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精明能干治地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29
颗粒名称: 3.以精明能干治地方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98-102
摘要: 本文讲述了尔朱荣入洛阳,发动了河阴之变,衣冠之家杀戮殆尽,李浑等躲开了一场浩劫。在河北大起义期间,河北冀州、瀛州等地的汉族人民近 20余万人流亡到青州,寄人篱下,受着当地豪右的欺凌,生活无着落,靠树叶度日。六镇起义本是鲜卑族武人集团领导的起义, 河北起义领袖葛荣也是六镇镇将之一,故起义领袖们总是采取拉拢汉族世家大族的政策。李浑与邢邵到青州时间,根据《北史?李顺传》上所言“未几而尔朱荣入洛”推断,当是河北流民正在大量流向山东之时。李浑与河间邢晏是表兄弟,一则碍于亲戚关系,二则又同情起义,所以他与青州刺史元世俊要诛杀起义军的意见不一致。看来,邢杲避开青州,而李浑、邢邵却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消极措施。
关键词: 李氏 居官 发展农桑

内容

北魏孝庄帝时,李灵曾孙李浑在朝中为给事中,因朝政昏暗,便自请为青州征东司农,离开是非之地,于是与邢邵、王昕等一起奉老母携妻子,同赴青州、齐州。不久,尔朱荣入洛阳,发动了河阴之变,衣冠之家杀戮殆尽,李浑等躲开了一场浩劫。李浑到青州时,山东正酝酿着一场大起义,北魏政府将六镇起义镇压下去后,将平城及六镇兵民20多万人移往河北一带就食,这20 多万兵民,路上饥饿困苦,到河北又遇水旱之灾,仍无处就食,于是又爆发了以葛荣领导的河北大起义。尔朱荣又将葛荣起义镇压下去。在河北大起义期间,河北冀州、瀛州等地的汉族人民近 20余万人流亡到青州,寄人篱下,受着当地豪右的欺凌,生活无着落,靠树叶度日。六镇起义本是鲜卑族武人集团领导的起义, 河北起义领袖葛荣也是六镇镇将之一,故起义领袖们总是采取拉拢汉族世家大族的政策。范阳卢氏的卢勇,葛荣封之为燕王, 山东豪右渤海大族高乾、高昂,葛荣也极力拉拢,河间邢氏在当时也是大族,大概邢杲即被葛荣拉拢,起义失败后又与失败的起义军流亡到山东,因不堪当地人凌辱,邢杲受流民拥戴揭竿而起。李浑与邢邵到青州时间,根据《北史•李顺传》上所言“未几而尔朱荣入洛”推断,当是河北流民正在大量流向山东之时。《北史•邢邵传》说邢邵“出镇青州启为司马,遂在青土终日酣,赏尽山泉之致”。看来邢邵对邢杲起义采取了装聋作哑的态度。李浑与河间邢晏是表兄弟,一则碍于亲戚关系,二则又同情起义,所以他与青州刺史元世俊要诛杀起义军的意见不一致。他先与长史崔光韶“具陈祸福”①,又与州刺史“歃血而盟,上下还睦”②。史载起义军从北海(今山东潍坊寒亭区)出发,进占光州(今山东莱州)和胶东半岛,最后被宗室大臣元天穆所击溃。看来,邢杲避开青州,而李浑、邢邵却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消极措施。与此相反,在北魏节闵帝普泰年间(531-532)崔社客围攻青州时,诏书下达,让李浑以都官尚书、东北道行台身份赴援青州,李浑采取果断措施,擒获崔社客,斩首送洛阳,使青州一带安定下来。
  李浑之弟李绘有文才,也有口才。东魏武定年间出使萧梁有功,拜为高阳(治所博睦,今河北蠡县南,辖境相当于今保定、清宛、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国内史。以前,高阳界内陂池淀湖很多,北魏末年已干涸,许多土地荒芜。李绘到任,安排专人负责兴修水利,劝说农桑,使垦田面积大增,家家丰给,人人足食。高阳所属的瀛州等三郡人民皆要求为李绘在街中立纪念碑。高欢东巡诸郡时,在高阳停留多日,特意慰问李绘。
