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室三十九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84
颗粒名称: 一、宗室三十九房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1
页码: 200-2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高祖李渊有 22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变,无后,未成支族。李玄霸16岁死,无子。李元昌参与太子承乾之乱而被太宗赐死,国除。酆王李元亨无子,国除。秦王李世民继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太宗皇帝14子,九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五子李祐废为庶人, 其余皆封王,成支族者七,分别称作恒山愍王房、吴王房、濮王房、蒋王房、越王房、纪王房、曹王房。三子李重俊,中宗复位后立为太子,起兵杀武三思等,兵败而被韦后等杀死。睿宗6子,三子李隆基即位为帝,是为玄宗。长子李成器本为太子,因李隆基功高,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其弟李隆基,李成器房称为让皇帝房。玄宗以后,诸子虽封王,但诸王不出阁,不分房。
关键词: 古代 李唐 宗室

内容

《新唐书》卷70说唐宗室三十九房,房即家族分支,也就是说唐宗室分为三十九支。房号皆以王号或官讳为名,究其源,唐高祖之从祖父李乞豆为后周定州刺史,是为定州刺史房。李渊之祖父李虎,系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 唐立国后追封为太祖景皇帝,其子八人,李虎长子李延伯生于关东,李虎入关至北周,李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故未封王,至武德四年才追封为南阳伯。李渊之父李昞追封为元皇帝,李虎其余六子追封为王,分别为谯王、蔡王、毕王、雍王、郇王、郑王。为区别李渊之子李元懿所封郑王,李虎之子所封郑王为大郑王,李渊之子所封郑王称为小郑王,故出自李虎者七房,分别称作南阳公房、谯王房、蔡王房、毕王房、雍王房、郇王房、大郑王房。李渊之父李昞,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仁公,有四子,长曰高祖李渊,其余三子皆封王,汉王李洪只传一代而亡,未成支祖,故出自李昞有二房,分别称作蜀王房、梁王房。高祖李渊有 22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变,无后,未成支族。李玄霸16岁死,无子。李元昌参与太子承乾之乱而被太宗赐死,国除。酆王李元亨无子,国除。周王李元方无子,国除。秦王李世民继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其余诸子有15人封王立房,分别称作徐王房、韩王房、彭王房、小郑王房、霍王房、虢王房、道王房、邓王房、鲁王房、江王房、滕王房、密王房、舒王房、楚王房、荆王房。太宗皇帝14子,九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五子李祐废为庶人, 其余皆封王,成支族者七,分别称作恒山愍王房、吴王房、濮王房、蒋王房、越王房、纪王房、曹王房。高宗李治8子,李孝早卒, 李忠、李弘、李贤都曾先后被立为太子,但先后被则天皇帝杀之, 唯李贤有后人,称为章怀太子房。七子李显后为中宗。八子李旦后为睿宗。李上金封为泽王,李素节封为许王,但天授元年,武则天又杀泽王上金,许王素节及许王之子瑛、琪、琬、瓒、〓、瑗、 琛、唐臣,许王一支杀戮殆尽。故高宗之后除中宗、睿宗外,只有泽王、章怀太子二房。中宗李显有子4人,长子李重润先被立为太孙,因张易之进谗言被武后杖杀。二子李重福争帝位兵败被杀。三子李重俊,中宗复位后立为太子,起兵杀武三思等,兵败而被韦后等杀死。重俊子李宗晖为湖阳郡王,立房为湖阳郡王房。四子重茂在韦后杀中宗后曾立为帝。不久李隆基兵变杀韦后废重茂,无房。睿宗6子,三子李隆基即位为帝,是为玄宗。长子李成器本为太子,因李隆基功高,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其弟李隆基,李成器房称为让皇帝房。六子李隆悌早卒,无子无房,其余三子死后皆册封为太子,故睿宗皇帝衍有四房,即:让皇帝房、惠庄太子房、惠文太子房、惠宣太子房。玄宗以后,诸子虽封王,但诸王不出阁,不分房。《新唐书》卷10下说其“子孙阙而不见”。
  李唐宗室分支三十九房,其子孙繁衍,家族盛衰情况不一, 大致可分为六类。
  第一,绝子族衰。
  谯王李真是唐高祖李渊之伯父,随其父北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李虎征战而亡,无子,唐立国后追封为王,但无嗣。
