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棘李氏是赵郡李氏的分支。平棘李氏的先人们曾有过两段辉煌的历史。第一段是在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刚刚分房的时期,即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玑的中子李牧和李牧的孙子李左车,祖孙俩留下了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第二段则是东汉党锢之祸时李膺被时人称为做人楷模。
战国时的赵国,北有东胡、林胡、匈奴,西有强秦,南有魏,东有齐、燕。为御北边的匈奴,赵王派李牧镇守雁门关。李牧在雁门,蓄粮、练兵,多设间谍,善待战士,深得人心。在他感到兵力尚不能足以胜匈奴时,坚持入城自保策略,使匈奴无法南侵。这样连续几年不主动出战。匈奴以为李牧怯战,军士也以为李牧怯战,赵王便指责李牧,李牧仍一如既往。赵王发怒,将其召回,令他人代其守边。新任守边大将主动出击,结果每战必败,赵王又不得不请李牧再度出山,李牧杜门不岀,并称病,在赵王严令催逼下,李牧提出了仍坚持前策略的要求。赵王同意后,李牧到任仍用前法,外松内紧,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筹备了战车1300乘, 训练了能破敌擒将的兵士 5万人,射手10万,于是宣布与匈奴作战,他先佯败,然后使匈奴陷入其阵法之中,从而一举歼匈奴 10万余骑,接着又破东胡、降林胡,匈奴单于逃走,10余年不敢进赵也。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大败,40万赵军被活埋,赵军一蹶不振,赵悼襄王为了恢复昔日强国的地位,派李牧夺取了燕的武遂城(今河北磁县)。公元前236年,燕赵间又发生战争,秦在背后向赵进攻,在武遂城杀赵大将军扈辄,斩杀赵军 10万,赵王便以李牧为大将军,李牧大破秦军于肥(今河北省晋县西),秦将桓畏罪出奔燕国,李牧因功封为武安君。第二年,秦王派两支军队攻赵,一军攻邺,一军攻太原。在番吾(今河北省灵寿县西南)又被李牧击败。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大旱,秦派王翦、杨端和大举进攻赵国,杨端和围困了赵都邯郸,赵派大将李牧、司马尚率大军抵抗,邯郸难下。秦将便派人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郭开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造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拒不交兵权,赵王便将李牧拘捕,斩首。第二年,王翦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在楚汉相争之际,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谋士,他就是李左车。
汉高祖三年(前204),韩信、张耳东下井陘(今河北省井径县西)攻击赵军主将成安君陈余。这时广武君李左车为陈余的谋士。李左车献计说:“韩信刚刚虏魏王豹,擒获夏说,是乘胜之师, 其锋不可挡。今井陘之道,车辆难行,骑马不能并行成列,数百里险峻。韩信、张耳带兵数万,粮草必在后,由我带三千骑兵,从山间小路绕至其后,把守隘口断绝其辎重,而你深沟高壑坚守勿战,韩信之军,前不能战,退又无路,左右是高山,无粮草可取,不过十天,其兵必败,韩信、张耳两将之头必得。”此奇计,陈余却以义兵不行诈的理论否决。结果,陈余兵败被杀。韩信听说李左车献此奇计,在攻击成安君陈余时,下令毋杀广武君李左车,能生得广武君者赏千金。广武君李左车被擒,韩信表达爱戴之情,欲与之交朋友,李左车降韩信。韩信向李左车请教征服燕、齐之策, 李左车认为应以威望先安抚赵地,使民服,再派使者劝降燕齐。于是韩信派使者到燕国,燕果然降韩信。李左车作为降臣在韩信幕府之中,不知所终,估计韩信被以谋反罪杀戮,李左车可能受牵连,因此李左车子孙中在西汉并无名流,多是郡守、太守之类的官员。至东汉末年,李牧的十世孙李修为安帝太尉,其孙李膺成为大名士,此时赵郡李氏再显光辉。
