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洁刚正、执法公允的宰相李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03
颗粒名称: 1.廉洁刚正、执法公允的宰相李勉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19-22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勉字玄卿,是郑王元懿的曾孙,其父历任汉、褒、相、歧四州刺史,以严干闻名。时开封是水陆交通发达之处,人员复杂,号为难以治理之处,但李勉却有擒奸治安静肃的好名声,因此在肃宗时先后任职为监察御史、 河南少尹、山南西道观察使。任职期间,对恃功自傲而不守礼仪法度者予以弹劾,对叛军中的胁从者赦免死罪,对被诬陷者予以平反。李勉得知后仍飞表上闻,使皇帝赦免,后王晬拜为大理评事、龙门令,有能名,时人称李勉知人。当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并管国子监事,依靠受皇帝宠幸,滥施淫威。鱼朝恩听说后,非常恨李勉,再也不到太学,不久皇帝任命李勉代管国子监事。
关键词: 历史 李勉 古代

内容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元懿的曾孙,其父历任汉、褒、相、歧四州刺史,以严干闻名。李勉从小受着父亲的熏陶,性简贵,勤于攻读经史,成年后沉雅清峻.不苟言笑,由小吏升至开封尉。时开封是水陆交通发达之处,人员复杂,号为难以治理之处,但李勉却有擒奸治安静肃的好名声,因此在肃宗时先后任职为监察御史、 河南少尹、山南西道观察使。任职期间,对恃功自傲而不守礼仪法度者予以弹劾,对叛军中的胁从者赦免死罪,对被诬陷者予以平反。原密县尉王解被诬陷,皇帝已下诏处死•李勉得知后仍飞表上闻,使皇帝赦免,后王晬拜为大理评事、龙门令,有能名,时人称李勉知人。皇帝对李勉知法度、处事得体的做法予以赞赏, 准备大用,但当时李辅国正受宠幸,李辅国想让李勉对其表示感谢后再任用,但李勉绝不苟同,于是外放历任汾州、虢州刺史,后改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成了京城最高长官兼太子的老师和监察官。他仍不与宦官同流,故不久又调任江西观察使,代宗大历二年(767)才又调回京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当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并管国子监事,依靠受皇帝宠幸,滥施淫威。李勉的前任京兆尹黎干对鱼朝恩动必求媚,鱼朝恩每次入国子监,黎干都倾府衙之人准备数百人的饭以迎接鱼朝恩。李勉在位数月后,鱼朝恩入国子监,李勉说:“鱼朝恩本判国子监事,我李勉作为京城长官到国子监,是宾客,而你鱼朝恩作为国子监的主人,应当尽主人之义,如果鱼朝恩惠顾京兆府衙门,我李勉岂敢不准备饭菜。”鱼朝恩听说后,非常恨李勉,再也不到太学,不久皇帝任命李勉代管国子监事。
  代宗时,北方为藩镇控制,税粮主要靠南方,时元载任租庸使,对人民巧取豪夺,引起了南方许多地区的农民起义。朝廷北方受制于藩镇,西方常受吐蕃侵扰,南方又不断发生农民起义, 整个中央王朝四面楚歌。李勉作为王室宗亲、唐朝忠臣能吏,时时被派出抗藩镇抗义军,肃宗时派往江西任观察使,镇压农民起义。大历四年(769)代宗又将李勉从京兆尹任上调到广州任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镇压了冯崇道领导的农民起义。大历十一年又调任汴宋节度使,汴州将李灵曜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乱, 李勉领兵打败了田承嗣,从而使汴宋节度使所辖的军队成为一支劲旅。德宗即位,想弹压一下藩镇,加李勉平章事之职。建中四年(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与田悦、王武俊等叛朝廷,围困了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德宗便调能征善战的汴宋节度使的军队参战。汴宋节度使所控制的劲旅号宣武军,李勉认为,襄城一带敌兵众,到襄城硬拼难以取胜,不如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由宣武军攻李希烈大本营许州(今河南许昌)。因李希烈重兵在襄城,许州空虚,李希烈必回师救许州,襄城危必解,这本是一条正确的作战方案。为争取战机,李勉边上奏,边按此方案用兵,当李勉率军离许州城仅10里时,德宗竟令宦官下令让李勉直取襄城,并斥责李勉违背诏令,宣武军只好又从许州退回,士气沮丧,许州敌军出城追杀宣武军,宣武军大败。受德宗命令,李勉只好又带4000兵到洛阳增援,李希烈派兵沿路截击,宣武军又败.宣武军经这两次折腾,一蹶不振•也使李勉失意伤心,累表辞让,从而罢相。
  李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正廉洁,在官多年,器用车服并不增加装饰。在广州6年,回家时,悉搜家人所储南货犀象诸物, 投之江中,广州人民及高级官吏请为其立碑,代宗允许。在相位 20年,俸禄皆遗亲党.死后无积蓄。他虽居高官,但礼贤下士,始终如一,因此史称他是宗室中大臣的表率。另外,李勉善鼓琴,好属诗.知音律,又能自制琴,甚有巧思,可谓多才多艺之人。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