  梁王李澄本唐高祖李渊之弟,亦早薨,无子,追封为王,只好以蜀王李湛第二子李博义继之。李博义原封陇西王,历宗正卿、 礼部尚书,加特进,但博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食必梁肉,朝夕弦歌自娱,骄奢无比”,为“高祖所鄙”①,子孙不旺,无名。《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5世26人,除一人任京兆尹外,其余无一高官,且大多无官职。
  楚王智云,高祖第五子,为隋将阴世师所害,时年14岁,无子,唐立国追封为王,虽以济南公李世都子李灵嗣,但玄武门之变其子又被乱兵所杀。
  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国除。
  邓王李元裕,高祖第十七子,无子,以弟江王李元祥子李灵嗣,不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只记2世2人。
  第二,子孙不盛,高官不多。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南阳公房6世6人,为太守者2 人,其余皆为微官小吏。
  毕王李璋是李虎之子,北周时任过州刺史,唐立国后追封为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毕王房11世22人,六世之前任过右仆射、鸿胪卿、宗正卿、州刺史等中高级官员者各一人,尔后各代终唐之末任官者也只是县令以下小吏,虽唐宗室传一章中曾对鸿胪卿李孝基、右仆射李涵有所记著,且称李涵“节行著闻”, “庶乎近仁”,但毕竟族中人寡,任要职者少。
  雍王房始祖李绘与其弟李贽皆在唐立国前而亡,唐立国追封为王。李绘长子李道玄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19岁即死于与刘黑闼的战斗中,故赠左骁卫大将军,因无子,封其弟李道明为淮阳王,令主李道玄之祀,后犯罪夺王国爵位,卒于郓州刺史之任。遂又令毕王李璋之孙李道宗继此支,道宗系勇将,有吏才,先后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高宗时加特进,晩年好学募士,为当代所重,可谓一代名流。但此后雍王房最高官职仅是宗正少卿,其余则是下级官吏。雍王房承袭虽有10世,但非直系ー脉相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31人。
  徐王房始祖李元礼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子,少恭谨,善骑射, 曾几任州刺史,有善政,然其子李茂无行,流配振州而死。至其四世李延年时仅为郡司马,且也因处世违制而被宰相李林甫劾奏, 从而王国废除。故《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只列5世7人。
  高祖第十二子李元则封为彭王,曾任几州刺史,因冠服奢僭而免官,其无子,以霍王子继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4世 4人,只一人为宗正卿。
  李渊第十五子李凤被封为虢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 5世19人,任高官者5人,即宗正卿李彻、李伯潜,节度使李臣、李承昭,左金吾大将军李则之,有传者只是李巨。李巨系李凤玄孙,安史之乱时曾立功勋,但治家却不严谨,遂被杀。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以李渊第十六子李元庆为始祖的道王房11世23人,高官者5人,即宗正卿2人,京兆尹1人,兵部尚书1人,鸿胪卿1人,有传者也只是李元庆玄孙李实在德宗时为京兆尹,但史载李实无德政,故“京师无不切齿以怒实"①。
  密王李元晓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曾四历州刺史,子颖袭王无职,其孙早卒,以其近支过继,故《新唐书•宗室世系表》 只列3世5人。
  高祖李渊之最幼子李元婴封滕王,滕王元婴颇骄纵逸游,动作失度,数犯宪章,高祖曾削其邑户。其子6人,曾被武则天下令全部入狱治罪,其后子孙曾有任将军者,但不出名,未立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滕王房4世23人,皆未载其职。
  濮王房始祖是李世民之第四子李泰,李泰多心机,与太子争位甚急而失宠,其同胞之弟晋王李治即帝位后,寡寡不欢而亡, 其子孙不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该房6世25人,除4人曾有宦途外,其余皆无记载。
  睿宗第二子李㧑在神龙革命后封申王,死后册封为惠庄太子,无子,以其兄子继之,人丁不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该房6世22人,无高官,无立传之人。