李膺,字元礼,家居颍川襄城。其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其父李益为赵国相。李膺系孝廉出身,历经青州刺史,渔阳、蜀郡太守,护乌桓校尉,渡辽将军,河内尹等职。李膺忠于职守,在乌桓校尉任上,常冒矢石,英勇破敌,使侵犯边疆的鲜卑贵族丧胆。在渡辽将军任上,他又击败鲜卑,使鲜卑贵族将所掠男女人口送回,声振边城。他性情耿直,在青州刺史任上,严格履行监察职责,在青州监察区界内,太守、县令都害怕他,许多不法太守、县令皆弃官而去。桓帝末年,李膺任司隶校尉,督察京畿地区,宦官张让之弟张朔任野王县令,贪残无道,恶贯满盈,慑于李膺威名, 畏罪逃奔京师,张让将其藏在合柱之中,李膺则率兵破柱捕获张朔,审讯后当场处死。张让向桓帝诉冤,桓帝责问李膺,李膺从容答辩,列举罪状,反使桓帝哑口无言。李膺此举大煞宦官威风,大长官僚士大夫志气,因此名声大振,士大夫争相拜谒,从之如流, 能受李膺接纳者称之为“登龙门”。名士荀爽拜谒李膺,曾为其赶过一次车,感到无比自豪。大名士郭泰游学京师时,受到李膺赞赏,二人过往甚密。李膺在任乌桓校尉后曾在家乡颍川徐氏县教授过生徒千余人,郭泰一生不求仕进,唯教书为生,生徒达千数。当时士人们对郭泰、李膺十分崇拜,有一次郭泰、李膺曾乘一船渡河,其他士人站在岸边遥望,竟以神仙视之。李膺、郭泰等人都是坚决与宦官斗争的大名士。东汉末年,宦官专权,阻止士人入仕,太学生、郡国生徒支持李膺等官僚集团,形成了一股反对宦官的强大势力,他们激扬名声,品评人物,议论朝政,时称“清议”。清议者推崇大名士李膺、陈蕃、王畅,民谣说:“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暴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李膺任河内尹时,碰上一件事,即河内术士张成与宦官交往密切,预言即将大赦,于是教唆儿子行凶杀人,以待大赦,以验其预言灵验。李膺捕其儿子不久,果然大赦。李膺恨宦官泄漏宫中机密,不顾赦令,竟将张成之子处死。宦官策划张成弟子状告李膺,说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结郡国生徒,反对朝廷,桓帝大怒,布告天下,逮捕李膺等一党之人。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入狱,惨遭毒打,李膺等人在狱中大讲宦官子弟的不法行为,宦官怕引火烧身,劝桓帝赦免党人,让桓帝下令将党人全部放归田里,禁锢终身,不得为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禁锢使党人声誉更高,士大夫以为党人高尚,朝廷污秽。党锢之祸使品评人物、议论朝政之风愈演愈烈。官僚士大夫互相标榜,将天下名士标榜分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尉,计三十五大名士。三君最高,八俊次之,李膺则为八俊之首,另外一些地方也给名士立号。山阳郡也有八俊、八顾、八及,计二十四名士,首领是张俭。张俭被任命为山阳东部督邮,巡视山阳东部治安。这时宦官侯览正在其留守区内,侯览残害百姓,民愤极大,张俭率人破其家园、冢墓,没收其家产。灵帝继位,窦武、陈蕃计划除太监,但做事不密而失败,朝政归宦官,宦官便诬陷天下名士,逮捕了李膺、范滂等。捕李膺前,李膺正在家闲住,多人劝其逃走,他坚持赴朝廷大狱辩白,竟被害死。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李膺都是被迫害的重点人物,因此李膺生时名气大,死后名气更大。至东晋时,定北方著姓,赵郡李氏被定为北方五著姓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与李膺的名望有关。
