皇帝大臣皆用之。中国人又重礼节仪式,懂礼仪也是有用之才。但文学高妙之才又往往放荡不羁,还常常自负其能,而李瑾及其六子却并非如此。李瑾河阴遇害时才39岁, 其长子李产之抚训诸兄弟,关心爱护备至;李蒨之清静处世,居官不烦苛百姓;李寿之等待人诚恳,从不负于人;李行之简静,善守门业,又多闻博识,却从不以此炫耀。正因为简静善守家,所以李瑾的儿子们接受了其父为朝官而河阴遇害的教训,不求高官厚禄,所为官大都是州司马、州中从事、州长史参军、上士、记室、 著作郎等清闲无权之职。有才学,重守家,耐住性子不求高官,是乱世生存之道,故李瑾一家在从北魏至隋的战乱中仍人丁兴旺, 并且又以才学传家,从而为后来光耀门庭奠定了基础。

附注

① 《北史•齐本纪中第七》。 ② 《周书・韦孝宽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