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00
颗粒名称: (7)李石
分类号: K820.8
页数: 2
页码: 213-214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石亦是李神符裔孙,与李程属五服之内兄弟。李石亦登进士及第,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五朝为官,文宗、武宗时任宰相。唐自玄宗以来,宦官势力日增,宪宗以后竟行废立之事。郑李诛宦官之事败露后,李石由户部侍郎本官同平章政事。李石与另一宰相郑覃总是对宦官说:“京师之乱,始自李训、郑注,而李训、郑注之所以这样做又起因在哪?''大宦官仇士良不能做答,使其势稍减。李石讲廉洁,讲究选贤任能和奖惩公允。李石不忘人民疾苦,注意兴修水利。李石的镇静对稳定局势起了关键作用。李石之弟李福也中进士,受其兄李石推荐为官,李福也勤奋为政,由吏员至宣宗时为检校工部尚书、节度使,又迁刑部、户部尚书。
关键词: 名人 事略 李石

内容

李石亦是李神符裔孙,与李程属五服之内兄弟。李石亦登进士及第,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五朝为官,文宗、武宗时任宰相。
  唐自玄宗以来,宦官势力日增,宪宗以后竟行废立之事。文宗即位,一直想消灭宦官势力,先是依靠宰相宋申锡,吏部侍郎、 京兆尹王播,但王播做事不密而失败;后又重用御医郑注,郑注引用士人李训,郑李二人先是果断地处置了大宦官、禁军——神策军首领王守澄,又想乘给王守澄发丧之机,将宦官一网打尽, 但行事不周,又败露,宦官仇士良大杀朝臣,控制了文宗。郑李诛宦官之事败露后,李石由户部侍郎本官同平章政事。时宦官气盛,朝中每议事,宦官必引李训之事折辱文臣。李石与另一宰相郑覃总是对宦官说:“京师之乱,始自李训、郑注,而李训、郑注之所以这样做又起因在哪?''大宦官仇士良不能做答,使其势稍减。
  李石讲廉洁,讲究选贤任能和奖惩公允。李训、郑注之乱以后,吏卒死伤过多,江西、湖南两道观察使为使宰相解决招募从人的经费,便进健衣粮,李石上奏皇帝说:宰相上辅圣政,下理群司,如果忠正无私,宗社自然会保佑他,纵然遇到盗贼也不会伤害他;如果心存矫妄,虽有防范,鬼见了也想杀他,因此应当停两道所进衣粮,宰相不增随从护卫。文帝与李石、郑覃常谈论宰相要选贤任能之事。李石特别强调各司推荐,宰相考核任用,对任用之人,有功者赏,有过者免或惩;金部员外郎韩益本是李石推荐,坐赃有罪,李石决不袒护。皇帝说他用人甚公。
  李石不忘人民疾苦,注意兴修水利。中国有个习惯,皇帝改元,总要做点善事,或蠲免赋税,或大赦天下。甘露事变的第二年,文宗改元开成,李石又与郑覃商定,京畿停交一年赋税,天下各节镇停交进奉,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咸阳西十八里旧有漕渠,东可与永丰仓相通,秦汉时期疏通,但年旧失修,已湮废,咸阳令上报计划将漕渠修通,使咸阳到潼关都可漕运,以免车轳之勤,以便让辕下牛用于农耕,李石认为用费不多,计划可行,于是上奏皇帝,皇帝准其负责,将原漕渠开通。
  李石有胆有识。甘露事变后当年12月的一天,宦官田金操、 刘行深巡边回宫,其从者讹言乱兵至京师,百官上朝者仓皇退朝,市人喊叫,一片慌乱,李石与郑覃仍在相府,郑覃劝李石离开相府,李石说:“情况不明,应镇静处理,才能使诸将安心待敌,如果宰相逃走,则内外将乱。”于是镇定自若地在相府看文牍,金吾大将军陈君党率其兵把持宫门,至天明也无事。李石的镇静对稳定局势起了关键作用。
  李石在甘露事变后起用为宰相,秉公处事,对宦官也不相让,因此宦官仇士良等切齿恨之,派人暗杀,未遂后,李石辞职, 经皇帝批准,为太原尹、北部留守,但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后以太子少保卒。
  李石之弟李福也中进士,受其兄李石推荐为官,李福也勤奋为政,由吏员至宣宗时为检校工部尚书、节度使,又迁刑部、户部尚书。黄巢起义时他奋力抗击,僖宗时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归朝,终于太子太傅。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