  睿宗第四子李范神龙革命后封岐王,官至太常卿、太子少师,历行绛、郑、歧三州刺史,善结交文士,死后册赠惠文太子。李范只有一子,沉于酒色,暴卒,而以睿宗第五子李业之子李珍嗣王,但李珍却有叛逆之行,从而被赐死,此支几乎绝代。《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列5世7人,李珍之下皆未注其职。
  睿宗第五子李业好学,神龙革命后封薛王,先后任右羽林大将军、宗正卿、太子太保、司徒等职,薨而册赠为惠宣太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4世16人,除昭宗时李知柔任宰相外,其余只有一人任过州长史。
  第三,前王遭灭顶,后世难兴盛。
  韩王始祖李元嘉系李渊之第十一子,其晚年正值武则天当权时,为争李家皇位,起兵反叛,在征战中,本人与其子李湛、李撰俱死。其姓被武则天改为虺,神龙年间追复其位,但亦大伤元气。《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该房4世9人,皆未列官职。
  高祖第十四子李元轨才艺高,善交结,封为霍王,武则天当权时,坐与越王李贞交结而流徙黔州,半途而死。其子李绪坐与裴承光交通而被杀。《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本支5世11人, 皆王公而无官。
  舒王始祖李亶是高祖李渊第十八子,治江州有善政,但至武则天掌权大杀宗室时,则被人罗织罪名杀死,其子孙情况无载。《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只列6世6人。
  高祖第十九子李灵夔封为鲁王,李灵夔笃学,善草隶,通音律,历五州刺史,迁太子太师。武则天当政时,坐与越王谋反武后,流振州自杀。有子二人,长子李铣早卒,二子李蔼在越王发兵时,已预感必败,于是告发其谋而未遭诛,官至右散骑常侍,但又被酷吏害死。其子李道坚几为州刺史,以清毅称,官至宗正卿。李道坚一子李宇在玄宗时为右金吾将军,道坚弟道遂也以恭默自守,官至宗正卿。由于鲁王一房屡受打击,故该支不旺。《新唐书 •宗室世表系》只列5世8人,但由于该房始祖获罪于帝王时, 并未满门抄斩,故其后接受教训,做官有至高位者。
  越王房始祖是唐太宗第八子李贞,善骑射,颇涉文史,有吏干但无行,几为州刺史,时人都服其才而鄙其行。武则天称制,李贞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及该四王之子密谋匡复李氏天下,李贞之子李冲首先起兵,李贞以父子之故,独起兵以响应,但20天即败,除李贞次子李温因告变免死而流岭南外,李贞一族全部坐罪而死。《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该房6世9人。
  唐高宗第三子李上金封为泽王,上金非武后所生,故武后恶之。杀萧淑妃之子许王素节时,上金恐惧自缢而死,其子7人并流配显州而死,其另一子义洵窜至岭外,开元年间才袭封。《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4世13人,除一人任光禄卿外,其余皆不载其职。
  高宗第六子李贤本武后所生,先封王,后立为皇太子。不久即遭武后猜忌而废太子为庶人,武则天临朝称制,逼令李贤自杀,时年32岁。睿宗时追赠其兄李贤为皇太子,谥曰章怀,该房称章怀太子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3世24人,皆无大作为。
  李重俊系唐中宗第三子,曾立为太子,但其师傅不贤,举事多不法。时武三思得幸宫中,深忌重俊,李重俊率兵攻入宫中,成反叛之人被左右所杀,其子宗晖无他才,史只录2世2人。
  第四,子孙虽盛,居官不多。
  蔡王房始祖李冈是高祖的伯父,《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 12世282人。前三代在隋是大将军、柱国、州总管,三四代正是唐初,有三人分别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且在唐宗室传中有政绩介绍。然至五世以后该支最高官只是州刺史,无官白丁者甚多,居官者也只是县令以下小吏。
  高祖有三兄长,长兄李澄、三兄李洪早卒,二兄李湛封蜀王, 是为蜀王房始祖。李湛有二子即李博乂、李奉慈,分别封为陇西王和渤海王,但该二王骄侈无比,俱为高祖所鄙,其后虽盛,史载 10世300人,但高官者不多,唯蜀王七世孙李勘事迹在《新唐书 •宗室传》中有百余字的记叙。
  太宗第七子李恽系蒋王房始祖,恽为官不廉,高宗时有人诬告李恽谋反,其惶惧自杀。有子5人,子炜,历沂州刺史,垂拱中为武则天所害,子铣早卒,其余3子皆为官,但无政绩可著。《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列7世198人,居官者少,且任官者多是中下层官职。
  太宗第十子李慎封纪王,几为州刺史,在襄州任上,“以善政闻,玺书劳逸,百姓为之立碑”。①李慎少而好学,长于文史,皇族中与越王李贞齐名,时人号为纪、越。李贞举兵反叛武后时,纪王不肯与越王同谋,但越王败,李慎也下狱,谪巴州,在去巴州路上死去,其家属徙岭南。其长子李续任刺史最知名,但早卒,幼子李铁诚官至左骁卫将军,其余5子在垂拱中并遇害。史籍载6世 162人,虽人丁兴旺,但极少有人任高官,也无立传者。