李膺之子为避祸从颍川迁至祖上旧地赵郡,不再锋芒毕露, 李膺之孙李恢的四位孙子皆以“儒素著名”,官不过国子博士、尚书郞。其曾孙李楷等“以孝悌著美,为当世所美”,官也不过太守。这个时期正是三国两晋时期,政局混乱,李膺后人未敢贸然投靠某一政权,过着平淡的生活。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史称五胡十六国。从方位来讲,长安一带,先有匈奴族刘渊所建前赵政权,再有氐人苻洪建立的前秦政权,继之是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在河西走廊的张掖、武威(古称姑臧),先后有匈奴沮渠蒙逊、氐人吕光、汉人张轨、李皓建立的四个政权,在成都有賨人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在辽宁朝阳有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甘肃、青海一带还有鲜卑族建立的西秦、南凉政权,在山东益都有鲜卑人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政权,在平棘李氏所在的赵郡,先是羯人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但不久鲜卑人慕容皝、慕容垂又先后建立了前燕、 后燕政权,370年前秦苻坚灭前燕,统一了北方。这就是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平棘李氏先后在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四个政权统治之下,这四个政权都是昙花一现的政权,来不及拉住中原名流即灭亡,平棘李氏也耐住性子,并不积极投靠,只是李顺的父亲李系在慕容垂时期当过散骑常侍、东武城县令。拓跋珪率骑兵进兵中原,攻取晋阳、中山、邺等重镇,尽有山西、河北二省之地, 于公元398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是为北魏道武帝。道武帝知道入主中原,要长治久安,就必须与汉族世家大地主合作。史载道武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苟有微能,咸蒙叙用。”①当道武帝常听说“恬静好学,有声赵魏间”的赵郡李氏后人李勰亡故后,“哀惜之,赠宣威将军,兰陵太守。曾在慕容垂手下为东武城县令的李系则任命为平棘令,死后“赠赵郡太守、平棘男”③,这是平棘李氏的又一个转机。大概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李顺已经任职,因其博涉经史,有计策,在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神瑞年间(414-416),李顺已积功任中书侍郎。拓跋嗣时的国策为休养生息,发展经济。423 年,明元帝病故,其长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太武帝奋发有为,于神䴥二年(429)进兵柔然,将柔然赶至漠南几千里之外的边疆上,柔然人向北魏称臣纳贡。在征服柔然的战争中,李顺“以筹略”建功,赐爵平棘子。当时北魏的另一个大敌是夏,是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政权,都城统万(今陕西榆林),始光二年(425),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但因兄弟争位,发生内乱。拓跋焘认为时机已到,要攻赫连昌,李顺献策,太武帝听从,于426年岀兵两路攻夏,一路攻长安,一路攻统万。李顺随征统万大军,先用少数兵引诱赫连昌出城,使其在山谷中中伏,全军大败,赫连昌仓皇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统万城被北魏占领,427年,赫连昌被俘,从而使三秦平定。在攻赫连昌平定三秦战斗中,李顺“谋攻最多”,所以晋爵为侯。