  李绘治郡国务实,却不贪功。在其辖区內,有三个猛兽祸害人民,李绘便在郡西用槛栅将其围住,三猛兽互相格斗而死。人们说这是李绘爱民感化所致,都想上报皇帝颂其功。李绘却说: “猛兽困斗而死,这是偶然现象,我如果以此为功,人们将笑话我。”坚决制止了人们向皇上投颂书的行为。
  河间太守崔谌,依仗其弟弟崔暹在朝中是幸臣,向李绘索要麋鹿之角和鸽之羽毛。李绘书面答复说:“鸽有六翮,飞则冲天; 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后足迟钝,不能近追远飞, 远事佞人。”①当时高澄掌权,令崔暹选一人为司徒左长史,开始崔暹尚推荐李绘,此事之后,再不推荐。但是高澄时期确曾下诏书,让各郡推荐贤能之人,所推人才中李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为最佳,既已被征,便为朝官,任大将军从事中郎,至北齐立国后,仍任丞相司马,后任司徒右长史,仍保持着廉洁持重、不趋权贵的刚正之气,虽有才而未高升,但名声极佳,其儿子亦受影响,史载 “有父风”②。
  像李绘这样刚正无私的人,平棘李氏中确也大有人在。李元忠之子、李灵之玄孙李搔,在武定末,自丞相记室为河内太守,因治理有方,不几年,流民即回到河内,皇帝调其回都城时,“父老号泣,追送三百余里,生为立碑。”①李灵之兄李均六世孙李德饶,按辈亦是李绘之曾孙,也聪明好学,在隋为监察御史,纠察不避权贵。大业年间,巡四方,理冤枉,褒孝悌,德行为当时所重。李顺之玄孙李孝贞“简静,不妄接宾客因其家系外戚,兄弟们却耻为外戚家,“并以文学自达”。②李顺之孙李祐“笃穆友于,见称于世”,“累迁博陵太守,所在亦以清干著。”③李孝伯兄李祥,学传家业,位中书博士,当时,正值太武帝经营天下之时,尚书韩元兴率众出青州,以李祥为军司,安抚江淮一带。韩元兴、李祥的军队到陈州、汝州,淮北之人自愿降服者 7000余户,他将这7000余户迁到今兖州、豫州之南,安置在淮阳郡管辖之内,李祥任淮阳太守,流人又归服者万余家,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李祥又调任河间太守,恩威并用,甚称职。因功征拜为中书侍郎,离任时,百姓上书者有千余封,请求留任,朝廷不允许则罢。
  李祥之子李安世作主客令多年,称职升任主客给事中,后出任为相州刺史。在相州他劝农桑,毁寺院,对在相州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如西门豹、史起等人,修其祀庙,以旌后人。他善识才,推荐广平人宋翻、阳平人路恃庆到朝廷,二人皆为朝廷善士。他初到相州,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强取豪夺,为害百姓。前任刺史薛道㯹曾亲自征讨,被李波打败,许多逃罪逃税者皆投奔李波之家族。李安世设策,诱李波及诸子侄30余人,在邺郡斩首,从此州内肃然。
  西祖领袖李秀林在孝文帝时任地方官,即以抑制豪强为治理方案。在顿丘任相''豪右畏之”。在博陵任代理太守,“抑强扶弱,政以严威为名”①。
  西祖之中人物李仲璇在恒农太守任上,以恩威并用之手段, 使为害地方的宫、牛二大族皆归服。李焕行扬州事,亦平定荆蛮扰劫,使地方安宁。
  在封建时代,为地方大吏的政绩之要是:靖安地方、发展农桑。而要做到这点,就要一反权臣侵袭地方,二抑制豪强,其手段则是恩威并加、移风易俗。平棘李氏中的人物为地方官者并非个个皆能如此,也有受贿免官者,也有居官无可称述者,但毕竟是少数,且并非祸乱极顶之人,所以平棘李氏家族中被人推崇称颂者众。

附注

①② 《北史•列传第21》。 ①② 《北史•列传第21》。 ①②③《北史•列传第21》。 ①《北史•列传第21》。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