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讲孝悌,知进退,保族之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10
颗粒名称: 4.讲孝悌,知进退,保族之道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0-4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孔子的整个学说乃是稳定结构之说,该说的核心是孝悌,孝是下对上而言,悌则是左右讲仁让友好。下忠于上,兄弟左右友好,则家族无纷争,这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李广、李陵祖孙重孝悌,其后人也重视。李贤,“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③当李植犯罪被杀株连其弟李基时,李穆竟提出将自己二子换取李基性命的恳求。这种孝悌之道,加深了李贤家族的向心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强大的合力成为保持名门望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成由节俭败由奢,李广、李陵家族兴衰亦证明此是至理之言。
关键词: 李氏 兴旺家族 古代

内容

孔子的整个学说乃是稳定结构之说,该说的核心是孝悌,孝是下对上而言,悌则是左右讲仁让友好。下忠于上,兄弟左右友好,则家族无纷争,这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李广、李陵祖孙重孝悌,其后人也重视。李贤,“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③当李植犯罪被杀株连其弟李基时,李穆竟提出将自己二子换取李基性命的恳求。这种孝悌之道,加深了李贤家族的向心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强大的合力成为保持名门望族长盛不衰的力量。
  业精于勤,废于嬉,嬉则怠,怠则奢,奢是亡族之兆。李贤、李远、李穆及其大部分在北朝的子孙们,李道广、李元纮二位唐相, 皆是敬业之人,一生奋斗,从不懈怠。尤其李元纮正值唐中叶玄宗之时,浮夸之风盛行,然而李元纮“当国,务峻涯检、抑奔競,夸进者惮之”④。他本人“有清节,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其第宅,僮马敝弱,得封物赒给亲族”①。成由节俭败由奢,李广、李陵家族兴衰亦证明此是至理之言。
  《隋书·李穆传》史臣曰:“穆之子孙,特为隆盛,朱轮华毂, 凡数十人,见忌当时,祸难遄及。"古往今来,功高震主,被皇帝贬斥杀戮者不可胜数,被人嫉妒遭人陷害者不可胜计。李贤家族中许多人知此道理,然也有多数人忘乎所以,损其宗族。李贤之子李崇因父功封迥乐县侯,时年尚小,拜爵日,亲族相贺,崇独泣下,李贤问其因,李崇对曰:“无勋于国,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②“不得终于孝养”即早卒也,李崇之言被《北史》解为谶言,实则是无功受禄易变奢,奢必亡之的推理。宇文泰拜李远尚书左仆射时,李远说:“远,本秦陇一匹夫,才艺也不过如此,平生之望也不过做一郡守罢了,今逢良机,遇圣主, 臣才有列爵封侯之富贵,这不仅荣宠一时,而且也光华身世了, 今居尚书仆射之任,为百官之首,恐难以胜任,则会重个人之罪责也,若明公想保全臣下,还是不委以此任为好。”李穆在晋位大将军后,又以破击曲沔蛮军功授原州刺史,拜其嫡子李惇为仪同三司,李穆也以二兄李贤、李远“并为佐命功臣,而子弟布列清显”,“深惧盈满,辞不受拜”③。杨坚当皇帝后,因其有开国之功, 隋文帝“隆坐礼之,拜太师,赞拜不名,真食成安县(在今河北南部)三千户”④,“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⑤李穆又惧盈,便上表请求致仕退休,以保全骸骨。高官厚禄者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受。但因贪权恋禄而不知激流勇退,导致身败名裂者大有人在。李远、李穆、李崇则识进退,从而保全了家族之荣。然而尽管如此,李穆、李贤子孙中仍有不惧者。李穆第十子李浑在反击尉迟迥的战斗中立功,授上仪同三司,封安武郡公,后又以破突厥之功晋位大将军,拜左武卫将军,但李浑并不满足。李穆死后,因其嫡长子李惇早卒,申国公爵由其嫡孙李筠继承,李浑不满,便将李筠暗杀,反诬与李筠有矛盾的从父弟李瞿昙是杀人凶手,将李瞿昙以杀人犯斩首。李筠死,皇帝便议申国公爵位的继承人问题,李浑对担任太子左卫率职务的妻兄宇文述说:如果能得到袭封,他情愿出申国公食封的一半献给宇文述,于是宇文述对皇太子说:“古来的规矩,都是立嫡长子,不行则立贤,现在申国公嫡长子一支已绝,应立贤,遍观申国公诸子, 只有李浑有勋于国,此人可袭封。”太子同意后奏请隋文帝同意, 于是封李浑为申国公。李浑袭父爵后,日增豪侈,二年之后便不再给宇文述俸物,于是二人结下怨仇。当时有一个方士叫安伽佗,自称能预见未来,他对皇帝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所以应尽诛海内姓李的人。宇文述知此事后,便对皇帝说:方士之言是有征兆的,我与李浑是亲戚,看到他有许多异常,经常与本家兄弟李敏、李善衡窃窃私语,甚至商量事务竟通宵达旦,李浑作为大臣,代代隆盛,又身带禁兵,不应如此,希望皇帝陛下一定要留心。隋文帝正对谶语有疑心,宇文述之言又应谶语,于是对其忠心赞赏,并望宇文述搜集李浑有变的证据。在宇文述授意下,裴仁基告发李浑有谋反的征兆,皇帝令宇文述负责审理李浑谋反案。宇文述等人却未得到李浑谋反的任何证据,只好如实上奏隋文帝,隋文帝不理其奏章,令宇文述穷治此案。宇文述只好到狱中将李贤之孙李敏的妻子宇文氏提出,对宇文氏说:“李敏、李浑,正因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国家要杀他,无可救药了。夫人你是皇帝的外甥女,何愁找不到好丈夫,但要想法不受其连坐,才能活命。”李敏之妻说:“不知如何办为好,望尊长教导。”宇文述说:“你就说李浑曾对李敏说:今有图谶,李氏当为天子。今皇上好用兵,劳烦百姓,这是天要亡隋,要我们取而代之。如果皇帝再征辽东,我们必然仍为大将,咱们两人各率军两万余,合计五万, 再加上诸房子侄,内外亲戚,有许多人皆在军中领兵马,我们找准机会,先起兵,直取御营,各兄弟子侄一起响应,各杀不从我们的主帅,则一日之间,天下足定矣。”李敏之妻宇文氏为保全个人性命,按照宇文述的口述,写成表,密封上奏。宇文述拿着宇文氏的密奏,上奏隋文帝说:“我已得李浑、李敏谋反的证据了。”隋文帝假惺惺地看着上奏,挤出了一滴泪水说:“吾宗社几倾,赖亲家公而获全耳。”①但却下令将李浑、李敏等宗族中33人斩首,其余宗族中人全部流放到岭外。有人考证,李白系李浑族之后人, 先徙之岭外,后迁至碎叶。李道广、李元纮概系李浑之旁系,未流岭南,但却深知李浑亡族的血的教训,因此一生清廉刚正。败而不馁者必兴,故李道广一家成为李陵后人中的最为兴旺的支族。

附注

③《北史•李贤传》。 ④《旧唐书•李元纮传》。 ① 《旧唐书•李元纮传》。 ②③④⑤ 《北史•李贤传》。 ①《隋书•李穆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