三秦平定归于北魏,但与其相邻的河西走廊还有一个割据势力,即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国。北凉刚灭西凉李歆,国力正盛, 又处在丝绸之路通道上,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北魏很重视与北凉搞好关系。义和二年(432),太武帝派任太常卿的李顺岀访北凉,李顺到北凉,沮渠蒙逊趾高气扬,向李顺摆架子,派人对李顺说:“我年老多病,腰腿不灵活,无法下拜,等略好些时再见你。” 李顺为争回面子,不卑不亢地说:“你多年有病,朝廷知道,但不能只顾自己,怠慢使者。”沮渠蒙逊只得于第二天把李顺请到宫廷相见,但仍坐着没有起来。李顺一看变了脸,气呼呼地训斥道: “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无礼的人!”说完,起身就走,沮渠蒙逊一看傻了眼,忙派人将李顺追回。李顺回来,又指责沮渠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还不敢有失臣礼,你虽功高,但比齐桓公差远了,你这样做对北凉没有什么好处”。沮渠蒙逊急忙起身,拜受北魏诏书,从而争回了面子。李顺在北凉,已观察到沮渠蒙逊将不久于人世,而继其位者则应是其三子敦煌太守沮渠牧健,他将此情况报告给太武帝,太武帝时正经营东方,无暇西顾,计划三五年后再进兵凉州。义和三年(433)四月,沮渠蒙逊病逝,沮渠牧健即位,按其父亲意图,将其妹妹兴平公主嫁给拓跋焘,太武帝拓跋焘封兴平公主为右昭仪,并派李顺到北凉册封其为河西王。李顺岀使凉州先后十二次,太武帝颇称其能,深受太武帝信任,“政无巨细,无所不参”①。李顺出使北凉过程中,数次被沮渠蒙逊宴请,宴会中沮渠蒙逊常说些对北魏的不尊之言,说完后又怕李顺泄露,用金宝贿赂李顺。李顺绝少言沮渠蒙逊劣迹。西域僧人昙无忏有方术,北魏要求将昙无忏请来,沮渠蒙逊竟将昙无忏杀死,而李顺却在河西听之任之。李顺这些做法被崔浩得知。崔浩本与李顺是亲戚,但崔浩一直轻视李顺,李顺又不服气,所以二人关系不好,李顺愈受皇帝信任,崔浩愈嫉妒。当李顺受宠信时,崔浩将李顺劣迹告知皇帝,太武帝不相信。太延三年 (437〉,议征北凉,李顺以征伐劳繁,不可频动为由,劝阻西征,太武帝听从。太延三年时,拓跋焘将其妹妹武威公主又嫁给了沮渠牧健,沮渠牧健对武威公主毫无感情,却与其嫂子李氏勾搭成奸。李氏怕武威公主发现,竟给武威公主下毒,多亏拓跋焘送解药才救活武威公主。拓跋焘强令沮渠牧健将李氏送北魏都城平城,然沮渠牧健却将李氏送到酒泉。拓跋焘怒不可遏,力主伐北凉,于太延五年议岀兵,李顺又以凉州缺水草为名阻止,在崔浩劝说下,太武帝亲征,到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却是一番水草丰盛的景象。从此李顺失宠。后来当凉州人揭发李顺受贿时,崔浩又诋毁李顺,使太武帝一怒之下,下令将李顺斩首。
李顺受宠之际,曾向太武帝推荐过其从父弟李孝伯。李孝伯 “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②,由秘书先后迁散骑侍郎、光禄大夫,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③。太武帝时战争频仍,打退柔然,进攻赫连昌,灭夏,征讨冯弘灭北燕,最后进击河西,灭北凉, 使北魏疆域向西扩展到河西走廊,向北经幽州扩展到辽河流域, 完成了北中国的统一,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在东征西战中,李孝伯“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晋爵寿光侯”④。