  太宗第十四子李明封曹王,历任州刺史,武后当政时坐与章怀太子李贤同谋,徙于黔州,被逼令自杀,其二子在垂拱中被害。史列空世164人,高官者仅6人,即为将军者4人,任户部尚书者1人,卫尉少卿1人,其余皆未注其职。有传者只有江南东道节度使、户部尚书李皋。李皋历任衡州、渤州刺史,有不怕丢官开仓赈灾民之义举。在江西节度使任上率军讨李希烈叛乱,在江陵修复古堤开辟良田5000顷,曾造战舰,以脚踏木轮为推进机。其长子李象古贪纵不法,为部下杀。次子李道古进士及第,历为四州刺史,官至检校御史大夫、宗正卿、左金吾将军,也无甚政绩。
  以上五王家族,人丁兴旺,但居高官者少,属名流者更少,故不应列入名门望族之列。
  第五,虽非望族,但系名门。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定州刺史房8代22人,三世以前皆世为州刺史,五世孙李福任右威卫将军,六世孙李麟在肃宗时任宰相,李况为右羽林将军,李延之任右卫将军,八世孙李直方为大理少卿,几乎代代有高官之任,但因立传者仅李麟一人,故难考其事迹。究其代代有高官之因,盖其始祖李乞豆名为宗室, 但系唐高祖之从祖父,较之高祖之父辈及子孙为远,近则亲远则疏,再加上乞豆之孙在李渊、李世民父子征战南北之时,又未有寸功,大概此房之人深知己之处境,故克勤共勉。史载李麟“好学能文,正身谨事,无所依附"①,此盖该房得以为名门的原因所在。
  李世民长子李承乾在太宗即位时立为皇太子,因皇位之争处理不妥而被废为庶人,徙黔州而死,始封为常山郡王,故李承乾为常山愍王之始祖。其子象为怀州别驾,象子李适之在开元年间为宰相,适之子李季卿举明经,又应制举,登博学宏词科,官至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又转右散骑常侍,季卿子融历官至渭州节度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6世16人,人丁不旺,但却具高官名门之实。该房始祖处世不妥,其子孙接受其教训,李适之任刺史,以强干见称,为河南尹“不务苛细,人吏便之”,为刑部尚书“雅好宾友”,“昼决公务,庭无留事”,李季卿“性识博达,善与人交,襟怀豁如” ②,故勤政善友是李适之子孙风格,亦是保其名门生存之诀窍。
  唐太宗第三子恪封吴王,有文武之才,“太宗常称类己”,名望素高。高宗立,借故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③。其四子流于岭南,但不久又授官。子孙小心为官,虽史载6世28人,但为高官且有政绩可述者尚有几位。其中单列传记者3人,故属可着笔墨书写的一个家族。
  第六,子孙旺、高位众的家族。
  高祖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四为州刺史,但性贪鄙,时人恶之。《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其12世156人,人丁可谓兴旺。“宗室世系表”载任高官者有:二世州刺史李皎,三世右监门卫大将军李孝先,三世金吾大将军李继宗,三世中郎将李继贤,三世千牛将军李钦,四世凤翔少尹李元滔,五世左领军卫大将军太常卿李楚珪,五世奉天定难功臣、左武卫将军李龟嵩,五世寿王傅、浙江东道越福十二州招讨海贼使李龟唐,五世左骁卫翊府中郎将李龟〓,六世丹州长松府折冲都尉李尚容,六世左骁卫翊府中郎将李尚义,六世试太仆卿李尚煌,六世左羽林大将军、试鸿胪卿李尚禄,六世奉天定难功臣、左金吾大将军李尚芬,六世左翊府中郎将李尚春,六世左骁翊府左郎将李尚盈,七世太原府至节府折冲都尉李日进,七世善训府左果毅都尉李怀顺,七世右卫绛州新田府折冲都尉李希悦,七世右金吾卫翊府左郎将李庭进。江王后人七世以前居高位者绝大多数是武将。江王李元祥身材高大,带十围,一人饭量顶数人,力量甚大,大概系遗传因素,体壮力大。盖帝王用其力为将,但德行尚难言,故人丁兴旺, 高官居多,但立传者无一人。
  睿宗长子李成器因让皇位于其弟李隆基,该房称让皇帝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该房11世66人,人丁也算兴旺。为高官者有:三世宗正卿李㰋,三世鸿胪卿李栩,三世太原少尹李枢, 三世宗正少卿李杙,三世剑州刺史李椿,四世太仆卿李子鸿,四世岭南节度使李从易,四世濠、复等州刺史李从简,四世江州刺史李景信,四世容管经略使左庶子李景仁,五世蓬、剑、滁、光等州刺史李弘毅,五世荣州刺史李弘度,五世灵武节度使李玄礼, 五世左武卫将军李传礼,五世邠宁节度使李存礼,六世检校选吏部尚书李光硕,六世秘书少监李颖。让皇帝素知争斗无益,子孙多守成之人,所任高官也多是宗正、太仆、鸿胪等清要之官及地方大吏。且亦无为。其子孙中无一人立传,故良莠不知。该家族属可称道之家,但无专述之必要。
  然大郑王、小郑王及那王三家族却属人丁兴旺又髙官居多、政绩有载的家族。故可专列节述之。

附注

① 《旧唐书•宗室•太祖诸子•代祖诸子》。 ①《旧唐书•李实传》。 ①《旧唐书•太宗诸子传》。 ①《旧唐书•李麟传》。 ②《旧唐书•李适之传》。 ③《旧唐书•太宗诸子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