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盛衰情况:子孙不盛,高官不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86
颗粒名称: 家族盛衰情况:子孙不盛,高官不多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本文讲述了《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南阳公房6世6人,为太守者2 人,其余皆为微官小吏。毕王李璋是李虎之子,北周时任过州刺史,唐立国后追封为王。李绘长子李道玄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19岁即死于与刘黑闼的战斗中,故赠左骁卫大将军,因无子,封其弟李道明为淮阳王,令主李道玄之祀,后犯罪夺王国爵位,卒于郓州刺史之任。但此后雍王房最高官职仅是宗正少卿,其余则是下级官吏。睿宗第五子李业好学,神龙革命后封薛王,先后任右羽林大将军、宗正卿、太子太保、司徒等职,薨而册赠为惠宣太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4世16人,除昭宗时李知柔任宰相外,其余只有一人任过州长史。
关键词: 李唐 繁衍 高官

内容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南阳公房6世6人,为太守者2 人,其余皆为微官小吏。
  毕王李璋是李虎之子,北周时任过州刺史,唐立国后追封为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毕王房11世22人,六世之前任过右仆射、鸿胪卿、宗正卿、州刺史等中高级官员者各一人,尔后各代终唐之末任官者也只是县令以下小吏,虽唐宗室传一章中曾对鸿胪卿李孝基、右仆射李涵有所记著,且称李涵“节行著闻”, “庶乎近仁”,但毕竟族中人寡,任要职者少。
  雍王房始祖李绘与其弟李贽皆在唐立国前而亡,唐立国追封为王。李绘长子李道玄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19岁即死于与刘黑闼的战斗中,故赠左骁卫大将军,因无子,封其弟李道明为淮阳王,令主李道玄之祀,后犯罪夺王国爵位,卒于郓州刺史之任。遂又令毕王李璋之孙李道宗继此支,道宗系勇将,有吏才,先后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高宗时加特进,晩年好学募士,为当代所重,可谓一代名流。但此后雍王房最高官职仅是宗正少卿,其余则是下级官吏。雍王房承袭虽有10世,但非直系ー脉相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31人。
  徐王房始祖李元礼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子,少恭谨,善骑射, 曾几任州刺史,有善政,然其子李茂无行,流配振州而死。至其四世李延年时仅为郡司马,且也因处世违制而被宰相李林甫劾奏, 从而王国废除。故《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只列5世7人。
  高祖第十二子李元则封为彭王,曾任几州刺史,因冠服奢僭而免官,其无子,以霍王子继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4世 4人,只一人为宗正卿。
  李渊第十五子李凤被封为虢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 5世19人,任高官者5人,即宗正卿李彻、李伯潜,节度使李臣、李承昭,左金吾大将军李则之,有传者只是李巨。李巨系李凤玄孙,安史之乱时曾立功勋,但治家却不严谨,遂被杀。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以李渊第十六子李元庆为始祖的道王房11世23人,高官者5人,即宗正卿2人,京兆尹1人,兵部尚书1人,鸿胪卿1人,有传者也只是李元庆玄孙李实在德宗时为京兆尹,但史载李实无德政,故“京师无不切齿以怒实"①。
  密王李元晓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曾四历州刺史,子颖袭王无职,其孙早卒,以其近支过继,故《新唐书•宗室世系表》 只列3世5人。
  高祖李渊之最幼子李元婴封滕王,滕王元婴颇骄纵逸游,动作失度,数犯宪章,高祖曾削其邑户。其子6人,曾被武则天下令全部入狱治罪,其后子孙曾有任将军者,但不出名,未立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滕王房4世23人,皆未载其职。
  濮王房始祖是李世民之第四子李泰,李泰多心机,与太子争位甚急而失宠,其同胞之弟晋王李治即帝位后,寡寡不欢而亡, 其子孙不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该房6世25人,除4人曾有宦途外,其余皆无记载。
  睿宗第二子李㧑在神龙革命后封申王,死后册封为惠庄太子,无子,以其兄子继之,人丁不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该房6世22人,无高官,无立传之人。
  睿宗第四子李范神龙革命后封岐王,官至太常卿、太子少师,历行绛、郑、歧三州刺史,善结交文士,死后册赠惠文太子。李范只有一子,沉于酒色,暴卒,而以睿宗第五子李业之子李珍嗣王,但李珍却有叛逆之行,从而被赐死,此支几乎绝代。《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列5世7人,李珍之下皆未注其职。
  睿宗第五子李业好学,神龙革命后封薛王,先后任右羽林大将军、宗正卿、太子太保、司徒等职,薨而册赠为惠宣太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4世16人,除昭宗时李知柔任宰相外,其余只有一人任过州长史。

附注

①《旧唐书•李实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