太武帝真君年间又想经营淮南,刘宋文帝也想经营河洛,彭城成了南北必争之地。宋文帝先派第二子刘骏镇守彭城,当太武帝大军进至彭城周围时,宋文帝又派其弟江夏王太尉刘义恭与刘骏共同镇守彭城。太武帝拓跋焘有卓越的军事胆识和政治才能,时李孝伯以尚书身份从军。刘骏聪明有智,长于骑射,宋文帝刘义隆病逝后继帝位为宋孝武帝。刘义恭涉猎文史,通达事理,双方将帅谋士皆一时人杰,在相持阶段,李孝伯作为使者与宋方交涉,从容不迫,应答如流,最后双方互赠礼物而罢兵。刘宋方面盛赞李孝伯风容闲雅,李孝伯也指出刘骏有帝王之相,太武帝以其有功, 进爵为宣城公。因李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体”,故“朝野贵贱, 咸推重之”①。李孝伯忠心耿耿,忠厚慎重,“每朝廷事有所不足, 必手自书表,切言陈谏”,由于所言公正,“公廷论议,常列纲纪”②,所以特受太武帝宠信。景穆曾向太武帝建议广征俊秀,太武帝说:“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③李孝伯受宠信, 又给因罪被杀的李顺家族带来生机。宰相崔浩诋毁李顺,使李顺斩首,不久崔浩又因编写国史暴露了北魏丑闻,使太武帝大怒, 将崔浩满门抄斩。崔浩被斩,军国大计,一赖于李孝伯,使太武帝又想起了李顺,认为处分李顺过甚,将斩李顺之过推给了崔浩。从而又关怀起了李顺之子李敷,让李敷给事东宫。太武帝之孙拓跋濬继位后,又受宠信,官至中书监、领内外秘书,袭爵高平公, 朝政大议,事无不关。
太武帝下诏征聘人才时,李顺、李孝伯已成为皇帝宠臣,东祖领袖之一的李灵,西祖领袖李铳、李遐被作为天下才俊征用, 李灵拜为中书博士,官至太守,内博士,卒后赠公。李顺、李孝伯、 李灵是平棘李氏东祖中三兄弟,一门三公,又成了北魏注目的大望族了。
平棘李氏三祖除南族在北魏任职不清外,东西二祖在北魏任职者计有42人,且多是朝中秘书、侍中之要职及地方州郡太守,尤以东祖最盛,任职者29人,3人有公爵,2人为州大中正 (详见东南西祖世系表)。
公元431年,赵郡李氏三领袖李灵、李铣、李遐被北魏皇帝征用,但不到100年,北魏即进入灭亡时期。先是公元524年爆发了六镇起义,第二年爆发了葛荣领导的河北大起义,528年爆发了邢杲领导的山东起义。530年尔朱荣带兵进洛阳,把朝臣几乎诛杀殆尽。高欢在尔朱荣卵翼下强大起来后,打败尔朱氏,掌握了北魏政权。宇文泰在长安雄踞,与高欢一东一西,成东西魏割据政权。平棘李氏在大动乱中多是地方官,在震惊人心的河阴大屠杀中未丧失多少家族势力,这时平棘李氏的势力大都在中原,又面临一个选择新主的抉择。这时李家又岀了一位使李氏再度兴盛的人物,他就是李元忠。
李元忠,是李灵的玄孙,其成长在北魏农民大起义之时,北魏政权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淳谨好学是不能保族保家的,是不能长保富贵的,因此少厉志操,粗览书史及阴阳术数。当时盗贼蜂起乱纷纷,使他无法做到有政绩,因此在南赵郡任太守时无政绩,却养成了好酒之习。高欢本尔朱氏部将,尔朱氏大肆戮杀六镇起义军,义军反抗此起彼伏,高欢建议收编为好。他又与尔朱兆结为兄弟,尔朱兆将收编的六镇起义失败后的流人近20万交给高欢统帅,时晋阳一带闹灾荒,高欢趁机自荐带20万大军到东方就食。李元忠凭借其灵敏的政治嗅觉,感到高欢有意要驱赶尔朱势力,但高欢是鲜卑贵族,一介武夫,是否能见用,尚是一未知数。为求新生,他乘车载酒食到滏口 (今河北磁县西北石鼓山〉奉迎高欢。到高欢军营门口,让门人送书札给高欢以求接见。高欢听说他是酒客,以为无能,没有马上接见。李元忠对门人说:“古代的周公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郦食其号为狂生,去拜见刘邦,刘邦正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后,长辑而不拜,并指责刘邦不能这样慢待人。