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20
颗粒名称: 九、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其他题名: 李宝家族生存之道评说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宝生于西凉建初二年,《北史》作者李延寿是其第七代孙,《北史?序传》所叙李宝家族成员也是止于李宝第七代孙, 其第七代孙生活年代也正是隋末唐初。自西凉建初年间至隋计 200年余,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诸代。这200余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有特点,情况不一,所需人才不一,适者生存与发展,不适者生存艰难或夭亡。尔朱荣进京立孝庄帝,制造河阴事件,杀百官公卿二千余人。李冲之子李延寔在尔朱荣进京时任青州刺史,在青州因外戚之故,与其子一同被尔朱荣杀害。据粗略统计,自尔朱荣进京,李宝一族被害者12人。李韶长子李玙官至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东徐州刺史,“为政清静,人吏怀之”③。
关键词: 李宝 家族 生存之道

内容

李宝生于西凉建初二年(406),《北史》作者李延寿是其第七代孙,《北史•序传》所叙李宝家族成员也是止于李宝第七代孙, 其第七代孙生活年代也正是隋末唐初。自西凉建初年间至隋计 200年余,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诸代。这200余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有特点,情况不一,所需人才不一,适者生存与发展,不适者生存艰难或夭亡。
  第一阶段:北魏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期,约30年左右, 此为北魏统一中原时期,北魏政权需要战将夺旗斩关。李宝正生活在这个时期,“沉敏有度量,骁勇善抚接”①,适应了时代需要, 为李氏家族再兴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文成帝兴安元年(452)至孝明帝武泰元年 (528),近80年。属和平时期。前20年为文成帝、献文帝时期, 属守成期,无甚作为。中间30年左右属孝文帝改革奋发有为期。后30年为武帝、明帝时期,虽无征战但政治已趋腐败。和平时期需能吏干练之才,遇明君,能人可尽其才,遇昏君则应善处之。在这段和平时期,李宝家族中出了一批能吏。李宝长子李承在荥阳太守任上“为政严明,甚著声称”②。李承弟李辅“有器望”③,在边郡颖川太守任上使“边郡绥和”④。李辅之弟李佐、李冲皆孝文帝时期名臣,李承长子李韶在武帝、明帝时任州刺史,清简爱人, 素有名望,李承子李虔居官亦可称职。时北魏汉化,重礼仪典章, 李冲、李韶、李彦皆留心考定朝仪典章。这时期是李宝家族的辉煌时代。
  第三阶段:战乱时期,自尔朱荣进京立孝庄帝始至隋统一, 约60年,历经六镇起义、关陇起义,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北齐、北周互争地盘、互争雌雄,北周灭北齐, 隋受禅灭陈,隋短暂统一即爆发农民起义,几乎战争连绵不断。战乱时期为将才提供了用武之地。将帅之才,得其主者兴,不得其主者亡或沦为囚徒,此即胜者为王侯败者为贼寇。非将帅之才颠沛留离、朝不保夕,虽文学秀士亦然。李宝家族经和平时期80 年熏陶,基本上皆成为可文弃武之人,所以当战乱一起,李宝后人则有四种结局:其一,坐以待毙。尔朱荣进京立孝庄帝,制造河阴事件,杀百官公卿二千余人。李宝一族被杀者计有九人,即:李韶次子李瑾,李虔的三个儿子李唤、李仁、李皓,李虔弟李蕤的五个儿子李义兴、李兴真、李义邕、李义顺、李义远,李茂之孙李遐等。李辅之子李伯尚、李仲尚因参与咸阳王元禧谋反被杀后,其弟李季凯受牵连徙边,明帝死,尔朱荣进京,他是预谋者,尔朱荣制造河阴事件,虽未遇难,但不久尔朱荣被杀死后,尔朱荣部下以他是杀尔朱荣的预谋者,又将李季凯杀死。李冲之子李延寔在尔朱荣进京时任青州刺史,在青州因外戚之故,与其子一同被尔朱荣杀害。据粗略统计,自尔朱荣进京,李宝一族被害者12人。其二,风流倜傥,傲世玩物。这种人在李宝家族中极少,李辅之幼子李挺本有文武之才,守荆州英勇善战,讨葛荣义军故意坠马伤足裹足不前,为吏部尚书“竞尚风流,以情推引人物”①,因不听尔朱荣意见,尔朱荣要拘捕他,他逃入民间。李挺“笃学好文雅, 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但“不持检度,至于少年之徒,皆与亵狎”,“识者常以此为讥”。②李挺生于乱世,有才不得展,故不得不用傲世玩物的态度,所以得以善终,生前任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可谓既风流倜傥,又高官厚禄。其三,辞官回家。李韶长子李玙官至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东徐州刺史,“为政清静,人吏怀之”③。北魏末年解州还,以老疾,不求仕进,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变北齐后,又任其官职,李玙不愿策名两朝,“即绝朝请”④。李韶之孙李凝之任州中从事,“非其所好”,“秩满,经还冀州枣强野舍”⑤,研究古文和医药。李彦之孙李僧伽“修整笃业,不应辟命"⑥。李虔之孙李仲举在隋初几次推辞征辟,“以琴书自娱,优游赏逸,视人世蔑如也”。⑦其四,可文学,作刀笔小吏。李韶之重孙李师上,儿童时期其外祖父魏收即教其文,有名于世,隋炀帝为晋王时为其王府记室。李韶之孙李蒨之好文学,官至尚书考功郎中。李辅之子李伯尚、李仲尚皆以文学知名于世,伯尚敕撰《太和起居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仲尚官至王府参军。李挺自小即以文学知名,由小吏渐升至高官。李冲之重孙李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辞书”,①仕齐,位琅邪郡守。李虔之子李晓博涉经史,训勖子弟,咸以学行见称,官至郡太守,其子仲举、孙大师皆以文学、辞章、博学闻名于世,至其重孙李延寿终成一代史学家。总之,李宝后人, 为高官者少,为郡县小吏者多,不求仕进或官号不高却惧祸辞官者多,习文学研究典章做属吏者多,此亦不失为乱世保族之道也。

附注

①②③④ 《北史•序传》。 ①②③④⑤⑥⑦ 《北史•序传》。 ① 《北史•序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