刘邦便马上辍洗穿衣,恭敬接见,听取郦生之说,使战争大有进展。听说高公也像周公、刘邦那样招揽天下俊杰,今国士在此,而高公却不见,可见传言高公爱才为妄言。请对高公说,还我拜见之札,不与高公交往。”守门人告知高欢,高欢遂答应接见。于是李元忠在车上边喝酒边鼓筝慷慨长歌,对高欢说:“天下形势已经很明显, 您还想一直侍奉尔朱氏吗?”高欢说:“富贵皆由他,怎么能不尽节随从他呢?”李元忠说:“这不是英雄所为。”高欢怕走漏风声, 说:“赵郡李先生已醉,快让人扶出。”其心腹孙腾对高欢说:“这是上天派人协助您,不可违背天意。”于是髙欢使人将李元忠引入室中密谈。李元忠慷慨陈辞,说尔朱氏残暴必败,高公应救民于水火,应天时而起兵。说至激动处,痛苦流涕,使高欢十分感动。李元忠借此献策,主张先岀兵占殷州(治广阿),然后再进兵冀州(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殷、冀之兵合,横扫幽、燕、赵大地,则可争雄一方,然后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李元忠聚众攻殷州,高欢派高乾领兵以救援为名袭杀了殷州刺史尔朱羽生,任命李元忠为殷州刺史。此后高欢与尔朱氏在中原地区争战半年余,于公元532年4月入洛阳,控制了北魏政权,奠定了建东魏、 北齐的基础。李元忠则成了东魏的功臣,也成了高欢的挚友。高欢在一次宴请时回忆旧事,对大家说:“此人逼我起兵,特赐白马一匹。”李元忠戏闹着说:“若不给个侍中的职务,我就另找个建议的地方。”高欢说:“找建议的地方不难,只是害怕像我这样的老头难找了。”李元忠说:“就只是因为难找这样的老头,所以才不去找建议之处了。”高欢捋着胡子大笑起来。高欢很尊重李元忠,一次田猎,李元忠摔下马来,好久才苏醒,高欢前去看望并安慰。李元忠先后任光州刺史、侍中,并以骡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身份领卫尉卿。
李元忠是建立东魏、北齐政权的首议者,是东魏、北齐政权的勋臣,平棘李氏因此荣耀起来。平棘李氏南祖李义深在高欢与尔朱兆争战时,首鼠两端,先拥高欢,见尔朱兆势大又叛高欢归尔朱兆。尔朱兆被翦灭后,高欢虽未治李义深罪,但李义深心内总不安宁,终在梁州刺史任上,被东魏政权以在州聚敛罪禁锢。其子李与李子李政藻至南朝为官,隋灭陈才为隋臣。不过李义深弟李文师、李同轨仍在齐为官。其余两祖,东祖在东魏、 北齐为官者计21人,西祖在东魏、北齐为官者计7人。东魏、北齐两朝不过43年,一家族有30人居官,也可谓家族之盛、家门之隆矣(见东西南三族世系表)。
西祖领袖之一李裔在北魏末年也曾官至博陵(今河北蠡县内)太守,这时六镇起义已搅得北魏摇摇欲坠,朝内胡太后掌权, 祸乱朝纲。六镇起义的流民20余万人到河北就食,因河北遭水旱之灾,无法养活这20余万人,从而引发了河北大起义。起义领袖初为杜洛周,后为葛荣。这些人本是六镇中少数部族的将领, 对汉族大地主采取拉拢政策,凡投起义军者皆封为王。李裔在农民起义裹挟下,也被河北农民起义军封为定州王。河北农民大起义被尔朱兆镇压后,李裔成为尔朱荣的阶下囚。不久,高欢又对这20万流民予以收拢,李裔便投入高欢怀抱,成为高欢府中的咨议参军。因参与建东魏之策的功劳,封为固安县伯、侯卫大将军、陕州刺史。宇文泰攻陕州,城陷李裔被害。李裔之子李子雄 (隋书称李雄)自小就有大志,主张文武皆备。平棘李氏的风格是习文不习武,但李子雄“独习骑射”,李子雄之兄指责李子雄“弃文尚武,不是士大夫作风”,李子雄反驳说:“自古勋臣,文武不全备而能建功立业者甚少,能文能武,有什么毛病呢?”因李子雄有大志,所以其父虽死于宇文泰之手,他却不计怨恨,竟在陕州破后,在北周为官。宇文泰与高欢在邙山大战,宇文泰大败,李子雄随从西魏大将达奚武参战,在大军败乱之际,他所领之军竟完整无缺。后又曾随军征讨吐谷浑,以功加上仪同。北周宣帝时,跟随韦孝宽定淮南,拜亳州刺史。隋文帝掌权,以其有定淮南之功, 加位上开府。隋文帝即皇帝位,拜鸿胪卿,晋爵高都郡公。晋王杨广镇并州时,以李子雄为河北行台兵部尚书。临行,隋文帝对他说:“吾儿年少,卿兼文武之才,现在我全权将教子、军政交付于你,这就完全放心了。”李子雄表示誓死效命。因为李子雄正直为官,忠心耿耿,杨广对其敬惮。吏人皆称赞,成为隋一代名吏。
李裔、李子雄父子处在北魏末年至北齐、北周、隋交替之时, 战乱之际善选英主。李裔有立东魏、北齐之功。李子雄为建北周和隋又立下功劳。虽平棘李氏的东、西二祖对建隋无大功,但其一枝有荣亦足以光大其家族。故平棘李氏在隋任职者仍有:介州长史李纯、监察御史李德饶、郡司法书佐李德佋、冯翊太守李孝贞、礼部侍郎大理少卿李孝威、名士李士谦、绛州长史李、宜州长史李政藻。有隋一代38年,居官有名者一家族亦近10人, 亦可谓盛族矣。
平棘李氏三祖以东祖最盛,其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与权臣和皇族联姻。道武帝拓跋珪时,以才学书法闻名的崔氏家族中出了一神童,即崔宏,字玄伯,为道武帝制官爵、撰朝仪、协音律、申科禁,深受信宠。崔宏之子崔浩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精通。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时,崔浩为其运筹帷幄,建功立业为第一勋臣。东祖领袖之一的李顺为太常卿,与崔浩联姻,崔浩弟娶李顺之妹,崔浩弟弟的儿子又娶李顺女儿为妻。李灵与河间邢颖同被太武帝征用,李灵为中书博士、内博士,邢颖为中书侍郎,同朝为官。至其孙辈,两家联姻,李灵之孙李遵娶邢颖之孙女为妻。故北魏名臣李浑、李绘、李纬与中书侍郎邢昕是表兄弟。李孝伯、李顺又与皇族联姻,李孝伯子李安世的夫人即是沧水公主。李谧、李郁即沧水公主之子。李顺后人与皇室联姻者更多, 李顺之孙李宪的女婿是北魏安乐王元鉴。李宪的孙女中,一为北齐文宣帝的皇后,一为北齐安德王高延宗妃。特别是文宣皇后李祖娥,是李希宗女,容貌甚美。按鲜卑规矩,汉人不得为国母,但文宣帝高洋不顾宗室反对,坚持立李祖娥为皇后。李皇后生子高殷,字正道。文宣皇帝又择李希宗孙女即李皇后侄女为其妃,文宣皇帝病逝后高殷继位,但不足一年即被高欢子常山王高演夺权,高殷为废帝,封济南王,不久即被杀害。高演为帝,是谓孝昭帝。李祖娥被降居昭信宫,故号昭信皇后。高演于公元560年八月继帝位,561年即病死。其弟高湛继位,是谓武成帝,武成帝曾威逼昭信皇后与其淫乱,因昭信皇后不满武成帝所为,又曾被武成帝鞭挞其裸体,鲜血淋漓,投之于宫外水渠中,被人救起,入妙胜寺为尼,直到北齐灭亡,隋朝建立才回赵郡故里。与皇帝联姻者还有昭信皇后李祖娥的另两个侄女,一为北齐后主高伟之妃, 一为琅邪王高俨之妃。
达官贵人联姻与皇室联姻都是一种政治婚姻。虽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或许有时不慎得罪皇帝折其一支,但它标志着一个家族门第的高贵。赵郡平棘李氏之所以在北魏、北齐为名门,与以婚姻攀龙附凤也有一定关系。
自李灵征为北魏州剌史,卒后赠公,李勰一支在北魏任职者有李均、李恢、李综、李璨、李遵、李宣茂、李元茂、李元忠、李瑾、 李浑、李籍之、李秀之计12人。其中2人为州大中正,多中下级官史。在东魏、北齐任职者有李浑、李绘、李纬、李湛、李概、李公绪、李彻、李道宗、李德林计9人,亦多中级官员。
东祖李孝伯、李顺两房,在北魏任官者有李孝伯、李祥、李安上、李安人、李安世、李〓、李郁、李顺、李修基、李探幽、李鸿鸾、 李敷、李式、李弈、李冏、李祐、李希宗计17人,也多中级官员。在东魏、北齐任官者有李希宗、李希仁、李希义、李希礼、李祖升、李祖勋、李祖纳、李祖钦、李公统、李孝贞、李孝基、李孝俊计12人。
西祖一支在北魏时官员有李诜、李善见、李伯应、李龟、李显进、李秀林、李焕、李裔、李暎、李育、李肃、李皦、李仲琁计13人,州刺史、郡太守居多。东魏时官员有李裔、李密、李仲琁、李慎、李希良、李愔、李普济计7人。只有李子雄从东魏至北周至隋为高官。
南祖在北魏、北齐任官者不多,在隋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